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 京兆万年人也翻译杨戬,翻译古文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2471

翻译古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杜如晦年轻时英俊豪爽,喜欢读书,以有才学有别具一格的风流态度自居,内心拥有大节操,遇事总是很果断。隋朝大业时,参加吏部选拔,侍郎高孝基认为他不同一般,对他说:“您一定被用作栋梁之材,希望您保持美好的品德。”随后让他补任滏阳尉,杜如晦弃官而走。

李世民王府属官很多外调,房玄龄曰:“离开的人虽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如果最终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如果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讶地说:“不是您这样说,我几乎失去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

如晦常从征伐,参与机要、军国之事,剖断如流。又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并以本官入文学馆为十八学士之首 。 四年,李世民建天策府,以如晦为从事郎中。太子建成企图翦除世民羽翼,在李渊面前中伤世民的幕僚,杜如晦和房贤龄同被斥逐出秦王府。九年,两人潜入秦王府谋划玄武门之变,事成。太宗即位,如晦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

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那时天下正多事,他判断处理毫无保留,同事、下属都认为他有才干。杜如晦与玄与玄龄一起管理朝政,引荐贤才,将品行不好的降职,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

这只是部分 剩下的努努力我相信你可以

翻译秦王悉心纳谏(下面是原文)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唐高祖平定京师,秦王引荐他做府兵曹参军,后调任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官府属官很多外调,秦王很担心。房玄龄说:“离开的人固然多,但都不值得吝惜,但杜如晦是辅佐您的大人才。大王假如终极只是守住封地,不干大事(就罢);假如您一定要治理天下,除了杜如晦没有谁和您一起成就功业的。”秦王惊奇地说:“不是您这样说,我几乎失往了他!”于是发文把它留在幕府。(杜如晦)跟从秦王征伐,常参与高层机密。

长安县出的将军都有谁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

韦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学家。并著有《高宗实录》、《御史台记》、《两京新记》等二百余卷。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杜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史称“诗圣”。

韦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学家。写《秦妇吟》长达1366字,是现存唐代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但其笔迹传世少见。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次史、刑部尚书等职。唐代著名书法家。

刘谦:京兆长安人。宋史学家兼诗人。曾任荣州刺史,后奉诏修撰《五代史》,着有诗集一卷。

薛绍彭:京兆长安人。宋代书法家。今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藏有薛绍彭题诗石刻。

冯从吾:西安府长安人。明代着名学者。历任尚宝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创立关中书院。著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古文集选》等书。

柏景伟:(1830~1891)字子俊,号忍庵,晚号沣西老农。清咸丰五年(1855)中举人。著作有《柏沣西先生遗集》六卷和《沣西草堂集》等。

张灵甫:(1903.08~1947.05)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曾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整编74师师长。1947年5月16日,于解放战争之孟良崮战役中被击毙,终年44岁。

翻译古文

陕西历史上出过那些名人?

陕西历代名人

周秦时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诸侯,崇国国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沣河西。与周文王同时期。曾对殷纣王进谗言使殷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灭。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县,故称周公。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种典章制度。

3姬发:既周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之子。灭殷商建西周。

4姬鲜:管叔姬鲜,周武王弟。为周初三监之一。初封于管,即现在的郑州。成王继位后周公旦摄政。管叔不服,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管叔。

5伯禽:周公单张子。周公被封于鲁,因辅佐成王,故由伯禽代为治理鲁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关令。爱好天文星象之术。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其地遂得名为楼观,既今楼观台。

7赢渠梁:既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8赢驷: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继位之初杀商鞅,但未能废除商鞅之法。

9赢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岁时继秦王位。后免吕不韦相国职,开始亲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并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秦。

10蒙恬:秦名将。祖先为齐国人,祖父,父亲皆为秦将。秦统一后率3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后胡亥与赵高矫诏杀扶苏,并逼蒙恬自杀。相传蒙恬发明了毛笔,但可能应为毛笔的改良者。

11扶苏:秦始皇长子。因不同意焚书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监军。后被胡亥等人设计害死。葬于今绥德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

1 杜预:西晋将领,学者。他认为忘战必危,勤于讲武,又博学多能。当时被称为“杜武库”。

2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既今西安。东晋佛学哲学家。鸠摩罗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丰人。既今临潼区新丰镇。后秦时期曾到天竺取经。

4 王子直:南北朝时西魏著名将领。任车骑将军,平凉州叛乱。废帝元年拜使持节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韦孝宽:南北朝时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将领。

6 宇文沂:本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将领。因隋文帝多疑罢其官,随心怀不满,图谋反隋,事泄被杀。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东郊。北周时任广州刺史。隋开皇初,献平陈之计,修造战舰,为上流之师。后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而卒。

两汉时期

1 田何:西汉经学大使。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始皇焚书,[易]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汉代[易]学宗师,汉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业。

2 宣曲任氏:长安宣曲人,西汉大富商。其祖原为秦督道粮仓的管理人员。秦亡时,人们争抢金银珠宝。只有任氏储存大量粮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风优良。

3 刘彻:西汉武帝,景帝之子。实行推恩制。分全国为十三州。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币制,制五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放弃和亲政策,和匈奴之间连年作战,击溃匈奴主力。派张褰出使西域。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创建太学。为史上一代明君。

4 窦婴:西汉大臣,文帝窦皇后从兄子。因与武帝丞相田汾争地等原因被杀。

5 苏建:西汉将军,苏武之父。建朔方。因与赵信共率部三千多骑与匈奴数万骑相遇,激战一天多,赵信投敌,苏建逃回,按律当斩,武帝赦其死罪但贬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张汤:西汉杜县{今西安东南}人。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罗织株连,处死数万人。建一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后被迫自杀。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且都是俸禄和皇帝赏赐所得,足见其廉洁。

隋时期

1 虞庆则: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鲁国公,后任右武侯大将军。讨平岭南人李贤反叛回程途中被诬谋反而被杀。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时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汉书刊繁]等书。

3 韦师: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东河南十八州安抚大使。一生为官清廉。

4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突厥可汗入侵,但闻其名后不战而退。史追击百余里,杀敌数千。后因遭杨素妒嫉被诬陷而死。

5 张定和:万年人,今西安东。隋朝著名将领。后从炀帝征伐吐谷浑,挺身登山,被乱箭射死。

6 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主持修建宗庙,宫殿,陵墓,广通渠等,并策划修建隋新都大兴城。后又奉命修建东都洛阳城。其设计理念对当时及后世周边国家都城的设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7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谋反罪击杀。

8 王世充:隋新丰县,今临潼区人。隋代将领。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后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唐时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源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劝其反隋。李渊称帝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开山:京兆府,今户县人。唐初大将。从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4 韦仁寿:京兆万年人。为官廉洁能干。

5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长安人。遗命不厚葬不起山陵。与太宗合葬于今礼泉县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唐代史学家。

7 法顺:雍州万年人。隋唐时僧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

8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9 唐临:长安人。历任大理卿,刑部尚书等职。凡唐临审理案件犯人无一有异议。

10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谋为太子,贬为顺阳王。

12 阎立德:京兆万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学家兼工艺家。唐著名离宫别馆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中国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14 窥基:京兆长安人。唐右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师从于玄奘法师。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窥基舍利塔在今长安县兴教寺。

15 韦待价:京兆万年人。官至兰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战,升任凉州都督。

16 李贤:唐高宗子,武则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为太子。后被武则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杀。

17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18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官拜凤阁侍郎。因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俊臣也被下狱,两人同天被杀。

19 来俊臣:唐雍州万年人。酷吏。后被武则天所杀。

20 怀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东塔宗创始人。

21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为唐时大将,后战死于讨伐契丹之作战中。

22 李重润:中宗李显长子。因有人诬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与武则天之事,被武则天棒杀。

23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书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忧郁而死。

24 韦皇后:长安人。唐中宗李显皇后。中宗复位后,听信上官婉儿诱劝预效法武则天之所作所为。后被李隆基所杀。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随祖父迁来长安。华严宗实际创始人,被尊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则天所生。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27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为官清廉。

28 韦景骏:京兆万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统治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后因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被肃宗迁居于西内太极宫最终抑郁而死。

30 韩休:京兆长安人。任礼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隐:原籍赵郡,徒京兆万年。曾任桂州都督,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史。

32 韩朝宗:京兆长安人。任荆州长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龄:京兆人。唐时诗人。

34 韩干:京兆蓝田人。盛唐时著名画家。被誉为画马神手。

35 张萱:京兆人。盛唐时画家。现存世的{唐后行从图}是他的作品。其{捣练图}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唐时期2

1 韦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学家。并著有[高宗实录][御史台记][两京新记]等二百余卷

2 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写文章,开元初进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书。卒年八十一岁。

3 怀素:原籍长沙,徒京兆。俗姓钱。擅草书,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怀素草书名碑[千字文]及[东陵圣母帖]

4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唐德宗时李西列叛乱,他奉命前去劝谕李西列,后被李杀害。颜真卿以书法闻名。存世碑刻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韩晃:京兆长安人。历任吏部外侍郎,镇海军节度使,后封晋国公。好古琴,喜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文苑图][五牛图]今存于故宫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著名理财家。封扶风郡公。

7 韦皋:京兆万年人。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南康郡王,检校太尉。多次击败吐蕃,使西南少数民族多数内附。

8 惠果:京兆万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龙寺,向来唐求法的僧侣授密宗教义,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学成后归国创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黄裳:京兆万年人。唐名臣。封河中节度使。曾劝宪宗整顿纲纪,削平藩镇。

10 程异:京兆长安人。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钱。

11 韦丹:京兆万年人。颜真卿外孙。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记功。

12 薛涛: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3 杜牧: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14 韦正贯:京兆万年人。任太子校书郎,调华原尉。一生为官清廉。

15 鱼玄机: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6 韦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学家。写[秦妇吟]长达1366字,是现存唐代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但其笔迹传世少见。

17 杜光庭:京兆长安人。唐末五代时期道士。晚年隐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种。

18 卫贤: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有[雪宫图][蜀道图][盘车水墨图]等传于世。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和上海博物馆的[闸口盘车图卷]也均出自他手,为稀世珍宝。

宋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 杜汉徽:京兆长安人。宋初名将。善骑射。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戍守边州,屡破辽兵。任天长军使,雄武军使。后因病而卒。

2 王意见:京兆万年人。宋代诗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官职。七十九岁无疾而终。

3 李成:京兆长安人。宋初画家。先世为唐宗室。[宣和画谱]推他的山水画为古今第一。

4 许道宁:京兆长安人。五代,宋初画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图][秋山萧寺图]。

5 刘谦:京兆长安人。宋史学家兼诗人。曾任荣州刺史,后奉诏修撰[五代史]著有诗集一卷。

6 杨砺:京兆户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书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称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长安人。宋代天文学家。任翰林院主簿,监丞。

9 种世衡:京兆长安人。宋朝名将。开清涧县城。深得当地军民爱戴,死后军民画像苦祭。

10 石苍书:京兆人。宋代书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职。

11 薛绍彭:京兆长安人。宋代书法家。今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藏有薛绍彭题诗石刻。

12 吕大钧: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人。北宋学者。著有[乡约][四书注][成德集]等书。

13 赵瞻:凤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县]人。任侍御史等官职。著有[春秋论][奏议][文集][西山别录]等书。

14 吕大防: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盐铁判官,太长博士,后官至宰相。

15 吕大忠: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县令,知州,河北转运判官,陕西转运副使等职。任陕西转运副使之职时,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以及当时长安一代遭受破坏的历代石碑细心收集。移置到府学北边[今陕西碑林博物馆]地址。并选择干燥坚固地基稳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为今之碑林博物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功流芳千古。

16 吕大临: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北宋学者。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记解][程门问答][易章][论语解][孟子讲仪][考古图]等书。所著[考古图]为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7 种师道:京兆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京畿两河宣抚使,统领各路勤王兵。宋军兵威始振。金兵闻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长安人。宋代名画家。工画人物,兼擅长刻石。

19 扬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学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来召,以疾辞。后又数次召用,皆不赴。为元代关学复起的重要人物。

20 红字李二:京兆人。失却原名,以艺名称世。元杂剧家,秦腔艺人。与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合作编写杂居[开坛阐教黄粱梦][岳阳楼]等剧。

21 王真: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因屡战有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使。后在对敌作战中身受重伤但仍杀敌数十人,环顾左右说:“我义不死于敌手”。遂自杀。后成祖继位,追封金乡侯。

22 王通: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军。金乡侯王真之子。任武义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锦: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学者。当时关中许多学者均出自他门下。

24 雍泰: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官至户部尚书。一生为官刚正清廉。

25 吕楠:高陵人。理学家。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毕生著述甚丰,有[四书因向][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礼问内篇外篇][史馆献纳][南省奏稿][诗乐图谱][史约][高陵志][解州志][泾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传世刻印书籍有[吕氏春秋][国语][左传][六子全书][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议]等。为明代陕西私人刻书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冯从吾:西安府长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历任尚宝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创立关中书院。著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古文集选]等书。

28 梁化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县]人。清代将领。顺治三年武进士。因战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张勇:陕西洋县人后徒居长安。清朝将领。历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师一等候。死后赠太师。

30 赵宏印:陕西神木人。清朝将领。因战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苏州十二年,盗贼敛迹,官民安宁。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陕西的地方名人

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啊?呵呵

我是汉中人,我知道蔡伦,张骞……

现代的有张艺谋啊!~

写陕西名人的作文

周秦时期

1崇侯虎:商代末期诸侯,崇国国君。封地在今西安西郊沣河西。与周文王同时期。曾对殷纣王进谗言使殷纣王将周文王囚禁于幽里。后被周灭。

2姬旦:既周公,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也就是今天的岐山县,故称周公。武王死后辅佐成王。制礼作乐,为西周制定官制和其他各种典章制度。

3姬发:既周武王,西周开国君主。周文王之子。灭殷商建西周。

4姬鲜:管叔姬鲜,周武王弟。为周初三监之一。初封于管,即现在的郑州。成王继位后周公旦摄政。管叔不服,发动叛乱。周公东征杀管叔。

5伯禽:周公单张子。周公被封于鲁,因辅佐成王,故由伯禽代为治理鲁地。

6尹喜:周大夫。函谷关令。爱好天文星象之术。在终南山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其地遂得名为楼观,既今楼观台。

7赢渠梁:既秦孝公,战国时秦国国君。颁布法定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

8赢驷:秦惠文王。孝公之子。继位之初杀商鞅,但未能废除商鞅之法。

9赢政:秦庄襄王之子。公元前247年十三岁时继秦王位。后免吕不韦相国职,开始亲政。重用李斯,王翦等人。灭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全国并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秦。

10蒙恬:秦名将。祖先为齐国人,祖父,父亲皆为秦将。秦统一后率30万人北击匈奴,筑长城,修直道。后胡亥与赵高矫诏杀扶苏,并逼蒙恬自杀。相传蒙恬发明了毛笔,但可能应为毛笔的改良者。

11扶苏:秦始皇长子。因不同意焚书坑儒,被始皇派往蒙恬部去监军。后被胡亥等人设计害死。葬于今绥德县。

两晋南北朝时期

1 杜预:西晋将领,学者。他认为忘战必危,勤于讲武,又博学多能。当时被称为“杜武库”。

2 僧肇:俗姓张,京兆人。既今西安。东晋佛学哲学家。鸠摩罗什弟子之一。

3 智猛:新丰人。既今临潼区新丰镇。后秦时期曾到天竺取经。

4 王子直:南北朝时西魏著名将领。任车骑将军,平凉州叛乱。废帝元年拜使持节大都督行瓜州事。

5 韦孝宽:南北朝时京兆杜陵人。今西安市东南。西魏及北周著名将领。

6 宇文沂:本为朔方人,后徒京兆。北周及隋著名将领。因隋文帝多疑罢其官,随心怀不满,图谋反隋,事泄被杀。

7 王述:京兆霸城人。今西安市东郊。北周时任广州刺史。隋开皇初,献平陈之计,修造战舰,为上流之师。后以行军总管击南宁,未至而卒。

两汉时期

1 田何:西汉经学大使。孔子授[易],五传至田何。始皇焚书,[易]赖田何口授,始得传于后世。汉代[易]学宗师,汉初因年事已高,惠帝曾至其家授业。

2 宣曲任氏:长安宣曲人,西汉大富商。其祖原为秦督道粮仓的管理人员。秦亡时,人们争抢金银珠宝。只有任氏储存大量粮食。后因此起家。但家风优良。

3 刘彻:西汉武帝,景帝之子。实行推恩制。分全国为十三州。禁止私人铸钱,统一币制,制五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放弃和亲政策,和匈奴之间连年作战,击溃匈奴主力。派张褰出使西域。兴修水利。推行代田法。创建太学。为史上一代明君。

4 窦婴:西汉大臣,文帝窦皇后从兄子。因与武帝丞相田汾争地等原因被杀。

5 苏建:西汉将军,苏武之父。建朔方。因与赵信共率部三千多骑与匈奴数万骑相遇,激战一天多,赵信投敌,苏建逃回,按律当斩,武帝赦其死罪但贬为庶人。后又代郡太守,死于任所。

6 张汤:西汉杜县{今西安东南}人。审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淮南王,衡山王谋反案,罗织株连,处死数万人。建一武帝改革币制,铸五铢钱。后被迫自杀。死后家产不过五百金,且都是俸禄和皇帝赏赐所得,足见其廉洁。

隋时期

1 虞庆则: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鲁国公,后任右武侯大将军。讨平岭南人李贤反叛回程途中被诬谋反而被杀。

2 于仲文:北周至隋时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汉书刊繁]等书。

3 韦师: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东河南十八州安抚大使。一生为官清廉。

4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突厥可汗入侵,但闻其名后不战而退。史追击百余里,杀敌数千。后因遭杨素妒嫉被诬陷而死。

5 张定和:万年人,今西安东。隋朝著名将领。后从炀帝征伐吐谷浑,挺身登山,被乱箭射死。

6 宇文恺:原籍朔方夏州,今陕西靖边人。主持修建宗庙,宫殿,陵墓,广通渠等,并策划修建隋新都大兴城。后又奉命修建东都洛阳城。其设计理念对当时及后世周边国家都城的设计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7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后投唐,公元618年被以谋反罪击杀。

8 王世充:隋新丰县,今临潼区人。隋代将领。唐武德四年,兵败降唐,后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唐时期1

1 李世民:公元559年生649年卒,公元626年至649年在位。唐高祖李渊次子。隋末,李源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劝其反隋。李渊称帝将李世民封为秦王。武德九年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即皇帝位。为史上一代明君。

2 殷开山:京兆府,今户县人。唐初大将。从征王世充,病死于途中。

3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4 韦仁寿:京兆万年人。为官廉洁能干。

5 长孙皇后:唐太宗皇后。长安人。遗命不厚葬不起山陵。与太宗合葬于今礼泉县之昭陵。

6 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唐代史学家。

7 法顺:雍州万年人。隋唐时僧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

8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9 唐临:长安人。历任大理卿,刑部尚书等职。凡唐临审理案件犯人无一有异议。

10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11 李泰:唐太宗第四子。初封宜都王,徒封越旺,魏王。后因谋为太子,贬为顺阳王。

12 阎立德:京兆万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学家兼工艺家。唐著名离宫别馆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13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中国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14 窥基:京兆长安人。唐右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师从于玄奘法师。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窥基舍利塔在今长安县兴教寺。

15 韦待价:京兆万年人。官至兰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战,升任凉州都督。

16 李贤:唐高宗子,武则天所生。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立为太子。后被武则天流放巴州,被迫自杀。

17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18 李昭德:京兆长安人。官拜凤阁侍郎。因来俊臣诬告下狱,后来俊臣也被下狱,两人同天被杀。

19 来俊臣:唐雍州万年人。酷吏。后被武则天所杀。

20 怀素:京兆府人。律宗三派东塔宗创始人。

21 王孝杰:京兆新丰人。为唐时大将,后战死于讨伐契丹之作战中。

22 李重润:中宗李显长子。因有人诬告其余其妹永泰公主及妹婿武延基议论张易之兄弟与武则天之事,被武则天棒杀。

23 韦安石:京兆万年人。因不苟言笑吏民皆敬畏。官至尚书右仆射。后被太常卿姜皎所陷害,忧郁而死。

24 韦皇后:长安人。唐中宗李显皇后。中宗复位后,听信上官婉儿诱劝预效法武则天之所作所为。后被李隆基所杀。

25 法藏:原籍西域康居,后随祖父迁来长安。华严宗实际创始人,被尊为三祖。

26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之女,武则天所生。初嫁薛绍,后嫁武攸暨。

27 韩思复:京兆长安人。任吏部侍郎,襄州刺史。一生为官清廉。

28 韦景骏:京兆万年人。任房州刺史。

29 李隆基:又称唐明皇。睿宗之子。他统治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后因安史之乱,返回长安后被肃宗迁居于西内太极宫最终抑郁而死。

30 韩休:京兆长安人。任礼部侍郎虢洲刺史。

31 李尚隐:原籍赵郡,徒京兆万年。曾任桂州都督,广州都督,五府经略史。

32 韩朝宗:京兆长安人。任荆州长史,高平太守。

33 王昌龄:京兆人。唐时诗人。

34 韩干:京兆蓝田人。盛唐时著名画家。被誉为画马神手。

35 张萱:京兆人。盛唐时画家。现存世的{唐后行从图}是他的作品。其{捣练图}现存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唐时期2

1 韦述:京兆杜陵人。唐代史学家。并著有[高宗实录][御史台记][两京新记]等二百余卷

2 于休烈:京兆高陵人。擅写文章,开元初进士及第。后升至工部尚书。卒年八十一岁。

3 怀素:原籍长沙,徒京兆。俗姓钱。擅草书,以“狂草”出名。今西安碑林藏有怀素草书名碑[千字文]及[东陵圣母帖]

4 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开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次史,刑部尚书等职。为官刚直不阿,直言敢谏。后官至太子太师封鲁国公。唐德宗时李西列叛乱,他奉命前去劝谕李西列,后被李杀害。颜真卿以书法闻名。存世碑刻有[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行书有[争坐位帖]书迹有[自书告身][祭侄季明文稿]等。

5 韩晃:京兆长安人。历任吏部外侍郎,镇海军节度使,后封晋国公。好古琴,喜书法。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文苑图][五牛图]今存于故宫博物院。

6 第五琦:京兆长安人。著名理财家。封扶风郡公。

7 韦皋:京兆万年人。任陇州刺史,奉义军节度使,南康郡王,检校太尉。多次击败吐蕃,使西南少数民族多数内附。

8 惠果:京兆万年人。唐代名僧。后常住青龙寺,向来唐求法的僧侣授密宗教义,日本僧人空海在此学成后归国创立了日本真言宗。

9 杜黄裳:京兆万年人。唐名臣。封河中节度使。曾劝宪宗整顿纲纪,削平藩镇。

10 程异:京兆长安人。一生为官清廉,死后家无余钱。

11 韦丹:京兆万年人。颜真卿外孙。任容州刺史。造福一方。死后老幼思之不忘,皇帝刻石记功。

12 薛涛: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3 杜牧:京兆万年人。唐代著名诗人。历任黄州,池州,湖州,睦洲等地刺史。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14 韦正贯:京兆万年人。任太子校书郎,调华原尉。一生为官清廉。

15 鱼玄机:京兆长安人。唐代著名女诗人。

16 韦庄:京兆杜陵人。唐末文学家。写[秦妇吟]长达1366字,是现存唐代最长的一首七言古诗。但其笔迹传世少见。

17 杜光庭:京兆长安人。唐末五代时期道士。晚年隐居青城山。今存世著作有二十余种。

18 卫贤:京兆人。五代南唐著名画家。有[雪宫图][蜀道图][盘车水墨图]等传于世。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和上海博物馆的[闸口盘车图卷]也均出自他手,为稀世珍宝。

宋元明清时期[1840年前]

1 杜汉徽:京兆长安人。宋初名将。善骑射。后晋,后汉,后周时期戍守边州,屡破辽兵。任天长军使,雄武军使。后因病而卒。

2 王意见:京兆万年人。宋代诗人。任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刑部尚书等官职。七十九岁无疾而终。

3 李成:京兆长安人。宋初画家。先世为唐宗室。[宣和画谱]推他的山水画为古今第一。

4 许道宁:京兆长安人。五代,宋初画家。今存世作品有[松山行旅图][秋山萧寺图]。

5 刘谦:京兆长安人。宋史学家兼诗人。曾任荣州刺史,后奉诏修撰[五代史]著有诗集一卷。

6 杨砺:京兆户县人。官至翰林学士。但一生清苦。死后真宗冒雨致祭。

7 李建中:京兆人。宋代大书法家。后居蜀地官至太府寺。自称崖夫民伯。

8 史序:京兆长安人。宋代天文学家。任翰林院主簿,监丞。

9 种世衡:京兆长安人。宋朝名将。开清涧县城。深得当地军民爱戴,死后军民画像苦祭。

10 石苍书:京兆人。宋代书法家。曾任承事郎等官职。

11 薛绍彭:京兆长安人。宋代书法家。今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藏有薛绍彭题诗石刻。

12 吕大钧: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人。北宋学者。著有[乡约][四书注][成德集]等书。

13 赵瞻:凤翔周至[今西安市周至县]人。任侍御史等官职。著有[春秋论][奏议][文集][西山别录]等书。

14 吕大防: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盐铁判官,太长博士,后官至宰相。

15 吕大忠: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任县令,知州,河北转运判官,陕西转运副使等职。任陕西转运副使之职时,将[石台孝经][开成石经]以及当时长安一代遭受破坏的历代石碑细心收集。移置到府学北边[今陕西碑林博物馆]地址。并选择干燥坚固地基稳固排放,且修建了房屋,廊亭,安排了放置次序,使得这些珍贵文物得以保存至今。为今之碑林博物馆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其功流芳千古。

16 吕大临:京兆蓝田[今西安市蓝田县五里头村]人。北宋学者。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著有[礼记解][程门问答][易章][论语解][孟子讲仪][考古图]等书。所著[考古图]为我国最早的较为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17 种师道:京兆长安人。北宋末年名将。官至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保静军节度使,京畿两河宣抚使,统领各路勤王兵。宋军兵威始振。金兵闻其名而退兵。

18 成宗道:京兆长安人。宋代名画家。工画人物,兼擅长刻石。

19 扬恭懿:京兆高陵人。元代学者。元世祖曾派耶律郎申敬来召,以疾辞。后又数次召用,皆不赴。为元代关学复起的重要人物。

20 红字李二:京兆人。失却原名,以艺名称世。元杂剧家,秦腔艺人。与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合作编写杂居[开坛阐教黄粱梦][岳阳楼]等剧。

21 王真: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因屡战有功,被提升为都指挥使。后在对敌作战中身受重伤但仍杀敌数十人,环顾左右说:“我义不死于敌手”。遂自杀。后成祖继位,追封金乡侯。

22 王通: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大将军。金乡侯王真之子。任武义伯加太子太保。

23 李锦: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学者。当时关中许多学者均出自他门下。

24 雍泰: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官至户部尚书。一生为官刚正清廉。

25 吕楠:高陵人。理学家。历任翰林院修撰,吏部考功郎中,太常少卿,礼部右侍郎。毕生著述甚丰,有[四书因向][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春秋说志][礼问内篇外篇][史馆献纳][南省奏稿][诗乐图谱][史约][高陵志][解州志][泾野文集]等。

26 王九思:陕西咸宁[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传世刻印书籍有[吕氏春秋][国语][左传][六子全书][太白山人集][玉坡奏议]等。为明代陕西私人刻书中的一位著名人物。

27 冯从吾:西安府长安[今西安市]人。明代著名学者。历任尚宝卿,副都御史,工部尚书,创立关中书院。著有[元儒考略][冯子节要][关学编][古文集选]等书。

28 梁化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县]人。清代将领。顺治三年武进士。因战功卓越,升江南提督,封三等男。

29 张勇:陕西洋县人后徒居长安。清朝将领。历任云南提督,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升太子太师一等候。死后赠太师。

30 赵宏印:陕西神木人。清朝将领。因战功卓越授左都督,在苏州十二年,盗贼敛迹,官民安宁。死后,郡人祀于名宦寺。

爱国将领杨虎城

导演张艺谋

作家陈忠实

……还有很多

唐朝时通过科举考试而选出来的名人及其成功经历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盖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于20世纪初废除。

  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等等。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又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

  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

  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消息。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

  韩愈以书生而得官,立即上书言事,却不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一奏,即得罪“专政者”,贬为连州阳山令。十年谋官,两月即贬。当“永贞革新”的期间,韩愈正在贬所。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为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因避谤毁,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又因“日与宦者为敌”,降职河南县令。

  韩愈这几年的贬官生涯,对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贬官不久,又回长安。元和六年(811),迁为尚书职方员外郎,坐论柳涧,调为国子博士。元和八年,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议裴度用兵淮西,被任为行军司马,功成之后,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当宪宗妄图福田,迎接佛骨之时,他又上书直谏。《论佛骨表》一疏,引起宪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贬潮阳。一到贬所,他立即上表请罪,长庆元年(821)又返长安做官。由兵部侍郎转吏部侍郎、京兆尹。

  韩愈二十年间,两次贬官,都由极谏,说明其人确有正直的品质。但贬官不久而又升官,则是他的不幸。如果长期被贬,成就可能更高。晚岁定居长安,没有写出更好的文章。

  韩愈卒于长庆四年(824),终年五十七。韩愈的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及皇甫湜所撰《神道碑》、李翱所撰《行状》。著作有《昌黎先生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刘禹锡出生在嘉兴,19岁左右游学长安。贞元九年与柳宗元同榜登进士第,接着又登宏词科。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开始踏上仕途。贞元十六年入杜佑幕掌书记,参与讨伐徐州乱军。十八年调任渭南县主簿。次年任监察御史。贞元二十一年(当年八月改元永贞)一月,德宗死,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等人推行一系列改革弊政的措施。刘禹锡当时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与王叔文、王□、柳宗元同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称为“二王刘柳”。革新只进行了半年,就遭到宦官、藩镇的强烈反对。顺宗被迫退位,宪宗即位。九月,革新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元和九年十二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刘禹锡写了《元和十一(一字衍)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后来又担任过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宝历二年冬,从和州奉召回洛阳。二十二年的贬谪生涯至此结束。

  后刘禹锡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他一到长安,就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诗歌创作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新唐书·艺文志》载《刘禹锡集》40卷。宋初亡佚10卷。宋敏求搜集遗佚,辑为《外集》10卷,但仍有遗漏。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

  刘禹锡墓

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年)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年),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 《池上》。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臣,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 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书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年)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杭州人为了纪念他还把靠西湖边的一面,命名为白堤。文宗大和元年(827年),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年)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铭。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

为官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之后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和父亲白季庚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里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可不算小。 他喝酒时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

  素口蛮腰,蓄妓(这里的妓,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妾或家庭歌舞妓)玩乐,始自东晋,唐代比较普遍。为了涤除人生烦恼,白居易以妓乐诗酒放纵自娱。他蓄妓与嗜酒无度,直到暮年。从他的诗中知姓名之妓便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居易)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现代人形容美女说樱桃嘴、小蛮腰或杨柳腰,就是从白居易那里学过来的。

  白居易后来老了,体弱多病,决定卖马和放妓,他不希望他们跟着自己吃苦。但是他心爱的马居然反顾而鸣,不忍离去。樊素和小蛮等对白居易还是蛮有感情的,都不忍离去。樊素感伤落泪地说:“主乘此骆五年,衔橛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中擳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虺愦。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以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白居易也长叹道:“骆骆尔勿嘶,素素尔勿啼;骆返庙,素返闺。吾疾虽作,年虽颓,幸未及项籍之将死,何必一日之内弃骓兮而别虞姬!素兮素兮!为我歌杨柳枝。我姑酌彼金缶,我与尔归醉乡去来。”

  当然最后樊素和小蛮还是走了。白居易思念中写道:“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当然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友、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白居易自家酿的酒,质高出众,他为自家的酒作诗道:“开坛泻罇中,玉液黄金脂;持玩已可悦,欢尝有余滋;一酌发好客,再酌开愁眉;连延四五酌,酣畅入四肢。”(《白居易卷》)。白居易造酒的历史不但有记载,而且直到今天,还有“白居易造酒除夕赏乡邻”的故事在渭北一代流传。

唐朝十八大学士和两大将军是谁

十八大学士分别是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勖。

两大将军是秦琼和尉迟恭。

一、十八大学士

1、杜如晦

杜如晦(公元585年-公元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唐朝初年名相。

杜如晦早年曾在隋朝任滏阳尉。隋朝末年,成为秦王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

李世民建立文学馆时,用杜如晦为从事中郎,为十八学士之首。玄武门之变时,杜如晦与房玄龄参与策划,事成之后,二人功居首位。

李世民即位后,杜如晦获封蔡国公,累迁尚书仆射,与房玄龄同心辅政,为唐选拔人才、制定法度等。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二人因此被称为“房谋杜断”。后世将杜如晦与房玄龄作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贞观四年(630年),杜如晦病逝,年四十六。追赠司空、蔡国公,谥号“成”。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于凌烟阁,位列第三。

2、房玄龄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等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负责综理朝政。

历任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封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后配享太宗庙廷。

3、于志宁

于志宁(588~665年),字仲谧,雍州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唐朝宰相,北周太师于谨曾孙。

出身河南于氏,初仕隋朝,授冠氏县令。晋阳起兵后,投奔唐朝,授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迁天策府从事中郎,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

唐朝建立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担任太子左庶子,迁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李承乾。多次直言进谏,不为所动。

唐高宗即位,拜太傅兼侍中,迁尚书左仆射,加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燕国公。唐高宗“废王立武”之事中,没有表明立场,得罪皇后武则天,贬为荣州刺史,终以华州刺史之职致仕。

麟德二年(665年),病逝,时年七十八,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累赠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4、苏世长

苏世长,父苏振,北周封为建威县侯。11岁时,上书北周武帝,武帝惊异,特召见他。世袭父爵。入隋,为长安令,大业未年为都水少监。

唐开国,历任陕州长史,天策府军谘祭洒。苏世长机辩博学,敢于直言,多次劝说太祖李渊,以隋为鉴,惩其奢淫,不忘俭约,拜谏议大夫。

太宗年间,与杜如晦、房玄龄等齐名,画像立于秦王府文学馆内,是唐太宗智囊团的“十八学士”之一。文学大家褚亮题赞道:“军咨谐噱,超然辩悟,正色于庭,匪躬之故。”

5、姚思廉

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京兆万年人,唐朝初期史学家。其父姚察于陈朝灭亡后到隋朝做官,迁至北方,故两《唐书》中《姚思廉传》称其为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县)人。

其父姚察,在陈时任吏部尚书,著陈梁二史,未成。他自幼习史,后曾任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唐李渊称帝后,为李世民秦王府文学馆学士。

自玄武门之变,进任太子洗马。贞观初年,又任著作郎,为唐初“十八学士”之一。官至散骑常侍,受命与魏征同修梁陈二史。

6、薛收

薛收(591-624),字伯褒,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县西南)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隋内史侍郎薛道衡之子。因父亲被隋炀帝缢死,遂不仕隋。

后被房玄龄荐入秦王府,授为主簿。武德四年(621年),随李世民讨王世充,力排众议,建议分兵围困洛阳,另外派兵狙击窦建德。

最终王世充与窦建德同时被擒。后以平刘黑闼之功封汾阴县男。武德七年(624年),授天策府记室参军,不久卒。贞观七年(633年),追赠定州刺史。高宗即位后,陪葬昭陵。

7、褚亮

褚亮(555年-647年),字希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唐初十八学士之一。曾祖湮,梁御史中丞;祖蒙,太子中舍人;父玠,陈秘书监,并着名前史。其先自阳翟徙居焉。

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

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大业中,授太常博士。隋炀帝嫉其才,诬赖他与杨玄感有牵连,贬为西海郡司户。

大业十三年(617年),金城校尉薛举称王,任褚亮为黄门侍郎。大业十四年,秦王李世民灭薛举之子薛仁杲,以褚亮为铠曹参军。

后入秦王府文学馆,任文学馆学士,史载“凡分三番逆宿于阁下,悉给珍膳。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故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俾益”。

贞观元年(627年),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馆学士,被封为阳翟县男,褚亮支持唐太宗拓疆政策,命子褚遂良从军,出兵突厥。累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十六年,进爵为阳翟县侯。后致仕归家。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卒,年八十八。谥号曰康,赠太常卿,陪葬昭陵。

8、陆德明

陆德明(约550-630年), 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唐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

初受学于周弘正,善言玄理。南陈太建中,陈后主为太子,集名儒入讲承光殿,以弱冠与国子祭酒绿孝克抗辨,屡夺其说,举坐咨赏。起官始兴王国左常侍,迁国子助教。陈亡后,归于故里。

隋炀帝嗣位,召为秘书学士,授国子助教。王世充欲以为子师,严词拒之。秦王李世民辟为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李承乾,补国学博士。

唐高祖释奠,召博士徐文远、浮屠慧乘、道士刘进喜各讲经论,德明驳难,随方立义,遍析其要,众人为屈。贞观初年,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寻卒。

9、孔颖达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一作仲达 、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31世孙。

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

隋末大乱,避地虎牢(今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卒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终年75岁。

10、李玄道

李玄道,字元易,祖籍陇西,世代居住郑州,唐太宗时期人物。

李玄道出自陇西李氏姑臧大房,家族居于郑州,世代为山东冠族,七代祖凉武昭王李暠。五代祖炖煌宣公李宝。曾祖李韶,后魏司空、姑臧文恭公。

祖李瑾,魏著作佐郎,赠齐州刺史。父李行之,官隋都水使者、下溠郡太守、固始县男。隋朝时,李玄道为齐王府属。李密据洛口,引为记室,后为王世充所执,镇定自若,被释放,为著作佐郎。

李世民平定王世充,为秦王府主簿。唐太宗贞观初年,累迁给事中,封姑臧县男。出任幽州长史,辅佐都督王君廓,专门负责府中之事,与王君廓渐有嫌隙。

后王君廓谋反,受牵连流芳巂州。后又起复为蕲州刺史、荆王府长史兼荆府司马、常州刺史,甚有惠政。

贞观十四年(640年),年老致仕,加银青光禄大夫,贞观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卒于郑州府邸,享年六十九。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著有《李玄道集》。

子李云将,官至尚书右丞、陇州刺史。

11、李守素

李守素(?—约628)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十八学士之一。

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召署天策府仓曹参军,尤谙氏族学,“自晋宋已降,四海士流及诸勋贵华戎阀阅,莫不详究”,人称“肉谱”。

12、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汉族,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执着且向学。历仕陈、隋二代,官拜秘书郎、起居舍人。隋朝灭亡后,被窦建德任命为黄门侍郎。

李世民灭窦建德后,引虞世南为秦王府参军、记室参军、弘文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共掌文翰,为“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年间,历任著作郎、秘书少监、秘书监等职,先后封永兴县子、永兴县公,故世称“虞永兴、虞秘监”。

他虽容貌怯懦、弱不胜衣,但性情刚烈,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被称为“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五绝。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去世,年八十一。获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懿” ,配葬昭陵。贞观十七年(643年),绘像凌烟阁。

13、蔡允恭

蔡允恭(约561—约628)隋末唐初官吏、文学家。字克让,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西梁左民尚书蔡大业之子,蔡大宝侄子,美姿容,有风采,善缀文,未及仕而梁为隋所灭,由于长安与虞世南相友善,邀为隋炀帝从官。

仕隋,历起居舍人,炀帝属词赋,多令讽诵之。炀帝曾派他去教宫人,他耻为之,数称疾不入内,乃遭疏远。

炀帝死后,相继被宇文化及、窦建德延揽。入唐,以虞世南荐引为秦王策府参军、兼文学馆学士,与房玄龄等十八人荣称登瀛洲之选,秦王命阎立本图像馆中,楮亮为赞焉。

14、颜相时

颜相时(?-645年),字睿,琅琊临沂(山东临沂市)。中国唐朝儒家学者,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名臣颜师古之弟,大儒颜之推之孙,颜思鲁之子。历任谏议大夫,官至礼部侍郎。贞观十九年,病逝。

15、许敬宗

许敬宗(592~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东晋名士许询之后。

少有文名。隋朝大业年间,考中秀才,授淮阳书佐。其父被杀后,投奔瓦岗军,成为李密记室。李密兵败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听闻其名,召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

贞观八年(634年),任秘书省著作郎、监修国史,迁中书舍人。贞观十年(636年),国丧失礼,贬为洪州司马,历任给事中、检校黄门侍郎、检校右庶子、检校礼部尚书等职。

参与《武德实录》《贞观实录》的撰写工作,受封高阳县开国男。唐太宗李世民征讨高丽,岑文本死于行所,以为检校中书侍郎,起草诏书得体,深得唐太宗欣赏。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衔称。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支持武则天立后,官运亨通,代于志宁为礼部尚书,兼任太子宾客。显庆元年(656年),拜侍中,仍监修国史。

二年,进爵高阳郡公,代李义府为中书令。龙朔二年(662年),拜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衔。次年,拜太子少师、同平章事,位极人臣。

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八十一,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缪。

16、薛元敬

薛元敬,字子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人。薛收的侄子。唐太宗十八学士之一。长於文学,与薛收及薛收族兄薛德音齐名,世称河东三凤,其中薛收为长雏、薛德音为鹜鷟,薛元敬为鵷雏。

高祖武德初(618年)曾任秘书郎。秦王李世民召为天策府参军兼值记室,杜如晦称之为“小记室”。李世民为皇太子,任太子舍人。掌军府书檄和朝廷诰令,深得唐太宗之赏识。

17、盖文达

盖文达(578—644),唐代大儒,“贞观十八学士”之一。字艺成,冀州信都(今河北冀县)人,师从刘焯。与族弟盖文懿皆名儒,人称“二盖”。

18、苏勖

苏勖,字慎行,中国唐朝武功人,隋朝宰相苏威之孙,“十八学士”之一。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

贞观十五年,撰成《括地志》55O卷,又序略5卷,为唐代著名地理著作。李泰表上之,太宗赐李泰物万段,苏勖、萧德言等成加给赐物。

二、两大将军

1、秦琼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

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

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2、尉迟恭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12月26日),名融 (后世误载名“恭”),字敬德,以字行,朔州善阳(今山西省神池县)人。唐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

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十八学士

百度百科——秦琼

百度百科——尉迟恭

西安出过哪些名人?

王昌龄----唐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白居易----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韦应物----唐著名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颜真卿----唐著名书法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阎立本----唐代画家,雍州万年(今西安临潼)人

杜牧----唐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张汤:西汉杜县{今西安东南}人

长孙皇后 - 唐太宗后(601-636),长安人

虞庆则:隋京兆人。隋代大臣。封鲁国公,后任右武侯大将军。

于仲文:北周至隋时期京兆人。北周及隋代大臣。著有[汉书刊繁]等书。

韦师:隋京兆杜陵人。隋代任吏部侍郎,山东河南十八州安抚大使。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

张定和:万年人,今西安东。隋朝著名将领

李密:京兆长安人。隋末瓦岗军领袖。

王世充:隋新丰县,今西安临潼区人。隋代将领

殷开山:京兆府,今西安户县人。唐初大将。

杜如晦:京兆杜陵人。史有[房谋杜断]之美称。世称唐之贤相贞观四年病逝。

韦仁寿:京兆万年人。为官廉洁能干。

姚思廉:京兆万年人。唐代史学家。

法顺:雍州万年人。隋唐时僧人,俗姓杜,又称“杜顺和尚”。华严宗初祖。

颜师古:京兆万年人。博览群书,学识广博,是著名的训诂学家。

唐临:长安人。历任大理卿,刑部尚书等职。凡唐临审理案件犯人无一有异议

张俭:京兆新丰人。唐初为右卫郎将,代州都督,营州都督,后封皖城郡公。

阎立德:京兆万年生人。唐代著名建筑学家兼工艺家。唐著名离宫别馆基本均出自他手。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阎立本:京兆高陵生人。阎立德之弟。主持修订多种医书,对中国医药学有相当影响。

窥基:京兆长安人。唐右金吾卫将军尉迟敬宗之子,开国将军鄂国公尉迟敬德之侄。唐代高僧,师从于玄奘法师。为法相宗创始人之一。窥基舍利塔在今长安县兴教寺。

韦待价:京兆万年人。官至兰州刺史。多次同吐蕃作战,升任凉州都督

周兴:长安人。唐酷吏。后被来俊臣所逼流放于岭南,路上被仇家所杀

标签: 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