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青铜器,夏朝的青铜器的用途是什么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08

夏朝的青铜器有哪些

中国青铜器时代开始于夏代晚期的二里头文化,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第三期,遗址与墓葬的出土物除有陶、玉、石、骨、蚌器外,更重要的是还发现了不少的青铜制品,是我国进入青铜时代的开始。以14C测定出土的标本为依据,二里头文化期约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属于夏代历史的范围。

河南西部地区属夏代晚期遗址,经过发掘的地点还有郑州洛达庙和上街、陕县七里铺、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淅川下王岗等地。山西夏县的东下冯遗址曾作过发掘。河南的新郑望京楼和商丘地区,也有个别发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青铜器不仅有工具、武器、装饰品,而且还有乐器和容器。考古工作者曾在偃师二里头和洛阳东干沟遗址中发掘出炼渣、炼铜坩埚残片、陶范碎片,这些也证明二里头文化已经有了冶炼和制作青铜器的作坊。

夏代的青铜器已发现的有容器爵、鼎、斝、盉、角;乐器单翼铃;兵器镞、戈、钺;工具锛、凿、锥、鱼钩,装饰品有牌饰。从种类看,已较铜石并用时代有了极大的丰富。

二里头文化时期青铜器在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上,较铜石并用时代已有重大突破和发展,这时除小件的实体器工具和兵器仍用简单的单扇范铸成外,铜爵等青铜空体器的制作变得要复杂得多。通过对铜爵的铸痕观察,至少是用4块外范,证明当时已采用多合范的制作方法了。在工艺上最值得推崇的是铜牌饰,其表面以绿松石镶嵌成精美的兽面纹,技艺高超,立体感强。其高水平的工艺,表明它已经不是初始阶段的产品。

关于二里头与相当于二里头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的铜器成份,据测定,除少数为纯铜器外,大部分为青铜器。其中的一件爵,含铜92%,含锡7%;另一件爵,含铜91.89%,含锡2.62%,含铅2.34%;一件铜锛的成份为铜91.66%,锡占7.03%,铅占1.23%,这些表明当时已能铸造出含锡量较大的青铜容器和工具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能冶铸铜、锡、铅三种元素的合金了。

尽管发现此时期的青铜制品数量不多,但它代表了新的生产力,在生产、生活以及一钱争中表现出的优点,远远超过石、木、蚌、骨器,起了划时代的作用。

我国的青铜器的出现 最早是在

应该说,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一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过渡期即铜石并用时期。夏朝青铜器已初具规模,到了商代,青铜艺术有了很大发展。所以商周时期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东乡林家出土的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年代约为公元前2700年。

扩展资料:

青铜器制作工艺

范铸法和失蜡法,范铸法较早,应用的最普遍,了解古代制造方法有助于辨伪。

1、范铸法

范铸法又称模铸法,先以泥制模,雕塑各种图案、铭文,阴干后再经烧制,使其成为母模,然后再以母模制泥范,同样阴干烧制成陶范,熔化合金,将合金浇注入陶范范腔里成器,脱范后再经清理、打磨加工后即为青铜成品。

根据从古代青铜作坊遗址发掘出的实物,再结合青铜器的外形分析,专家认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绝大部分是采用范式铸造方法制作的。

范铸法工艺流程共分为五步:

第一步为塑模,用泥土塑造出铜器的基本形状。在制好的泥模上画出铜器纹饰的轮廓,凹陷部分直接从泥模上刻出,凸起部分则另外制好后贴在泥模表面;

第二步为翻范,用事先调和均匀的细质泥土紧紧按贴在泥模表面,拍打后使泥模的外形和纹饰反印在泥片上;

第三步为合范,将翻好的泥片划成数块,取下后烧成陶质,这样的范坚硬不易变形,称为陶范。将陶范拼合形成器物外腔,称为外范。外范制成后,将翻范用的泥模均匀削去一薄层,制成器物的内表面,称为内范,铜器的铭文就刻在内范上。将内外范合成一体,内外范之间削出的空隙即为铜液留存的地方,两者的间距就是青铜器的厚度;

第四步为浇注,将铜液注入陶范。待铜液凝固后,将内外陶范打碎,取出所铸铜器。一套陶范只能铸造一件青铜器,因此不可能存在两件一模一样的青铜器;

第五步为打磨和整修。刚铸好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也不清晰,需要经过打磨整修,才能成为一件精致的铜器。

2、失蜡法

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

春秋晚期,中国人可能就已发明了失蜡法铸造工艺。失蜡法的工艺流程分为三步,首先以易熔化的石蜡制成蜡模,用细泥浆多次浇淋蜡模,使之硬化后形成铸形。然后,将铸形烘烧陶化。这一过程中,石蜡熔化流出,于铸形中形成空腔。最后往空腔中浇注铜水,制成器物。

失蜡法通常用于铸造那些外形非常复杂的青铜器,河南淅川出土的楚国铜禁以及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尊盘被认为就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3、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式,称为浑铸法。器形过大或形状过于复杂,需要将整个器物分为数件分别翻范浇铸,最后拼接成一个整体,这种铸造方法称为分铸法。铸造多个较小物件时,还会将多个铸范层叠装在一起,由一个浇口浇注铜水,一次铸成多件器物,这种工艺称为叠铸法。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出现于春秋时期,汉代时逐渐流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

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商朝。

夏朝的青铜文化和商比较相似但是没有商那么发达.

总体特点如下:

主要是兵器和礼器,还有少数食具,几乎没有青铜农具;青铜器被视作沟通天地自然的渠道,所以很多青铜器上有动物和神灵样子的花纹;青铜器代表了当时手工艺的最高水平,是身份的象征.青铜器上出现了“钟鼎文”,可以说是甲骨文的进化形式吧.

常见的形式有:鼎、钟、酒爵(那个字我找不到了.是一种酒杯).阔刀、长戟

夏朝为什么有青铜器,不是春秋时期才有的吗?

也不是。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所以不仅是春秋时期,夏朝也是有青铜器的。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夏朝的什么

我国商周两代是铸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极盛时期,贵族们除把青铜器作为实用品外,还作为祭祀、朝聘、征伐、陪嫁、宴飧活动的礼器和殉葬物。青铜器种类很多,纹饰精美,铭文尤为珍贵,构成灿烂的青铜文化。

在灿烂辉煌的青铜器群中,1975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长流爵,为商代早期遗物,被称为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的特点,种类和作用

夏朝在文献中的概念就是属新石器时代末期转向青铜时代的过渡期。夏的主要工具还是新石器。根据最新的出土文物记载有青铜石刀的发现。

商是青铜的发展石器已经可以熟练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但由于当时青铜铸造造价昂贵所以,青铜器主要用于军队和贵族。农民大部分仍使用石器。

到了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和农业使用率比商使用的更加广泛。

中国夏朝根本不存在!中国真实存在的第一个王朝,是殷商!因为青铜器这东西确实存在,但是夏朝却是虚构的

夏朝是存在的,只不过没有确凿的依据来证实。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豫西、晋南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许多中外历史学家认为,二里头遗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遗迹,不过仍在寻找确凿的依据来釐清。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多个部落联盟或复杂酋邦形式的国家。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标签: 夏朝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