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面对前车之鉴,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27



文丨《那些年》晓婷


后人看历史,喜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面对前车之鉴,有人变得悲悯,退后一步海阔天空;有人变得智慧,袖里乾坤皆大欢喜;有人则变得狠戾,赶尽杀绝斩草除根。我们今天要讲的元文宗就属于第三种情况,为此,他也成为元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了两次皇帝的君王。


历史再现

在元朝的皇位争夺战中,出现过两次兄弟相争的情况。第一次发生在元武宗和元仁宗这对亲兄弟身上。当时二人为了争夺皇位,险些刀兵相见。关键时刻,各方权衡利害,握手言和,并约定“兄终弟及,世世相承”。只是弟弟元仁宗继位后起了私心,临终前不仅没把皇位再传回给大哥的儿子,还把他们放逐在外。仁宗的毁约确实很不地道,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他扶立的亲儿子继位才三年就遭到暗杀,死时刚刚二十岁。他的死再次带来皇权的动荡。


这原本是血的教训,然而二十年后,兄弟之间的皇位相争再次重演,只不过这次落到了武宗那两个曾经被放逐的儿子身上。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元武宗的这两个儿子。


长子和世㻋,生于大德四年(1300年)。1315年,和世㻋被元仁宗封为周王,随后就被派往云南。据说和世㻋在出发前曾请求取一件细甲,得到仁宗允许,结果和世㻋让人取的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世祖御铠,其意不言自明。和世㻋在前往云南的途中,仁宗还是撕毁盟约,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听到这个消息,和世㻋停止前往云南,改为向西边进发。一直到达北方边地金山(今阿尔泰山),在这里,他和西北诸王商订规约,十多年间,双方相安无事,和世㻋也得以养精蓄锐。


武宗的次子图帖睦尔生于1304年。仁宗对他相对宽容很多,并没有将他派出京城。只不过这份侥幸只维持到17岁,仁宗的儿子英宗即位时,将图帖睦尔流放到了海南。这之后的几年间,虽然因为新皇帝的特赦,图帖睦尔从海南被召还,但方才返回京师,立刻又被遣出京师居于建康。


兄弟俩的命运转折发生在1328年。这一年,泰定帝在上都去世,大臣燕铁木儿占据元大都发动政变,拥立武宗的儿子。当时长子和世㻋因为远在察合台汗国,无法迅速赶回元大都。为了安定人心,燕铁木儿便请次子图帖睦尔入京主持大局。之后,燕铁木儿又以形势危急为由,请求图帖睦尔登基称帝,是为元文宗。在燕铁木儿的指挥下,只用了两个月,文宗就取得了两都之战的胜利。


兄友弟恭

可是胜利的喜悦很快就被皇位的窘境冲散,匆忙即位的元文宗不得不面临二十年前自己父辈同样的处境,因为按照继承原则,他的大哥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而当时文宗继位的时候也再三向世人说明,这是为了应对两都之战的权宜之计,一旦战争胜利结束,他就将皇位还给大哥。


史书记载,文宗曾几次拒绝登基说:“大兄在朔方,朕敢紊天序乎?”“必不得已,必明著朕意以示天下而后可。”


甚至在即位诏书中,他也明确了这层意思。


“大行皇帝逝世,又以拥立幼主为利,把持国柄,以成其奸恶。宗室亲王与大臣,因宗庙社稷的重要,皇室世代相继系统的正传,合谋推戴,托付于我本人。我因德行薄,应等待大哥到来,坚持推让多次。宗室贵戚将相百官及年长者都认为皇位神器不能长久虚旷,天下不能无主,周王远隔在漠北之地,民众遑遑不安,已有三月之久,其意诚恳而迫切。我暂且同意他们的请求,恭敬地等待大哥的到来,以实现我坚持推让的本心。现已在致和元年九月十三日,即皇帝位于大明殿。将致和元年改为天历元年,并大赦天下。…… 


两都之战结束后,文宗开始履行承诺,把已经到手的皇位“还”给还在路上的哥哥。他几次遣使前往,重申“拥戴”之意,迎接兄长回来即位。


长期寄居在漠北的和世㻋,这时已经快三十岁了。众人听到文宗的让位之意,都劝他早日南还继位。一边是文宗不断遣使迎接,一边是诸王、大臣不断催促他南下,和世㻋终于决定启程。当两京民众听到和世㻋南下的消息,欢呼鼓舞说:“我们的天子真的从北方来了!”诸侯王、旧臣也争先迎接,和世㻋所到之处,热闹非常。


奉还皇权

既然决定南下,和世㻋就完全扔掉了那些皇位面前的惺惺作态。1329年正月,刚刚到达和林之北的和世㻋急不可耐的登基称帝,是为元明宗


得到大哥即位的消息,文宗立刻派右丞相燕铁木儿奉皇帝玉玺北上。四月初七,燕铁木儿抵达和世㻋所在地,率百官献上玉玺,并陪同和世㻋返京,而后宣布封元文宗图帖睦尔为皇太子。


然而从和林往元大都的这条路上,和世㻋一走就走了几个月,这让此时已经降为皇太子的图帖睦尔焦急万分。他不断的派遣使者催促大哥尽快返京,同时还送来大量的金银币帛。在这兄弟俩一急一慢的过手中,众人似乎感受到的是兄弟间深厚的情谊。


当然,元明宗和世㻋慢悠悠的南下之路绝不是游山玩水,这一路上他可一点儿也没闲着。他有条不紊地行使皇帝权力,迅速将自己的亲信安插进省、台、院,并两度发表施政训谕,强调制度规范,又认为“听政之暇,宜亲贤士大夫,讲论史籍,以知古今治乱得失”


兄弟相杀

为了恭迎皇兄,五月二十一日,元文宗从大都出发,迎接元明宗。八月初二,兄弟俩在上都附近的王忽察都见面(即晃忽叉,今河北张北北部)。明宗在行殿中宴请文宗及诸王、大臣。兄弟二人把酒言欢,其乐融融。然而四天后,元明宗竟突然“暴崩”。史书记载,文宗入临哭泣,很是悲哀。燕铁木儿托明宗皇后之命,奉皇帝之宝授于文宗,随即回返。八月初九,文宗到达上都,并在六天后再次即皇帝之位。


尽管元文宗下诏大讲丧兄之痛,然而后世却认为元明宗之死元文宗和燕铁木儿难逃干系。后来登基为帝的和世㻋之子妥懽帖睦尔(元惠宗)更是明确宣布元文宗是杀害他父亲的幕后真凶。


无论这个皇位来的多么曲折,文宗也没办法坐得更长久。1332年八月,文宗病逝,终年二十九岁。耐人寻味的是,他临终前决意将皇位传给明宗之子。只不过这最后的善意并没有得到回报。惠宗掌权后,对文宗进行了清算,废其庙号,流放其妻、子。这段兄弟相争的历史以相似的局面开始,以更加惨烈的局面结束。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如是评价:“应变戡乱,莫匪尔劳;玺绶虽去,太阿已操;前车所鉴,烛影斧声;从来疑案,多在弟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