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对话集,柏拉图对话集和理想国的内容是一样的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17

请问柏拉图对话录那个版本比较专业??是原版好,还是译版好

原版当然最好,古希腊文的。

中译文以严群、朱光潜、王太庆的为较好。

严群译了柏拉图对话若干种,出版较早,市面上一般买不到,大的图书馆一般都有。朱光潜译的称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大概也只能到图书馆找了。王太庆的称为《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可以买到。

另外,陈康译过《巴曼尼德斯篇》,久为学界称道。郭斌和、张竹明译过《理想国》,也很好。这两种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柏拉图对话全集》(4卷本,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的好处是全,不过译文质量不属上乘。

还有些柏拉图的译者如吴献书、戴子钦、谢文郁、杨绛等,其译著就不一一列举了。

如果读的话,建议从朱光潜、王太庆的入手。

柏拉图对话集 怎样的读后感

柏拉图,经常听到的与他有关的也只有什么柏拉图式爱情,还是大一在马克思主义课上才知道的,以前接触最多也就是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了,而这次,算是真正接触到这个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了。《柏拉图对话集》,特别深奥,我读了好久也只读懂一些皮毛,对话中他们用词精简,比喻看似平凡却又十分深奥,他们思想所达到的深度真的令人佩服。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重要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在哲学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一生著述颇丰,其教学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柏拉图是古希腊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建者,始创理念论心理学思想。其著作《理想国》一书蕴涵着欧洲心理学史上最早的分类雏形:知、情、意三分法。下面主要谈谈读的相对有印象的几篇。

《伊安篇》是柏拉图较早的一篇对话录,它通过苏格拉底与诵诗人伊安的对话,

探讨了诗人文艺才能产生的原因,

即诗人是凭借专门的技艺还是凭借灵感来创作的。柏拉图通过与伊安的辩论得出诗人是凭借灵感来创作的结论,“凡是高明的诗人,无论在史诗或抒情诗方面,都不是凭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灵感,有神力凭附着……因为诗人是一种轻飘的长着羽翼的神明的东西,不得到灵感,不失去平常理智而陷入迷狂,就没有能力创作,就不能做诗或代神说话。诗人们对于他们所写的那些题材,说出那样多的优美词句,像你自己解说荷马那样,并非凭技艺的规矩,而是依诗神的驱遣“。《伊安篇》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但对于柏拉图的观点,我觉得诗人的创作应该技艺和灵感及兼具的,诗人在创作之前必须知道基本的用词、词义及各种基本知识,还有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然后跟随着自己的灵感通过一定的技艺将其灵感表现出来,技艺有限,其创作在表达上自然也有所限制。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设计了一幅正义之邦的图景:国家规模适中,以站在城中高处

能将全国尽收眼底,国人彼此面识为度。在这样的国家中,治国者均是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哲学家才能认识理念,具有完美的德行和高超的智慧,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理想国还很重视教育,因为国民素质与品德的优劣决定国家的好坏。柏拉图甚至设想在建国之初就把所有10岁以上的人遣送出国,因为他们已受到旧文化的熏染,难以改变。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音乐、体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教育内容要经严格选择,荷马、赫西俄德的史诗以及悲剧诗人们的作品,一律不准传入国境,因为它们会毒害青年的心灵。柏拉图自称这是“第一等好”的理想国,其他的政体都是这一理想政体的蜕变。这些观念都太过绝对了。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任何人有缺点,不可能达到完美的地步,一个国家的是否能统治好,应该很多人一起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下的结果。好与坏总是相互存在的,虽然一个人在小的时候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但并不代表这个人事物素质就一定变坏或者不能改变,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个人自然也能在以后的正确优秀文化教育下去改变坏的那一部分,使好的那一部分在他的理念中占主要部分。

柏拉图在其最后的作品《法律篇》中进一步发挥了关于法律的作用的思想。从理想出发,他推崇哲学王的统治,“没有任何法律或条例比知识更有威力”;从现实出发,他强调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如同最野蛮的兽类。他认为一个好的立法者应当保持国内的和平与善,战争不过是实现和平的工具,最大的善才是立法者立法的目的。对于柏拉图的在法律上的这一观点,作为一个被自古以来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熏陶着,我是很赞同的,我觉得整个人类最终追求目标是和平,既然是和平,那么无论任何法律的制定必然是为了维护和平,人与人之间的和平,国与国之间的和平,还有世界和平。

王太庆的《柏拉图对话集》里是否有克拉底鲁篇?

王太庆先生的《柏拉图对话集》目录:

欧悌甫戎篇Euthyphron

苏格拉底的申辩篇Apologia

格黎东篇Criton

卡尔弥德篇Charmides

拉刻篇Laches

吕锡篇Lysis

枚农篇Menon

裴洞篇Phaidon

会饮篇Symposium

治国篇Politeia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十

巴门尼德篇Parmenides

智者篇Sophistes

再往后就是附录了,所以并没有克拉底鲁篇。王晓朝译的《柏拉图全集》第2卷倒是有这篇。

柏拉图对话六种怎么样

【按语:Taylor认为《普罗塔哥拉斯篇》对话是戏剧杰作,可与《会饮篇(Symposium)》媲美;在这篇对话中,智者(Protagoras)也被赋予了一种较高尚的形象。 在这篇对话录中,Socrates被告知,智者Protagoras的职业是传授政治技艺,而Protagoras主张美德是可传授的;随后在讨论美德的统一性时,Socrates在一种享乐论(hedonism)的基础上确立了知识是人生的主导性的因素,而美德就是知识(譬如勇敢就是关于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什么的知识)的立场。个人觉得享乐论并不能确立知识的主导位置,而且Socrates并不完全依靠享乐论推进其论点。因此我并不感觉论证成功。在中间,Socrates和Protagoras还插入了关于Simonides诗歌的一个精彩的诠释。 张师竹文言文译本读来很是费劲,中途改用王晓朝译本,参照Cooper和Jowett译本。】 这篇对话由Socrates向某友人讲述,Socrates刚告别其喜爱的Alcibiades, 不过在其场合并未注意Alcibiades,而是专注于最聪明的Protagoras身上了。 友人便催Socrates讲述谈话。 凌晨Hippocrates就叩门见Socrates,因为听说Protagoras来雅典了,想就学之,就迫切催请Socrates去与之交谈。因为天色尚早,故两人先在庭院逗留交谈。Hippocrates欲向智者Protagoras学习成为绅士之自由教育。Socrates说在不清楚何谓“智者(Sophist)”之前就准备把心灵托付之是危险的举措,而在Socrates看来,智者是“批发或零售灵魂粮食的商人(a sophist is a kind of merchant who peddles provisions upon which the soul is nourished)”【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一卷,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4页,下同】。因此,建议Hippocrates先去交谈考察下。 到了宿主Callias家,见一伙人分别围绕着智者Protagoras,自然哲学家Hippias和Prodicus(文学诗艺了得)三人交谈。说明来意后,Protagoras说,智者收徒授业,是一门古老技艺,但像Homer, Hesiod, Orpheus等都伪装其它职业以免遭受敌意,而自己则坦然以智者身份示人,因而愿意公开讨论。Socrates询问从学于Protagoras会有何种结果,Protagoras回答说:“你(Hippocrates)和我在一起呆一天,回家时就会变得比来的时候要好,第二天也同样。你每天都能取得进步,会变得越来越好。”【439】而Protagoras所指的是政治技艺,即造就人为善良之公民:“学会恰当地照料私人事务和国家事务,如何整顿其家,如何治理其城,如何于言于行得至影响于政事。”【439-440】 Socrates怀疑政治技艺不可传授,“基于这些事实,我不相信美德可教”【441】:技术事务上公民们都转向专家意见,因为这些事务可教,但一涉及政治事务则大家都自认可提建议,因为并不认为这些事是可教授的;最善良聪明的公民也不能将其美德授予他人,如Pericles于其子,杰出人物不能使得其子女亲子变得更好。 Protagoras先用寓言的方式来说明美德可教:诸神用火和土元素创造生灵后,指派Prometheus和Epimethus分派各种能力:Epimethus管分派,而Prometheus管审核。但在尚未分给人之前,Epimethus把各种禀赋用完了,“别的动物都配备得很合适,只有人是赤裸裸的,没有鞋子、没有床,也没有防身装备。”【442】无奈之下,Prometheus从Hephaestus和Athena处盗来技艺和火送给人类,但是人尚未有政治智慧(为Zeus所掌握),而Prometheus因此而获盗窃罪。因此人有神性,崇拜神,而且有了技艺,能做出各种发明,但因为人不拥有政治技艺(含战争技艺),既难御敌,群居又相互侵害。由于忧虑人类会灭亡,Zeus派神使Hermes将敬畏和正义(Reverence and justice)分赐每一个人,因此“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份正义感和公民美德。”【444】一个证据就是,有的人纵使没有美德,也会说自己是一个好人,否则被视为疯狂。接下来Protagoras论证美德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学习和教授而获得:Vice和Evil或招致愤慨、惩罚和训诫,这是因为人们相信美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教导获得的,这里Protagoras采纳了一种刑罚的威慑理论。【445,按照Gorgias篇中的论述,Plato更采取了刑罚的矫正理论】最后解释一个困惑:杰出公民为何不能将其善的知识授予子女呢?正义和美德是使得国家存在的基石,是所有公民必须共有的。人们确实通过家庭、学校(文学、音乐、体育、法律)等教导其子女,几乎每个公民都是美德的教师,而那些杰出人士的子女之所以默默无闻常常是因为缺乏才能。与野蛮人比较起来,文明世界最邪恶的人也算是有美德的,而Protagoras自认最好的美德教师之一。 Socrates表示信服,但尚有小问题继续讨教(美德的统一性问题):Protagoras谈及正义、节制和虔诚等诸多美德,那么,“美德是一个整体,并以正义、节制、虔诚为其组成部分,还是这些名称全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名称?”【450】在Socrates问答法的催引下,Protagoras认为正义、节制和智慧等是美德的组成部分,犹如脸的各部分与整体之关系,且分散在不同人之中,各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function),因此美德各部分彼此不同。但这样Protagoras的论点就会蕴含着一个古怪的结论:“虔诚的性质不会是正义的,正义的性质不会是虔诚的,正义的性质会是非虔诚的,虔诚的性质会是非正义的(then holiness has not the quality of being just, nor justice that of being holy, but of being unholy, and holiness has the quality of being not just)。”【452】面对这个困难,Protagoras坚持说正义和虔诚不相同,虽然两者有相似性(resemblance)。见Protagoras不满意这样的论证,Socrates换了一个论证:智慧是愚蠢(folly)的对立面;愚蠢是节制(temperance)的对立面;一个事物只有一个对立面(opposite),但智慧和节制都是愚蠢的对立面。这还是与Protagoras的论点相冲突。Socrates又试图论述“有节制和明智地从事不正义之事”,但为已经不耐烦的Protagoras的长篇大论打断。 Protagoras不愿意按照Socrates的方法谈话了,两人眼看要不欢而散。但Callias, Alicibiades, Critias和Prodicus等人敦请继续谈话。Prodicus说应该让谈话成为善意的讨论而不是争论,而且在座的都是希腊最聪明的人,应该创造出配得起其尊严的话语。Prodicus建议双方让步:“Socrates不要再坚持严格的讨论形式,做一点让步,把讨论的节奏放慢一些,也可以让我们更多地感受到庄严和优雅的气氛。而Protagoras也应当抑制一下他那种漫无边际的讲话方式。”【461】于是决定还是用质询法,不过由Protagoras优先说话。 Protagoras就围绕着诗艺提了一个问题:Simonides在一首诗中说“要变成一个好人真的很难(for a man to become good truly is hard)”,在另一首提到希腊七贤之一的Pittacus的诗中却又说,“Pittacus这句话不对:‘要做一个好人很难’(Nor is Pittacus’ proverb in tune;however wise a man he was. Hard it is to be good, he said)”。【462-463】Protagoras自己认为这两句诗不一致,并询问Socrates的看法。 Socrates说两句话并不矛盾,因为存在“变成(to become)”和“是(to be)”的细微区别;借着Hesiod的诗,Socrates认为Simonides两句诗的意思是:成为好人很难,但一旦变成了好人,之后维系美德就较为容易了。Protagoras不同意这种诠释,因为“认为维系美德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他一定非常愚蠢。”【465】 在开了个关于“难(Hard)”的词义玩笑后,Socrates提出了对Simonides后一首诗的理解。七贤之一Pittacus的诗句“做一个好人很难(it is hard to be good)”的简洁风格源自斯巴达传统,而Simonides则试图通过一个论点来抨击七贤之Pittacus来确立自己的名声,其诗歌的真正意思是:“尽管变成一个好人真的很难,然而还是可能,至少在短时间内是可能的,‘但是变成好人以后要维系这种状态,是一个好人’那是不可能的和超越人性的…只有神才能做到做到这一点,而‘人只能是坏的,一旦不可改变的厄运降临,他就会被抛弃’(To become good truly is hard, and although it may be possible fo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o persist in that state and to be a good man, as you put it, Pittacus, is not humanly possible. God alone can have this privilege, But that man inevitably is bad whom incapacitating misfortune throws down)。”【469】因为Socrates确信“没有一个聪明人会相信有人自愿犯罪,或自愿作恶,或实施任何邪恶的行为。他们非常明白,一切恶行都是不自愿地犯下的(I am pretty sure that none of the wise men thinks that any human being willingly makes a mistake or willingly does anything wrong or bad. They know very well that anyone who does anything wrong or bad does so involuntarily)。” 因此,Socrates诠释说,在Simonides该诗中接下来有一句“我赞扬和热爱所有那些自愿不作恶的人(All who do no wrong willingly I praise and love)。”【470】里的“自愿(willingly)”是修饰“我”的,意思为“我自愿赞扬和热爱所有不作恶的人”,因为诗人也常常被迫赞美僭主。在这个相当漂亮的诠释后,Socrates说还是愿意转向较为论证性的谈话,因为诗歌诠释人言人殊。 Socrates回到美德统一性问题:虔诚、智慧、节制、正义和勇敢的关系究竟如何?Protagoras说它们都是美德组成部分,其中四者类似,而勇敢则与众不同,因为不具备别的美德的人也可能非常勇敢,并认为勇敢是一种自信(confidence),而没有知识的自信并不是勇敢。但Protagoras拒绝得出智慧或知识就是勇敢的结论。 Socrates转而谈起好生活(live well)与快乐生活(live pleasantly)的问题。Protagoras认为快乐生活就是好生活,但限于高尚的快乐生活(if the pleasure be good and honorable)。【476】为了深入澄清这个问题,Socrates询问Protagoras对知识的态度,而高尚的Protagoras认为“把智慧和知识视为其他什么东西,而不视为人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可耻的。”【477】而“大多数人认为知识并不是最强大的东西,也不是占主导或统治地位的因素。…他们认为支配人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别的东西,有时候是情欲,有时候是快乐,有时候是痛苦,有时候是爱情,人们经常提到的还有恐惧。他们把知识只当做奴仆,受其它东西的役使。”【477】因此这一要对大多数人或俗人的观念进行分析。俗人认为快乐本身是好的,“把这些快乐视为恶的唯一原因在于它们会引起痛苦,剥夺我们进一步的快乐。...把追求快乐视为善,而把避免痛苦视为恶。”【479】他们常说自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但是却被快乐、痛苦或其他事情征服了。现在Socrates来解释“被快乐征服”的含义。按照俗人同意的快乐论,则“快乐和痛苦”可以被“善和恶”所替换。因此,“被征服的意思一定是用较大的恶交换较小的善。”【481】依据快乐论,人们一定选择快乐而避免痛苦。那么出路(选择)的关键应该是在于“度量的技艺”而不是“现象的印象”:“现象把我们引上歧途…而度量的技艺则通过对事实真实状态的解释,可以使灵魂生活在平静与安宁之中。”【482】“没有什么比知识更强大的东西了,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发现它对快乐和别的事情起支配作用。…所谓的被快乐支配实际上是被无知支配,这是一种最严重的无知。”【483】Socrates把无知定义为拥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而“无人会选择恶或想要成为恶人。想要做那些他相信是恶的事情,而不是去做那些他相信是善的事情,这似乎违反人的本性,在面临两种恶的选择时,没有人会在可以选择较小的恶时去选择较大的恶。”【484这里Socrates首先把苦乐与善恶等同,建立了一种快乐论,然后认为知识(对善恶或苦乐的计量)决定了好行为,而无知则导致恶。这种快乐论的论证似乎只能表明知识是有用的,而不一定表明知识是至高无上的,因此或许这是个有毛病的论证】 Socrates回到关于勇敢的讨论。参加战斗是高尚的行为;高尚的行为是好的(这是一个非快乐论的结论),而“如果它是高尚的和好的,那么它也是快乐的”【486,这是一个快乐论的论点,Plato这里将两个论点混在一起,我感觉其论证不可靠】;结合上面有关苦乐的论证,胆怯者因为无知而胆怯不愿参战,而勇敢者则因为具有对“什么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的知识”而愿意参战。因而“关于什么应该害怕什么不应该害怕的知识就是勇敢(the wisdom about what is and is not to be feared is courage and is the opposite of this ignorance)。”【487】 结果,Socrates开始认为美德不可教,结尾的时候则试图认为一切美德都是知识,而美德可教;而Protagoras开始时认为美德可教,结尾时则倾向于认为勇敢并非知识。最后Protagoras大度地对Socrates的阐述技艺表示庆祝。 江绪林 2012年8月27日星期一

柏拉图对话集基本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吗

柏拉图对话集基本都以苏格拉底为主角。 正确

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的划分带来了一个麻烦,即“现实中的人如何认识理念”这个问题。 理念与形式是不相关的。 柏拉图的思想前后有着高度的统一,所以可以被看为严密的哲学体系。

请问柏拉图对话集讲的什么内容

讲的他与恩师苏格拉底的对话

类似我们的论语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并称“希腊三贤”

想了解西方哲学 必须先了解这三位

求txt或pdf:王太庆先生译的《柏拉图对话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请发到邮箱1739777150@qq.com,谢谢

我给你发了。望采纳,另外这种东西还是不要发给别人。doc.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