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门票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20

起源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失蜡法”、象征权利与等级、文明与诚信的鼎、连接中西方的古今“丝绸之路”、文博人的学术研究工作、创意开发精神……当众多因素汇聚在一起,一尊记载着重启丝绸之路历史瞬间的“丝绸之路复兴鼎”诞生了。8月18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复兴鼎”发布会上,一款由纯金/纯银制作,集融文化内涵、传统工艺为一体的文创精品“丝绸之路复兴鼎”惊艳亮相。

发布会开幕式

鼎 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鼎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器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新石器时代中期,作为炊器的陶鼎已经出现。相传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因此九州变成了中国的代名词。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成为传国重器,象征了国家的政权、王权,是国家的标志。夏商周三代以铜鼎作为祭祀礼器的核心,西周时期形成了列鼎制度,据《周礼》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不同的身份地位,不仅用鼎的数目不同,所盛放的祭祀品也不一样。鼎上的铭文更是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它记载着国家以及王室贵族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铭文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对于古代文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考古价值。

“鼎不仅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而且还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据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鼎文化研究专家张天恩介绍,青铜鼎形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有着庄严神圣的气质,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此外,鼎还有独特的权力象征和文化内涵。古时盛世铸鼎,昭示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现在,鼎在国人心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是象征着团结、统一和权威,是代表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例如为庆祝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赠送一尊世纪宝鼎;为庆祝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平解放或成立,赠送给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等五个自治区民族团结宝鼎等。

展开全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门票

“丝绸之路复兴鼎”金鼎与银鼎

丝路 贯穿古今连接中西交流之纽带

陕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发祥地。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肩负着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亚各国人民友好的大门,开辟出一条贯通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华丽铺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体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带动下,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业秉承‘把博物馆带回家、用创意连通世界’的理念,让文物活起来,讲文物背后的故事。”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强跃告诉记者,陕历博高度重视学术工作,积极探索“先科研后产业”的发展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精神,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与陕西秦艺坊珠宝有限公司合作,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肖云儒、省文物局研究员尹夏清等专家历经两年多考察论证,共同策划打造出了今年的重头文创产品“丝绸之路复兴鼎”。

在“丝绸之路复兴鼎”发布会现场记者看到,此款“丝绸之路复兴鼎”的设计以陕西出土的文物“西周大克鼎”为原型,图案反映了现代丝绸之路和古代丝绸之路文化。鼎双耳是中华民俗的象征——传统龙纹;鼎口沿下是体现着古代丝绸之路“驼铃响三洲、丝绸传真情”盛况的驼队;鼎腹纹饰云雷纹衬底,分别有三个主图案,正面图案为以橄榄枝相托的古丝绸之路起点长安,两边分别饰轮船与高铁图案;鼎足上方饰兽面饕餮纹,鼎腹内侧篆刻铭文,记载重启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

发布会现场

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陕西历史博物馆官网门票

“失蜡法”打造“丝绸之路复兴鼎”

“为了体现工匠精神,提品质、创品牌,‘丝绸之路复兴鼎’采用传统工艺‘失蜡法’铸造而成。”据陕西秦艺坊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聂宗科介绍,失蜡法工艺起源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丝绸之路,西方金银器制作工艺传入中国,受其影响,中国的金银器制作工艺有了一定发展。“失蜡法热铸冷刻工艺”成为当时东西方技术交流的结晶,它以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巡回往复、做工精细、工艺流程的综合性配合恰到好处,从塑型翻模、压制蜡型、焙烧脱蜡、浇铸原型到热錾冷刻打磨抛光等30多道手工制作工艺传承至今,作品具备了艺术品的独一性。工艺独特、灵动性强、栩栩如生,器物多被历代皇室征用,具有很高的传世收藏价值。

据了解,此款以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为素材,以“今日之精品,后世之文物”为标准打造的“丝绸之路复兴鼎”限量发行3种规格:一种是重3600克的纯金珍藏版,共发行20尊;一种是重1000克的纯金收藏版,共发行108尊;还有一种是重1800克的纯银收藏版,共发行2000尊。

文/图 温琳 本报记者 赵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