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呐喊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19

1.伟大的藤野先生

潘嘉伟 八(仁)班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小时候对这种文学类的书不感兴趣,但长大之后,却截然不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藤野先生并没有歧视来自中国的鲁迅,而是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帮助。鲁迅在藤野先生的热情帮助下,了解医学的程度提高了不少,可见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待人热枕。

后来,鲁迅在学校偶然看见日俄战争中给俄国当侦探的中国人,但最后被日本军捕获,枪毙处理,而围观看的却也是中国人,他们神智麻木,不会反抗,没有任何感觉。鲁迅对于这种画面十分反感,他突然想到自己学医是没什么用的,要想救国,必须从人们的精神上开始。由此,鲁迅先生便开始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随着第二学期的结束,鲁迅先生要决定离开仙台,他去寻找藤野先生告诉要离开的消息时,藤野先生听后脸色有些悲伤,知道自己说什么都阻止不了鲁迅的离开,但还是支持鲁迅,最后交给鲁迅一张照片,还告诉他要保持联系,就惜别了。

自从鲁迅离开后,他却再没与藤野先生联系过,事情一过好多年,回忆的是那张离别时的旧照片。因各种原因,自离后,双方都没有再联系过,也不知道藤野先生的情况。虽然不与藤野先生联系了,但总时想起他,对鲁迅先生而言,藤野先生是他很值得怀念和感激的一个。

我认为藤野先生是一个跨越了民族偏见,有着博大思想和情怀异国恩师。如鲁迅先生所言,是让他最感激的老师。我想这想法,不奇怪,因为,虽然藤野先生的所作很平凡,但只有想象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便不难察觉藤野先生的伟大。

2.是无常,不是无情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呐喊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读鲁迅《朝花夕拾之<无常>》有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呐喊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八仁班黄子晏

在《朝花夕拾》这本书中,共有十篇文章,《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似乎也是最读不懂的,就是《无常》。

《无常》中的无常,因为它最具中国的历史文化色彩,绘声绘色的描写出中国最神秘的地方—阴间。阴间,就是人死后的归宿,它从来不被当做什么好东西,里面的各种角色自然也被纳入其中。但鲁迅先生却独喜欢无常这个角色,无常是一个专门收人的,浑身雪白的鬼。一般人都对它敬而远之。那一身雪白,在众鬼中显得“鹤立鸡群”。白白一片,在鲁迅先生眼里却觉得格外活泼、诙谐、恐怖又可爱。在他人眼中,这不正常的事,我在看完文章后,竟也觉得合情合理。每当无常上台时总要同时打一百零八个屁和喷嚏,显得很可爱,还有些好笑。而且无常在台上大多只抓坏人、癞子。哪怕是皇亲国戚,铜墙铁壁;哪怕权力再高,能力再强,只要是坏人,就统统抓走!大快人心啊!但就算这样,也会因为老大娘哭得伤心,宁挨四十大棍也要多放坏人阳半刻,说是不得已。这也算是有些人情味了。这也许是鲁迅先生喜欢无常的原因吧,因为它能给鲁迅先生在惨无人道的社会现实中,给他那颗寂寞悲凉的心,以些许的安慰。

无常还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与不公。书中是这样说的:“活的‘正人君子’们只能骗鸟,若问愚民,他就会不假思索的告诉你:公正的裁判在阴间!”“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无常也不一定是恶客。”当时的社会只有两种人,“上等人”和“下等人”。“上等人”就是当官的,地主,压迫别人的人;“下等人”都是善良淳朴的平民百姓,被压迫的人。“上等人”为所欲为;“下等人”忍气吞声。而因为社会的腐朽,只有在阴间时 “下等人”才能翻身,“上等人”才能受罚。人们曾试着反抗,但就连反抗也变得“遥遥茫茫”。这是一个没有公正的世界,而没有公正和爱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地狱!就如书中所述,“无常也不是恶客。”甚至无常还有人情味。无常,最可怕的鬼都超过了人!世上没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只有平等和公正。这个世界应人人平等,平等不应只在阴间!

读完《无常》,我隐隐地感受到,我们从小都要维护我们的自尊和人格。因为,人不分上下!

粱倩雯同学评语:本文开篇非常好,给读者留下了悬念。而后,结合文章写了作者的感受。从字里行间看得出,作者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是极深的!《无常》从侧面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上等人”对广大百姓的压迫。无论何时,人与人之间都是不能也不应该有等级之分。另外,结尾部分,进一步点明中心,强化了作者的感情,更好地号召人们“平等相待”GOOD!,“最可怕的鬼都胜过了人”,当时的黑暗社会,让我们倍感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