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擅长画什么,李苦禅以画什么而出名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42

本文依据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人物传记系列纪录片《百年巨匠》,列出20世纪中国画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二位艺术巨匠及其代表作品。包括: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潘天寿、傅抱石、林凤眠、李可染、吴作人、李苦禅、刘海粟、关山月。

黄宾虹

中国近代山水画一代宗师

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

黄宾虹(1865-1955年),中国近现代最著名的画家和学者。原籍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黄宾虹擅画山水,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山水册,曾从郑 ,陈崇光等学花鸟画。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耳恭听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

齐白石

中国二十世纪书画大师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李苦禅以画什么而出名

人民艺术家

齐白石(1864-1957年),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齐白石擅长中国画、书法、篆刻和诗歌。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作品。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

展开全文

齐白石与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等不同,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其成功之处在于:他从文人画家统治了数百年的中国画领域,以一个农夫的质朴之情、以一颗率真的童子之心、运老辣生涩的文人之笔,开创出文人画坛领域前所未有的境界。这种境界,得到了传统文人阶层与广大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从而确立了齐白石在画坛上的历史性地位。他的绘画充满了泥土芬香、生活气息,其作品既师造化又师古人,达到了民间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统一,写生与写意的统一,工笔与意笔的统一,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齐白石是一代艺术大师。他出身于农家,做过木匠,其诗、书、画、印兼及其人品,堪称五绝。每每见到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一个普通中国老百姓,把毕生的精力、情感都投入到艺术创造中,奉献给他的祖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财富,无愧于“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徐悲鸿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

人民艺术家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江苏省宜兴屺亭桥人。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徐悲鸿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徐悲鸿的作品,无论是油画、国画还是素描,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在油画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使印象主义的光与色的表现与古典主义严格而完美的造型相结合。在早期中国油画家中,杰出者首推徐悲鸿。在素描方面,徐悲鸿成绩卓著。他的素描既是绘画训练的习作,为他的国画和油画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同时又是具有欣赏和研究价值的艺术品。其一生中,仅画人体素描就不止千幅。徐悲鸿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厚。他是国画创新的艺术实践者,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第一个把欧洲古典现实主义的技法融入到国画创作中,创制了富有时代感的新国画。

徐悲鸿是中国少有的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画家,也是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张大千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

东方之笔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当代著名泼墨画家,书法家。20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张大千与其二哥张善子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张大千极具传奇性,才华横溢。他首先是一个诗人,其次才是画家,此外他还是书法家、篆刻家、装裱家、收藏家、摄影家、美术理论家、探险家、美食家、园林艺术家、武术家、戏剧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等等,他还是中国石窟艺术现代科学保护研究的开创者。他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个百科全书似的人物。张大千更为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在全世界宣扬中国文化,他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早在20年代,他就多次在韩国、日本举办画展,50年代初,他在印度新得里举办画展,主要展出敦煌壁画的临摹,后来还在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地办画展、出版画册,当时西方民众对他的称呼是‘中国文化大使’,把他看成中国文化的代表和形象。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李苦禅以画什么而出名

潘天寿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

潘天寿(1897-1971年),字大颐,自署阿寿、寿者。现代画家、教育家。浙江宁海人。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 ,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

潘天寿的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后取法石涛、八大山人。在二十世纪中西绘画交汇的特定时刻,潘天寿先生矢志站在民族绘画的基点上加以开拓、奋进,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上与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并称四大家。潘天寿认为东西方绘画的开始阶段,都采用以线条为作画的形式,而后西文转向以色彩、块面的表现形式,而中国绘画,则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一直沿用线条并得到发展,不断对线条的概括与提炼上融入作者的个性,展现时代的特征。

潘天寿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尤善画鹰、八哥、蔬果及松、梅等。落笔大胆,点染细心。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潘天寿绘画题材包括鹰、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局,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大写意画家中,潘天寿是继齐白石之后的又一高峰。其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构图旷而不松,气韵雄强,有笔,有线,墨韵俱佳。

傅抱石

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

傅抱石(1904-1965年),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他的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傅抱石的山水画在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表现出天地山川雄奇、峻险的风貌,也有惊心动魄的苦涩与悲情。他以浓重的渲染方法,把线、皴、点统一成面与体,其外观的浑然一体,改造和突破了传统中国山水琐碎、堆砌的通病。

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传统美术现代化转型的代表人物、闻名中外的国画大师、“新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傅抱石和齐白石曾被郭沫若称作画坛上的“南北二石”,可见其当时的艺术地位。傅抱石的绘画创作题材主要来自五个方面:自然、诗境、历史、临摹古人、想象与感怀。他的绘画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写意”之风,酣畅淋漓,诗情文思并重。同时,傅抱石在艺术上崇尚革新,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傅抱石是独特的一分子,他厌倦墨守成规,对于中国画进行了一种内部改革,从他的绘画风格可以看出,他的画法、气韵、格调是古典的,但笔法、气势却是新颖的,而画风、个性是独特而自由的。这种非同一般的中国画面貌犹如春雷乍响,曾经震惊整个中国画坛。

林凤眠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界精神领袖

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

林凤眠(1900-1991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解放后,历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等。70年代林凤眠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凤眠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也是20世纪实践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开拓精神的先驱,是中国现代绘画史当之无愧的一代宗师,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李可染

中国近代杰出的书画大师和诗人

新中国画改造者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国画家、国画大师、诗人,著名的山水画家之一。生于江苏徐州,原名李永顺,曾用别号三企。擅中国画、美术教育,是中国山水画大家。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1989年12月5日卒于北京寓所,享年82岁。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

李可染从1943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高,提倡新国画。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李可染擅画山水、人物、牛,他勇于创新,为现代中国画坛上倍受推崇的大家,在现代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他也工书法,尤其是晚年书法受到人们追捧。

在新中国画改造过程中,李可染的写生山水和红色山水在这一新传统中所取得的成就是具有原创性意义的。他将西画技法融入传统笔墨造型将,又西画明暗处理方法引入中国画,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吴作人

当代美术史承前启后的一代杰出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吴作人(1908-1997年)安徽宣城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从师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间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融会着中西艺术的深厚造诣。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他在中国画创造方面更是别创一格,自成一家。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画坛,正当一些画家在古老的题材上炒冷饭的时候,吴作人笔下出现了骆驼等古人很少入画,牦牛、熊猫、黑天鹅等前人没有接触的题材,给画坛带来了一股刚劲质朴的新鲜空气。在开拓新的艺术题材的同时,吴作人的艺术还拓展了艺术审美的领域,更给沉闷的艺术界带来了勃勃生机。牦牛、骆驼是吴先生中国画创作中经常出现的题材。

吴作人左右开弓、中西并举,在国画与油画两个领域里探寻创造,力图在自己的艺术中既保持中国文人画传统所体现出的基本特质:强烈的艺术个性、诗化的意向、飘逸潇洒的笔墨技巧与情趣;而且也力图在艺术中融合西方写实绘画艺术强调生活源泉和对形体、色彩的敏锐感受。因此,他的艺术,反映了现代意识,具有民族色彩又有清晰的个性特征,无论其油画和中国画,都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水墨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却绝对不被人误会为明清某家的花卉、翎毛、走兽;它们具备古代艺术的特质,却又完全是现代的,它们融合西方艺术的优点,却又完全是中国的。他的油画,充分地继承西方油画艺术的造型与色彩体系之特长,但面对吴作人的油画作品,人们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其中的中国艺术的气质。艰辛探索近七十年,吴作人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道路。

李苦禅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

最后的传统文人画家

李苦禅(1899-1983年),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李苦禅是现代书画家和美术教育家,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承中国画之优良传统,熔中西技法于一炉,渗透古法又能独辟蹊径,是李苦禅艺术的一大特点。他在1918年结识徐悲鸿,得授西画技艺。1922年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专修西画,1923年拜齐白石门下,成为齐派艺术第一位入室弟子,并与赵望云、孙之俊等友人成立了“吼虹画社”,开始了探索“中西合璧”改革中国画之路。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高出一筹。这表现在“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因而李苦禅在中国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李苦禅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风神、婉转的行草艺术。

如果说齐白石实现了文人画由高雅向亲近人生的通俗化转化,李苦禅又回归了部分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使之再度趋向高雅的格调。如果说古代文人画倾向于阴柔之美,李苦禅又和潘天寿一起使之发生了向阳刚之美的转化。正是传统美学、现代民族魂魄和阳刚之美的高扬,确定了李苦禅在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坛上的坐标。而从现在来看,李苦禅可以称为“最后的传统文人画家”了。

刘海粟

中国现代杰出的中西绘画融合艺术大师

刘海粟(1896-1994年)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18年在北京大学任教,举办个人画展,并创办《美术》杂志;1926年,上海美专因裸体模特问题被封闭,本人被以学阀罪名通缉;1927年旅居日本;1929年后又赴法国、瑞士、东南亚等地作画和展览;1931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个人绘画展;1943年回国复任上海美专校长;1952年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1979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刘海粟美术作品展览”;1994年8月7日逝世于上海。

刘海粟早年习油画,苍古沉雄。兼作国画,线条有钢筋铁骨之力。后潜心于泼墨法,笔飞墨舞,气魄过人。晚年运用泼彩法,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刘海粟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报刊上发表。七十余年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对中国画、油画、书法、诗词和艺术理论都有精深造诣,学贯中西、艺通古今,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国画创作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注重写生,师造化而又欺造化,擅山水、花鸟、走兽,喜作泼墨泼彩法。画风豪放奇肆,苍莽劲拔,醇厚朴茂,多彩多姿,卓然自成一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历任南京艺术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

刘海粟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画家,不是一位温文尔雅的画家,他的艺术血脉中,奔腾着的是“破坏”的血液,同时也是创造的血液。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刘海粟既是一位伟大,更确切的说是自大的"破坏"者,同时又是一位自大的创造者。刘海粟早在二十世纪初碰上了东西方绘画思想交汇的机缘。一方面由于家庭环境,使他受到较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个人气质上又具有比较强烈的个性;另一方面又正站立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思想浪潮冲击的正面,并有志于力挽中国绘画长期以来因袭摹仿的颓风。这样,在向西方文化艺术作探索、借鉴时,就不会那么容易被他们束缚个性的学院主义和自然主义所俘虏,也不会轻易被他们那种如实描绘的写实功夫所眩惑,他接触到了西方的不拘细节、自由奔放、新鲜泼辣的新兴绘画,正好同他一直崇奉的石涛、八大所创新的画风相接近,就像磁石吸铁,一下子心心相印了。因此刘海粟很早就接受印象主义,后期印象主义以至野兽主义的影响,不是由于标新立异,也没有与传统绘画完全断离,相反,对他来说,正好是同从石涛、八大以来的传统创新画派相衔接,并且也是同传统的文化精神相合拍的。总之,一切产生在一定的“因缘”之中:他在西方革新画派的艺术中找到了时代的新的色彩和声音,也瞥见了自己个性的折光和传统的投影。

关山月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画坛主流画家

岭南画派第二代代表人物

关山月(1912-2000年)原名关泽霈,中国现代画家。广东省阳江县人,早年在广州春睡画院随高剑父学中国画。代表作有为人民大会堂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集》、《关山月作品选集》等。解放前,曾在国内多次举行个人画展、写生画展,出版了《关山月纪游画集》两辑。建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和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曾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专、广州美院教教授兼副校长、副院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美协常务理事。曾任广东画院院长、广州美院教授、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广州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全国第五届人大主席团成员。

关山月的作品秉承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写实性,以山水画和画梅见长。言及关山月对广州、广东的影响,岭南画家、广州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卢延光就认为应突出三大方面:最突出的是对广东美术、岭南画派的影响力。1959年,关山月与傅抱石合作了《江山如此多娇》后,进一步扩大了岭南画派和广东美术在全国的影响,让广东美术与京津、江浙两地成三足鼎立之势。二是促成广东一系列展馆的建设。此前,广东无一岭南画派纪念馆,关山月与黎雄才二老合力,先后促成了岭南画派纪念馆、高剑父纪念馆、陈树人纪念馆、十香园 共4大展馆的建成。资金筹措困难之时,关山月曾多次牵头捐出画作,呼吁各方捐赠。另外,广东艺博院中,有关山月馆等10个名人馆,关山月就为其捐赠了150多幅字画。而在全国一流的广东美术馆,也有关山月促成的功劳。三是对广东和广州美术教育的影响。1946年,关山月就回到广州,任教高剑父在原春睡花园基础上创办的南中美术专科学校。后任广州市立艺转中国画科主任、教授。1958年起,担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等。后任广东画院院长等。逾半世纪,关山月都执教于广州,培养出了陈金章 、林镛、史正学、吴泽浩等第三代岭南画派传人。

标签: 李苦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