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艰不拆什么意思,人艰不拆百度百科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218

教育部、国家语委5月31日上午在北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廉”、“互联网+”、“反恐”、“网约车”等热词成为去年年度社会变化的记录仪。此外,“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吓死宝宝了”、“我想静静”等十大网络用语也入选。

“十大流行语”从媒体视角出发,涵盖国内外时政、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主要看气质”等成为2015年度网络流行用语。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表示,年度网络流行用语反映了一年来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是认识、感悟、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报告还指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按计划完成了81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53个汉语方言调查点和3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的工作任务,基本建成中国语言资源采录展示平台,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经过对语料库中118万个文本、17亿字次的筛选,还提取出新词语469条,并从中产生了“十大新词语”,“互联网+”“众创空间”等词记录了2015年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体现了这一年的语言变化以及社会变化。

“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等入选2015年十大网络用语

展开全文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11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同时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地方和城市版的《北京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报告指出,2015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一大批反映社会百态的词语活跃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廉”“互联网+”“恐”“反恐”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十大新词语、十大流行语、十大网络用语出炉,语言生活热点不断。

十大新词语

“互联网+、众创空间、获得感、非首都功能、网约车、红通、小短假、阅兵蓝、人民币入篮、一照一码”十大新词真实记录了2015年出现的新事物、新概念、新状况,以及这一年中百姓心理、观念上悄然发生的变化。作为社会变化的记录仪和显微镜,年度新词语集中体现了这一年的语言变化以及社会变化。

十大流行语

“抗战胜利70周年、互联网+、难民、亚投行、习马会、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屠呦呦、四个全面、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这十个流行语涵盖国际时政、国内时政、经济和科技等多个领域,如同一部恢弘壮阔的时代交响,奏出了媒体视野中的时代之音。

十大网络用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看气质”,年度网络流行用语反映了一年来网民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感悟,是认识社会、感悟社会、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

语言生活热点

“两会”期间,有关媒体发布《2015全国两会“十大热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各行各业的“热词榜”成为2015年中国互联网的一道特色风景。正式的排行榜达100余种,平均每3天就有一个;算上自媒体,排行榜则达400余种,平均每天都有1.3个“热词榜”发布。

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公布 “我也是醉了”排第一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共同主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揭晓榜单。

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是:“我也是醉了”、“有钱就是任性”、“蛮拼的”、“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保证不打死你”、“萌萌哒”、“时间都去哪了”、“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画面太美,我不敢看”、“且行且珍惜”。

各类榜单:

·2014年十大流行语公布 “依法治国”排第一

·2014年度十大新词语公布 “新常态”排第一

人艰不拆什么意思,人艰不拆百度百科

·2014年十大网络用语公布 “我也是醉了”排第一

·2014年度国际词:“马航”

·2014年年度国际字:“失”

·2014年度国内词:“反腐”

·2014年度国内字:“法”

网络用语禁上广播电视惹争议:压制语言创新

2015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等。由于近几年来社交网站发展迅速,网民的创意迭出,网络流行语的更新也十分频繁,为了跟随时代潮流和吸引眼球,许多广播电视节目还有广告也开始使用这些热词。那么,对于广电总局这一通知,大家是如何看待呢?

人艰不拆什么意思,人艰不拆百度百科

网络用语理应得到规范

网络用语数量多,更新快,不常常关注网络社交论坛的人不容易弄懂许多词的含义。对外经贸大学中文学院教师杨宏举例说,“十动然拒”、“喜大普奔”、“累觉不爱”、“人艰不拆”、“说闹觉余”、“细思恐极”等流行的“网络成语”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打破语法常规而组合在一起,乍一看觉得很难理解。的确,网络上有许多类似的生造成语,“喜大普奔”就是由“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简化而成的,通常表示高兴喜悦的心情,而“人艰不拆”则是出自于林宥嘉的一首歌曲,表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则很难理解这些自创词汇的意思。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苗笑武老师指出,这种网络流行语是部分人群生造并在网络中传播的一种即兴语词,属于“快餐文化”的一种。它们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其娱乐功能强于实用功能,并不具备推广价值。其次,网络用语往往采用谐音改编的手段,在久已形成熟语或者成语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造成伤害,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有微博网友也提到,打开电视,荧屏上的错别字满天飞;上网浏览,广告上的异体字、生造词比比皆是。有的中小学老师抱怨,这边刚教了正确字词,那边就被网络、广告中的不规范用语毁掉了,导致现在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也频繁使用网语,让家长和老师们看不懂。

因此,许多人对广电总局的规定表示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生陈慧认为,广播电视节目作为正规的传播渠道应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树立权威的标杆。她认为网络用语可以在网络中流传,但不应登上大雅之堂,不应出现在广播电视节目中。

禁播网络语应该把握好度

在拥护广电总局规定的声音之外,也有人质疑: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用语是否也是一种语言发展的现象呢?这样限制它是否小题大做?

有网友认为,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网民也可以对成语的产生做出贡献,这些网络用语是属于我们时代的成语。

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张艺馨同学是一位十分关注网络流行趋势的“90后”,她觉得有些流行语言确实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或者更加准确地表达了某种情感。她还举例说,在美国每年也会由网络生出许多新词,当这个词语流行到一定的程度,并且被一定数量的人们所接受时,就会被添加到词典当中,把它们视为产生的新词语。英语中每年都有新词。杨虹艳同学则建议,应根据具体的节目形式与内容需求进行标准设定,在一些大众娱乐节目中,网络用语应该被允许使用。

这些观点与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厦门市语言学会会长李无未教授不谋而合。李无未教授认为,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它不是刻板的,而是灵活的、更新的,广电总局应该规范主流媒体和节目,如央视、各地方台新闻节目等,而对于娱乐节目则应该放宽标准,不应该这么严格苛刻,那并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也会压制网民的创造力。

杨宏也认同流行语有它积极的作用,比如体现出语言的鲜活与亲切,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加之流行语属于一般词汇,本就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等特点,通过时间的积淀,这些网络语言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

的确,受众数量众多的广播电视节目理应在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表率,但是,网络用语作为新鲜和时尚元素出现在一些本身具有娱乐性质的节目中也未尝不可。对于广电总局这个新规定,可能争议仍会持续。

相关文章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还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前车之鉴后车之覆还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红颜祸水,未知何时出现了这样的一说法?令我十分不快!为了这个词语专门查了查字典,红颜,指美女,多用于古时。因为美女而断送自己一生、甚而亡国的例子皆不少见,翻遍中国历史,诸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例子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