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36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故事简介

有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的小吏听到这个消息,连忙向陶渊明报告。陶渊明正在他的内室里捻着胡子吟诗,一听到来了督邮,只好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身上穿的还是便服,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该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才好,怎么能穿着便服去呢!”

陶渊明向来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一听小吏说还要穿起官服行拜见礼,更受不了这种屈辱。

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文言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着,他也不去见督邮,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辞职不干了。

扩展资料: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在柴桑地方,有一个出名的诗人,名叫陶潜,又叫陶渊明,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在家乡隐居。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虽然做过大官,但不是士族大地主,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

陶渊明从小喜欢读书,不想求官,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他的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给自己起个别号,叫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越来越穷了,亲戚朋友劝他出去谋一官半职,他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个名将后代,就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

但是过不了多少日子,他就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心里很厌烦,又要求出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最后不堪政治上的腐败肮脏,陶渊明毅然弃官归隐,任彭泽县令不过百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所以能创作出许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与他的经历和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词 目 不为五斗米折腰

发 音 bù wè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释 义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用 法 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示 例 古人~,这个助教官儿,也不是我终身养老之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五)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的评价

评价:陶渊明选择了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他不趋炎附势,保持善良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具体: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不但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与官场人物周旋,他做彭泽令仅80余天,就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职而归,因为他是不能忍受这种人格上的屈辱的。他采取的是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体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都赞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精神,尤其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思想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完全一致的。总之,他的这种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正如现代学者闻一多所说是“有骨气”的。这种精神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谈谈你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的感受

陶渊明从29岁开始出仕,在以后的十几年里,不但抱负无法施展,而且必须降志辱身与官场人物周旋,他做彭泽令仅80余天,就因“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职而归,因为他是不能忍受这种人格上的屈辱的。他采取的是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体现了儒家“独善其身”的思想。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都赞赏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精神,尤其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思想与陶渊明“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是完全一致的。总之,他的这种刚强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正如现代学者闻一多所说是“有骨气”的。这种精神品质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是什么?

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到任八十一天时,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

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

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标签: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