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与龙阳君的艳史,魏王与龙阳君基情故事典故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841

魏王与龙阳君基情故事典故

龙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历史人物,大约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前后,是魏安釐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被大家称为龙阳君。那么,龙阳君有何资料简介和生平经历?魏王与龙阳君都有什么故事? 龙阳君简介: 龙阳君,姓名是龙阳,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魏国人,是魏安釐王的男宠,魏安釐王就是信陵君的哥哥。龙阳君不仅艳名远播,同时也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剑术高手,对政治有极高的敏感性,也经常代表魏国出使他国,完美地完成任务,同时兼具美人、计谋家、武术家、外交家等多重而复杂的身份。 龙阳君与魏安釐王的故事: 龙阳君乃是俊俏小生一名,惹得魏王宠爱无比。有一天,龙阳君坐船陪魏王钓鱼,龙阳君一连钓到十几条鱼,而且钓到的鱼个头越来越大。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鱼儿,龙阳君突然间抽泣起来。魏王见了很是纳闷,便问其中原因。 于是龙阳君回答说:“臣觉得自己也不过是王的一条鱼而已。”魏王不解,追问理由。龙阳君解释给魏王听:“当大王您钓到一条大鱼的时候,满心欢喜好好收起。可是很快又钓上了一条更大的鱼,于是前面那条鱼便被弃之不顾了。臣不禁联想到,如今臣能有幸照料大王起居,在朝延中有了显赫地位,臣民见了,都要礼让三分,可是普天之下,貌美俊秀之人多不胜数,外面传说臣之所以受大王恩宠,是以色行事。臣深忧自身就像方才被扔掉的那些小鱼一样,离被弃之日恐怕为时不远了,如此臣怎能不伤心落泪呢?”

龙阳之好(魏王和龙阳君)、断袖(汉哀帝与董贤)

你问怎么回事,是不知道意思吗?就是耽美BL的美化词语嘛,把魏王和龙阳君凄美的爱情比作龙阳之好,后者同上。

动漫和电视倒是没有,小说就有,有一篇《断袖》是讲汉哀帝刘欣与董贤的。龙阳的小说可能有吧,你查下网上。

1.魏王与龙阳君

龙阳君的固宠手段也很高明,他的名气比安陵君更大,“龙阳”是古代经常使用的男宠娈童的代称。一次魏王与之同船共钓,龙阳忽然泣下,王问原由,对曰:臣所得之鱼越来越大,故欲将前鱼弃置。而今四海之内美人甚众,皆欲趋于王庭,则臣亦将见弃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大受感动,于是布令四境之内:“有敢言美人者,族!”

2.汉哀帝与董贤

他们之间产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同性恋典故,即断袖故事:董贤美丽自喜,哀帝悦其仪貌而幸之。一次,董贤白天压着哀帝的衣袖安睡,帝欲起而不欲惊贤,便将自己的衣袖割断,可见恩爱之深。古代没有“同性恋”这一名词,“断袖”是对同性恋现象最典型的概念表达。

龙阳君简介 魏王与龙阳君的故事 龙阳君怎么死的

龙阳君简介 魏王与龙阳君的故事 龙阳君是怎么死的(商都文化网配图) 魏王听了,不觉笑道:原来是这么回事,这种流言,爱卿为何不早告知于寡人呢!于是魏王向全国公布诏令,上面写道:今后再有私下议论龙阳君者,一经发现,格杀勿论。龙阳君目的达到,当然笑逐颜开。魏王一看宠臣容光焕发,顾盼生辉的样子,自然更是神魂颠倒。 龙阳君是怎么死的? 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然而,对于龙阳君,他却有一个很好的结局。魏安王死后,龙阳君仍然地位稳固,被新君倚重。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在后来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关于龙阳君的一切都在记载中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大有可推敲的余地,是隐了?遁了?穿越了?还是私奔了?不可考证。总之,龙阳君他生于几几年,史书也没有记载!但是,他的美貌,他的智慧却让人们不得不记住这个绝世男人。 商都文化小编推荐: 龙阳逸史:中国古代评比男妓的标准是什么? 古代男同性恋的俗语以及典故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 为什么古代同性恋女子称磨镜?

与龙阳君一起的魏王究竟是哪一位?

  有一天他陪魏王钓鱼,钓得十条大鱼,不觉泪下。魏王问他何故伤心,他说:“我刚钓到鱼时很高兴,后又钓了一些大的,便想把前面钓的小鱼丢掉。如今我有幸能与大王共枕同寝,但四海之内,美人甚多,闻知臣得幸于大王,必定打扮得花枝招展来向陛下献媚,臣就象前面钓到的小鱼一样,也会被抛弃,臣怎能不哭呢?”魏王听了很感动,便下令:四海之内,有敢向我介绍美女的,我就灭其族! 求取封君是战国中后期普遍流行的政治思潮。张仪在游说魏王时就曾经指出说:人多奋辞而少何信,这是因为说诸侯成功就可以“封君”,所以天下的游说之士“莫不日夜 虱腕?目切齿以言从(纵)之便,以说人主”。这条材料生动地描述了人们为求取封号已经激奋到了何等的地步,而且反映出在当时求取封号的人不是少数。《经?法·?国次》篇说:灭掉一个国家之后,“列(裂)其地土,以封贤者,是胃(谓)天功”。这里不仅鼓吹裂土分封,而且从理论上将其上升到“天功”的高度,谁悖逆这样做,谁就是违反天意。于是国君们纷纷“举其秀土,而侯封之”,魏王甚至将自己的爱妾也封为龙阳君。 他的真实姓名不知道。 从战国策的记载看来他应该是婉转媚人,颇有心机的吧。

  魏安嫠(li)王 这个字不好打,现在都用厘代替。

  晕了,看史记,长长地一大段呢,怎么可能没有。

  十九年,昭王卒,子安厘王立。 安厘王元年,秦拔我两城。二年,又拔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拔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段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使欲玺者制地,魏氏地不尽则不知已。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王曰:「是则然也。虽然,事始已行,不可更矣。」对曰:「王独不见夫博之所以贵枭者,便则食,不便则止矣。今王曰『事始已行,不可更』,是何王之用智不如用枭也?」 九年,秦拔我怀。十年,秦太子外质於魏死。十一年,秦拔我郪丘。 秦昭王谓左右曰:「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曰:「不如始强。」王曰:「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曰:「以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柰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弱韩、魏以伐秦,其无柰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旗冯琴而对曰:「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襄子於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不湛者三版。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曰:『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於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愿王之勿易也!」於是秦王恐。 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唐雎到,入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乃远至此,甚苦矣!夫魏之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已。」唐雎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发者,臣窃以为用策之臣无任矣。夫魏,一万乘之国也,然所以西面而事秦,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者,以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合於魏郊矣,而秦救不发,亦将赖其未急也。使之大急,彼且割地而约从,王尚何救焉?必待其急而救之,是失一东藩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则王何利焉?」於是秦昭王遽为发兵救魏。魏氏复定。 赵使人谓魏王曰:「为我杀范痤,吾请献七十里之地。」魏王曰:「诺。」使吏捕之,围而未杀。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有如痤死,赵不予王地,则王将柰何?故不若与先定割地,然后杀痤。」魏王曰:「善。」痤因上书信陵君曰:「痤,故魏之免相也,赵以地杀痤而魏王听之,有如强秦亦将袭赵之欲,则君且柰何?」信陵君言於王而出之。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此於亲戚若此,而况於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邺,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於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阸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蔡左)〔上蔡〕、召陵,与楚兵决於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固有怀、茅、邢丘,城垝津以临河内,河内共、汲必危;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王之使者出过而恶安陵氏於秦,秦之欲诛之久矣。秦叶阳、昆阳与舞阳邻,听使者之恶之,随安陵氏而亡之,绕舞阳之北,以东临许,南国必危,国无害(已)〔乎〕? 夫憎韩不爱安陵氏可也,夫不患秦之不爱南国非也。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闲之。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於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於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闲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 异日者,从之不成也,楚、魏疑而韩不可得也。今韩受兵三年,秦桡之以讲,识亡不听,投质於赵,请为天下雁行顿刃,楚、赵必集兵,皆识秦之欲无穷也,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是故臣愿以从事王,王速受楚赵之约,(赵)〔而〕挟韩之质以存韩,而求故地,韩必效之。此士民不劳而故地得,其功多於与秦共伐韩,而又与强秦邻之祸也。 夫存韩安魏而利天下,此亦王之天时已。通韩上党於共、甯,使道安成,出入赋之,是魏重质韩以其上党也。今有其赋,足以富国。韩必德魏爱魏重魏畏魏,韩必不敢反魏,是韩则魏之县也。魏得韩以为县,卫、大梁、河外必安矣。今不存韩,二周、安陵必危,楚、赵大破,卫、齐甚畏,天下西乡而驰秦入朝而为臣不久矣。 二十年,秦围邯郸,信陵君无忌矫夺将军晋鄙兵以救赵,赵得全。无忌因留赵。二十六年,秦昭王卒。 三十年,无忌归魏,率五国兵攻秦,败之河外,走蒙骜。魏太子增质於秦,秦怒,欲囚魏太子增。或为增谓秦王曰:「公孙喜固谓魏相曰『请以魏疾击秦,秦王怒,必囚增。魏王又怒,击秦,秦必伤』。今王囚增,是喜之计中也。故不若贵增而合魏,以疑之於齐、韩。」秦乃止增。 三十一年,秦王政初立。 三十四年,安厘王卒,太子增立,是为景愍王。

龙阳君与战国四公子什么关系

分析如下:

龙阳君是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哥哥(魏安釐王)的男宠。

龙阳君是中国正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同性恋,生活在公元前243年前后的年间,是魏安釐王的男宠,像美女一样婉转媚人,得宠于魏王,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魏安釐王对于龙阳君的特宠也使得龙阳之癖也成了同性恋的代名词。

扩展资料

战国(前453年—前221年)是中国东周列国诸侯争斗激烈的时代。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时间界限,仅依历来惯例,以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掉智氏,三家分晋为起始标志,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终止,战乱持续两百多年。

战国时期人口大约在三千万以上,公元前249年战国七雄面积合计为218万平方公里 。

战国时代的形式是,楚在南,赵在北,燕在东北,齐在东,秦在西,韩、魏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战国时代安陵君与龙阳君的断背之恋”怎么回事啊

战国策??秦策》中有一段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晋献公想进攻虞国,但怕虞国名臣宫之奇的存在,于是荀息就建议献公送美男给虞侯,并且在虞侯面前说宫之奇的坏话。这个计策实现了,宫之奇劝谏虞侯,虞侯不听,只好逃走。虞侯失去了股肱之臣,最后亡于晋。由此看来,在那个时代“美人计”的“美人”,既包括女子,也包括男子呢!

  那时宫廷内的男风现象,当然主要是统治者凭借权势,玩弄俊男,但似乎也有真正恋情的个案。例如《战国策??魏策》载:有一天,魏王和他的男宠龙阳君一起钓鱼,虽然龙阳君钓了十多条鱼,可是却哭了。魏王问其故,龙阳君说,因为我不过是王的一条鱼。魏王很不理解,于是龙阳君解释说,当我钓到第一条鱼时,我满心欢喜,后来我又得到更大的,于是将第一条弃之于海了。现在我受宠于君,与你共枕,位至人君,人们都敬我怕我,可是四海之内漂亮的人那么多,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讨好于你,而我有朝一日也会如第一条鱼那样,被弃之于海,念及此,我怎能不哭呢?魏王说:你有这种想法,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于是颁布命令,如果有人敢在王的面前提出另一个美貌者,就要满门抄斩。这个故事很有名,以致后人称同性恋为“龙阳之好”。

  《战国策??楚策》中的安陵君与楚共王也有类似情节:安陵君是楚共王的男宠,有人提醒他,待来年色衰之后会爱弛,应该向王表态,连死也跟随于他,就能得到长期的信任与眷顾。他找了一个机会和共王讲了。共王大为感动,封他为“安陵君”。(因此,后来同性恋又被称为“安陵之好”。)

翻译古文

  【原文】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①,龙阳君得十余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果,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涕出?”②曰:“臣为臣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③,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于庭④,辟人于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幸于王也,必褰裳而趋王⑤。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鱼也⑥,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魏王曰:“误!有是心也,何不相告也?”于是布令于四境之内曰:“有敢言美人者族。”

  由是观之,近习之人,其挚谄也固矣,其自纂繁也完矣。今由千里之外,欲进美人,所效者庸必得幸乎?假之得幸,庸必为我用乎?而近习之人相与怨,我见有祸,未见有福;见有怨,未见有德,非用知之术也。

  【注释】

  ①龙阳君:魏王宠信之臣。

  ②涕:眼泪。

  ③凶恶:指面貌丑陋。

  ④走人于庭:指人们在朝廷上看到龙阳君要趋步而行,以示敬重。

  ⑤褰裳:提着衣裙。褰,揭起。

  ⑥曩:以往,从前。

  【译文】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同坐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便流泪了。魏王说:“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龙阳君回答说:“我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魏王说:“那么,为什么要流泪呢?”回答说:“我为我所钓到的鱼而流泪。”魏王说:“什么意思?”回答说:“我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便只想把以前钓到的鱼扔掉。如今凭着我丑陋的面孔,能有机会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为龙阳君,在朝廷中,大臣们都趋附我;在路上,人们也为我让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宠信,她们也一定会提起衣裳跑到大王这里来。到那时,我比不上他们,就成了最初钓的鱼,也是会被扔掉的,我怎么不流泪泥?”魏王说:“贤卿错了!你既然有这种心思,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啊!”于是下令全国,说:“有谁敢说‘美人’的,罪灭九族。”

  由此看来,帝王身边所宠爱的人,他们施展谄媚阿谀的手段,也是理所当然的;他们掩护自己的办法,也是非常完备的。现在从千里之外有人想进献美人,可献来的美人,难道一定能够受到宠爱吗?假如能够得到宠爱,国君也未必都会听从那些进献美人的人。而国君身边受宠幸的人,都抱怨那个进献美人的人,他们只见到有祸,而没有见到有福;只见到有怨恨,而没有看到恩惠,这并不是运用智谋的办法。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中的“辟”什么意识

我咋没看到“辟”字呢、、、

原文: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涕下,王曰:“何为泣?”曰:“为臣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所得,鱼也,臣其喜,后得又益大,臣欲弃前得鱼矣。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于王也,必搴裳趋王。臣亦曩之所得鱼也,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乎?”魏王于是布令于四海之内曰:“敢言美人者族!”

译文:

魏王与宠臣龙阳君同坐在一条船上钓鱼,龙阳君钓了十几条鱼便流泪了。魏王说:“你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吗?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龙阳君回答说:“我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魏王说:“那么,为什么要流泪呢?”回答说:“我为我所钓到的鱼而流泪。”魏王说:“什么意思?”回答说:“我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便只想把以前钓到的鱼扔掉。如今凭着我丑陋的面孔,能有机会侍奉在大王的左右。我的爵位被封为龙阳君,在朝廷中,大臣们都趋附我;在路上,人们也为我让道。天下的美人很多,知道我得到大王的宠信,她们也一定会提起衣裳跑到大王这里来。到那时,我比不上他们,就成了最初钓的鱼,也是会被扔掉的,我怎么不流泪泥?”魏王说:“贤卿错了!你既然有这种心思,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啊!”于是下令全国,说:“有谁敢向我介绍美人的,罪灭九族。”

标签: 典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