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57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翻译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的,就不敢在我面前说话了。你们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请你们从政),那么你们采用什么措施呢?"子路急忙回答道:"(一个拥有)千辆战车的中等国家,夹处在几个大国之间,别国把战争强加给它,上天又在兵灾之后降给它饥荒之灾,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使人民个个都有勇气,并且知道做人的道理。"

孔夫子微微地笑了。(又问):"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来治理这个国家,等到过了三年,可以让这个国家的百姓富足。至于如何搞好礼乐只能等待贤人君子来干。"

(孔子又问西华):"赤,你的志向如何?"

(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够做好某件事情,但是我愿意学着做好某件事。不论是诸候祭祀祖先的事,也不论是诸候会盟、朝见天子的事,我希望能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作赞礼和司仪的人。"

(孔子又问曾晢):"点,你的志向怎么样呢?"

曾晢弹瑟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铿"地一声停了。他把瑟放下,挺腰直跪,回答孔子说:"我的志向跟他们三位说的不同。"

孔子问道:"有什么妨碍?不过成是各人谈谈自己的志向啊!"曾晢回答说:"暮春的时候,夹衣已经穿得住了。我愿意和五六个成年男子,六七个少年。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赞成曾晢的志向啊!"

子路、冉求、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晢留在后面。曾晢说:"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只不过是各自谈谈志向罢了。"

曾晢说:"老师为什么要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国要用礼,可他出语不谦让,所以我要笑他。难道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有自己的宗庙,有同别国的盟会,不是诸侯国家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为诸侯做小事,那谁能为诸侯做大事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的的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一点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知道我呀,如果有人知道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办呢?”

子路不加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功夫,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孔子又问:“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稀疏了,接着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子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留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说:“您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究礼让,可是他说话却一点也不谦让,所以我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哪里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呢?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讲的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赤只能做个小小的赞礼人,那谁能去做大的赞礼人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篇,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

扩展资料:

文章主题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在伦理思想方面,孔子主张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的才能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PS:选修的《学法大视野》上有的;而且百度百科里也有。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7333.htm

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如下:

一、通假字

1、鼓瑟希(稀)

2、莫春者(暮)

3、唯求则非邦也与(欤)

二、词类活用

1、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2、鼓瑟希(名词作动词 弹奏)

3、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 吹风、乘凉)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 小事、大事)

5、曾皙后(方位名词作动词 落在后面)

三、特殊句式

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

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

3、尔何如?(宾语前置)

4、何伤乎?(宾语前置)

5、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状语后置)

6、为国以礼(状语后置)

7、则何以哉(固定句)

8、尔何如(固定句)

9、是故哂之(固定句)

四、古今异义(古/今)

1、加之以师旅(泛指军队/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比及三年(等到/比较、紧靠、依附等)

3、且知方也(正道、正理/方向、对方、方法等)

4、如五六十(或者/如果)

5、如其礼乐(至于/如果)

6、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写作)

五、一词多义

(一)以 :

1、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为,介词)

2、毋吾以也(认为,动词)

3、则何以哉(做、为,动词)

4、加之以师旅(用、那,介词)

5、以俟君子(而,连词)

(二)尔:

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你们,代词)

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词尾)

(三)言:

1、亦各言其志也(说、谈,动词)

2、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名词)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

1、遂居于此(于是)\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于是)

2、又尝同席读书(曾经)\解缙尝从游内苑(曾经)

3、窃见管神色(偷偷地)

4、枭逢鸠(碰到)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12、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拜托看了题再答好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 常考句和其翻译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的解释。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求回答,谢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文章记录的是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生动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是一段可读性很强的文章。

标签: 西华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