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是谁,皇太极的爹是谁?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57

皇太极的爹是谁?

努尔哈赤,满族,爱新觉罗氏,后金(清)的建立者,史称清太祖,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统帅。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尔,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应明成祖朱棣的招抚,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晋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因教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晋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遭到明军残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多次进京朝拜明帝,贡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早期依附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率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粮食易换猪牛,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背叛了亲家,为明军向导。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境,李成梁再率大军出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向导,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噩耗传来,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无可奈何,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责其唆使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无理取闹,一口拒绝,并宣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而尼堪外兰威望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乘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万历十一年(1583)五月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甲十三副部众三十人,要想以这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兵力,去吞并一二十倍于己的其他建州部落(仅栋鄂部长阿海就有兵四百),打败百倍、二百倍于己的海西叶赫、乌拉、哈达强部,降服建州、海西、“野人”数以万计的女真,建立后金国,登上女真王的宝座,确实是难而又难。努尔哈赤,面对险局,毫不动摇,知难而进,顽强奋斗。他顺应时代潮流,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在内政、外务两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关系到一部、一国盛衰兴亡的用人问题上,努尔哈赤强调了六项原则:一是必须任用贤人。二为不论亲疏门第,公正举人,“勿论根基,见其心术正大者而荐之。莫拘血缘,见有才者即举为大臣”。三系不拘一格,用其所长,“有临阵英勇者,用以治军。有益于国政之忠良者,用以辅理国政”。四乃举贤贬奸,因“善良公正之人不举不升,则贤者何由而进。不肖者不贬不杀,则不肖者何由而惩”。五是奖惩分明,功必赏,过必罚,“有善行者,虽系仇敌,亦不计较,而以有功升之。有罪者,虽亲不贯,必杀之”。六为赏赐效劳官将,视其所需,赐与马、牛、阿哈、食谷、衣服、财帛和妻室。

努尔哈赤还制定了厚待功臣的重要国策。对于早年来投、率军征战、尽忠效劳的“开国元勋”,如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等“五大臣”及杨古利、冷格里等人,给予特别礼遇和优待,赐给大量人畜财帛,任为高官,封授爵职,联姻婚娶,荣辱与共。当这些功臣出了差错时,他着重指出“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常以其功而从轻处治。

努尔哈赤重用贤人和厚待功臣,招徕了许多机智忠贞武艺超群的有才之人和猛将谋士,他们献计献策,奋勇冲杀,善理国政,自此,女真部逐渐“民殷国富”,国势日强,军威大振。这就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为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和壮大后金国,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另一方面,在军事与外务上,努尔哈赤也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策略。他采取了“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即以抚为主,以剿相辅的方针。其具体内容有三,一为抗拒者杀,俘获者为奴。因纳殷部七村诸申降后复叛,据城死守,“得后皆杀之”。额赫库伦部女真拒不降服,努尔哈赤遣兵攻克,斩杀守兵,“获俘一万”,灭其国,“地成废墟”。二是降者编户,分别编在各个牛录内,不贬为奴,不夺其财物。原是部长、寨主、贝勒、台吉,大都封授官职,编其旧属人员为牛录,归其辖领。三为来归者奖。对于主动远道来归之人,努尔哈赤特别从厚奖赐。当他听说东海虎尔哈部纳喀达部长率领一百户女真来投时,专遣二百人往迎,到后,“设大宴”,厚赐财物,“为首之八大臣,每人各赐役使阿哈十对、乘马十匹、耕牛十头”,以及大量皮裘、貂帽、衣、布、釜盆等物。对其他随从人员,亦“俱齐备厚赐之”。这样就缩小了打击面,争取到许多部长、路长带领属人前来归顺。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黑龙江、吉林、辽宁女真酋长统众来归的,就有二三百起之多,因而加速了女真统一的进程,减少了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还采取了正确的用兵策略,一般是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他积极争取与蒙古联盟,尽力避免过早地与明朝发生正面冲突,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以七大恨誓师伐明以前,没有受到明军的征剿,这极大地有利于统一女真事业的顺利进行。充分发挥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指挥才干。他长于用计,重视保密,多谋善断,议即定,定即行,出兵犹如暴风骤雨,迅不可挡,经常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

皇太极简介

皇太极(1592~1643)生平简介

皇太极(1592~1643)

即清太宗。后金汗,清朝皇帝(1626~1643年在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明万历二十年十月廿五(1592年11月28日)生。自少年起常随父兄狩猎和征战,骑射娴熟。四十年,从父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克六城。四十三年,授正白旗主旗贝勒。后金天命元年(1616)正月,封和硕贝勒,与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合称“四大贝勒”,共理军机,统兵出征。三年,随父攻明,献计袭取抚顺(今属辽宁)。次年,在萨尔浒之战中,与诸贝勒率兵大破明军西路杜松部、北路马林部,与代善破东路刘綎部。不久随父攻取明开原、铁岭,灭叶赫部。六年,参加沈辽之战,攻占沈阳后,在浑河南岸以百骑破明援军数千。攻辽阳,率军先入明阵。七年,参加广宁(今北镇)之战,克义州(今义县)。十年,与兄阿巴泰率精骑5000驰援科尔沁,迫使察哈尔蒙古首领林丹汗远遁。十一年,从父参加宁远之战失利,退兵沈阳。是年九月,在努尔哈赤卒后,于沈阳继后金汗位,改次年为天聪元年。定先征服朝鲜(今朝鲜、韩国)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后顾之忧的战略方针。对明则采纳汉族降官建议,确立“讲和与自固之策”,重用汉将,削弱明朝实力,志在入关夺取全国政权。天聪元年(1627),命贝勒阿敏、济尔哈朗进兵朝鲜,迫国王李倧遣使请盟。与明辽东巡抚袁崇焕通使议和,待机而动,五月,亲率八旗军5万余发起宁锦之战,兵败还师。次年,以使臣屡为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所杀,率精骑奔袭,获敖木伦(今辽宁大凌河上游)之捷,俘众万余。复率满蒙联军西征察哈尔,追逐至兴安岭。三年,率满蒙联军10万绕道蒙古,自龙井关(今河北遵化东北)、大安口(今遵化西北)逾边墙,突袭明京师(今北京),互有胜负。巧施反间计,致明廷逮杀督师袁崇焕。陷京畿州县多处。东归连下遵化(今属河北)、永平(今卢龙)、滦州(今滦县)、迁安四城,留兵据守。颁发八旗临阵赏罚令。五年,命人铸红衣大炮,名“天佑助威大将军”(为后金造炮之始)。令以归附汉族军民组建一旗汉军,由额驸佟养性总理汉人军民事。遣将率满、蒙、汉军数万攻明大凌河城(今辽宁凌海),挖壕筑墙,长期围困,在城周围50里内挖壕四道,按八旗左右翼方位扎营盘45处,切断守城明军与外界联系。百余天中,督军交战数十次,各有伤亡,又亲率主力击败明援军4万,迫明总兵祖大寿于粮尽援绝献城投降,旋纵其归锦州。次年,阅汉兵,定仪仗制。率满、蒙军再征察哈尔部,迫林丹汗弃归化城(今呼和浩特)逃遁青海,基本控制宣(今河北宣化)、大(今山西大同)以北地区。不久,废除与三大贝勒并坐的旧制,自掌正黄、镶黄、正蓝三旗。七年,谕各牛录额真以恤贫训农习射。亲自出迎渡海来降的明将孔有德、耿仲明等,隆礼厚待,授都元帅、总兵官。遣兵取旅顺。次年,率军9万绕道蒙古,从长城北部诸口入关,袭掠宣、大一带,收察哈尔部余众。是冬,遣兵征黑龙江虎尔哈及东海女真瓦尔喀部,巩固和扩大对东北地区的统治。九年,命贝勒多尔衮、岳托等领兵万余赴黄河以西收降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制诰之宝”,统一漠南蒙古,建立蒙古八旗制。是年十月,废除诸申(女真)旧号,定族名为满洲。十年四月,即皇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崇德。遣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率兵由喜峰口入长城,攻掠京畿地区,连破12城,俘人畜18万余。十二月,以朝鲜拒绝臣服,亲领大军攻之,逼李倧乞降称臣、与明断盟,乃还师。崇德二年(1637),令贝子硕托、恭顺王孔有德等率舟师袭取明军所占皮岛(今朝鲜椴岛)。重申不可废骑射之制。七月,编汉军为两旗,以总兵石廷柱、马光远为都统。次年,亲征喀尔喀蒙古,迫查萨克图汗远遁。九月,以多尔衮、岳托分统左右两翼八旗军入长城,由北京至山西界,复至山东,次年三月退兵,转战数千里,克府、州、县城数十座,俘人畜号46万余。是年,分汉军两旗为四旗。五年,改变入关掳掠、消耗明朝实力的方略,采取长围久困和野战打援之策,与明军展开松锦之战。命济尔哈朗与多尔衮轮流担任前方主帅,率兵往义州筑城屯田,逐步进围锦州。六年,闻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八总兵计13万步骑援锦州,亲统大军,抵达松山戚家堡,命师横截松山至锦州大路,断明军饷道,设伏以待,大败明军。七年二月,破松山,俘降洪承畴。三月,迫明总兵祖大寿献锦州,复降清。塔山、杏山相继而下,历时两年余的松锦之战告捷。六月,将汉军四旗改编为八旗。命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率军10万余入关攻明,深入山东腹地,克降府、州、县城88座,俘掠人口30余万、牲畜30余万。八年,遣阿尔津等征黑龙江虎尔哈部,叶臣等更戍锦州。八月初九(1643年9月21日)病卒,年52岁。皇太极一生博览群史,允文允武,长于计谋,优礼汉官,建立八旗蒙、汉诸军,运用新兵器,灵活用兵,不断改变战法,所向多捷,为清朝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见皇太极的军事思想)

历史版:皇太极(1592—1643年),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大清帝国。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他身体奇胖,因心血管疾病而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

皇太极的爷爷是谁

塔克世。

皇太极的父亲是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的父亲是塔克世。塔克世就是皇太极的爷爷。

爱新觉罗·塔克世,1543-1583年,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书中又称为塔失、他矢,皆从满文"taksi"音译而来的,觉昌安第四子。

万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尼堪外兰破城后,被杀死。

塔克世(16世纪?-1583年),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书中又译为塔失、他矢。万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试图赴古埒城劝降叛明的内弟阿台,不料尼堪外兰破城后纵兵屠城,塔克世与觉昌安均死难。塔克世是努尔哈赤的生父,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追尊为显祖宣皇帝,努尔哈赤生母亦同时尊为宣皇后。

皇太极的简介

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时-1643年9月21日亥时),满族,又译"黄台吉"、"洪太主"、"红歹是", 乾隆年间改用现译,沿用至今。

他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受推举袭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 。

皇太极前后在位17年。在位期间,发展生产,增强兵力,不断对明朝作战,为下阶段清王朝迅速扩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庙号太宗,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皇太极的妃嫔简介

皇太极的后妃:

(1)孝端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正宫皇后。

(2)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永福宫庄妃。

(3)元妃钮祜禄氏(1593--1612)额亦都之女,皇太极原配夫人,明万历四十年卒,年二十。

(4)继妃乌拉那拉氏,乌拉贝勒博克铎之女,因见努尔哈赤以及阿济格不下轿,被努尔哈赤视为侮慢行为,遭勒令离婚

(5)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关睢宫宸妃。

(6)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麟趾宫贵妃。

(7)康惠淑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衍庆宫淑妃。

(8)侧妃叶赫那拉氏,叶赫部阿纳布贝勒之女,与代善三继福晋叶赫那拉氏是姐妹。

(9)侧妃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戴青贝勒女,受册为东宫福晋,后被皇太极给了叶赫部的南褚。

(10)庶妃那拉氏。

(11)庶妃奇垒氏,察哈尔部人。

(12)庶妃颜扎氏。

(13)庶妃伊尔根觉罗氏。

(14)庶妃克伊克勒氏,生一子,韬塞。

(15)庶妃赛音诺颜氏,生一女,下嫁班第。

扩展资料

皇太极是满族的杰出人物,他青年时代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弯弓跃马,南征北战,为统一女真各部进入辽沈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承后金汗位以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为清王朝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皇太极在位17年,最突出的特点是审时度势,适当掌握时机,具有高度的应变能力。他继承努尔哈赤要入主中原,消灭明王朝的遗愿,不断改变斗争的策略。

皇太极针对后金面临的内忧外困,危机四伏的局面,毅然纠正努尔哈赤晚年一些政策的失误,革除一些不利于后金发展的弊端,建立有助于后金进步的制度,进行一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习俗等方面比较全面的改革,使汗权加强,满族贵族之间和满、汉之间的矛盾得到和缓,政局稳定,生产发展,兵力强盛,加速了后金封建化的过程。

到皇太极逝世的时候,整个形势对清十分有利,‘从此燕京可得矣’。皇太极不愧为清朝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有为君主。当然,他前后多次派大军进关伐明,攻城略地,烧杀抢掠,给广大人民造成的灾难也是极为深重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下一代皇帝是谁?

努尔哈赤未称帝,由皇太极追封为太祖皇帝。

01崇德皇帝:皇太极(太祖第八子)

02顺治皇帝:福临(崇德第九子)

03康熙皇帝:玄烨(顺治第三子)

04雍正皇帝:胤禛(康熙第四子)

05乾隆皇帝:弘历(雍正第四子)

06嘉庆皇帝:颙琰(乾隆第十五子)

07道光皇帝:旻宁(嘉庆次子)

08咸丰皇帝:奕詝(道光第四子)

09同治皇帝:载淳(咸丰长子)

10光绪皇帝:载湉(咸丰之侄,醇亲王奕譞次子)

11宣统皇帝:溥仪(光绪之侄,二代醇亲王载沣长子)

皇太极的儿子是谁

皇太极的儿子有:

1、皇长子:爱新觉罗·豪格(1609—1647),生母继妃乌拉那拉氏,肃武亲王。

2、皇二子:爱新觉罗·洛格(1611—1621),生母同皇长子,幼殇。

3、皇三子:爱新觉罗·洛博会(1611—1617),生母元妃钮祜禄氏,幼殇。

4、皇四子:爱新觉罗·叶布舒(1627—1690),生母庶妃颜扎氏,辅国公。

5、皇五子:爱新觉罗·硕塞(1629—1654),生母侧妃叶赫那拉氏,承泽裕亲王。

6、皇六子:爱新觉罗·高塞(1637—1670),生母庶妃纳喇氏,镇国悫厚公。

7、皇七子:爱新觉罗·常舒(1637—1699),生母庶妃伊尔根觉罗氏,辅国公。

8、皇八子:未命名(1637—1638),生母敏惠恭和元妃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幼殇。

9、皇九子: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生母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章皇帝。

10、皇十子:爱新觉罗·韬塞(1639—1695) ,生母庶妃克伊克勒氏,辅国公。

11、皇十一子:爱新觉罗·博穆博果尔(1642—1656),生母懿靖大贵妃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襄昭亲王。

扩展资料:

1、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即清太宗(1626年-1643年在位),又译黄台吉、洪太主。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第八子,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后金第二位大汗,兼任蒙古大汗,清朝开国皇帝。

2、福临六岁登基,由叔父摄政王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入主中原。同年,迁都北京。顺治七年(1650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滦河,福临提前亲政。

3、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终年24岁。庙号世祖,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葬于清东陵之孝陵,遗诏传位第三子玄烨。

4、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死后葬于清孝陵。清孝陵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皇太极 百度百科_福临

皇太极一生最爱的女人是谁 她是怎么死

提及皇太极和海兰珠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都有一个共识,那便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深爱,超出了存亡,乃至能够说超出了极限,海兰珠固然嫁过人(史上无载),但皇太极对她的溺爱甚过了任何一个娘娘,任何一个贵妃,包含英华贵又善解人意的皇后,海兰珠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宸妃,他给海兰珠的爱使他倾尽了他所有的真情,这是一段催人泪下动听至深的爱情故事。

皇太极共有后妃8人(不含庶妃),此中5人系蒙古人,占了多一半,这便是皇太极“抚绥蒙古,防御明代”国策的政治必要。但皇太极最溺爱的三位后妃(皇后、庄妃和宸妃)又都是蒙古人中的一家人,这已带有一定的情感颜色,而他对宸妃海兰珠的溺爱更能够说是达到了痴心薄情的田地。

海兰珠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妹,姓博尔济吉特氏。她是皇太极清宁宫皇后哲哲(史称孝端文皇后)的侄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史称孝庄文皇后)的姐姐,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其妃。

此次婚姻是在天聪七年(1633年)四月皇太极中宫皇后之母科尔沁大妃偕次妃前来盛京拜访时磋商决定的。

其时皇太极最小的弟弟多铎,先已想要娶科尔沁大妃的小女儿,便是哲哲的亲妹妹。皇太极最后不批准,因为他听说此女才貌都不太出众,而多铎自幼养尊处优,心高自负,放荡任气,异常率性。生怕两人合不来,惹起不愉快。此次科尔沁大妃亲身前来,既是带女儿走亲戚,也故意让多铎相看小女的意思。多铎相看以后,更加钟情。皇太极不忍违反汗父留下的幼小弟弟的志愿,更不愿为徇庇戚属而与幼弟产生抵触。皇太极颠末重复斟酌,筹备批准这桩亲事。

皇太极率领后妃拜访科尔沁次妃的幕帐,次妃热忱接待,因为有后妃的惠临,全体女眷进场承当接待,海兰珠也追随前来拜会姑母哲哲,和布木布泰(大玉儿)会晤。对既是姑夫,又是妹夫的皇太极,海兰珠固然也会问候一番。

海兰珠是一名知书识礼、贤慧庄重而又异常秀美的女人,但是在诸多蒙古族密斯中更加显得修长秀气,白净柔嫩,抚媚动听。并且,其时女子多在十几岁就出嫁,海兰珠时年25岁,听说海兰珠已经嫁过一次人的,但是在任何历史中对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史料,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不论是否是寡妇,海兰珠具有一种成熟的美。自古豪杰爱丽人,皇太极对海兰珠一见倾心。

此次大妃及次妃的来访,也确定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婚姻关系。

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海兰珠在其兄吴克善陪送下出嫁皇太极其妃。被皇太极封为关雎宫宸妃,成为了关雎宫的主人,位置仅次于中宫皇后。关雎宫,来源于《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佳句,是皇太极爱恋宸妃,并为之最动真情的意味。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宫两年多就为皇太极生了个男孩,即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异常兴奋,调集文武群臣,发表了大赦令。宠妃生子,大赦天下,这是不符合礼法的事情,只有皇后才能享此殊荣。但皇太极对宸妃一往情深,只愿与她厮守终老。她生的儿子未来是要承继皇位的,所以才这么大张旗鼓!

皇太极还封宸妃的母亲为和硕贤妃,犒赏仪仗。对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一门大加封赏。除爱新觉罗家庭以外的封赏之隆仅此一家。谁都晓得这是因为宸妃的缘故原由。谁知这个孩子生下来才半年,尚未来得及取名就死了。皇太极其之悲哀不已。宸妃自己固然更伤痛,日日夜夜哀痛亡儿,竞大大伤了身子。固然,皇太极对她的溺爱并未因此而稍减,反而更加倍地珍视她,抚爱她,盼望她不要难过,早日康复。

祟德六年(1641)玄月,皇太极亲率雄师攻击明代的松山、杏山,在松山城东南十里处安营扎寨。一天,朝中大臣满笃里、穆成格等从盛京(沈阳)分开虎帐,报告了宸妃患病的新闻。皇太极立刻调集军事集会,对包围杏山等地做了详细的安排,而后,他就出发前往盛京。

但是,他没有回到盛京,海兰珠已命归西天,皇太极听说以后悲哀不已。“一日忽迷惘,自午至酉始瘥”。大臣们都劝他节哀,但后果不大,仍旧茶食不进。祖可法、张存仁、马国柱、雷兴等大臣见此情形,纷繁劝他说:“伏念皇上以万乘之尊,中外仰赖,臣庶归依。今者皇上过于悲哀,巨细臣工,不克不及自安。以臣等鄙意,皇上蒙天眷佑,底定世界,抚养兆民;皇上一身,干系重大,况今天威所临,大功屡捷。松山锦州,克取在指参谋。此正我国兴旺,明国废弛之时也。皇上宜仰体天意,自保圣躬,勿为情牵,保重自爱。”

皇后、宫妃及大臣们都为他祷告。

一天正午,皇太极忽然昏倒了,嘴里胡话不止,而所有的胡话都是在召唤着海兰珠。嫔妃和大臣们异常畏惧,赶紧在神像前陈设祭物,停止祷告。过了好大一下子,皇太极才苏醒过来。大臣们把他昏倒说胡话的环境讲了一遍。皇太极开端遭到震荡。他后悔地对大臣们说:“自知过于伤悼,乃大悔日:‘天之生朕,原为抚世安民,今乃过于伤悼,不克不及矜持。寰宇祖宗,知朕太甚,以此示警。朕从今当善自调派也。”

皇太极还说:“太祖(指努尔哈赤)病逝时,我也没有如许悲哀过。我怎样能就为一个妇人而活着呢”。

起初,皇太极出猎途经宸妃坟场时,照样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可见对海兰珠的用情至深

为表现对爱妃的哀悼,皇太极其宸妃举办了隆重的丧礼,赐谥号为敏惠恭和元妃,这是清朝妃子谥号中字数最多的。但宸妃安葬后,因为思念宸妃,皇太极仍旧时时地悲哀。大臣们看他谁人模样,就劝他说:“皇上天天栖身深宫,难过的心境没有全体打消,不如出外狩猎,换一换心境。”皇太极服从了人人的奉劝,遂和众大臣外出狩猎。当走到蒲河岸边,看到宸妃的宅兆时,他又开端痛哭起来。尔后皇太极再也没有重返疆场,停止了他四十几年兵马征程。他每次出猎,必颠末宸妃坟场,老是上马鹄立,长期地凭吊默哀,以茶酒奠祭,痛哭不止。

皇太极的雄才大略堪称当世英主,一个以文治见着、驰骋疆场的天子,竟有如斯诚挚的儿女之情,其实使人耳目一新,这也说明了天子是人,不是神。他亲临疆场作战,流血就义都不分开疆场。却为了宸妃在最不克不及分开疆场的时侯分开了。今后永远分开了疆场。现在在疆场上的运筹帷幄,运筹帷幄,此时跟着海兰珠的逝世而消散殆尽。

但,这世上最使人感动的便是这类铁汉的柔情。

宸妃后来居上,在宫中的位置远远跨越比她年轻五岁、早嫁九年的亲妹妹,仅次于姑母皇后哲哲。

对宸妃的魂牵梦索,使皇太极难以自拔。自宸妃身后,皇太极频仍地举办各类祭典运动,并请僧道人等为宸妃传教诵经,超度亡魂。皇太极亲撰的祭文,情真意切,催人泪下。

松锦大战喜报频奏,关外四座重镇全体归属清朝,关外阻碍既除,那末挥师人关,逐鹿中原亦不可企及。但是,战斗成功的愉快,似不克不及冲洗掉皇太极的悲哀。对宸妃的思念与难明的难过,极度损害了皇太极的康健,乃至他的身材日渐虚弱,乃至连平常朝政也“难以躬亲解决”。在宸妃逝世两年以后,皇太极也病入膏盲,死在清宁宫,魂魄追随宸妃而去了,享年52岁。

历史记录皇太极是“无疾而崩”,年仅52岁怎样算是无疾而终呢?史学界对他的死至今尚未定论,但有一点能够确定,宸妃海兰珠的早逝,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标签: 太极

相关文章

皇太极之死,皇太极之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皇太极之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看看现在的清宫戏,你就会明白皇太极的死亡之谜,可以提高多少观众的期望值。突然的死亡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像往常一样忙碌一整天。他先是接见了前来贡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