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毛泽东一直在研究对手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992

毛泽东一直在研究对手,尽管他曾戏说蒋介石是“草字头下写个将,草头将军也”,但与这位老对手真刀真枪对阵时,他从不马虎。


毛泽东的许多奇谋妙策出自通俗小说。解放战争初期八个多月,面对杀气腾腾扑来的国民党大军,毛泽东放弃105座城市,消灭了蒋介石71万军队,所用的方法,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写得明明白白:“《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毛泽东用林冲的方法对付蒋介石。


山沟里的毛泽东在琢磨南京城里的蒋介石,蒋介石也在日夜琢磨毛泽东。


蒋介石逐字逐句研读所有能找到的共军军事书籍和文件,要求前方各级将领认真学习,找出对付共军的办法。


1947年10月6日,蒋介石在为第四期军官训练团所做的题为《一年来剿匪军事经过与高级将领应注意之事项》的演讲中,不厌其烦地教导:“今后剿匪的工作,斗智尤重于斗力。”


一年后,他又提出新的军事战略。为了扼制共军的运动战而彻底集中兵力,他置全国作战重心于黄河、长江之间的地区,将原来分散部署的198万正规军组成10余个强大的进剿兵团,在中原地区放置7个精锐兵团。


这些兵团实行合成军编制,全部机械化装备,从而实现机动作战,以动打动,逼解放军决战的战略企图。蒋介石开始“用毛泽东的办法来对付毛泽东”。


毛泽东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手,似乎退开了一步。他说,蒋介石在中原组织了许多机动兵团,企图同解放军决战,我们不急于同他决战,只要求华东、中野密切协同,歼敌40个旅左右,到条件成熟时再说。


一位美国记者对蒋介石与毛泽东这对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做过有趣的描述:蒋介石很像一根铁棍子,坚硬而又有些僵化;毛泽东则像一根湘竹,柔韧而又有些飘逸。


两人性格上的特点反映到军事指挥上,蒋介石用兵拘谨、保守,战法单一;毛泽东挥洒自如,多有神来之笔。


1948年1月,毛泽东为了夺取中原作战的主动权,想出一个奇招:为改变长江以北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由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0万人渡长江南进,钻进蒋介石的心腹地带折腾,迫使敌人20个至30个旅撤回长江以南,使中原我军在数量上占优势,将敌军分而治之。


2个月后,粟裕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发电报,建议3个纵队暂不过江,理由是,10万大军远征敌占区,总兵力至少损失一半,无法对敌形成大的威胁。如果以5万减员的代价在中原作战,至少可以歼敌3个至5个整编师。


毛泽东电令陈毅、粟裕立即到河北阜平县城南庄当面汇报。从那天起,毛泽东放弃了“虎穴掏心”的计划,采纳粟裕“断其右臂”的战法。同时,毛泽东还宣布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陈毅调中原局工作,华野由粟裕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推辞后,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被赋予独自统领华野大军进行中原之战的大权。


毛泽东最赏识的将领往往是那些敢于向他“叫板”、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他善于从部下的建议中发现天才的火花,及时把这些火花燃烧成熊熊大火。


史学家认为,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作风最民主、智慧最耀眼的时期。正是由于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前线指挥员和整个军队才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


(摘自《领导文萃》2019年10月上)


稿件来源:《对垒》


责任编辑:张风


新媒体编辑: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