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沣有做过皇帝吗,爱新觉罗·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344

爱新觉罗·载沣为什么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年),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的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载沣生于清光绪九年正月初五日,光绪十六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光绪三十四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宣统三年八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解放后,载沣将醇王府贡献给人民政府以作公用。1951年初,因多年老病感受风寒,于2月3日病故。

大清皇帝光绪与载沣的关系?

是兄弟,光绪是同治皇帝的堂弟,名载湉,也是慈禧的外甥,他们的父亲是咸丰皇帝的七弟,光绪死后没有子嗣,传位与溥仪,溥仪就是载沣的儿子。

载沣是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字伯涵,号静云,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清宣宗道光帝之孙。载沣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光绪十六年(1890年)袭王爵,成为第二代醇亲王。

因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在北京被杀,他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被委派充任头等专使大臣赴德国道歉谢罪,拒绝德皇跪拜要求,坚持大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任军机大臣。同年11月其子溥仪入承大统,载沣任监国摄政王。次年代理陆海军大元帅。

因此,在清朝的最后三年中(1909年—1911年),他是中国实际的统治者。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被迫辞去摄政王职,闭门家居,次年他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扩展资料

1、载沣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有四个哥哥,三个已经夭折,唯一还活着的就是当时的光绪皇帝——载湉。载湉此时12岁,还是一个孩子,没有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整个朝政由慈禧太后掌控。皇帝虽然还小,但是有朝一日会亲政。他是光绪皇帝的亲弟弟,未来必然成为众所瞩目的一代王爷。

2、1901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下诏,委任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由老成持重的张翼和熟悉洋务的荫昌随同,前往欧洲向德国皇帝呈递谢罪国书。接到诏书的载沣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只能收拾行囊准备远赴欧罗巴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大清朝第一次派遣亲王的使臣出使外邦,却是向对方低头认错,祈求欧罗巴君王原谅,以期修复两国邦交,无疑是件相当讽刺的事。在弟弟载洵、载涛的送别下,载沣硬着头皮离开北京,自天津登上轮船招商局的安平轮,

开始了远赴外邦的漫长征程。从天津到上海,从香港到南洋,从苏伊士到欧罗巴,载沣尽力地向外界展现良好的大清亲王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爱新觉罗·载沣

载沣为何不自己篡位当皇帝?

没有必要啊。

载沣是因为儿子被选为继立皇帝,自己才当上摄政王的。已经王权在握,只待儿子长大亲政,自己作个不挂名的太上皇。何必抢儿子的皇位呢。

再有,载沣称帝算篡位,会造成朝局动荡,甚至国内战争,悔了溥仪的皇位,断送大清的江山,也不敢冒这个险吧。

溥仪登基才3岁,摄政王载沣为何不篡位当皇帝?

爱新觉罗·载沣,晚年自号书癖,改名载静云。他是清宣宗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第五子,光绪帝载湉异母弟,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光绪三十四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十一月,光绪与西太后同时病危。西太后在福昌殿病榻前,召见了军机大臣载沣、张之洞和世续等人,商议立嗣。溥仪登基才3岁,摄政王载沣为何不篡位当皇帝?

载沣本无政治野心,根本对政治一点兴趣都没,反而认为其是一大烦恼。他当初连摄政王都不想当。当慈禧决定把溥仪立为皇嗣,任命他为摄政王时,他也曾叩头力辞,惹得慈禧对他不争气的举动大动肝火,当众叱之日:“此何时而讲谦让,真奴才也。”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毫无野心,好驾驭,肯听话,慈禧太后才敢命他做摄政王。

而且他也没有气魄和胆识。当时溥仪继位后,载沣摄政最大的敌人就是袁世凯。本想杀掉袁世凯,但他最后却被别人的一句话给打住了,那就是:你若是杀了袁世凯,北洋军如果造反怎么办?这也成为了后来他和溥仪最后悔的一件事,没能当时杀死袁世凯。

1912年2月清帝退位后,载沣从宫内回来,竟然无比兴奋地对家人说道,“从今天起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这就可看出其为何不篡位,实在是没有其野心和气魄呀。这也充分说明了慈禧的眼光独到。

溥仪登基时才三岁,为什么摄政王载沣不自己当君王呢?

一、因为当时溥仪是慈禧太后钦定的帝位继承人,所以载沣没有名正言顺称帝的理由。

古代人很讲究名分与正统身份,当时慈禧太后濒临死亡的时候,她选择了3岁溥仪为帝国的继承人,她是从多方面考虑的,当然她也有自己的私心,从年龄上面来说,3岁的溥仪的确不是适合继承帝位的人选,而他的父亲载沣便非常合适,但是光绪帝的继位便是兄终弟及,所以如果载沣继位的话,还是兄终弟及,慈禧太后还是希望有人可以承袭她儿子统治帝的帝位,所以选择溥仪最为合适,并且载沣作为溥仪的生父摄政,也比较妥善,可是载沣却失去了一次名正言顺的继位机会,虽然他非常适合做帝王也是实际大清的掌权人,但是他没有名分去称帝。

二、溥仪是载沣的儿子,载沣没有必要称帝。

虽然载沣没有坐上帝位,但是因为当时他的儿子溥仪才3岁,载沣便是大清实际的掌权人,就如同大清入关之时的多尔衮一样,他其实就是大清朝的无冕之王,但是他比多尔衮更加幸运的是,他是帝王溥仪的生父,所以他不必担心日后溥仪会猜忌他功高盖主,所以他可以放心为自己儿子统治江山,所以他称不称帝没有多大区别。

三、载沣的性格比较恭顺,他没有称帝的野心。

慈禧太后之所以选择载沣的儿子为帝,还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到载沣性格恭顺,比较容易掌控。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来载沣这个人没有什么野心。所以才能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所以载沣也从来没有野心称帝。

因此慈禧才会选择三岁的溥仪登基为帝,而已经成年的载沣才会没有选择自己坐帝王,而成为摄政王,辅政自己的儿子。

清朝在爱新觉罗·载沣手里为什么亡的那模么快

清朝的皇帝都较为勤政,从康熙开始国家逐步繁荣稳定,但是到康熙后期国家也在衰落,老四雍正即位后,确实下了很大力气搞改革,国家也逐步恢复元气,给乾隆盛世奠定了很好基础。只是西方的工业革命开始,新的思想传入中国,旧的体制未做有效的改变,才逐步亡国。

牛顿出生那年是明朝时期,在当年西方向清朝送的科技礼物来看,如果那时加以重视,没准现在还是君主立宪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