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征的小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200字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资讯277

日军围剿,皮包中一盒没有被淋湿的火柴,让他吃上了热饭,最终赶上部队;战斗中,上衣口袋里的2块银元,奇迹般地帮他挡住了射来的子弹捡回生命。过草地,九死一生,与亲弟弟一别,再也没有见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10月20日,71岁的邱恩乾夫妇与华商报宝鸡记者站取得联系,讲述传奇父亲——老红军邱贤道的长征故事。

没有淋湿的火柴让吃顿热饭 去世后皮包捐给纪念馆

今年71岁的邱恩乾的父亲邱贤道,1906年1月出生于江西省赣县,年幼不幸丧父,为了生计13岁离家跟随竹匠学习手艺。1927年,带着亲弟弟悄悄离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斗争,以及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编入八路军一二九师。1943年在延安抗大总校学习,后任命在延安土产公司门市部经理。解放后,调入中国花纱布公司工作。1954年调任兰州大学总务长,1963年因病离休。1969年移居平凉地区干休所,1975年10月10日离世。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200字

“父亲这辈子最为珍爱的是,一个从日本人手中缴获的皮包,他常给儿孙们讲,这个包救了他的命。”邱贤道的儿媳妇邵育文回忆,在抗日战争一次战斗中,他的父亲为了躲避日本人的围剿,躲进了一个草垛里,当时天降暴雨,日本人拿刺刀一通乱插,没有发现他,就匆忙离开。日本人走后,他的父亲从草垛中爬出来,但饥寒交迫,摸遍全身,也没有粮食。这时候,他发现,身上背着的皮包里,竟然还有一盒火柴,幸好还没有淋湿。他点燃麦草,捡了路旁死鸡、死狗的内脏,在一块破瓦上煮煮吃了,抵挡了寒冷,保住了性命,让他得以赶上大部队。

展开全文

邱贤道老人去世后,邱恩乾兄弟三人,将这个皮包,以及一个“马搭子”捐给了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希望让这些物品能教育更多后人,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2块银元竟然保住了性命 过草地前与弟弟一别竟是永别

邱贤道老人经历了太多的枪林弹雨,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一次红军长征途中的战斗,当日敌人的子弹打向邱贤道的心口。巧的是,当时他上衣口袋里,正好放了2块银元,就是这两块银元,救了他的命。事后他发现,第一块银元碎成6-7瓣,另一块贴着心口的银元被打成了“碗状”。

在长征中,严酷的自然环境,考验着每一位战士。草鞋走烂了,光脚走。没啥吃的,把皮带煮了吃。最后,部队都饿得无法前行时,战士们流着眼泪,无奈之下,把情同手足的战马杀了充饥。“父亲曾说过,草地特别软,一脚踏下去,如果不赶紧拔出来,就可能陷下去,永远也出不来了。他就曾亲眼目睹,一名战友救另一名战友,两人双双陷进泥潭牺牲。”

邱贤道与弟弟在过草地前曾匆匆见过一面,但过完草地整编部队的时候,他在人群中就再也没有看到弟弟的身影,那一别竟成了永别。“每每说起这些,我父亲就眼含热泪,当初他母亲就生了他们兄弟两人,当初离家,我父亲编谎话,骗他的母亲说是带弟弟出去玩耍,没有将弟弟平安领回家,成了他这辈子的遗憾。”邵育文表示。

帮父亲圆梦 踏上江西寻根之旅

“父亲生前最爱唱一首歌,‘你的家乡在哪里,过河还有300里。’虽然不是他家乡的民歌,但他默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可因种种原因,他再也没有回过老家。”去年8月,邱恩乾和老伴、儿女等一行8人,按照父亲生前说的地址,找到了江西省赣县湖江镇,虽然村子因修水库搬离原址,但村里还有老人记得他的父亲。村里的老人告诉他们,村里当年近80人参加红军,只有3人活了下来,其中就包括邱贤道。

在当地民政部门收集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登记补报情况名册”中,还找到了父亲弟弟的名字。“虽然有两个名字与父亲弟弟的名字同音,但有一个字不同,我们也不能确认这两人中,哪个是父亲的弟弟,但多少帮父亲圆了一个认祖归宗的梦。”离开时,他们还装了老家的一抔土和一杯水,祭奠邱贤道老人时,撒在了坟上,希望能让老人圆了思乡梦。

“父亲这一辈子正直、憨厚,敢说真话。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有人批斗时任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他父亲敢于说真话,没有随风倒,为此也受了很大冲击和迫害,但父亲并不后悔当初的言行。他一直教育我们,人要敢于说真话,这是留给我们晚辈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邱恩乾夫妇表示。 华商记者 张超/张欣 图

编辑:华商报供稿

关于长征的小故事,关于红军长征的小故事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