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会如何加入,如何申请加入中国历史学会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831

如何申请加入中国历史学会

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

如何学习了解中国历史

1、首先,掌握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凭兴趣,“跟着感觉走”,读了再多的书,看了再多《百家讲坛》中的历史讲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那么,怎样掌握基本的系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你可以根据你已有的基础,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点功夫来啃。为什么要先读权威的通史著作,因为它的作者治学严谨,写的书史料翔实,论述、论证比较科学,会启迪你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这就让你初步学习到基本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加上它们是通史,这就使你的历史知识不会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有些新潮的年轻人会说,那些“公认的、权威的”历史著作保守,观点不新。是有这种情况,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才是最值得学的,至于观点、结论本来就不可能永久不变的,否则历史学就不会发展了,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时,为了张弛结合,也为了培养兴趣,可结合阅读些既生动又严肃通俗历史著作。这些科普型的历史著作必须是公认的、久经检验的,如过去吴晗编的“历史小丛书”以及以后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学者最好不要迷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的历史书,例如大量充斥于书店的什么什么“大帝”的书。也不要迷信外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它们当中即使质量较好较权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包括中国历史或者有成见、偏见,或者并不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当然,看看人家是怎么看世界看中国还是有好处的,我只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自己中国人写的书也一样。

3、争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学好中国古代史,像《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古代史学名著都没有接触,只是读后人写的历史书,实在太不够了。当然,你不想把历史当作自己的专业,读多读少要根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可能读多点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胡诌。

如何正确学习中国历史?

国历史博大精深,吸引了不少人的陶醉与学习!那么,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该如何去学习呢?接下来,文学天地网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快速学习中国历史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快速学习中国历史的的方法一

逐个朝代学习。很多人学习历史前一榔头、后一斧头,非常容易搞混淆,也不容易记忆,不好学。而且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有时候笼统学习也会给人一种量大的感觉,反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建议大家可以参照某些有趣的网站或书籍,如百度百科秦朝搜索,基本可以看到很多秦朝历史,之后再搜索汉朝等等,逐个学习。

由点到面法。由点到面指的是先学习某个点,如想了解秦朝历史可以学习某些重要的知名人物,了解知名人物的情况以及经历,从而可以衍射出某个时代的具体发展,就织成了一个网,这样学起来兴趣较足,也容易接受,也更有深度,非常受到学生与历史爱好者的欢迎。

故事串接法。故事是大家都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正史有时候看起来很烦躁很吃力,但是如果借助于历史故事则更为生动与形象,作者知道有一本书叫上下五千年,上面有很多历史小故事,而且是按照时间排列,读起来有趣,而且浅显易懂,甚至可以作为课外休闲读物,但学历史不错。

多看历史纪录片。有很多人不喜欢读史,但喜欢看视频,视频不仅直观形象,更容易记忆,在现在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历史纪录片很多,可以在网上搜索到各种各样的纪录片,非常方便。有很多的系列纪录片,不仅有图片,也有历史解读员的解读。

除学生外的历史爱好者不要贪多贪快。学习历史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着急,而应当长期的学习。不要小看了积累,按照自己的兴趣,随便零散的学习长时间也能自己织成一个大网,建议自己的历史脉络与观点,都是不错的学习法。

快速学习中国历史的的方法二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著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著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快速学习中国历史的方法三

一、口诀记忆法

记忆战国七雄就用“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两句口诀,即记住了七个诸侯国的名称,又记住了他们各自的方位。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的国王用口诀“1649,查理便走,1793路易升天”。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处死了路易十六。

二、化简记忆法

“上海七君子”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史良、王造时可化简为:“沈章邹李沙史王”。《天津条约》可记住“公开行贿”。“公”指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开”指增开南京、汉口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行”指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贿”(和钱财有关)指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三、形象记忆和谐音记忆配合法

如清政府同帝国主义签定的《辛丑条约》丧权辱国,内容归纳为“前进宾馆。”(一)要清政府赔款(“钱”与“前”谐音)(二)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反抗(“禁”与“进”谐音)(三)允许外国驻兵(“兵”与“宾”谐音)(四)修建史馆,划租界(馆)。这样《辛丑条约》的内容就可以简单记为“前进宾馆”。

四、特征记忆法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的护国运动、1917年的护法运动、1919年的五四运动,通过观察发现,这五个年代的数字呈等差数列,都差2年,抓住了时间特征,便于记忆。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事件:1789—1794—1799—1804,都差5年,就记住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罗伯斯庇尔被推上断头台的时间、拿破仑的“雾月政变”、拿破仑加冕称帝的时间。

五、中外联系记忆法

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开始时间1640年,可联想中国近代史开始时间1840年,两者正好相差200年,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自然是中国在后,因为中国近代落伍了。

1689年的事件:英国有《权利法案》、俄国有彼得大帝改革、中国历史有《尼布楚条约》

六、比较记忆法

比较是加深理解、提高思维能力的手段是真正认知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同属于资产阶级改革的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结局比较;中国现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任务、领导阶级、革命前途等方面的不同。通过比较,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七、图示记忆法

即把抽象的历史知识通过形象、趣味、直观的图形来表述。如清朝疆域的记忆,可以在图上勾出来,并设计成“米”字形,从西面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记忆。

八、短时效应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的、科学的给学生一段较短的时间,让其思考,分析解决某个问题,并取得高效的教学现象。如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给定5分钟,创设有利于学习的良好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目标性强,注意力集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大部分学生都以积极向上的姿态出现,争先恐后去学,定能加快记忆,有的甚至想出短时高效的方法,并向其他学生介绍。

如何看待“中国史不是历史学”这一事件

1、首先,掌握一些系统的历史知识、史学理论还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凭兴趣,“跟着感觉走”,读了再多的书,看了再多《百家讲坛》中的历史讲座,你都未必真的理解历史,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东西。

那么,怎样掌握基本的系统历史知识和史学理论?你可以根据你已有的基础,选择比较权威的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著作下点功夫来啃。为什么要先读权威的通史著作,因为它的作者治学严谨,写的书史料翔实,论述、论证比较科学,会启迪你如何正确地观察、分析问题,这就让你初步学习到基本的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加上它们是通史,这就使你的历史知识不会是支离破碎的,而是系统的有规律的东西。有些新潮的年轻人会说,那些“公认的、权威的”历史著作保守,观点不新。是有这种情况,但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才是最值得学的,至于观点、结论本来就不可能永久不变的,否则历史学就不会发展了,就不是一门科学了。

2、其次,在吃力地啃通史名著的同时,为了张弛结合,也为了培养兴趣,可结合阅读些既生动又严肃通俗历史著作。这些科普型的历史著作必须是公认的、久经检验的,如过去吴晗编的“历史小丛书”以及以后的《上下五千年》、《世界五千年》等。初学者最好不要迷于一些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的历史书,例如大量充斥于书店的什么什么“大帝”的书。也不要迷信外国历史学家的著作,它们当中即使质量较好较权威的往往也是一西方为中心的,对东方包括中国历史或者有成见、偏见,或者并不真的了解中国历史。当然,看看人家是怎么看世界看中国还是有好处的,我只是说:不要迷信,不要人云亦云,其实对自己中国人写的书也一样。

3、争取多看些原始史料。例如,你要学好中国古代史,像《史记》、《资治通鉴》之类的古代史学名著都没有接触,只是读后人写的历史书,实在太不够了。当然,你不想把历史当作自己的专业,读多读少要根据你的时间和精力,但有可能读多点是有好处的,至少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会相信那些不负责任的胡诌。

4、把读历史与观察世界和国内的时事政治结合起来,能从历史找根源的就去找,这样学习就更有实际用处了。

如何攻克历史学考研中国史

有出路

自从历史学考研统考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来考历史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么,历史学考研的主要就业方向有什么呢?历史学考研就业前景又如何呢?让勤思老师告诉大家吧!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研究范围包括历史哲学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国近现代史学史、现代史学思潮、现当代史学研究、史学名著研读、学术大师研究、方志学、历史研究法、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西方史学史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门人才。最终成为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历史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的高级人才。

就业前景:

历史学理论类专业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国家机关、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文物考古研究机构、博物馆等单位任职。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研究范围包括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北方民族历史与考古,人类学和环境考古等。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具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层次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门人才。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需要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方法和最新学术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博物馆陈列设计、保护与管理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中国考古学、博物馆学及文物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并能够在本学科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探索和研究成果。

历史地理学

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四大块:

1、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地理学方法、历史学方法等。

2、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包括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自然灾害、海陆变迁等。3、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包括政区、疆域、经济、城市、人口、交通、军事、社会、文化等。4、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包括传世文献、佚失和出土文献等。

历史地理专业主要培养掌握历史地理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工作的能力,并能够在本学科与相关学科做出有理论及实践意义的成果。

就业前景:

历史地理学专业毕业后,能够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政府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中国古代史怎么学

在把握上述各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还需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若干问题进行横向的归纳、概括,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重大变革。一、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 从宏观上看,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原始经济→夏、商、周奴隶制经济→春秋战国转型期经济→秦至清朝中期的封建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学习中国古代经济史,应注意如下问题:(1)认知经济史领域的基本知识。如两税法、一条鞭法等。(2)思考一些史学基本现象。如:中国古代经济为何会取得辉煌成就?从中可以得到那些启示?明代中后期以后,又为何会落伍?从中又能得到哪些教训?(3)掌握一些史学基本原理。如: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同时又受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反作用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4)注意一些史学基本理论。如:①在中国古代的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农业经济。发达的农耕经济使手工业、商业都成为其附属,其发展也依赖于农耕经济的影响。②在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的相互冲撞中,代表先进文明的农耕经济经常表现为对游牧经济进行改造、融合。③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基础。二、中国古代政治史的学习 中国古代的政治史始终是围绕着治乱兴衰、统一与分裂展开的。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上的政治现象和特点时,应重点学习中国古代的政权沿革和政治制度及措施。政权严格中既包括奴隶制、封建制王朝的更替,也包括在农民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政权等内容。 在明了中国古代政权沿革脉络的基础上,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朝代的政治制度是拓展学习广度和加深历史认识的主要保证。因为政治制度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决定的,是和国家的社会性质相适应的。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职官制度,及其重要历史时期的变法改革措施。同时,要注重培养归纳、概括有关史实和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初步理解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注重培养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并以次具备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三、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学习 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化自成完整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等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可以从思想、科技、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概况和取得的成就进行整理归纳。 学习中国文化史,首先要理清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同时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对应进行分析、评价,以形成整体的知识体系。其次,要对中国古代文化史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究,找出其中的一些规律。例如:中国古代文化曾多次出现繁荣局面,且长居世界领先地位,原因是什么?原因的共性在哪里?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发展开始落后于世界,造成落后的原因有哪些?在先进于落后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经常对此类问题进行探索和思索,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历史的本质,发现规律,提高认识水平。四、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学习 作为军事的核心部分,战争在历史上的特点、影响、性质及其重要,因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政治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战争是产生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以后才有的,是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中国古代的战争,按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1)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2)奴隶主贵族争夺政权的战争;(3)奴隶主争霸战争;(4)封建统治者为实现统一的战争;(5)反封建的农民战争;(6)封建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争(7)封建统治者平定叛乱的战争;(8)反对分裂势力的战争战役;(9)反对民族压迫和掠夺的战争战役;(10)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11)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等多种形式。 注意把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和中国各民族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严格区别开来。 发生在中国古代史上的作为战争具体表现形式的战役,其性质是与该战役所属的战争性质相一致。除此之外,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在其制订推行的一系列措施中必然也有涉及军事领域的内容,包括官制、机构和若干制度等,在学习时同样应当进行归纳整理。五、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的学习学习民族关系史,主要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2)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3)少数民族政权如何逐步归入中华民族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六、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古代中国是个具有发达的经济与文化的大国,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同时,具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思想的中国人,也乐于同世界各地的人们交往;中国古代史上许多王朝都重视同世界各国、各个地区的友好往来。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主要包括友好往来、反对侵略、闭关锁国三个方面。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友好往来是中外关系史的主流。

如何学习中国历史!请推荐一些历史书籍!

  本写中国历史的好书

  《中国大历史》的作者是黄仁宇,三联出版社出版。作者些历史的角度是开放式的,与现行的观点有所不用。现节书中几点:

  1、中国的文化不管是由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受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

  2、商人尚鬼。商国王传位一般采兄终第及,偶尔夫死子继。

  3、商在军事上占优势,是因为他们垄断着冶制青铜的技术。

  4、从个人说辩的能力和长久的功效两方面来讲,孟子在传统政治上的地位要超过孔子,虽说他受业于孔子孙子的门人,因之被中国的皇帝和文人尊称为“亚圣”。

  5、所谓的“百家争鸣”,实际商不过约20家,除了儒家外,最值得注意的是道家和法家。道家对世俗的权威无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6、在春秋时代,记录了170个国家的名目。春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日,交战时保持骑士风度。

  7、前人在历史书终提及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其实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的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无间断的平均每年又灾荒1.392次。

  8、秦始皇的功业与他的先驱者所采取的策略相同,标准战法为不断地蚕食敌土,继之以武装移民。

  9、大概人类天性如此,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之点,总是避免不了武装冲突。

  10、国家本事精神产物。

  11、明倭寇的领袖为中国人,也有中国人参加其队伍。

  12、清朝,市民阶级的资产力量,仍无从构成社会的大改造,只有国际贸易多,在全国经济里的比重升高,商业财富的力量伸展到农业财富里去,牵动了全局,才构成实力,如此才可以改造社会。

  13、中国的统一是有自然环境决定的,既有2000英里容易被人侵犯的前方,又要有战略上的力量对后方沙漠地带又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后勤的能力支持以上两种要求。

  14、中国是无数农村组成的一大集团。

  15、中国有大量的善良的老百姓和众多的贪官污吏。

  16、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

  17毛泽东虽孜孜不倦读史,却想不到自己不过历史的工具。他一生的事业也不过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环。

  18 从一个读史者的眼光看来,我们的自由,无论如何也只能始自我们祖先撒手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