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或俗语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304

按:这几天写到汉成帝与赵飞燕,感觉这段正史和野史的故事肯定启发了《金瓶梅》。

孔子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孔子又讲:君子之道,肇端乎夫妇。

人活一世,说到底,还是一个情字,情之最动人处还是男女之情。

英雄美女书写历史,平庸之辈繁衍人类。此为大道理。

《金瓶梅》曾与三国、西游、水浒并称为“四大奇书”,后来因其太“小众”,被红楼取代。

我有一观点,读佛经不如读家训,读家训不如读谚语。曾翻一本谚语词典,其所选谚语出处以《金瓶梅》为多。在网上找到一篇读者的整理,很细致,跟大家分享一下。

另附我读《西游记》的笔记,也主要是抄的其中谚语:《西游记》电视剧里演不出的369条经典智慧(谷园的西游笔记)

谷园

2018.2.18

金瓶梅序

《金瓶梅》,秽书也。袁石公亟称之,亦自寄其牢骚耳,非有取于《金瓶梅》也。然作者亦自有意,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如诸妇多矣,而独以潘金莲、李瓶儿、春梅命名者,亦楚《梼杌》之意也。盖金莲以奸死,瓶儿以孽死,春梅以淫死,较诸妇为更惨耳。借西门庆以描画世之大净,应伯爵以描绘世之小丑,诸淫妇以描画世之丑婆、净婆,令人读之汗下。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

余尝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余友人褚孝秀偕一少年同赴歌舞之筵,衍至霸王夜宴,少年垂涎曰:“男儿何可不如此!”褚孝秀曰:“也只为这乌江设此一着耳。”同座闻之,叹为有道之言。若有人识得此意,方许他读《金瓶梅》也。不然,石公几为导淫宣欲之尤矣。奉劝世人,勿为西门之后车可也。

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或俗语

东吴弄珠客题

《金瓶梅》的歇后语、谚语、俚语

《金瓶梅》一书读来跌宕起伏,生动流畅。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歇后语、谚语(包括成语)以及各地俚语,致使该小说的文学语言显得分外精彩。

歇后语以幽默见长,通常分为类似谜面的“引子”与类似谜底的“后衬”两部分。谚语常充满哲理,还包含着大量相对稳定的成语。歇后语和谚语都属于“熟语”范畴,在明清白话小说中多有引用。但《金瓶梅》中的这类熟语却无论在格式、结构还是文字上,多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改造”,有部分可能还是作者自己的创作,已难以再用“熟语”来概括了。所以,像《金瓶梅》那样对熟语用得多、用得巧的,在其他明清白话小说中并不多见。

俚语多为口语形式,没有相应稳定的结构和形式,且多夹杂方言,所以原本就不属于熟语,但它们很接地气。《金瓶梅》中的俚语不仅活泼灵动,而且数量众多,夹杂的方言也遍布南北多地,这在其他明清白话小说中也不多见。

展开全文

《金瓶梅》还有一个特点,作者经常将这三类语言形式随意地串在一起连用,两个、三个、四个甚至五个,读来就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令人目不暇接。无疑这也是《金瓶梅》与众不同的行文特色。

今日我作一尝试,认真收集了《金瓶梅》(绣像本)中运用的上述三类特色语言并加以适当诠释,合计220条,其中凡连用的仍一起列出,所以具体数目远远超出此数,谚语与成语则不再细分了。

下面诸条,前是语言本身,括号内是章回序次,最后是尽量简短的释义。

1、提傀儡儿上戏场──还少一口气儿哩!(第1回)月娘讽刺西门庆等人结拜,用这句歇后语评价这些“好”弟兄。“提傀儡儿”即提线木偶戏。

2、自咱们这两只脚,还赶不上一张嘴哩。(第1回)西门庆问伯爵最近在忙什么,伯爵用这句俚语回答,意指终日奔波却难以糊口。

3、婆儿烧香当不的老子念佛。老鼠尾巴生疮儿──有脓也不多。(第1回)结拜前西门庆要大家按规矩都出份子钱,伯爵回答:“婆儿烧香当不的老子念佛,各自要尽各自的心。只是俺众人们,老鼠尾巴生疮儿──有脓也不多。”意思是说出份子钱是理当的,但太穷也出不多。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4、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第1回)潘金莲嫁给武大郎,作者写道:“自古佳人才子相配着的少,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这句话属于俚语。

5、人无刚强,安身不长。(第1回)潘金莲用这句谚语贬低武大。

6、花木瓜空好看。(第2回)潘金莲调戏武松不成,用这句俚语奚落武松。

7、篱牢犬不入。(第2回)武松置酒告别哥嫂,用这句谚语警告潘金莲。

8、拳头上也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不是那腲脓血搠不出来鳖!(第2回)潘金莲这样回答武松。前两句标榜自己是个“女汉子”。后一句的“腲脓血”是山东方言,意为“脓包”;“搠”谐音“缩”。该句意思是“不是那脓包似的缩头鳖”。这两者都是俚语。

9、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第2回)潘金莲认为武松没有资格对她说长道短,再次这样奚落武松。“乔家公”是指《三国演义》大、小二乔的父亲乔国老,根据语意是指乔国老替刘备说媒娶亲家母吴国太之女、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这是俚语。

10、鬼打更。(第2回)王婆如此自嘲:“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日下大雪,那一日卖了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意指她的卖茶生意就像六月雪一样“见鬼”了。这是俚语。

11、孙武子教女兵,十捉八九着。(第3回)史传孙武教吴王的女兵,杀了两个不听话的女兵以后,其余女兵从此个个服帖。王婆这样自夸她的“挨光”计有八九成胜算。这是歇后语。

12、便得一片橘皮吃,切莫忘了洞庭湖。(第3回)西门庆听完王婆的计策,表示不会忘记老婆子的这个恩情。这是俚语。

13、马蹄刀木杓里切菜──水泄不漏。(第4回)马蹄刀是弯的,木杓也是弯的,在里面切菜可谓严丝合缝。郓哥这样说王婆,他原想分一杯羹,可是王婆滴水不漏。这是歇后语。

14、便颠倒提你起来也不妨,煮你在锅里也没气。(第5回)郓哥把武大比作鸭子,任人摆弄。这是俚语。

15、小花不结老花儿结。(第6回)原意是老年得子,此处是潘金莲取笑王婆是个老花子。这是俚语。

16、山核桃──差着一槅哩。(第7回)胡桃果内都有隔,称为胡桃槅或胡桃夹。薛嫂说,孟玉楼的娘舅张四还隔着一层,是做不了主的。这是歇后语。

17、妻大两,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第7回)薛嫂替西门庆说娶孟玉楼时如是说。后文孟玉楼改嫁李衙内,同是这个薛嫂,又说了简化后的“妻大两,黄金长。妻大三,黄金山”。这是俚语。

18、自古船多不碍路。(第7回)孟玉楼的话,表示她甘愿做西门庆的妾。这是谚语。

19、凤凰无宝处不落。(第7回)张四的话,这句话道着了杨姑娘心病。这是谚语。

20、卖粉团的撞见了敲板儿蛮子叫冤屈──麻饭胳胆的帐。(第8回)玳安被潘金莲逼着说出了西门庆已娶孟玉楼的实话,潘金莲当即要上门闹事,玳安后悔了,觉得这次失言是自找麻烦。卖粉团的北方生意人碰上了敲板儿的南方生意人,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叫冤屈”;“麻饭”谐音“麻烦”,“胳胆”谐音“疙瘩”。这是夹杂着山东方言的歇后语。

21、他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刺屎,出门教獭象绊了一交,原来觑远不觑近。(第8回)潘金莲责怪西门庆瞒着她娶了孟玉楼,王婆在旁这样调侃西门庆。前面两句说的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最后是结论。这是俚语式的歇后语。

22、今晚脱了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第9回)王婆对武松说,天有不测风云,谁都没有料到武大郎得急病死了。这是谚语。

23、马回子拜节──来到的就是?(11回)西门庆要吃的早餐突然变花样了,孙雪娥没有准备,秋菊、春梅都去催,为此春梅与雪娥发生口角,雪娥这样埋怨。回族人拜节不用磕头,上门就是。这是借助地方风俗说气话的歇后语。

24、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12回)潘金莲私通琴童,被西门庆打后胡搅蛮缠一番,乘机这样埋怨西门庆。这是俚语。

25、头上打一下脚底板响的人。(13回)作者形容西门庆长年在风月场中走,反应敏捷,什么事儿不知道?这是俚语。

26、泥佛劝土佛。(13回)月娘说西门庆,你与花子虚难兄难弟,你还劝他?这是谚语。

27、不枉的养儿──不在屙金溺银,只要见景生情。(13回)潘金莲表示愿为西门庆、李瓶儿偷情提供方便,西门庆对她十分感激。其中“屙”指大便,“溺”同尿,“屙金溺银”形容财富之多,但西门庆说自己重“情”不重财。这是山东地方的歇后语。

28、浑身是铁打得多少钉儿?(14回)花子虚输了官司,追问李瓶儿还有多少财产,李瓶儿这样奚落花子虚。这是俚语。

29、囷头儿上不算计,圈底儿下却算计。(14回)李瓶儿对花子虚说的话。囷是粮仓,圈是粮囤。“囷头儿上”是粮仓顶上,粮食满仓的意思;“圈底儿下”是粮囤底下,粮食所剩无几的意思;哪个大哪个小很明显。李瓶儿这样讽刺花子虚是丢了西瓜拣芝麻。这是俚语。

30、阎罗大王的妻,五道将军的妾。(15回)上元节,正是李瓶儿生日,西门庆的妻妾在李瓶儿新楼观花灯,楼下的混混不认识她们,有人这样调侃。据说五道将军是地狱中守卫东、西、南、北、中五个门户的将军。这是俚语。

31、舡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16回)前句与18条相同,“舡”就是船。后句同样含义,以增强语气。西门庆对潘金莲说,想等李瓶儿孝服满了就娶过来,并与她住在一起,潘金莲如此回答,不过后面又加了一句“你还问声大姐姐去。”这是谚语。

32、落得河水不洗船。(16回)西门庆又对潘金莲说,孝服未满的李瓶儿现在就想住过来了,这次潘金莲先说了一句“你还问声大姐姐去”,然后又说了这一句,表示与自己无关。这是谚语。

33、荤不荤,素不素。(16回)意指不伦不类。月娘不同意李瓶儿马上过来,潘金莲乘机说:“大姐姐说的也是。省的弄的荤不荤,素不素的”。这是俚语。

34、火里火去,水里水去。(16回)原句是“火里来火里去,水里来水里去”。这里是应伯爵代表弟兄们表态,甘愿为西门庆与李瓶儿赴汤蹈火。这是一句已变化的谚语。

35、机儿不快梭儿快,打着羊驹驴战。(17回)京中杨提督下狱,西门庆心急如焚,月娘安慰他,他这样回答月娘,说月娘是妇人之见。“机儿”指织机,“梭儿”指织梭,“驹驴”指幼驴,“战”指颤栗。全句说织梭比织机快,难料后果;打了羊,幼驴害怕,似“敲山震虎”之意。这是俚语。(有人把羊与驹组合成“羊驹”,说是打着幼羊驴颤。误了,音节也不合。)

36、养虾蟆得水虫儿病。(18回)李瓶儿嫁了蒋竹山,西门庆把气出在潘金莲头上,潘金莲这样回敬说。意思是就像养虾蟆的人被水虫儿连累得了病,你是自作自受。这是俚语。(词话本在这里写的是“水盅儿病”,可能指一种盅病,此说也通。)

37、中看不中吃的腊枪头。(19回)李瓶儿骂蒋竹山的话。与“银样腊枪头”,同义,李瓶儿把它解释的更实际——骂他“中看不中吃的王八”。这是俚语。

38、于官不贫,赖债不富。(19回)张胜对蒋竹山说的话:做官的不会是穷人,赖债的不会是富人。这是谚语。

39、吃了橄榄灰儿──回过味来了。(19回)张胜对蒋竹山说的话:你现在才知道味儿了?这是歇后语。

40、属扭孤儿糖的,你扭扭儿也是钱,不扭也是钱。(20回)李瓶儿挨西门庆打,潘金莲对李瓶儿说,你别别扭扭的也是打、伏伏贴贴的也是打。扭“孤”儿糖应为扭“股”儿糖(参见《红楼梦》22回)。这是俚语。

41、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卖萝卜的跟着盐担子走──好个闲嘈心。(20回)原句是潘金莲说春梅:“俺这小肉儿,正经使着她,死了一般懒待动旦。若干猫儿头差事,钻头觅缝干办了要去,去的那快!你替她走,管你腿事!卖萝卜的跟着盐担子走──好个闲嘈心的小肉儿!”吴语“儿”与“腻”同音,不三不四的勾当叫猫腻(儿)头差事;萝卜加盐变咸了,“咸”与“闲”同音;“嘈心”又谐音“操心”。春梅不知是哪根筋搭住了,主动地为李瓶儿服务起来,潘金莲说春梅是闲的慌了,喜欢干傻事、瞎操心。“钻头觅缝”是成语。所以这是俚语、谚语、歇后语连用。

42、云端里老鼠──天生的耗。(20回)潘金莲这样再次评价春梅:这只老鼠是天生的。这是歇后语。有人说“耗”意是“好”——天生的好。我看不然,因为这里是春梅在替李瓶儿忙碌,潘金莲说的是妒话。

43、乡里妈妈拜千佛,磕头磕够了。(20回)丫环玉箫取笑李瓶儿被打、向西门庆磕头求饶的事。这是俚语。

44、六月日头,没打你门前过也怎的?(21回)见西门庆与月娘和好,众妾凑份子贺喜,李娇儿不肯出钱,孟玉楼这样说她,意思是李娇儿不应该例外。这是俚语。

45、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21回)众妾给西门庆磕头贺喜,潘金莲调侃西门庆拿腔作势。羊角葱是一种大葱,挂在向阳处经年不坏,反而更有味。这是歇后语。

46、你做了老林,怎么还恁木木的!(21回)“恁”读nen,该书中多次出现,通常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这是潘金莲见李瓶儿不向月娘递酒,就说李瓶儿怎么如此木讷。这是拆字法俚语。

47、老米醋,挨着做。(21回)因西门庆这晚要宿在孟玉楼房内,潘金莲调侃玉楼,玉楼这样回答,意思是说今天每个人都被你数落了。还加了一句——“我明日和你答话”。这是歇后语。

48、我媒人婆上楼子──老娘好耐惊耐怕儿。(21回)潘金莲这样风趣地回答孟玉楼的“威胁”。“耐”就是顶得住、不惧。这是夹杂着方言的歇后语。

49、你惹她生姜,你还没曾经着她辣手!(22回)李铭被春梅一顿臭骂,只有潘金莲了解春梅的性格,她这样评价春梅的“辣”。这是俚语。

50、赤脚绊驴蹄。(23回)这里的“绊”作伴解。月娘等众妻妾轮流做东喝酒,孙雪娥不参加,她说:“你每有钱的,都吃十轮酒儿,没的俺们去赤脚绊驴蹄。”她把自己喻为光脚的,是穷人;别人是骑驴的,是富人;两者不是伴。这是俚语。

51、惜薪司挡路儿──柴众。色丝子女。(23回)西门庆要与宋慧莲在她房内偷情,蕙莲说不好:“后边惜薪司挡路儿──柴众。咱不如还在五娘那里,色丝子女。”“惜薪司”是古时候为皇宫负责薪炭取暖的机构,所以“柴众”,这里是指人太多;“色丝子女”是拆字法,即“绝好”。这是歇后语和谚语连用。

52、你是王祥,寒冬腊月行孝顺,在那石头床上卧冰哩。(23回)无奈之下,西门庆只得与宋慧莲在大冷天去假山洞里偷情,潘金莲如此奚落西门庆。典故出自《二十四孝》的《王祥卧冰求鲤》。这是俚语。

53、冷铺中舍冰,把你贼受罪。口里衔着条绳子,冻死了往外拉。(23回)雪洞里偷情时,宋慧莲嘲笑西门庆的两句话。“冷铺”是古时候关押犯人的地方,冷铺再加上冰,的确是活受罪了。后面说口里衔着绳子冻死了往外拉是玩笑话,不想后来宋慧莲真的死在绳子上,一语成谶。这是俚语。

54、六月债儿热,还得快就是。(24回)宋慧莲骂画童儿的话。至今江南一带仍有“六月债、还得快”的谚语,可能从此简化而来。

55、你是城楼上雀儿,好耐惊耐怕的虫蚁儿!(24回)潘金莲笑骂陈敬济的话,意指陈敬济色胆包天。这虫蚁儿够胆大的(“耐”见48条),城楼上雀儿的胆恐怕也不过如此。(有人认为雀儿就是虫蚁儿,属山西方言,未免牵强。)貌似这句话是并列句,实际上是歇后语。

56、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24回)蕙祥骂宋慧莲的话,意指你我都是同一类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像促织(蟋蟀)不会吃癞蛤蟆,两者一样都是土里来土里去。这是歇后语。

57、老和尚不撞钟──得不的一声。(25回)潘金莲和李瓶儿一起打秋千,正逢陈敬济进来,月娘叫他推这两个女人,陈敬济求之不得。估计这是经过作者改造的歇后语。原歇后语是“老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

58、东净里砖儿──又臭又硬。(25回)在来旺面前,宋慧莲对偷情一事死不认账,作者这样评价宋慧莲。古时候的家宅通常将厕所建在房屋东侧,故名东厕,又叫东净。这是歇后语。

59、穿青衣抱黑柱。(25回)来旺醉骂西门庆并扬言要杀他。来兴把这事告诉潘金莲,乘机标榜自己对主人绝无二心。据说此句来自佛家语录,原是告诫信众不要做分外之事,但书中则作俚语用。

60、左右的皮靴儿没番正。(25回)指皮靴的左右脚不分。潘金莲在孟玉楼面前把西门庆与宋慧莲、来旺与孙雪娥偷情的事全部披露,并说西门庆“左右的皮靴儿没番正,你要奴才老婆,奴才暗地里偷你的小娘子,彼此换着做!”其中“番”就是“翻”,这是俚语。

61、又吃纣王水土,又说纣王无道!(25回)西门庆向宋慧莲核实来旺说过什么话,宋慧莲用这句话辩解来旺不会这样说的。这是俚语。

62、剪草不除根,萌芽依旧生;剪草若除根,萌芽再不生。(25回)西门庆原来只是想把来旺赶出去即可,被潘金莲如此一番话说得如梦方醒。这是谚语。

63、咬人的狗儿不露齿。是言不是语。墙有缝、壁有耳。(26回)西门庆变卦了,来旺喝醉后又想杀西门庆,宋慧莲一连用了三个谚语骂他,一气呵成。意思是:真正凶恶的人是不会显露出来的,你这样的醉话有个屁用,只有给别人听了去的份。

64、你干净是个毬子心肠──滚上滚下,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个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26回)宋慧莲接着找到西门庆,埋怨他说话不算数,又一连用了三个歇后语,一气呵成。意思是:你的心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的性不定,就像灯草做的拐(舵把手),注定不得着力。你可以盖个庙、竖个旗杆,做一个说谎的神爷了!其中“干净”是完全的意思;“毬子”即蹴鞠用的球,“毬子心肠”语出元杂剧《青衫泪》的唱词;“原”是注定、必然的意思,“拄不定把”意为掌不了舵,因为灯草做的把儿肯定无法掌舵。

65、老婆当军──充数儿罢了。(26回)月娘一边劝宋慧莲、一边这样说自己,月娘知道自己说的话西门庆听不进去。这是歇后语。

66、老妈妈睡着吃干腊肉──是恁一丝儿一丝儿的。(27回)潘金莲获悉李瓶儿怀孕,心存妒意,冷嘲热讽,西门庆谓她胡说,潘金莲回答:“哥,你多说了话”,并接着说了这句谐音歇后语,“恁”是“这么”的意思,“丝”谐音“事”。

67、带个三日不吃饭──眼前花。(27回)一场雨后,众人看荷赏花、弹琴唱曲,潘金莲折了一朵石榴花插在鬓上,一边对西门庆说:“我老娘带个三日不吃饭──眼前花。”此系潘金莲不耐寂寞,用双关语挑逗西门庆。接着是“醉闹葡萄架”的淫事,潘金莲真的“花”了,丢了一只绣花鞋。这是貌似歇后语的俚语。

68、你媒人婆迷了路儿──没的说了,王妈妈卖了磨──推不的了。(28回)潘金莲自己丢了鞋却责怪秋菊,叫春梅逼着秋菊去花园寻找,不见,春梅这样对秋菊说。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表示春梅也认定秋菊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69、还打张鸡儿哩!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茧儿!(28回)秋菊在花园里翻出了一只宋慧莲的鞋,潘金莲责问西门庆,这样奚落他。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打张鸡儿”是说他装傻,这是俚语。后句“黄猫黑尾”是说他表里不一,“猫”谐音“貌”,“尾”谐音“里”;“好茧儿”是指见不得人的事。这句是歇后语。

70、踩小板凳儿糊险神道──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失迷了家乡,那里寻犊儿去?(30回)李瓶儿生了子,潘金莲对孟玉楼这样说。“险神道”应为险道神(又名显道神),是最早的门神,原身是《封神演义》中的方弼、方相兄弟。前句说因为人矮,踩了小板凳也无法将门神画贴准,明指李瓶儿怀孕的日期不对——“还差着一帽头子哩”!后句进一步明确:不知道李瓶儿生的是谁的孩子——“失迷了家乡”。虽然言辞刻薄,但说的还是有些道理。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

71、仰着合着,没的狗咬尿胞虚欢喜?(30回)蔡老娘为李瓶儿接生,听说用的草纸是月娘预备着自己用的,更激起了潘金莲的妒意,就用这个歇后语诅咒李瓶儿与月娘两人,并说:“一个是大老婆,一个是小老婆,明日两个对养,十分养不出来,零碎出来也罢”。“没的”即“只怕是”。这是俚语。

72、借米下得锅,讨米下不得锅。哄了一日是两晌。(31回)应伯爵替吴典恩出主意,干脆向西门庆借银一百两,借债容易讨债难,混一天是一天。果然,后来吴典恩再也没有归还这一百两银子。这是谚语与俚语连用。

73、你夹道卖门神──看出来的好画儿。(31回)玉箫与书童调情时说的话。其中“夹道”估计应为“央道”,指“恳求着说”;“画”谐音“话”。这是歇后语,意思是你看上了这幅门神图,才说出这些“好话”来。

74、屁股大──吊了心。(31回)琴童藏壶,玉箫赖小玉,被小玉这样骂。这是俚语。山东方言“吊”与“掉”同音,而且山东一带原本就有“腚眼儿大——漏心”的俚语,应该是同一意思。

75、走杀金刚坐杀佛。(31回)指忙的忙死、闲的闲死。琴童藏壶,忙坏了众人,最后却是虚惊一场。潘金莲指此事与李瓶儿有关,认为李瓶儿不该这样稳坐钓鱼台。“杀”在南方方言中与“死”同义,所以估计这是来自南方的俚语。

76、告水灾。丁八。硝子石望着南儿──丁口心。(32回)这是李桂姐等妓女的行话,很难理解,书中月娘也说“我不懂,不知说的是那家话”。有些学者说“告水灾”就是“大哭”;大部分学者认为不是大哭,“告水灾”应该是求情,与“求晴”谐音。“丁八”肯定是分手的意思,但怎样理解有分歧,有人说是拆字法,但拆得牵强;本人估计“丁”谐音“定”,而“八”的两笔是分开的,所以意思确实是分手,而且是“铁定分手”。第三句更费解,争论也更大。据金学家黄霖分析,“丁口”是个“可”字;“硝子石”是水晶,水晶“望着南儿”是对着太阳,会生火;“可”与“火”合音“恶”;所以第三句的意思是“恶心”。这样三句连起来就是“求情(没有用),(依旧)分手——恶心”。也有学者认为“丁口”是个“可”字没有问题,但说与“火”合音“恶”太牵强,“丁口心”应理解为“可心”比较合理;而硝子石一句的解释更与黄霖不同,应该是“石”谐音“实”,望着南儿的“南”谐音“难”;所以第三句是“实难可心”。这样三句连起来就是“求情(没有用),(依旧)分手——实难可心”。我认为两者虽然结论相似,但后者的解释角度比较靠谱。这三句话都是俚语。

77、门背后放花儿──等不到晚了。(32回)“花儿”是指烟花。这是郑爱香嘲笑应伯爵的话,指他心急。这是歇后语。

78、寒鸦儿过了,就是青刀马。(32回)这是应伯爵针对郑爱香的嘲笑而说的,按应伯爵之前所说“时光有限了,不久青刀马过,递了酒罢,我等不的了”看来,是急着要行事的意思。学者们多认为这是一种谐音黄色切口,用的是浙江黄岩方言,但各种解释都显的比较牵强,故存疑。但这属于俚语是无疑的。

79、望江南、巴山虎儿、汗东山、斜纹布。(32回)郑爱香回骂应伯爵的话,张竹坡的眉批已作出完整解释:“望作王,巴作八,汗同汗,斜作邪,合成‘王八汗邪’四字,盖婊子行市语也。”这都是俚语。

80、今日鬼酉上车儿──推丑,东瓜花儿──丑的没时了。他原来是个王姑来子。(32回)又是郑爱香骂应伯爵的话,两个歇后语连用表达了一个意思:“鬼酉”合成“醜”(丑的繁体);“推”谐音“忒”,意同“太”,山东有些地方至今推、忒两字同音,这是说应伯爵丑、太丑,丑的没法说了。最后一句是俚语,据说是用“姑来”两字合音“怪”,说应伯爵原来还是个怪物。

81、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树弯──人的名儿,树的影儿。(33回)陈敬济掉了钥匙,潘金莲扣着不给,要他喝酒、唱曲,并用这个比喻表示:人人知道你陈敬济会唱,就不要做作了。这是貌似歇后语的俚语。还要说明的是:沈万三是明朝初期的富豪,枯树弯也是传说在明朝初期挖出了大量银两,而《金瓶梅》描写的是宋朝的事,不知作者是自己忘了还是有意提醒读者?

82、噙着骨秃露着肉。(34回)同“含着骨头露着肉”,可能是方言关系字稍有差别,指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韩道国见妻子王六儿与小叔通奸被捉,央着应伯爵来向西门庆通人情,却又不敢直说。这是俚语。

83、虼蚤脸儿——好大面皮!(34回)因捉奸王六儿,四个光棍吃了亏,也来央求应伯爵,应伯爵无法在西门庆面前替双方求情,便去找书童,设法通过李瓶儿这条路解决,这是书童回答应伯爵的话。“虼蚤”就是跳蚤,书童说自己人微言轻,恐怕没有这么大面子,实际上是要银子。这是歇后语。

84、什么三只腿的金刚、两个觭角的象,怕人瞧见?(35回)潘金莲得知西门庆与书童的丑事,说西门庆怪不得“巴巴地关着门儿,什么三只腿的金刚、两个觭角的象,怕人瞧见?”其中“觭”本身是单数,不可能有两个,象也不可能长角;这样的大象与三只腿的金刚一样确实是不存在的。这是俚语。

85、只怕睁着眼儿的金刚,不怕闭着眼儿的佛!王兵马的皂隶──还把你不当肏的。(35回)这是潘金莲对孟玉楼说的话,显示她对李瓶儿的醋意日益加深。前一句是谚语,颇有哲理。后一句是俚语,十分粗俗且难以理解,后句全文是“老婆汉子,你若放些松儿与他,王兵马的皂隶──还把你不当肏的。”

86、冷手挝不着热馒头。(35回)西门庆、应伯爵、賁四在谈生意时的话。“挝”在古时同“抓”,言即使手是冷的也抓不到热馒头,不能心急。这是谚语。

87、什么话?檀木靶,没了刀儿,只有刀鞘儿了。(35回)酒席上賁四说了一个不恰当的笑话,被应伯爵抓住把柄,指賁四的笑话伤了西门庆,就这样说他。对此原来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后三句是个歇后语,第一句“什么话”三个字与这歇后语无关,歇后语的形式是“檀木靶——没了刀儿,只有刀鞘儿了。”而歇后语的意思是说賁四太狠了,就如拿一把檀木靶(把)的刀刺人,刺的极深,连刀都看不见、只剩下一个刀鞘了。但我当时也有疑问——刀刺的深,怎么会剩下一个刀鞘而不是刀把呢?后来见到一位学者撰文分析了这个歇后语才恍然大悟,他讲的颇有道理,但还不够精确,现将他与我的意见结合起来分析:首先,这歇后语包括“什么话”三字,而且这三个字才是歇后语的引子。其次,这四句全部是谐音,其中“什么话”三个字谐音双关“石磨滑”,这接近河北方言;“檀木靶”是石磨的把手,因为檀木是硬木,很光滑,这三个字又谐音双关“就这话(滑)”;“没了刀儿”谐音“没料到”;“刀鞘儿了”又谐音“道巧了”。这样四句连起来的意思是“什么话——就这话!没料到,只有道巧了”。

88、雀儿只拣旺处飞。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35回)因为玳安替李瓶儿多拿了一个灯笼,潘金莲就这样责怪他:“哥哥,你的雀儿只拣旺处飞,休要认差了,冷灶上着一把儿、热灶上着一把儿才好。俺们天生就是没时运的来?”这是两个谚语连用,后一句是说做事要公平。

89、老儿不发狠,婆儿没布裙。(35回)应伯爵关于“檀木靶”的话,让賁四十分害怕,主动送来了三两银子,事后应伯爵得意地如此说。这里的“老儿”、“婆儿”是指夫妻。这是俚语。

90、远不一千,近只在一砖。(37回)西门庆叫冯妈妈替翟管家找女子,结果找的是韩道国的女儿,韩道国经管着西门庆的绒线铺,可谓一墙之隔。这是俚语,根据“一砖”表示近处,应属于山东。

91、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37回)西门庆看上了王六儿,要冯妈妈拉皮条,冯妈妈用这句已改造的歇后语嘲笑他。原来的歇后语是“属皮匠的──逢着的就上”,经作者一改更显生动。“坐家的女儿”是指尚未出嫁的女儿,她也偷人了,何况是西门庆。

92、弄的我鼻儿乌,嘴儿黑,象个人模样?(37回)冯妈妈去找王六儿,王六儿对冯妈妈假意抱怨,说女儿嫁去东京后她思念的很苦,显然她在“卖萌”。绣像眉批:“似坐,似想,似托怨,口角宛然。”这是俚语。

93、自古养儿人家热腾腾,养女人家冷清清。(37回)冯妈妈回答王六儿的话,说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以示安慰。这是俚语。

94、大人家的营生,三层大,两层小,知道怎样的?(37回)王六儿回答冯妈妈的话,说不知道女儿过得怎样。绣像眉批:“千古名言”。这是俚语。

95、写字的拿逃兵,我如今一身故事儿哩!卖盐的做雕銮匠,我是那咸人儿?(37回)冯妈妈原是李瓶儿的帮佣,可现在为王六儿忙的不可开交,难得到李瓶儿这里来了,李瓶儿问她为何好久不来,她这样回答。秀才去捉逃兵,没抓到逃兵,却有很多故事;卖盐的改行做雕銮匠了,没得闲(咸)了。意思是现在她有许多不能说的事情,忙不过来了。其中“雕銮匠”是指从事雕塑的匠人,又称“装銮”、“塑作”。这是两个变化的歇后语连用。

96、大风刮了颊耳去──嘴也赶不上。(37回)李瓶儿怀疑冯妈妈在别处赚钱,冯妈妈急忙辩解说真是有嘴说不清啊!这是歇后语。

97、六月里蚊子──也钉死了。(37回)冯妈妈向李瓶儿告辞,李瓶儿说了这句,还说:“不亏你这片嘴头子”。这是歇后语。

98、八十岁妈妈没牙──有那些唇说的?(38回)潘金莲对李瓶儿醋心大发,雪夜弄琵琶发泄,西门庆与李瓶儿一起邀她过去,她发话说你们不要管,西门庆便这样说,怪她有那么多废话。这是歇后语。

99、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39回)潘金莲调侃王姑子的话,以“寺”谐音“事”。这是歇后语。

100、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39回)官哥寄名这天正值潘金莲生日,潘金莲等到天晚也没见西门庆回来,不由得怒火中烧,便这样恶毒诅咒官哥并嘲笑西门庆和李瓶儿。这是三个歇后语连用,而且层层叠进。第一个是说起个绝早、瞎忙乎了,“干”是“白白的”意思。第二个用“隔墙掠肝肠”比喻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死了心了。第三个“没得绊了”是用“绊”谐音“盼”,说断了念想、没得盼头了。

101、乡里姐姐嫁郑恩──睁着个眼儿、闭着个眼儿罢了。(39回)陈敬济脱口而出一声花大舅,恼了潘金莲,质问他“是哪门子亲戚?”陈敬济慌了,这样回答,用《打瓜招亲》的典故哀求放他一马:郑恩是赵匡胤义弟,伤一眼;陶三春是种瓜女,故称“乡里姐姐”。这是歇后语。

102、险道神撞着寿星老儿──你也休说我长,我也休嫌你短。(41回)月娘擅自替官哥与乔大户家攀亲,西门庆不满意,认为这门亲事不般配,潘金莲如此嘲笑他,险道神身长、寿星身矮,这是没办法的事实。这是歇后语。

103、争破卧单──没的盖,狗咬尿胞──空欢喜!吹杀灯挤眼儿──后来的事看不见。(41回)潘金莲被西门庆骂哭了,孟玉楼来安慰她,潘金莲恨声说:“一个怀抱的尿泡种子,平白扳亲家。”转而将怒火对准李瓶儿:“你家失迷家乡,还不知是谁家的种儿哩!”便一连用了这三个意思相仿的歇后语,前两个容易理解,最后一个的“杀”原意是“死”,这里作“灭”解,灯吹灭了再挤眼,自然看不见了。

104、党太尉吃匾食。(41回)潘金莲回房,把气出在秋菊身上,打了她两个耳光后还说:“党太尉吃匾食,她也学人照样儿欺负我。”“党太尉”是宋朝武将,骁勇而不识字,做任何事都看人学样;“匾食”是饺子的别称,“饺”谐音“搅”,所以这歇后语的后半部分是“跟着搅”。这是只有引子没有后衬的歇后语,却是歇后语的本相。

105、曹州兵备──管事宽。(42回)应伯爵问玳安,两个妓女在唱曲给谁听?玳安说:“你老人家曹州兵备──管事宽。唱不唱,管他怎的?”曹州即现今山东的菏泽,古时面积较大,所以有此一说。这是歇后语。

106、爱奴儿掇着兽头城往里掠──好个丢丑儿的孩儿!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把你撅酸了。好淡嘴女又十撇儿。(42回)应伯爵与董娇儿、韩玉钏调笑斗嘴,这是两个妓女说他的三句话。一是说他丑,二是说他酸,都是歇后语。第三句是俚语,“好淡嘴”是擅长说嘴的意思;“女”加“又”为奴,“十”加“撇”为才。两人骂应伯爵是个好说嘴的奴才。

107、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43回)李瓶儿房里有一锭金子不见了,潘金莲前来告诉月娘,并乘机说西门庆和李瓶儿就像鳖和瓮的关系一样,反正是一家子。这是“荤段子”歇后语。

108、破纱帽债壳子──穷官。(43回)西门庆的嘴说不过潘金莲,便要动手打,潘金莲说:“你说你是衙门里千户便怎的?无故只是个破纱帽债壳子──穷官罢了,能禁的几个人命?”这是歇后语。

109、铜盆撞了铁刷帚。常言:恶人自有恶人磨,见了恶人没奈何!(43回)月娘见西门庆与潘金莲两人斗嘴不分上下,便笑着这样说。前一句是俚语,“常言”后是谚语。

110、秀才无假漆无真。不图打鱼,只图混水。(45回)应伯爵给黄四出主意——在香蜡里做手脚赚钱,并引用了这两句俚语。前一句说此举司空见惯,后一句说此举不是为钱,实际上都是欲盖弥彰。

111、下坡车儿营生。一物一主。(45回)劝当铜锣,应伯爵与谢希大一唱一和、奉承拍马。前句是俚语,意为这是顺势而为的生意;后句是谚语,意为今后物有所属了。

112、木杓火杖儿短,强如手拨剌。(45回)李桂姐劝西门庆留下夏花儿,说这丫头虽然有偷东西的毛病,但强如没有人,还是留下吧。“火杖儿”是拨火棍;“拨剌”即拨拉;意指用木杓代替拨火棍,虽然短,还是比用手强。(有人把“剌la”看成“刺”,还一味解释什么“不刺”之类,甚误。)这是俚语。

113、灯草拐杖──做不得主。(46回)賁四嫂对李娇儿说,想请春梅等四个丫头到她家去坐坐,李娇儿这样比喻自己。这是歇后语。

114、烟薰的佛像──挂在墙上,有恁施主,有恁和尚。(46回)月娘不满玳安的行为,说西门庆只是“烟薰”出来的主子,警告玳安不要忘了她自己才是当家主母的身份。这里的“恁”应作“什么”解。这是歇后语。

115、要饭吃休要恶了火头。(47回)王六儿贪苗青的财,请玳安代她去向西门庆说情,玳安开口要二十两银子,王六儿这样回答。“恶了”指得罪;“火头”指大厨师傅。这是谚语。

116、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49回)西门庆要妓女董娇儿好好“招待”蔡御史,董娇儿说:“爹你老人家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了。王府门首磕了头,俺们不吃这井里水了?”表示这理所当然。原话前是歇后语,见45条;后是俚语,估计为明代北京的俏皮话、由“王府井”引出的反问句。

117、十日卖一担针卖不得,一日卖三担甲倒卖了。(50回)王、薛两姑子把弄来的衣胞做药卖给月娘,月娘喜不自胜,作者这样评论。其中“针”、“甲”谐音真、假。这是俚语。

118、虔婆势,乔坐衙。绵里针、肉里刺。(51回)潘金莲在月娘面前挑拨说,李瓶儿在背地里骂月娘“那等虔婆势、乔坐衙。”把月娘气的发昏,便回敬说原来李瓶儿是个“绵里针、肉里刺的货。”前六字说原本是个老虔婆、却扮成官样坐衙门,这是潘金莲编出来的。后六字说表面上看似柔和、实则内心恶毒,这是月娘亲口说的。两者都是俚语。

119、当家人是个恶水缸儿,好的也放在心里,歹的也放在心里。(51回)受潘金莲挑拨,月娘发怒,吴大妗子劝月娘:“看孩儿份上吧,自古宰相肚里好撑船”,接着这样说。“恶水缸”就是泔水缸,据说只有扬州人才这样称呼,因此估计这是流传于扬州地区的歇后语。

120、欠肚儿亲家是的。(51回)“欠肚儿”指坐立不安的样子。潘金莲闻得西门庆进了她的房,在月娘那里坐不住又不敢走,月娘说:“你去吧,省的你欠肚儿亲家是的。”这是俚语。

121、拔了萝卜地皮宽。(51回)意为少一人多一分空间。众妾在月娘房里听讲佛法,潘金莲坐不住,拉李瓶儿又不敢说,月娘教她们去了,说她们“原不是听佛法的人”。看来,潘金莲这次挑拨并没有为自己捞到什么好处。这是谚语。

122、卖瓜子儿打开箱子打嚏喷──琐碎一大堆。(51回)指说话啰嗦。陈敬济问潘金莲要带什么花色的汗巾,潘金莲说的十分详细,陈敬济不耐烦了就这样说。这是歇后语。

123、虼蚤包网儿──好大面皮!(52回)李桂姐嘲讽应伯爵——像跳蚤一样大的面皮还要包什么网兜?这是歇后语,意同83条。

124、你经还没念,就先打和尚。(52回)应伯爵回应李桂姐的话,说李桂姐忘恩负义。此句是“念完经打和尚”的延伸,这是俚语。

125、梧桐叶落──满身光棍(56回)常峙节妻子骂丈夫“梧桐叶落──满身光棍的行货子”,指他一贫如洗。这是歇后语。

126、狗吃热屎,原道是个香甜的。生血掉在牙儿内,怎生改得!(57回)月娘笑骂西门庆,她深知西门庆香臭不分、秉性难改。这是两个歇后语连用。

127、得了些颜色儿,就开起染房来了。(58回)西门庆偶然在孙雪娥房里宿了一夜,正巧第二天孙雪娥对几个妓女自我介绍为“四娘”,潘金莲听说了,就在背后如此讥讽她。这是俚语。

128、为驴扭棍不打紧,倒没的伤了紫荆树。(58回)潘金莲打狗又打秋菊,惊吓了隔壁的官哥,潘姥姥夺下潘金莲的鞭子这样说,显然是在保护官哥,因此潘金莲对她娘很不满。“驴扭棍”指安在驴屁股后的一根短棍,以防止货架滑落,通常用不值钱的树条制作,这里比喻秋菊与狗。紫荆树的木材较好,不会派这个用场,这里比喻官哥。这是俚语。

129、爪儿只拣软处捏。(58回)如意儿告诉月娘,潘金莲的雪狮子惊吓了官哥,潘金莲反说:“你每怎的把孩子唬了,没的赖人起来。”接着说了这一句,意思这是如意儿她们这些“爪儿”在欺负“软弱”的她。民间有“柿子拣软的捏”的俚语,意思相仿,只是主语不同。

130、不将辛苦意,难得世间财。(59回)王六儿对韩道国说的话。王六儿为了与西门庆偷情,千方百计唆使韩道国出门做生意。这是谚语。

131、你斑鸠跌了蛋──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60回)见官哥死了,潘金莲喜出望外、精神抖擞,一连用了这四个幸灾乐祸的歇后语。后面三个都很明白,其中“椅”为“依”的谐音。唯独第一个有些费解,臆测可能是“完蛋了,没话说了”的意思。

132、抄化子不见了拐棒儿──受狗的气了。(60回)西门庆铺面开张,众人喝酒行令,应伯爵自谓“我在下一个字也不识”,便说了个急口令,又受西门庆等众人奚落,只得说自己是叫花子被狗欺负了。这是歇后语。

133、又放羊,又拾柴。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61回)潘金莲对王六儿夫妇的意图了如指掌,她对西门庆说:“谁不知她汉子是个明忘八,又放羊,又拾柴,一径把老婆丢与你,图你家买卖做,要赚你的钱使。你这傻行货子,只好四十里听铳响罢了。”“又放羊,又拾柴。”指一举两得;“铳”就是响铳,一种装火药的铁制响器,古人逢红白喜事都用它。这是俚语。

134、腊鸭子煮到锅里──身子儿烂了,嘴头儿还硬。(61回)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指他力不从心,与“人硬火不硬”意义相同。这是歇后语。

135、盐也是这般咸,醋也是这般酸,秃子包网巾──饶这一抿子儿也罢了。(61回)潘金莲嘲笑西门庆的话。“抿子”是古代妇女刷发抹油的小刷子。这段话总的意思是:你说了也白说,盐总是咸的、醋总是酸的,秃子头上再包网巾,还要抿子干什么?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136、一壁打鼓,一壁磨旗。(62回)李瓶儿病危,月娘也同意为她准备棺材,如此说。“一壁”即“一壁厢”,意指一边治病、一边准备后事。这是俚语。

137、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63回)西门庆观戏想起死去的李瓶儿,动了深悲,潘金莲说:“我不信,打谈的掉眼泪──替古人耽忧。”“打谈的”指听说书的。这是歇后语。

138、砍一枝损百林。(64回)温秀才回答薛内相的话,与“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相通。原话是“砍一枝损百枝”,绣像本作“林”,似也可解;词话本作“邻”,很有疑问。这是谚语。

139、豆芽菜儿──有甚捆儿!(65回)如意儿得宠后未免忘形,被潘金莲瞧在眼里,在月娘面前说,月娘也有同感。这是月娘给如意儿下的定论——豆芽菜而已。豆芽只能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无法整理扎捆。这是歇后语。

140、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67回)黄四来求西门庆通门路,应伯爵这样说他。这是非常流行的谚语。

141、你肚子里裹枣核解板儿──能有几句!(67回)应伯爵讥讽春鸿,你肚子里能有多少曲子?据金学家梅节分析,“解”读ga,是“锯”的意思,属沪语,意思是裹着枣核锯木板,能锯多少?我说,沪语确实有ga这样的语音及含义,但却没有“肚子里裹枣核”的说法,故存疑。这是歇后语。

142、饿眼见瓜皮。(67回)潘金莲评西门庆与如意儿的关系,原句就是其完美解释:“饿眼见瓜皮,甚么行货子,好的歹的揽搭下。”这是俚语。

143、我做兽医二十年,猜不着驴肚里病?(67回)西门庆梦见李瓶儿,伤感之情被潘金莲识破,潘金莲这样说他。这是俚语。

144、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68回)玳安问陈敬济去文嫂家怎么走?陈敬济说的太细,玳安说:“小炉匠跟着行香的走──琐碎一浪荡。你再说一遍我听,只怕我忘了。”古时行香的习俗很繁杂,各式各样的人都聚集一起,所以“跟着行香的走”意指琐碎是易解的,但与“浪荡”如何联系却不清楚。本人臆测,这里的“浪荡”大约是象声词,与“小炉匠”有关,小炉匠带的金属物品多,挑担走路时会发出类似这样的声音。这是歇后语。

145、猢狲儿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哩。(69回)文嫂答应替西门庆拉皮条,玳安对文嫂说:“我只要你一两银子,也是我叫你一场。你休要独吃。”文嫂便这样回答玳安,意思是还不知道这件事成不成呢?“筛箕”是一种晾晒物品的竹制器具,猢狲身矮,隔墙晒它看不到正反面。这是歇后语。

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描写吃饭快的成语或俗语

146、出笼儿的鹌鹑──也是个快斗的。(69回)文嫂对林太太这样形容西门庆,山东一带自古就有斗鹌鹑的习俗。这是歇后语。

147、乳老鸦笑话猪儿足,原来灯台不照自。(69回)西门庆说王三官不成器,月娘讥讽西门庆:“你自道成器的?你也吃这井里水,无所不为,清洁了些甚么儿?还要禁人!”乌鸦自己身黑,却嘲笑猪的脚黑,是五十步笑一百步。这是歇后语。

148、孔夫子也只识的一腿。(70回)何太监说的话,张竹坡批“是太监话”。实际上何太监此话虽然伤了圣人,但也不能因人废言,孔夫子确实也有认识不到之处。这是俚语。

149、早晨不做官,晚夕不唱喏,衙门是恁偶戏衙门。(70回)也是何太监说的,这里的“恁”依旧是“这么”或“那么”的意思。这句话同样可以说“是太监话”。何太监口无遮拦,倒是一个直性子,说出了官场如同戏场的实话,因此绣像眉批“世情即是道理”。这是俚语。

150、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71回)賁四对何太监说:“何爷说的是,自古道使的憨钱,治的庄田。千年房舍换百主,一番拆洗一番新。”把个炮筒子何太监喜欢得要不的,当场就叫賁四做他买房的中人。前是俚语,后是谚语。

151、老娘成年拿雁,教你弄鬼儿去了!(72回)潘金莲骂如意儿的话。她先后害死了宋慧莲、李瓶儿,不想又出来一个如意儿,自然不该罢休,不过她并不把如意儿放在眼里。这是俚语。

152、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72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怎么不晓得?雪里埋死尸──自然消将出来”。原话前面几句是俚语(见81条),与后面这句歇后语连用,显得非常自然。

153、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72回)潘金莲与孟玉楼在背后说如意儿。原话是:“天下着风儿晴不的,人不着谎儿成不的!她不撺瞒着,你家肯要她!想着一来时,饿答的个脸,黄皮寡瘦的,乞乞缩缩那个腔儿!”其中“黄皮寡瘦”指面黄肌瘦,据说是四川方言,那么这两句可能是四川一带流行的谚语。

154、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73回)冷铺中只有猪八戒一人,所以丑的没对。小说中孟玉楼上寿,西门庆叫小优儿唱“忆吹箫”,潘金莲知道这是西门庆想念李瓶儿,便奚落他说:“孩儿,那里猪八戒走在冷铺中坐着──你怎的丑的没对儿!一个后婚老婆,又不是女儿,哪里讨杜鹃花上血来?”这是歇后语。

155、,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没了王屠,连毛吃猪!借汁儿下面。(73回)来自潘金莲数落西门庆的一段长话,原来她还在为西门庆酒席上点唱“忆吹箫”的事气愤不已:“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她死了,好应心的菜儿也没一碟子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题起她来,就疼的你这心里格地地的!拿别人当她,借汁儿下面,也喜欢的你要不的。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其中“三个官唱两个喏,谁见来”是歇后语,指这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孙小官儿问朱吉,别的都罢了,这个我不敢许”也是歇后语,其典出自元杂剧《荆钗记》第七出《遐契》:孙小官儿名孙汝权,欲娶钱家美女玉莲、问计于家人朱吉的故事。(有学者说典出《荆钗记》第二出《会讲》,显然有误。)潘金莲用这两个歇后语,是说西门庆明明知道李瓶儿“和我一般的后婚老婆”,却还要叫人唱“什么她为你‘褪湘裙杜鹃花上血’”,甚是荒唐。“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是谚语,原指缺了内行人不成事;“借汁儿下面”是俚语,与“借海扬波”意思相仿。潘金莲用这两句,是讥讽西门庆自死了李瓶儿,拿如意儿做李瓶儿的替身了,“你日逐只噇屎哩?如今就是诸般儿称不上你的心了。拿别人当她,只她那屋里水好吃么?”这是两个歇后语、一个谚语、一个俚语连用,异常精彩。

156、放着河水不洗船?(74回)潘金莲笼络如意儿这样说。意思是这个顺水人情我不会阻拦你的,也有与己无关之意。对照32条只差两字,含义既相似又不同。这是谚语。

157、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74回)李桂姐跪地要求西门庆原谅她,潘金莲在旁插话:“桂姐你起来,只顾跪着他,求告他黄米头儿,叫他张致!”“黄米头儿”指黍米,颗粒很小;“张致”就是装模作样。全句意思是:你哀求这样微不足道的人,倒使他越发装模作样了。这是俚语。

158、婆婆口絮,媳妇耳顽。(75回)潘金莲虽然答应了让西门庆与如意儿一起睡,但仍唠叨不已,春梅这样说她。这是俚语。

159、鸡儿不撒尿--各自有去处。(75回)玉箫来问潘金莲,西门庆昨晚在哪里睡?刺中了潘金莲的心病,她这样回答后还说:“死了一个,还有一个顶窝儿的。”这是歇后语。

160、当家三年狗也嫌。(75回)西门庆体谅孟玉楼持家之难,这样说。这是俚语。

161、在这屋里放小鸭儿?就是孤老院里,也有个甲头。(75回)“放小鸭儿”指放养不管;“甲头”指头目。潘金莲与月娘大吵,月娘这样说她,意思是你不要以为没人管你,好歹我还是个头呢!这是俚语。

162、如今犯夜的倒拿住巡更的。(75回)月娘对大妗子诉苦:“我倒容了人,人倒不肯容我。”“犯夜的”就是犯禁夜行的人,指潘金莲;“巡更的”指月娘自己。这是俚语。

163、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75回)月娘对大妗子吐露心声,说潘金莲就是这样的人。“两头和番”指两边搅和。这是俚语与谚语连用。

164、一鸡死,一鸡鸣,新来鸡儿打鸣忒好听。(76回)月娘对孟玉楼表白自己对潘金莲的怨气:“常言道‘一鸡死,一鸡鸣,新来鸡儿打鸣忒好听’。我死了,把她立起来,也不乱,也不嚷,才‘拔了萝卜地皮宽。’”据说“鸡”原为“姬”,指西汉的贾姬,典出《史记·郅都传》,郅都是个酷吏,“亡一姬复一姬进”,是郅都不肯救贾姬的原话。月娘的话中“拔了萝卜地皮宽”一句见121条,这是两个俚语连用,一长一短。

165、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76回)前者语出《西厢记》,后者也作“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炷)香。”孟玉楼劝潘金莲去向月娘陪个礼,说:“常言:'甜言美语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你两个已是见过话,只顾使性儿到几时?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你去与他赔个不是儿,天大事都了了。”两个都是谚语。

166、有势休要使尽,有话休要说尽。人人有面,树树有皮。(76回)孟玉楼劝潘金莲去向月娘陪了礼,事后却又在背后说月娘:“有势休要使尽,有话休要说尽。凡事看上顾下,留些儿防后才好。不管蜢虫、蚂蚱,一例都说着。对着她三位师父、郁大姐。人人有面,树树有皮,俺每脸上就没些血儿?”说明孟玉楼确实是个两面三刀的人。前是谚语,后是俚语。

167、贱里买来贱里卖,容易得来容易舍。(76回)潘金莲说西门庆心目中只有月娘没有她,并这样说自己。这是俚语。

168、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76回)潘金莲对王婆说,像西门这样人家,“如何没些气儿?”不是这气就是那气。其中“三窝两块”是指有众多妻妾或众多儿女。这是俚语。

169、张公吃酒李公醉,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76回)王婆来替何九之弟何十说情脱罪,结果西门庆用一个和尚顶替,放了何十,作者用这两句感叹。前一句原出自唐·《朝野金载》,是代人受过之意;后一句疑是作者所加,含义相同,“报”是萌芽的意思,属吴地口音。这是俚语。

170、母狗不掉尾,公狗不上身。(76回)西门庆给月娘、潘金莲讲他衙门里审的奸情案,月娘如此说,显然矛头指向潘金莲。这是俚语。

171、兵马司倒了墙--贼走了?(76回)郑爱月调侃西门庆的话。兵马司专管抓贼囚贼,从字面上看是说墙倒了,贼脱逃了,实际上是郑爱月说西门庆贼“透”了。这是歇后语式的俚语。

172、蒋胖子吊在阴沟里——缺臭了你了。(77回)郑爱月调侃应伯爵的话,这与“唐胖子掉在醋缸里──把你撅酸了”(见106条)是同一类型的歇后语,前者“唐”谐音“糖”,“掉在醋缸里”由甜变酸。这里“蒋”谐音“姜”,“吊(掉)在阴沟里”由香变臭。

173、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钟的声儿,树的影儿,我怎么有个不知道的?(78回)潘金莲对玳安说的话,暗示玳安,賁四嫂的丑事她早就知道了。这是俚语。有学者说“宫外有株松,宫内有口钟”是作者影射明代嘉靖朝的奸臣严嵩与方士陶仲文,不知此说是否属实?

174、甚么话?檀木靶,有此事,真个的。(78回)潘金莲见玳安矢口否认賁四嫂的事,便对玳安这样说。这与“什么话?檀木靶,没了刀儿,只有刀鞘儿了”(见87条)是同一个歇后语的不同诠释,解释同上从略。全句意思是:什么话——就这话!有此事,真个的。

175、要好不能勾,要歹登时就。房倒压不杀人,舌头倒压人。听者有,不听者无。(78回)玳安对潘金莲慌忙解释,说潘金莲冤枉了賁四嫂。这是三个俚语连用,意思很直白。

176、你看七个窟窿倒有八个眼儿等着在这里。休要做打踊的献世包!‘关王卖豆腐--人硬货不硬。’驴粪球儿面前光,却不知里面受凄惶。(78回)出自潘金莲对潘姥姥说的一席话,两个俚语与两个歇后语连用。第一个俚语意为“有那么多人看着”。第二个俚语的“献世包”即“现世报”;“打踊的”则意义不明,猜测是“急着出来”的意思。后面两个歇后语很易理解。

177、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80回)西门庆死后,李桂卿、李桂姐姐妹俩对李娇儿说的话:“俺妈说,人已是死了,你我院中人,守不的这样贞节!自古千里长棚,没个不散的筵席,你还恁傻!常言道:‘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不拘多少时,也少不的离他家门。”这是两个谚语连用。

178、因风吹火,用力不多。(80回)李娇儿要回妓院,便与月娘大吵大闹,作者用了这句成语,意为乘便行事,不费力。这属于谚语。

179、人面咫尺,心隔千里。(81回)即“知人知面不知心”。韩道国拐财远遁,来保也起恶意了。这是谚语。

180、正是割股的也不知,烯香的也不知。自古信人调,丢了瓢。(81回)来保标榜自己如何正派、如何帮助月娘,而别人却不相信,反而去信人家的话。“烯香”似为“烧香”之误;“信人调”意指相信别人调唆。这是两个俚语连用。

181、料莫天也不着饿水鸦儿吃草。(81回)来保妻惠祥语。“水鸦儿”即黄莺,“不着饿”即“饿不着”的倒装句,全句意思是估计老天不会让黄莺饿死的。这是俚语。

182、绿豆皮儿--请退了。(82回)潘金莲怀疑陈敬济与孟玉楼有首尾,对陈敬济这样说。此为谐音歇后语,原出自元曲《南吕·一枝花》,作者宋方壶。绿豆脱皮褪了青色,“青褪”谐音“请退”。

183、里言不出,外言不入。(83回)春梅教训秋菊的话。语出《礼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里言不出,外言不入。”这是谚语。

184、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83回)西门大姐也对陈敬济产生怀疑,陈敬济这样辩解。这是谚语。

185、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85回)潘金莲与陈敬济乱伦怀孕,打了胎,传的大家都知道了,作者这样写。这是很常见的谚语。

186、金命水命,走投无命。(85回)月娘终于亲见潘陈丑事,将陈敬济一顿好骂,陈敬济落荒而逃。据命理观念,金命与水命十分相合,但如今也不济事了。这是谚语。

187、瓶儿罐儿有耳朵。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人无性,烂如麻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85回)月娘终于亲见潘陈丑事,将潘金莲一顿数落:“瓶儿罐儿有耳朵,有要没紧和这小厮缠甚么!教奴才们背地排说的碜死了!常言道,男儿没性,寸铁无钢;女人无性,烂如麻糖。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第一句是俚语;后两个长句都是谚语。

188、龙斗虎伤,苦了小獐。(85回)潘、陈乱伦败露,陈敬济不敢进后边去,连累傅伙计他们都没人送饭了,真是龙虎相争,小者必死、大者必伤,还有小獐的活路么?这是谚语。

189、挨一日似三秋,过一宵如半夏。(85回)潘金莲与陈敬济断了联系,日子难过。这是作者对“一日三秋”成语的拓展。

190、天塌了还有撑天大汉哩。(85回)春梅这样安慰潘金莲,张竹坡批:“此大汉为谁?”的确,我们到现在也不明白春梅当时这撑天大汉指的是谁。这是俚语。

191、漏眼不藏丝。(85回)薛嫂完成了陈敬济委托的联系潘金莲的任务,回来拿出五钱银子与他瞧:“此是里面与我的,漏眼不藏丝。”“漏”谐音“露”,“丝”谐音“私”,指自己没有隐瞒、没有私心。这是谚语。

192、知道天怎么算计,就心高遮了太阳!(85回)潘金莲得知月娘欲卖去春梅,就恶毒诅咒孝哥。这是俚语。

193、好男不吃分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85回)春梅听说月娘卖她还不与她衣裳,就这样说。其中“分时饭”即“分家饭”,全句意思是自力更生,不会依靠任何人。这是谚语。

194、妻儿赵迎春,各自寻投奔。腌韭菜--已是入不的畦。(86回)陈敬济来薛嫂家看春梅,春梅埋怨陈敬济把她们主仆两人都弄的不上不下的,陈敬济对春梅说:“我的姐姐,你既出了他家门,我在他家也不久了。‘妻儿赵迎春,各自寻投奔’。你教薛妈妈替你寻个好人家去罢,我‘腌韭菜--已是入不的畦’了。”其中“赵迎春”疑为假托之名,无考。“畦”在山东话中与“席”谐音:韭菜割下了,不在畦上了;韭菜被腌了,不能入席了;陈敬济如今没有自己的位置了。这是俚语与歇后语连用。

195、我赶着增福神着棍打?(86回)月娘怪薛嫂敷衍卖春梅的事,薛嫂赶紧解释:我怎么会遇到增福神反去拿棍打呢?“增福神”是传说中掌管人间生死、贫富的神袛,封神榜上有名。这是俚语。

196、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一客不烦二主。(86回)为卖潘金莲,月娘叫人把王婆找来,对王婆说:“今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一客不烦二主,还起动你领她出去,或聘嫁,或打发,叫她吃自在饭去罢。”前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的意思;后一句是不麻烦他人的意思。都是谚语。

197、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儿,各人心里明。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苍蝇不钻没缝儿蛋。(86回)潘金莲见王婆来到,她的伶牙俐齿在王婆面前也不利索了。王婆道:“自古蛇钻窟窿蛇知道,各人干的事儿,各人心里明。金莲你休呆里撒奸,说长道短,我手里使不的巧语花言,帮闲钻懒。自古没个不散的筵席,出头椽儿先朽烂,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苍蝇不钻没缝儿蛋,你休把养汉当饭,我如今要打发你上阳关。”这段长话中,第一个长句是歇后语;后三个短句都是谚语,前两后一,中间夹上“人的名儿,树的影儿”(见81条)是俚语;五句连用。如果再加上中间夹杂的四个成语及最后两句俚语,就创下了整部小说中歇后语、谚语、俚语空前绝后的连用记录,还真是这个老虔婆一篇绝妙的自白书。

198、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有势休要使尽了。赶人不可赶上。(86回)潘金莲自知不是王婆对手,便向月娘发飙,这样对月娘说。其中“赶人不可赶上”指不要欺人太甚。这是三句谚语连用。

199、人无远见,安身不牢。管情一箭就上垛。(87回)应伯爵见了春鸿,便这样游说他去投奔张二官,实际上是自己要巴结张二官。其中“管情”是“管保、保证”的意思。前是谚语,后是俚语。

200、三只脚蟾便没处寻,两只脚老婆愁寻不出来!(87回)周守备听从了春梅,欲买潘金莲回来,王婆咬死一百两银子不松口,老家人周忠发怒了,这样说。这是俚语。

201、先下米先吃饭。(87回)王婆见武松要买潘金莲,便这样说,意思是你要快些。谚语有“先下手为强”,这一句是俚语,意思相同。

202、兔儿沿山跑,还来归旧窝。(87回)月娘问王婆,谁娶潘金莲去了?王婆答:“兔儿沿山跑,还来归旧窝。嫁了他家小叔,还吃旧锅里粥去了。”这是俚语。

203、好处安身,苦处用钱。(88回)陈敬济祭祀潘金莲说的话。这是俚语。

204、都是龙华一会上人。(88回)行脚僧化缘,向月娘等人这样说,指大家都是有佛缘的人。龙华会指佛诞节,在农历四月初八。这是谚语。

205、生有地儿死有处。(88回)薛嫂告诉月娘,自古生有地儿死有处,是春梅出钱把潘金莲葬了。这是谚语。

206、一尺水十丈波。(88回)孙雪娥说薛嫂:“可又来!到底还是媒人嘴,一尺水十丈波的。”表示不真实、夸大其词。这是俚语。

207、正月十六贴门神--来迟了半个月。(89回)月娘叫薛嫂押祭礼到陈家来,一来祭祀亲家,二来送大姐回来。谁知陈敬济这样回答,还要打大姐。这是歇后语,“正月十六”通常为“正月十五”。

208、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90回)来旺欲会孙雪娥,一丈青对来旺说:“你两个旧情不断,托俺每两口儿如此这般周全你。你休推睡里梦里,要知山下路,须问过来人。”这是谚语。

209、饶你奸似鬼,吃我洗脚水。(91回)月娘受陈敬济威胁,不得已将丫环元宵儿交给他,作者按陈敬济口吻这样说。这是俚语,原出自《水浒》中母夜叉孙二娘的话。

210、疾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91回)陶妈妈奉命来西门府说媒,家人来昭拦住她,这样说,意指寡妇门前不要多走动。这是俚语,原出自元杂剧《渔樵记》,乃朱买臣休妻时其妻崔氏说的话。

211、腊月里罗卜--动了心?世间海水知深浅,惟有人心难忖量。(91回)月娘见媒婆上门,便意识到:莫非是孟玉楼有了嫁入的念头?正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前是谐音歇后语,取“动”与“冻”谐音;后是谚语。

212、清自清,浑自浑。好的带累了歹的。(91回)陶妈妈对孟玉楼说:“清自清,浑自浑,好的带累了歹的。小媳妇并不捣谎,只依本分做媒。”前一句原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是谚语。后一句有误,应为“歹的带累了好的”,是俚语,原出自《三遂平妖传》,说一个冒牌尼姑带累了本宅奶奶的故事。

213、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92回)孟玉楼见陈敬济冒充她兄弟很生气,后来想毕竟同是西门府出来的,就见见吧。这是俚语。

214、横草不拈,竖草不动。(92回)冯金宝如此说西门大姐懒。这是俚语。

215、冰厚三尺,不是一日之寒。(92回)陈敬济罪孽深重,西门大姐一死,月娘便率领丫环仆妇前来问罪。这是相当流行的谚语,一般“厚”作“冻”。

216、咽喉深似海,日月快如梭,无底坑如何填得起?(93回)王杏庵两次接济陈敬济毫无效果,如此说。这是俚语,原出自《醒世恒言·错斩崔宁》中刘官人的老丈人说的话。

217、拐米倒做了仓官,说不的了。(94回)薛嫂劝孙雪娥的话,意指春梅现在身份不同了,没法说了。这是俚语。

218、自古嗔拳不打笑面。(96回)陈敬济被杨大郎打,亏得侯林儿救了他,这是侯林儿当时对杨大郎说的话。这是谚语。

219、六月连阴--想他好情儿。(97回)春梅帮助月娘解决了被吴典恩诬陷的案子,陈敬济知道后这样责怪春梅。“情”与“晴”谐音,这是歇后语。

220、黑头虫儿不可救,救之就要吃人肉。(99回)张胜杀陈敬济时说的话,当初是张胜找到落难的陈敬济的,所以他说陈敬济忘恩负义。据说“黑头虫”是一种专食父母肉身的恶虫,所以不可救。这是俚语。

标签: 成语成语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