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简介,清朝历史简介 100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2403

清朝历史简介 100字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鸦片战争后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扩展资料:

发展政策

清朝采取开垦荒地、移民边区及推广新作物以提高生产量。由于国内与国外的贸易提升,经济农业也较发达。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清朝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清朝商业发达,分成十大商帮。其中晋商、徽商支配中国的金融业,闽商、潮商掌握海外贸易。清朝曾实施海禁政策,直到占领台湾后,沿海贸易才稍为活络,货币方面采银铜双本位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简单介绍一下清朝历史

清朝(公元1636年~1911年,一说1616年建立,1644年起为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朝共历经十二帝,统治全国268年,入关后的十位皇帝分别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作为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清朝既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超越前人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先后有十二位皇帝统治着这个泱泱大国。无论是一代圣君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此专题为大家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在位的历史。

清朝皇帝顺序表

清太祖努尔哈赤 -- 清太宗皇太极 -- 清世祖顺治 -- 清圣祖康熙 -- 清世宗雍正 -- 清高宗乾隆

清仁宗嘉庆 -- 清宣宗道光 -- 清文宗咸丰 -- 清穆宗同治 -- 清德宗光绪 -- 宣统帝溥仪

清朝历史资料

清朝(1644年—1911年统治中国),统治者为满族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定都为赫图阿拉(后改称兴京,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境内)。1636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称帝。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大顺。清军说降吴三桂,在他的带领下入关打败李自成农民军,随后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迁都北京。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帝溥仪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清朝的疆域

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清朝历史

后金政权的建立

女真族是满族的前身,一直居住在满洲,即今中国东北。明朝洪武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于是明朝在满洲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开始着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

女真族建州部猛哥帖木儿(努尔哈赤六世祖)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南下压迫建州。猛哥帖木儿被杀,建州部被迫南迁,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

南迁后,建州部与中原地区来往密切,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经济繁荣,八旗制度随即建立,而此时正是努尔哈赤担任明朝建州部首领。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满洲地区的女真各部。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大金(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1618年(天命三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名为“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清朝建立和入关。

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清朝正式建立。1643年皇太极病死,九子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

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顺治元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在北京再次即位,并定都北京。

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相对明末战乱有所恢复。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雍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清朝版图最大时达1200多万平方公里,疆域西起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和库页岛,东至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起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达拉克,北至漠北和外兴安岭。在文化上,康乾时期编纂了几部集大成之作,像《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对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将大量珍贵书籍焚毁。因为中国的大量古籍中存在强烈的“华夷之辩”意识,满族入关后,为巩固作为异族的统治,消灭汉族主体意识,对中国古籍进行了一次集中整理、检查、修改和销毁,即是通称的对“四库全书”的整理。其中凡被认为对满清不利的,进行修改或毁灭。其中著名的《天工开物》因被认为存在“反满”思想而被销毁。幸好法国有藏于《天工开物》的明朝原版才得以重印刊行中国。但没有保留于国外的大量珍贵书籍却永远失传,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场浩劫。

由于清朝大兴文字狱并焚毁书籍,并闭关自守,盲目自大。因此,与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形势相比,中国封建社会末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则相形见绌,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先进潮流,并且正在拉开越来越大的距离。

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那种积极进取、富有朝气的精神,政治腐败,思想僵化,懦弱自卑,步履蹒跚地进入了它的衰落时期。人民负担更为沉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由此而爆发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运动,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为挽救自身命运,统治阶级内部亦进行了一些改革活动,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变革,使中国走上富强独立的道路,但皆以失败而告终。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爱国主义的浪潮,在中国近代史上汹涌澎湃,空前高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被推翻,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

有关清朝的争议

有关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存在争议。许多人认为,由于清朝自入关以来积极推行儒家思想,定国号大清,定都于中原的北京;同时清朝基本上保留了原先明朝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并以儒家传统和中原正统的继承者自居,因此清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在近代清朝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和公文中也往往以“中国”来指代清朝,并在国际上作为中国的代表。不过,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这种观点认为,清朝(或称满清)是在代表中国正统的明朝灭亡后,在中国土地上建立起来的外国或外族政权,因此此时中国处于亡国时期。注意持这种观点的人所认为的“中国”是代表汉族的中国,而“外族”是以汉族为本位称呼满族。支持这种观点的人通常对清朝持负面的看法,往往特别指出清朝初年发生的剃发易服等事件来支持这种观点。

清帝王谱

历史长河

帝王

帝王介绍

期间历史事件

公元1616年登基

公元1626年去位

太祖(努尔哈赤)8

出生:公元1559年--去世:公元1626年(在位10年)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自中称王”。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 包衣奴,萨尔浒之战,移宫案,红丸案,宁远之战,

公元1627年登基

公元1643年去位

太宗(皇太极)8

出生:公元1592年--去世:公元1643年(在位16年)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袁崇焕之死,徐霞客游记,松锦之战,

公元1643年登基

公元1661年去位

世祖(福临)8

出生:公元1638年--去世:公元1661年(在位18年)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李自成败亡,

公元1661年登基

公元1722年去位

圣祖(玄烨)8

出生:公元1654年--去世:公元1722年(在位61年)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尼布楚条约,三征噶尔丹,聊斋志异,柳条边,迁海令

公元1722年登基

公元1735年去位

世宗(胤祯)8

出生:公元1678年--去世:公元1735年(在位13年)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恰克图条约

公元1735年登基

公元1795年去位

高宗(弘历)8

出生:公元1711年--去世:公元1799年(在位60年)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四库全书,文字狱

公元1796年登基

公元1820年去位

仁宗(颙琰)8

出生:公元1760年--去世:公元1820年(在位24年)

嘉庆帝颙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年61岁。庙号“仁宗”。 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

公元1821年登基

公元1850年去位

宣宗(旻宁)8

出生:公元1782年--去世:公元1850年(在位29年)

道光帝旻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公元1850年登基

公元1861年去位

文宗(奕詝)8

出生:公元1831年--去世:公元1861年(在位11年)

咸丰帝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太平天国起义,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辛酉政变,

公元1861年登基

公元1875年去位

穆宗(载淳)8

出生:公元1856年--去世:公元1875年(在位14年)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辛酉政变,垂帘听政,

公元1874年登基

公元1908年去位

德宗(载湉)8

出生:公元1871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34年)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 马关条约,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与辛丑条约,

公元1908年登基

公元1911年去位

宣统帝(溥仪)8

出生:公元1906年--去世:公元1967年(在位3年)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 辛亥革命,

登基时间:不详

去位时间:不详

慈禧(叶赫那拉)8

出生:公元1835年--去世:公元1908年在位时间不详

慈禧并不是皇帝,但是她掌权48年,所以在这里列出.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08531.html?si=3

关于清朝历史的书

1、《细说清朝》

作者以“讲史”的形式,通俗而生动地讲述了对俄和战、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戊戌政变、八国联军侵华等历史事件,以及康熙、雍正、乾隆、吴三桂、洪秀全、和珅、李鸿章、康有为、慈禧等历史人物。

全书既有生动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又有颇具见识的评点,还阐释了顺治出家、雍正暴亡、乾隆身世等历史之谜。本丛书所采用的“细说体”既不像正史的艰深枯燥,又不似野史的胡编乱造,是别具风采的史学著作。

2、《正说清朝十二帝》

该书讲述了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页清朝在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为中华民族做出了的重大贡献,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的失败与屈辱的辛酸记录。

叙述了二百多年间,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无论是英明的康熙帝,还是短命的同治帝,都对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正说清朝十二帝,就是正说一个王朝的兴衰没落,正说一个时代的岁月变迁。

3、《正说清朝三百年》

本书14个专题,旨在反映清王朝的主要方面及其发展。“帝王”部分不仅仅反映各帝性格、功过,更企图通过叙述各朝大事,勾勒清王朝的兴起与衰亡的轨迹。

“后宫”、“皇宫和皇家园林”、“王室”、“政治”、“官吏”、“法制”、“外交”、“军事”、“经济”、“教育”、“科举”、“文化” 这些专题既横向展示清朝主要方面又纵向性地逐阶段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发展。“灭亡”专题则专门叙述其灭亡过程。

4、《清史稿》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书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以纪传为中心。所记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称汗,下至1912年清朝灭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

5、《太监谈往录》

《太监谈往录》系多名晚清太监回忆录的合集,包括《宫廷琐记》(信修明著)、《清官太监回忆录》(马德清等述、周春晖记)和《太监往谈录》(耿进喜述、朱家浯记)3个部分。

内容多为身之亲历、目之亲睹和耳之亲闻,从各自不同的视角,记录了作者的太监生活及相关的宫廷见闻。

虽然他们在清官的服役时间、服务对象不尽相同,文化程度、思维定式各有局限,所述内容或多或少与事实存在误差,但由于都是作者的亲历亲闻,在很多具体问题上却可以弥补史料之阙。将一个个零碎的细节连缀起来,呈现给读者的便是一段鲜活细腻、有血有肉的历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细说清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说清朝十二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正说清朝三百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史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太监谈往录

清朝历史简介?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

1618年,金汗国向大明帝国宣战。

1619年,萨尔浒之战爆发,金汗国战胜大明帝国。

1621年,金汗国攻陷沈阳和辽阳,并迁都辽阳。

1625年,金汗国迁都沈阳,并改称沈阳为盛京。

1626年,努尔哈赤攻打宁远,但被大明帝国将领袁崇焕击败并受重伤,不久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后皇太极攻打明帝国附属国朝鲜,并迫使朝鲜成为金汗国附属国。

1634年,皇太极击败蒙古可汗林丹汗,林丹汗逝世。

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归降皇太极,蒙古汗国灭亡。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大清帝国取代金汗国。

1637年,朝鲜叛乱,皇太极征服朝鲜,再次迫使朝鲜成为金汗国附属国。

1641年,松锦之战爆发,大清帝国战胜大明帝国,俘获大明帝国蓟辽总督洪承畴。

1643年,皇太极逝世,睿亲王多尔衮立福临为帝,李自成农民军灭亡大明帝国,在北京称帝,国号“大顺”。

1644年,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投降大清帝国,并引清军入关,击败顺军,攻占北京,迁都北京,

1645年,清军击败李自成,大顺帝国灭亡。

1653年,沙皇俄国侵略大清帝国,被清军击败。

1661年,清军消灭南明政权,基本统一中国,福临逝世,玄烨继位,称康熙帝。

1667年,康熙帝开始主政。

1669年,康熙帝消灭掌权大臣,完全夺回朝政大权。

1683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和台湾。

1685年,沙皇俄国再次侵略大清帝国,雅克萨之战爆发,大清帝国战胜沙皇俄国。

1689年,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7年,准噶尔汗国可汗策妄阿拉布坦入侵西藏,杀死拉藏汗,攻占拉萨。

1720年,胤禵平定西藏,达赖七世入藏。

1722年,康熙帝逝世,胤禛继位,称雍正帝。

1727年,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签订《恰克图条约》。

1729年,准噶尔汗国可汗噶尔丹策零入侵大清帝国,通泊之战爆发,大清帝国战败。

1732年,杭爱山之战爆发,大清帝国击败准噶尔汗国。

1734年,大清帝国与准噶尔汗国进行清准和谈,西北保持和平。

1735年,雍正帝逝世,弘历继位,称乾隆帝。

1745年,噶尔丹策零逝世,国内诸子争位。

1747年,贵州发生叛乱。

1749年,贵州叛乱被镇压。

1755年,大清帝国进攻准噶尔汗国,攻陷伊犁。

1757年,大清帝国灭亡准噶尔汗国。

1758年,乾隆帝西征,征服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

1769年,大清帝国四次进攻缅甸,皆战败。

1770年,大清帝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771年,贵州再次发生叛乱。

1773年,大清帝国征服南掌(老挝)。

1776年,贵州叛乱再次被镇压。

1784年,大清帝国征服暹罗(泰国)。

1788年,大清帝国征服缅甸。

1789年,大清帝国征服越南。

1790年,英国殖民军入侵大清帝国,被清军击败。

1793年,大清帝国征服廓尔喀(尼泊尔)、不丹、哲孟雄(锡金)。

1795年,乾隆帝禅位,颙琰继位,称嘉庆帝。

1796年,大清帝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1799年,乾隆帝逝世,嘉庆帝消灭乾隆时期大贪官和珅。

1803年,陈德行刺嘉庆帝未遂,被处死。

1813年,智亲王旻宁率领清军进攻印度,与驻印英军爆发战争,清军战败。

1820年,嘉庆帝逝世,旻宁继位,称道光帝。

1840年后的近代史大家都比较熟悉,也就不用我详细说了吧,嘉庆帝和道光帝政治腐败,大清帝国逐渐衰弱,后来爆发了两次鸦片战争,大清帝国战败,导致太平天国起义,起义军攻占北京,国力逐渐恢复,之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代替了太平天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国的国力一直位居世界前列,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遭到联合国制裁与分割,共产党决定起义,打败了拥有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清朝历史故事

清朝历史故事:

1、康熙时期,智除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2、康熙时期,平定三藩与统一台湾

康熙帝于继位之初,三藩势力如吴三桂、耿精忠与尚之信等涵盖全国之半,他们先后请求撤藩以试探清廷。当时部分大臣担忧三藩叛变而反对,最后孝庄太皇太后与康熙帝无惧三藩而同意撤除。这使得三藩与陕西王辅臣、广西孙延龄与台湾明郑的郑经联合发动三藩之乱。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攻入云南,继承吴三桂之位的吴世璠在昆明自杀,三藩之乱平定。同年,郑经之子郑克塽继位,明郑因内乱不断导致不少将领降清。清朝派明郑降将施琅率领水师攻打台湾。施琅占领澎湖,逼近东宁(今台湾台南),郑克塽率领大臣降清,至此明郑亡。

3、雍正时期,内部革新

雍正帝获得隆科多的协助继位,赖年羹尧平定青海乱事以稳固政局,然而后来因故赐死年羹尧、幽禁隆科多。雍正帝在位时期,针对康熙时期的弊端采取补救措施,以延续康雍乾盛世。他设置军机处加强皇权,废杀与他对立的王公并削弱亲王势力。

4、雍正时期,对外政策

对外方面,雍正初年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意图复兴和硕特汗国而乱,年羹尧与岳钟琪等人平定。为此雍正帝占领部分西康地区,又在西宁与拉萨分置办事大臣与驻藏大臣以管理青藏地区。听从鄂尔泰建议推行改土归流,废除具自治性质的土司,以地方官管理少数民族。

5、嘉道时期,民变不断

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这时期还爆发了白莲教、天理教等农民抗争,社会冲突激化,鸦片流入中国、八旗的生计问题、钱粮的亏空、河道漕运的难题,清朝国势日非。清朝倾全部的军事、财政力量,全力平定叛乱。

扩展资料:

1、乾隆时期,“平定西北”:

对外方面,乾隆十年(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国内诸子争位。乾隆帝乘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派降将阿睦尔撒纳为引导,以定北将军班第率军平定准噶尔,攻下伊犁。而后阿睦尔撒纳想要成为新一代准噶尔之主,由于没有获得乾隆帝支持而叛变。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乾隆帝再命兆惠西征,兆惠率轻军渡沙漠围攻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反被包围于黑水营。隔年清将富德率军解围,兆惠与富德最终攻灭大小和卓,并让帕米尔高原以西的中亚各国成为藩属国。

2、参考文献: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明明已归顺,吴三桂为何又在突然间背叛李自成、康熙简介,大清朝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生平、《清朝皇帝传略》之努尔哈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历史

中国清朝重大历史事件?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清军进军江南的过程中,烧杀抢掠,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特别是剃发令强制执行,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1659年,清军占领西南地区。并迁移湖广人口填川,以补充劳动力的不足,视为历史上的第二次“湖广填四川”。

清廷制定的圈地和投充政策使人民放弃土地,增加更多流民。为此又制定严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激化京畿地区的民族矛盾。后来清廷下令停止这些政策,并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并且正式开科取士,追尊崇祯帝与明朝忠臣。

李自成死后,大顺军余部与南明湖广总督何腾蛟、湖北巡抚堵胤锡联明抗清。1647年大败清军于全州,次年几乎收复湖南全境。江西金声桓和在广州李成栋先后反正,出现了第一次抗清斗争的高潮。但永历政权不能团结对敌,给了清军以喘息之机。

1649—1650年,何腾蛟、瞿式耜先后牺牲。1652年,李定国率军8万东出广西,下桂林。又攻入湖南、广东,“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东南沿海的张煌言等的抗清军队也发动攻势,抗清斗争再次出现高潮。

这时孙可望同李定国之间矛盾爆发,破坏了大好形势。孙可望投清后,云贵虚实尽为清军所知。由于华南反清势力较大,清帝册封吴三桂、耿仲明与尚可喜为王以镇守云南、贵州、广东与福建等地,史称三藩。1658年,吴三桂率清军攻入云南,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清朝 (中国历史朝代)

清朝末期的历史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清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同时开启了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维新派开始主张君主立宪又遭封建势力毁灭,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扩展资料: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标签: 清朝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