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四帝,南明四帝分别是何人?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060

南明四帝分别是何人?

弘光帝 1644年五月初三日,崇祯皇帝的堂兄弟福王朱由崧被推为监国。十二天后,朱由崧即皇帝位,是为安宗,以次年为弘光元年。弘光元年正月,清军攻破潼关,李自成向湖北撤退。弘光元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下,进攻南明。攻破扬州之后,清军渡江,攻破南京。弘光帝被俘,押解到北京,次年被杀于北京宣武门外的柴市。

隆武、绍武帝  弘光政权覆灭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福州,是为绍宗,年号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时期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一洗前人弊端,基本国策改以“御虏”为主,但被拥立其继位的郑氏集团架空,处处受制于郑芝龙。1646年(隆武二年)二月,清军开始征伐福建与浙江。六月,鲁王兵败,在张煌言保护下逃亡海上。八月,隆武帝与清朝追兵搏斗时被乱箭射杀于汀州城衙的大堂上(一说被俘杀)。十一月初五,隆武帝之弟朱聿鐭称帝于广州,是为文宗,改元绍武,仅41天即被清军俘虏绝食而死。十一月十五,郑芝龙不顾郑成功苦谏,北上福州降清。

永历帝  隆武帝被害后,桂王朱由榔于当年十月初十监国于肇庆,11月18日称帝,是为昭宗,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永历政权与已经被击溃的张献忠李自成残部联合抗清,一度收复湖南全境;郑成功坚持在东南沿海地区进行抗清活动,一度攻克过漳泉二府,并奉永历为正朔, 永历十年(1656年),孙可望秘谋篡位,引发了南明内部一场内讧,李定国拥永历帝至云南,次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永历十二年(1658年)四月,清军主力从湖南、四川、广西三路进攻贵州。年底吴三桂攻入云南,次年正月,下昆明,进入云南,永历帝狼狈西奔,进入缅甸。 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派儿子郑经留守金厦,自己攻打被荷兰占领的台湾,经过九月苦战于次年二月复台。永历十六年四月,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昆明,南明灭亡。

正史为什么不承认南明

正史本着客观严谨的态度修史,不承认南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南明在朝政上几乎没有正式的、稳定的行政体系,在地盘上没有稳住半壁江山,在文化上也没有建树,南明虽然传了四帝,但最长也只有十九年。

2、其实,严格来讲,南明既然不是清朝,自然算是大明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南明与东晋、南宋相比历时太短,地盘太小,难以相提并论。

3、东晋、南宋都享国百年以上,虽然在军事上不如北方强盛,但在经济和文化上都超过北方,历来被视为中华正统。

扩展资料:

历数南明四朝,失败都是来自内部的不团结,晚明的党争并没有因为外敌的入侵而消失,相反在大敌当前之际,不是一心团结应敌,而是先搞内部斗争。

阉党和东林党之间、朝官与义军之间、不同义军之间矛盾重重,内讧不断,即使没有外敌入侵都不能长久,又焉能对外。

其实,对比东晋时期的“五胡”和南宋时期的金国,满清的实力是最弱的,所谓“人不过八旗、马不过万匹”。

弘光时期山东、河南一带并没有满清的大军,当地的民兵武装已经稳定了地方的局面,请求南明北上,而此时南明内讧正烈,竟然无人去接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明

为什么南明无法守住半壁江山

大家都知道,宋朝和明朝都是汉人王朝。那么,为何同为汉人王朝的明朝在首都被占领后在南方重新建立的政权却无法延续多久呢?这其中又有哪些鲜有人知的原因呢?

点击看大图其一,政权合法继承人问题,明朝崇祯皇帝死时未立遗嘱,所以导致南明存续的19年中先后历经弘光、隆武、绍武、永历四帝,还有潞王、鲁王短暂监国,内部纷争不断,从来没有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这也导致无法形成有效抵抗。

其二,南明内讧问题。特别是南明历史上的三次内讧,更是消耗了为数不多的抵抗资本!

第一次发生在弘光朝:左良玉攻打马士英。左良玉作为南明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位方面军总司令,拥兵80万坐镇武昌,是长江上游的一道屏障。可是,左良玉为与当朝的马士英政权夺势,不顾清军南下大敌当前,竟然反戈一击,尽起本部兵马以“清君侧”的名义掉头进攻南京。马士英急调江北前线黄得功,刘良佐二军回师阻击,这一来对于史可法精心筹划的扬州保卫战犹如釜底抽薪,也彻底落空。左良玉半路病死九江,所部兵败后在其子坐梦庚率领下尽降清军。此次内讧,造成南明在正西,正北两个方向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清军顺势突破长江天险,席卷南国大地。

第二次发生在绍武、永历两朝并立时期:三水内战。先是绍武皇帝杀了永历皇帝派出的使臣,继而永历政权出兵进攻绍武政权,两军激战于广东三水,绍武军先败后胜居然在内战中实现大逆转,但还是没有实现咸鱼翻身,没过几天清军攻破广州,绍武帝被杀,永历帝逃亡广西,最终落下两败俱伤的可耻下场。

第三次发生在永历朝:孙可望进攻李定国。永历政权之所以抵抗清军时间最长,得益于张献忠死后,其大西军余部的加盟。李定国这个人有勇有谋,归顺南明后兢兢业业,纵横西南,以一己之力独撑起抗清大业,打了不少胜仗,先后在广西逼死定南王孔有德,在湖南阵斩尼堪亲王,两蹶名王,天下震动。大清建国之初,百废俱兴,人心思定,眼见一时不能彻底消灭南明抵抗力量,也不愿意被拖入战争泥潭过久,曾有意放弃湘、赣、粤、桂、川、滇、黔七省,与永历政权讲和罢兵。

此时,孙可望为了争权而窝里反,彻底断送了半盘残局。孙可望虽然失道寡助,与李定国一战即败,只身投降清军。但是此人经营西南多年,谙熟地形和内情,他的叛变对于南明具有直接毁灭性打击。在孙可望的指引下,清军很快攻陷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永历帝流亡到缅甸,被吴三桂引渡回国,用弓弦绞死于昆明。最后壮志难酬的李定国病死军中,余部尽降。

其三,经济问题,明朝重农抑商,工商业不发达,以发展小农经济为主,皇帝、官宦多贪腐,钱粮不继,这也丧失了抵抗的资本。

其四,军事上,明朝皇帝多刻薄寡恩,而且军费严重不足,南明将领多军阀,没有大局观念,常为私利争斗。

南明收不住半壁江山的原因很多,无法一一叙述

南明四帝分别是何人?

为什么历史学家不承认南明也算明朝一部分

从客观和严格的立场上而言,南明和南宋性质属于相同的,但和东西汉是不一样;因为前者属于帝国版图收缩实质性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而东西汉,是中间有一个新朝产生后来复国,所以如果说西汉和东汉是两个王朝我是赞同的, 但南明应该说无论是法统还是血脉都是明朝。 南宋南明的‘南’,事实上是历史学家冠上的称谓。本质来讲,没有当局南北之称。所以很多时候,有些史学家的主观性往往会带动大众曲解历史。

言归正传,在我看来 明朝正统的国祚应当是(从大明龙兴1368年-永历绞死1662年止)而非(1664李自成破京或满清入关) 理由有三点:

1. 因为李自成没有能够完全将明取而代之,至少除了占领北京之外,他并未能取得明朝大部分统治区域,相反在李自成称帝后,明朝得以保存的大半壁江山在南京完成了福王弘光帝接班,成为接替崇祯的大明皇统,所以李自成攻北京只能算作消灭了明朝的现有的中央力量,但明朝两京制度,以及未能完全占领整个国家,所以注定李自成只是一个割据自立的政权,而明朝皇统依旧存在;(明朝的兄终弟及皇统是有前例的,而且到1645年之前,南明的版图事实上还是比顺政权要大的)

2. 1644年清军入关进京的理由,实际上是大明吴三桂向清朝借兵入关帮助明朝扫除闯祸叛乱,这也就间接的来讲,如果当时清军不认可明朝还没有灭亡,又怎么能够所谓出兵相助呢?所以南明,清军是间接认可的;,只不过入主中原后,这个野心侵吞中原的清朝已经矢口否认南明的合法性,以树立满清入主中原兴有名之师的道理

吴三桂当时的借兵信内容:

"我国与大清通好二百余年,今我无故而遭国难,大清理应助之。除暴剪恶乃大顺"

"速选精兵,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吾朝酬报大清相助,岂惟财帛,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

3. 有些人认为南明没有首都,居无定所,流窜不能算作明朝朝代,这点我是很反对的;明朝是历史上比较特殊的两都朝代,且两京均有相同的皇权体制(各六部);北都京师沦陷后,留都南京迅速作出调整,不到两个月,福王弘光帝就登基了;难道南京不属于明朝首都吗?弘光帝虽然执政八个月,但应当算作明朝正朔;至少他即位的时候,半壁江山依旧在;南宋苟延残喘的时候,尚不过如此,难道就是因为持续时间久,而认可南宋是宋朝的一个历史阶段吗?南明也历时18年之久,如果用所谓的时间长短来看待一个国本存立的性质问题这是自相矛盾的。

明朝的存亡实际上应当成是一个国家的存在与灭亡,当然并非有意说满清不是中国,因为满清入主中原灭了南明后才能代表中国,而南明不管再颠沛流离,他只是依旧是代表这个国家的形式存在,并且明清的对抗扩大点来看,是国与国的战争。南明也就像南宋一样,在逐渐被蚕食,他的性质也等同于这个帝国版图的收缩,直到收缩退无可退的时候,兵败身死!宣告结束!

为什么南明不能像东晋和南宋一样,偏安南方,维

内斗的太厉害了。

比如说,左良玉“清君侧”,实际上等于造反。而这起因不过是党争而已,左良玉是东林一党,而掌控朝中大权的马士英却是对立的党派。逼得左良玉起兵进攻朝廷,要知道他可是当时南明带兵最多的人。而马士英,竟然命史可法尽撤江防之兵以防左良玉。

偏安江南的前提就是守住长江,然而他们甚至可以因为内斗,自己放开了江防。之后左良玉病死,他儿子直接带兵投降清朝。这基本就看得出来,南明是要完蛋的。就算是东晋,谢安也是在打完了淝水之战,国家太平了,才因为功劳,遭到君主猜忌。南明这边,仗还没打完,自己就先干起来了,这是谁也整不了的。

【请问+请教】为什么南明不被正式承认是明朝的正统??为什么明朝的正统会以明思宗崇祯帝为止的?

南明四帝一监国都是朱元璋的后裔,可是史学家一般都把1644年崇祯帝殉国看做是明朝的结束。为此很多人不能理解,那么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分析分析为什么南明政权为何不能算入明朝。

严格来说南明政权是明朝的延续,但不能算明朝。只是明朝灭亡后天下几方势力中最为正统的割据政权。

至于为何这样说呢,那就先要理解何为“朝”的意思。

客观的以称朝的角度入手来为大家解读为何南明不能算入明朝。

称朝的标准分为两个时间段。

魏晋南北朝之前的标准比较严格,魏晋南北朝之后有所放松。

首先称”朝”不同于朝代意思,一般只有成为了天下共主或者准确来说统一全国了才敢称朝。

而且朝是成为全国性政权以后当时就有的观念,而不是后世加上这个“朝”字的,以此显示自己统一正统之名。

按这种称朝标准来说,明朝在1644年随着李自成攻陷北京以后,代表着全国性政权的结束。而南明属于割据政权,是根本不能算在明朝之内的。

再说说魏晋南北朝之后的放松标准。

称朝的条件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毕竟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分裂乱世,因为这段最长时间乱世的变化,南北朝的正统之分先不长篇大论。最起码标志着南北割据势力也可以称朝了,所以称朝条件变得低了。

所以魏晋南北朝之后没有统一天下也可以称朝的,但条件降低不等于是泛滥,还需要一定条件的。不代表一些弱小的割据政权有资格称朝的,而且就算称朝了也不会被正史承认的。

按魏晋南北朝以后的称朝标准来说,南明政权也达不到称朝的标准,不能像东晋在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之后再次称朝的。

因为南明割据政权如果不算1683才收复的台湾明郑,而且台湾明郑只是偏居于海外,大陆都没有一席之地,称朝绝对不可能的。只说四帝的话,最后一位皇帝永历帝于1662年被吴三桂绞死于云南昆明,从1644年算到1662年,才仅仅18年,时间太短了。

而且南明根本没有固定疆域,也没有固定都城。说不好听就是流窜式抗清,1645年明朝留都南京就随着弘光政权的破灭而落于清廷之手,之后哪怕是郑成功北伐一度兵临南京城下也没有收回。在固定疆域上南明也不达标。

按存在时间还有疆域来说,南明政权一样都没有达标。所以东晋在衣冠南渡后可以继续称朝的例子不适合于南明政权的。

对于南明政权的定位应该是明亡之后的延续政权,因为无固定疆域固定都城,存在时间又短,都没有南北对峙过,所以不能算入明朝的。

南明小朝廷如何灭亡

南明的历史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角度看,它是群雄争霸,又是明朝的延续,也是清初历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南明,是因为以崇祯皇帝朱由检为首的在北京的明朝廷业已覆亡,这段时期的战斗主要在南方展开,又是在复兴明朝的旗帜下进行,而弘光、隆武、鲁监国、永历朝廷都是在南方建立的。1683年,清军施琅攻克台湾,朱术桂自杀,南明灭亡。共传四帝。

中国历史上有吴姓皇帝吗?

有一个,叫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

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

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

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在衡阳病逝。

扩展资料:

吴三桂建立的政权:

吴周政权是吴三桂因康熙欲统一各大汉王,逼反汉王,不满康熙下令撤藩,反叛清朝而建立的割据政权。从康熙十七年(1678年)建立到洪化三年(1681年)十月灭亡。清廷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闻讯后叛清。

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联合平南王世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等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起兵反清,挥军入桂、川、湘、闽、粤诸省,战乱波及赣、陕、甘等省,史称三藩之乱。

清政府调重兵全力镇压叛乱,逐渐扭转了战局,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称帝,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同年秋在长沙病死。其孙吴世璠继位,退据云南。

康熙二十年(1681年)昆明被围,吴世璠自杀,余众出降。吴三桂的子孙后代被彻底杀光。包括襁褓中的婴儿。《清史稿》有吴三桂本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三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周

前后有几个封建王朝在广州建都

先后有两个封建王朝在广州建都。

在秦末汉初与唐末,广州曾经两次出现过割据的小国,秦末期为南越国,赵佗(秦的南海尉)自立为南越王,广州成为南越王都城(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唐代末期刘岩(又名刘龚)据广州称帝, 国号南汉(公元917年至971年)以广州作都城(当时称兴王府)。

扩展资料:

1、南越国,亦称南粤国,是位于中国汉地九州南部地区的一个政权。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当今中国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福建(一小部分地区)、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

从开国君主赵佗至亡国君主赵建德,历经五王,享国九十三年(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 )。公元前112年夏季,汉朝第七任皇帝刘彻出兵10万发动对南越国的战争,并于公元前112年冬季灭亡南越国。

南越国时期对外出口漆器、丝织品、陶器和青铜器,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汉代,广州成为中国与古罗马帝国的海上贸易中心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成为中原商贾缔造财富传奇的地方。

2、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唐朝末年,刘谦任封州(现广东封开)刺史,拥兵过万,战舰百余。刘谦死后,刘隐继承父职,逐步统一岭南,进位清海节度使。

907年,刘隐受后梁封为大彭郡王,909年改封为南平王,次年又改封为南海王。

刘隐死后,其弟刘䶮袭封南海王。刘䶮凭借父兄在岭南的基业,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番禺(今广州)称帝,改广州为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十一月,刘龑改国号汉,史称南汉,是为南汉高祖。971年为宋朝所灭,历四帝,五十四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南越国

百度百科-南汉

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有几个封建王朝在广州建都呢?

古代有三朝

汉初时赵佗在广州建立南越国,南越国历五帝,共93年(公元前208年~前111年)。

到五代十国时期,刘岩在这里又建有“南汉国”,南汉国历四帝,共55年(公元917年~971年)

明朝末年,南明王朝(仅维持40天)也在广州建都,公元1646年11月2日南明唐王朱聿鐭在苏观生等拥戴下于广州称帝,年号“绍武”。

标签: 南明四帝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