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享太庙有什么好处,配享太庙有什么好的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08

配享太庙有什么好的

配享太庙是至高殊荣。

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

扩展资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

配享太庙是什么意思?

配享太庙指古代的有丰功伟业的大臣在其死后,为褒奖他的贡献和地位,经皇帝特批供奉在太庙之中的一种高规格的待遇。

配享太庙是对大臣能力的一种肯定,对封建社会来说荣誉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大臣配享太庙是一种对他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享受的。

太庙这种说法最早产生于秦汉时期,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顾名思义是供奉帝王的宗庙。通常而言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亲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之中,同先皇一样享受后人供奉朝拜,称为配享太庙。

扩展资料: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问 .礼志九》:“天资七庙,亲庙五,祧庙二……以今十六间为寝更立一祧庙,逐室各题庙号。”《后 汉书.明帝纪》:“有司奏上尊庙为世祖。”

自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太宗、世宗等。 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庙号始于商代,汉代承袭了这一制度。汉代对于追尊庙号一事是极为慎重的,因此不少皇帝都没有庙号。但这一制度发展到南北朝时已不太严格了,从唐代开始,除了某些“亡国之君”以及短命皇帝之外,更是无帝不”宗”了。

追尊的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自汉代开始,开国皇帝通常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开国皇帝之后的嗣君通常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明神宗等。

但也有例外,如明代朱橡取代建文帝做了明朝皇帝,他并非开国皇帝,却庙号明成祖;清人关后的第一任皇帝顺治皇帝也非大清的开国皇帝,仍被尊为“世祖”。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号与帝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是什么意思??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扩展资料:

历史上配享太庙的大臣及皇亲国戚

清朝

清朝历史上,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 、通达郡王雅尔噶齐是因为死后无子、绝嗣,故顺治将他们供入太庙。再除怡贤亲王胤祥和恭忠亲王奕欣是特例外,其余大部分人都是因军功而被赐予此项殊荣。

唐朝

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书令、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赵国公、长孙无忌。

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后因其子房遗爱谋反,被取消)。

检校侍中、吏部尚书、总管东宫兵马、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配享太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庙

配享太庙是何殊荣?

生前位列内阁大学士,死后获得配享太庙,是清朝官员一生中两个最高的追求。内阁大学士大家都明白,那么配享太庙到底是何殊荣呢?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发展为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经皇帝批准也可供奉在太庙;通俗的解释就是在祭祀皇帝的地方,在主位的神碑两侧供上地位稍低的人的神位,作为帝后的配角,与主位神碑共享人间供奉和香火,称为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是对官员的最高奖赏,可谓皇恩浩荡,荣耀旷世。也是皇帝激励臣工孝忠皇家、效命沙场的重要手段。当然,对于官员个人来说,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最高标志。

在清朝,共26个官员获此殊荣,其中25位是满人,汉臣中唯有张廷玉一人获此殊荣。然而,张廷玉晚年为此可谓绞尽脑汁,费了一番周折,虽然死后获此殊荣,但晚年为此郁郁寡欢,心存遗憾而终。

张廷玉为康雍乾三朝重臣,可谓兢兢业业、尽瘁鞠躬。他康熙三十九年的进士,任刑部侍郎。雍正时任礼部、户部、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之职。雍正还曾为他加太子太保,成为内阁首辅。生前的最高追求已经实现。

雍正对张廷玉颇为看重,曾多次对人说张廷玉配享太庙。要说,雍正对张廷玉真挺够意思,在他临终之前,仍不忘交代承诺张廷玉配享太庙之事。

到了乾隆朝,张廷玉成了名符其实的三朝元老了。他感恩康熙、雍正对自己的恩德,一心想着继续为乾隆做事。但乾隆非康熙、雍正重满轻汉思想严重,认为康熙、雍正过于重用偏信以张廷玉为代表的汉臣,致使满人臣工不满。

这样一来文武百官看出,张廷玉不再像以前那样招待见,都认为配享太庙之事,有可能成为泡影。而此事恰是张廷玉最在乎的事。这时历经三朝张廷玉竟有些神魂颠倒犯起糊涂来,写奏表要求乾隆遵守先帝遗旨。

乾隆虽然十分生气,但是碍于雍正遗旨,还是书面说明自己并没忘他配享太庙的事。可是,张廷玉昏了头,居然不信书面承诺,非要写一份保证,乾隆忍着怒火写了。但谢恩时他自己没去,而是让儿子代行。这可气坏了乾隆,心想这个倚老卖老的“老家伙”,一定找机会收拾你!

机会终于来了,乾隆十五年,乾隆长子永璜去世,张廷玉匆匆祭奠了永璜后,就上表要求告老还乡。乾隆一看又喜又怒,喜的是收拾他机会来了,怒的是我儿子刚刚去世你就提出告老还乡!

乾隆回书斥责道:你曾陪我读过书,还是永璜的老师,现在他去世了你好像一点伤心都没有,你为人师的良心哪里去了?……如果先皇还在,见你如此不恭不臣定会收回你配享太庙的成命!于是,剥夺了他所有爵位,降为普通的大学士,配享太庙的殊荣也同时化为乌有。

面对此情此景,效忠三朝78岁的张廷玉,老泪纵横,从此抑郁寡欢,在乾隆二十年也就是1775年,心存遗憾地死去。后来乾隆还是“遵先帝遗照,赐张廷玉配享太庙。”至此,张廷玉成为有清一代200多年,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

可怜的是,张廷玉生前根本不知道自己还能进太庙。

更多精彩,请关注【下午历史茶】

张廷玉做什么了,为何可以配享太庙?

由于张廷玉居官能始终坚持慎密、廉洁、勤勉,历事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赞襄机务,慎重周详,深得三帝信赖。张廷玉去世后,朝廷赠给谥号“文和”,并配享太庙,成为清代唯一享此殊荣的汉人大臣。

1、事贵慎密。张廷玉强调当官要少说多做,“凡事贵慎密”,尤其是国家大事更不能轻易向他人说起。他能够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坛而不倒,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言多必失”的道理看得透彻。

2、 为官要廉。张廷玉在年轻的时候,就对官员队伍中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张廷玉认为,官员要做到廉洁,关键在于能“忍”。所谓能忍就是要能自觉地抵挡住欲望。也正是由于他始终恪守廉洁自律,使得他能在历次政治危机中化险为夷。

3、康熙和雍正皇帝均以勤政著称。张廷玉能在二帝当政时始终受到重用,与他勤勉为政是分不开的。因为张廷玉的勤勉,雍正皇帝对他颇为依赖,有的时候甚至一天内多次召见。

扩展资料

张廷玉性情宽厚,而驾驭官员特别严厉。他主管吏部时,知道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此人一贯舞文弄法,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张廷玉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朝中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张廷玉不为所动。一时人们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

除了编史,张廷玉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缮写上谕。军机处后来成为国家军政大事的决策机构,而张廷玉就是其中的办事大臣。军机大臣虽不参与决策,平日缮写上谕、处理文书既是一项体力劳动、也是脑力劳动,而张廷玉都能办得井井有条,未曾出过岔子。其文思敏捷实难一般人所能企及。

在清廷对准噶尔用兵吃紧之际,每日属吏请求张廷玉指示和批阅的文件常达数百件,但即便如此,张廷玉也没有耽搁或是做错过一件事。史载他时常坐在轿中还在办公,甚至傍晚回到家中还要熬夜加班,以使第二天能及时拿出处理意见。

参考资料:人民网-张廷玉:事贵慎密 为官要廉 为政要勤(家风家训)

请问清朝配享太庙的有哪些人啊?

爱新觉罗·代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富察·傅恒、图海等。

1、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母为大福晋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

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

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2、爱新觉罗·胤祥

爱新觉罗·胤祥(1686年11月16日-1730年6月18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四皇子胤禛继位,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要政务。雍正元年(1723年),命总理户部。自此即全力辅佐胤禛治理国家,胤禛亦对其十分信任。

雍正三年(1725年),总理京畿水利营田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因准噶尔部窜扰边陲,命其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叙协赞功待诏增仪仗一倍。

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阳历6月18日)去世,时年44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事例。

3、张廷玉

张廷玉(1672年10月29日—1755年4月30日),字衡臣,号砚斋, 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

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4、富察·傅恒

富察·傅恒(约1720~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

初为蓝翎侍卫、山西巡抚、总管内务府大臣,累迁户部尚书等职,乾隆十三年(1748年),督师指挥大小金川之役,降服莎罗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等书。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

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5、图海

图海(?—1681年),马佳氏,字麟洲,世居绥芬河(今黑龙江省东宁市)人,隶满洲正黄旗。清朝初期名将。

天资忠悫,性情敦笃。顺治二年(1645年),起家笔帖式,迁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1651年),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

顺治十二年(1655年),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因事夺官。康熙帝即位,起为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1667年),拜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充《世祖实录》总裁官。

康熙九年(1670年),改中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康熙十三年(1674年),随信郡王鄂札平定察哈尔叛乱。康熙十五年(1676年),拜抚远大将军,率领周昌降服王辅臣,平定吴三桂叛乱,封为三等公。

康熙二十年(1681年),以疾征还,卒于任上,追赠少保兼太子太傅,谥号文襄。雍正初年,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代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廷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富察·傅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图海

清朝高官死后配享太庙是什么

“配享太庙”是指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这是无上的荣耀。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扩展资料:

清朝唯一一位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是张廷玉。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世家,父亲张英为康熙朝早期的大学士,曾官拜相位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小张廷玉就发奋读书,最后不凭父亲的关系而以真本事考中了进士,并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

张廷玉在康熙晚年开始被重用,康熙晚年饱受九子夺嫡的困扰,不少朝臣因为牵涉其中而遭到贬黜或者降级,但是张廷玉自知此事的利害性所以能够很好的处理这层关系而避免了牵连。

康熙去世后,雍正开始重用张廷玉,一来是为了拉拢有用之人,二是依靠张廷玉的威望和学问快速建立起自己的核心集团,雍正朝的张廷玉在官场上进入到了一个快车道,仅仅五六年间就升任为了大学士。

雍正非常倚重张廷玉,几乎是每件拿不准的事都要来咨询张廷玉再做决定,而雍正后来创制军机处基本也都是由张廷玉所筹划的,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病危,将张廷玉提为顾命大臣,并留下遗诏,等张廷玉百年之后要配享于太庙之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配享太庙

标签: 有什么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