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三藩实力排名,三藩实力强横,一个吴三桂就让清朝吃不消,康熙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233

三藩实力强横,一个吴三桂就让清朝吃不消,康熙为何敢撤藩?

顺治去世了,康熙继位了,当时顺治去世的时候让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康熙继位以后,鳌拜抓着政权,在朝廷中培养私党,把不听话的都铲除了,在那个时候鳌拜的实力的确是无人可及。

14岁的时候康熙要亲自执政,鳌拜让康熙杀苏卡萨哈,康熙不想杀,可是鳌拜把袖子卷起来就要收拾康熙了,康熙知道鳌拜的势力太强大了,没办法,就把苏卡萨哈给杀了,那时候他就发誓一定要铲除鳌拜。

他找了很多贵族子弟,担任自己的侍卫,每天练习摔跤,最后生擒了鳌拜,没杀他,就是给关起来了,后来朝廷的人知道了这个年轻皇帝的厉害,就不敢在放肆了,康熙收拾了鳌拜让大臣们知道他不是吃素的,给后来收拾三藩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又轮到三藩了,三藩在顺治年间没有及时的撤掉,到了这一时期就已经威胁到康熙了,康熙非常聪明,他没有直接削藩或者撤藩,他是日积月累的为撤藩做准备,整顿财政、筹措军费、扩大兵力、并且主动的缓解满跟汉的矛盾,争取民心。

但是当时的三藩掌握着兵权,就算万事俱备,他也不敢贸然行事,三藩里的平南王要自己退出去,告老还乡,想退休了,康熙一听老高兴了,立马就允许了,可是其他两个人可就慌了,一个退出,还剩下吴三桂跟耿继茂了,后来种种关系,真的就直接撤藩了,吴三桂就不愿意了,直接起兵造反了。

朝廷跟吴三桂的战争就开始了,最后吴军被朝廷渐渐的瓦解了,康熙十七年八月,吴三桂暴病身亡。

康熙怎么什么都敢做呢?是因为他在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备而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一到,就都胜利了。

清朝三藩都是谁

平西亲王-吴三桂

字长伯。明末清初辽东人,祖籍江苏高邮,身高约合现今1.73米。武举出身,锦州总兵吴襄子,以战功及父荫授都指挥。明天启末年曾带二十余名家丁救其父于四万满州人之中,孝勇之举遍闻天下,有“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美誉。曾在北京短暂逗留,遍识名公巨卿及文人雅士,吴伟业称其为“白皙通候最少年”。崇祯四年(1631)八月,皇太极发动「大凌河之役」,吴襄在赴援时逃亡,导致全军覆灭,祖大寿降清,孙承宗罢去,吴襄下狱,乃擢吴三桂为辽东总兵官,镇守山海关。史载吴三桂部“胆勇倍奋,士气益鼓”,是明末最后一支有战力的铁骑部队。

靖南亲王-耿精忠

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後降於努尔哈赤,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袭爵。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

平南亲王世子-尚之信(由于尚可喜看出吴三桂有谋反之意,固托病回乡,尚之信承袭平南王之位,参与叛乱,尚可喜没有参加,而不能列为三藩叛乱之中。)

清初藩王。祖居辽东,尚可喜长子。少时入侍。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赴广东随父佐理军事。十五年(公元1676年)投降吴三桂叛军。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王,镇守广东。十七年(公元1678年),诏命出兵往救宜章、郴州、永兴,皆托词不赴。又因其残暴跋扈,十九年(公元1680年)下旨逮问,赐死于广州。

三番貌合神离,实力远逊色于清朝,三番输给康熙大帝,你知道三番是哪三番么?

清朝的三藩是指三位藩王,即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清朝初年,由于清朝统治者力量尚不足以直接控制南方各省,因此将汉人降将有功者分封管理在一些南方省份:吴三桂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尚可喜封平南王,镇守广东;耿仲明封靖南王,死后,其子耿继茂袭封,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三藩在所镇守的省份权力甚大,远超过当地地方官员,并可掌控当地军队、税赋等。

三藩各拥重兵,久据数省。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吴三桂功高兵强,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清廷又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三藩势力几及全国之半。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

扩展资料:

清王朝之所以当初以优厚的条件和三藩订立盟约,是在清朝入关之初,介于八旗兵力有限,无力南顾,利用三藩扫平李自成和南明王朝的残余势力,而暂时实现政治上的统一,权宜之计而已。所以清政府入关之初,和三藩订立盟约之日起,就已经埋下了日后和三藩之战争的种子。三藩之乱是不可避免的。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维护了清朝的完整与统一,重新加固了清朝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实质上是一次清朝入关以后在政治上重新洗牌的过程。这个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清朝入关后内陆政治上的真正的一统天下、清明得力的举措,与经济上的实质性的发展是从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才开始的。因而平定三藩之乱成为以后著名的康雍乾盛世的序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三藩实力强横,一个吴三桂就让清朝吃不消,康熙为何敢撤藩?

清朝的三藩是哪三藩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参考资料: http://lianzai.china.com/books/html/304/1201/10918.html

三藩失败的原因是不是在实力上无法和清朝抗衡有关呢?

从实力上讲,三藩并不弱。即使在王辅臣、耿精忠、尚之信相继投降后,吴三桂与清军在军事上仍处于相持阶段。但是吴三桂病死后,形势陡变,叛军立刻瓦解。

主要是因为吴三桂等人发动的起事,虽然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赢得了不少汉人和对满清朝廷心怀不满的人支持,得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席卷长江以南地区,但由于他曾经亲手引清军入关,亲手杀害永历帝,实乃无以自圆,所以并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再加上其根本目的在于搞分裂割据,起事诸将皆为其朋党,吴三桂一死,登时土崩瓦解。

清朝时发生了三藩之乱,请问其中势力最大的吴三桂拥有多少兵马?而且经济实力怎样

史载,耿、尚二藩各有按旗兵编制的十五佐领,绿营兵六千余人。吴藩有按旗兵编制的五十三佐领,绿营兵有“四镇十营”6。按:三藩藩属五丁出一甲,甲二百设一佐领。吴藩的“十营”,每营有兵1200人,共12000人;“四镇”,每镇有步战兵、守兵2400人。共9600人。

藩 王 旗兵编制 绿营兵 合 计

吴三桂 10600 21600 32200

尚可喜 3000 6000 9000

耿精忠 3000 6000 9000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藩总的兵额应是50200人32200+9000+9000。如果再加上参加三藩之乱的孙延龄部3000人8,也不会超过55000人。三藩还有众多的丁口。如果按五丁出一甲计算,吴藩有53000人,尚、耿二藩和孙延龄部各有15000人。总数约10万人。丁口和兵额合在一起,三藩部属总在十五六万人以上。不过应该都有私藏的兵丁,这个就不好计算了。

经济上,云南农耕不胜,靠朝廷的饷银,吴三桂问朝廷要的,烟土什么的,估计应该比不上清朝全国之力吧

三藩的军事实力是否比清廷还要大呢?

平南、靖南二藩各有兵力十五佐领,绿营兵各六七千,丁口各两万;平西王所属兵力五十三佐领,绿营兵一万二千,丁口数万。

旗兵编制 绿营兵 合 计

吴三桂 10600 21600 32200

尚可喜 3000 6000 9000

耿精忠 3000 6000 9000

三藩总的兵额应是50200人

三藩还有众多的丁口。如果按五丁出一甲计算,吴藩有53000人,尚、耿二藩和孙延龄部各有15000人。总数约10万人。丁口和兵额合在一起,三藩部属总在十五六万人以上。必须指出,以上仅是按清朝定制计算的。实际上,三藩额外编制的兵马数目一定不少。虽然三藩的固定兵额只及清朝总兵力的八分之一9,但是在三藩变乱后,加上响应者的兵力,总数大大超过清廷用于平乱的兵力10。这就成为战争初期三藩军队来势汹汹、清军战略保守如只在荆州——岳州一带防御吴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军队是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的。据一些清史研究者的估计,清廷定都北京后,八旗兵的总数在20万人左右;绿营兵在顺治十六年时“几六十万”,后清廷裁减三分之二,只剩20余万《清史稿》卷二四四,《林起龙传》。这样,在康熙初年,清军总数估计约有40万人。

藩变乱发生后,双方兵力虽无确切统计,但从一些记载中仍可了解一个梗概。如吴三桂只在长沙、萍乡等处部署的军队就有7.3万人,吴将王屏藩进攻丙北的兵力有2万人以上,陕西提督王辅臣响应吴三桂叛清后,在平凉咽喉之地的虎山墩就部署了万余人抗拒清军;耿精忠反清后,他的部下拥有的兵力是:徐尚朝有“马步贼五万”,程风有7万人,郭应辅约有8万人;尚之信反清后, “广东高、雷、廉叛兵,合计约有十万”。仅据以上不完全的统计,可知变乱者的兵力不少于四五十万人。清军虽有四十万人,但除去镇守京师的11万人以及盛京和山东、山西、西北等地的军队外,用于平乱的兵力所剩无多。

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清廷只调遣了7万满洲八旗、察哈尔、科尔沁的兵马赴荆州、岳州防御吴军;增派l万名军队分赴浙江杭州、福建,加上福建原来驻扎的3.4万清军,可知与耿军作战的清军总数不会多于5万人分见《清圣祖实录》卷四五、四八、五0、五二、五三、五六、五八,《清史稿》卷二四四、二五一、二五六,《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七九。如果加上清将张勇、赵良栋、王进宝的绿营兵,那么清廷用于平乱的兵力估计也只有十五六万人。

清朝为什么平定了“三藩之乱”?

平定三藩之乱是发生在清朝初期的一件影响重大的事件。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立及其势力的养成,是清廷利

用明朝降将平定及镇守南方的结果。清廷入关之后,因为八旗兵力不足,为了对付义军及南明政府的反

抗,不得不依靠明朝降官降将,使之充当前驱,从事招抚工作及武力镇压。在明朝降将中,以孔有德、

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四人替清朝出力最大,所以均受封为王。他们所率领的军队成为八旗以外的重

要武力,在入关后替清朝效尽犬马之劳。经过二十年的斗争之后,坚决抗清的农民军失败了,南明的腐

朽政权也垮了台。这时清廷把八旗基本力量放置在北方,以保卫京师及驻防各重要城池,而南方就暂让

给吴桂三等去镇守。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驻福建,这样便形成了三藩。

三蕃之外,还有孔有德的势力存在。孔有德同农民军李定国作战,自杀于桂林,其子也为李定国所杀,

所以无人袭封,仅有一女孔四贞嫁孙延龄,清廷即以孙延龄为将军代领其众,驻守桂林。

  三藩之中,吴三桂的势力最大,也最为跋扈。其藩兵定制有53个佐领,一佐领有甲士二百,系五丁

出一甲,计有壮丁五万余,此外又有绿旗兵一万二千人。这些军队都是其私属,将领皆其死党。其军事

实力是极其雄厚的,兵数总计不下十余万。因此,清廷对之颇存顾忌,一切不敢过问,假以专制云、贵

二省的一切大权。当时清廷所给云、贵二省督抚的敕书,都要写入“听王节制”四字。吴三桂可以随意

题补官吏,号曰“西选”。凡朝廷所选文武官到云南,吴三桂即派人加以收买,使之卖身藩下,以为己

用。吴三桂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势力。他占据明代世镇云南的沐氏庄田七百顷作为藩庄,又和西藏的达

赖喇嘛在北胜州互市,以茶换取蒙古的马匹。又派许多人出兵去做生意,贩运辽东人参及四川的黄连、

附子,以牟取利润。他曾大量地贷钱给商人使用,谓之藩本。他强征关市之税,开矿鼓铸。吴三桂欲效

明代沐氏故事,世守云南,所以从各方面培植自己的势力,以求达到这个目的。其他尚、耿二藩也和吴

三桂一样,其藩下兵各有15佐领,又绿旗兵各有六七千,并且也是经商括财,强征市税,遍置私人,坐

地称霸。

  三藩各据一方,形成独立王国,其势力已尾大不掉,严重威胁着清政权;三藩的存在,每年要消耗

兵饷两千余万两,在经济上也成为清廷沉重的负担。因此,清廷不能不考虑撤藩的问题。

  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撤藩的机会来了。这时尚可喜首请归老辽东,而欲使其子尚之信继续留镇

广东。康熙帝抓住这个机会,即命其父子率属下兵丁家小同撤。吴三桂、耿精忠闻之,也奏请撤藩,目

的在于试探清廷的态度。当时朝中大臣畏惧吴三桂的武力,多数人都不敢主张应允。而康熙帝则毅然作

出决定,吴、耿二藩也一齐全撤。

  撤藩之令既下,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反,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

易衣冠,发布檄文,倡言“兴明讨虏”,呼清皇帝为满酋。吴三桂想以恢复明朝作幌子,以收拾人心,

但其背叛明朝的行为早已昭人耳目,所以恢复明朝的旗帜并不能骗人,不但得不到广大汉族人民同情和

支持,甚至连明朝尚存遗老也无人出来理睬他。不过,吴三桂的发难,也鼓动起一个很大的反清浪潮。

吴三桂军以破竹之势,由云、贵直冲湖南,长驱至岳州,湖南全省尽为占有。吴三桂又分军犯四川,四

川提督郑蛟麟、巡抚罗森、总兵谭宏及吴之茂均降,四川全省皆下。于是,云南、贵州、湖南、四川四

省尽入吴三桂之手。吴三桂兵锋甚锐,一时响应者四起。在福建,有靖南王耿精忠,在广东有总兵刘进

忠、平南王尚之信;在广西,有将军孙延龄,在陕西有提督王辅臣;在湖北,襄阳有总兵杨来嘉;在河

南,彰德有总兵蔡禄。这样一来,中国西南全部和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中原、西北一带,都骚动起来,战

火弥漫十数省。

  但是以吴三桂为首的反清阵营是虚弱的,内部互相利用,矛盾重重,经不起持久的军事攻击与政治

瓦解。而且吴三桂一开始即在战略上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以致陷于被动地位。

  当他以锐不可当之势占领湖南全省时,却立即收住了攻势,不再渡江前进,扩大占领地区,乃转而

在湖南采取守势,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与清军对峙,结果不能出湖南一步。因为吴三桂骚动的目标,即

趋向在西北陕甘和东南闽浙,遂遣兵一由长沙犯江西,企图与耿精忠合;一由四川犯陕西,企图与王辅

臣会合。这样一种打法,就给予康熙帝以调兵遣将、从容布置应付的机会。

  相反,康熙帝在应付这一事变中却表现出他的雄才大略。

  他看出主要的叛变者是吴三桂,所以所采取的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可以进行妥协讲

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只要肯降,不咎既往,以此来分化敌人,削弱吴三桂的

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兵至

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

手利用汉将汉兵来应付作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的王辅臣和福建的耿精忠先后投降清朝。次年,广东的尚之信也投降于

清。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岳乐之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康熙

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已起兵六载,年已六十七岁,为排除胸中苦闷,乃于这年三月在衡州称帝,立

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但这是吴三桂穷蹙绝望的表现,未几即忧愤成疾,这年八月病死。吴三

桂一死,其势即土崩瓦解。清军得到吴三桂水师将领林兴珠的献策,乃击败吴应麟,攻下岳州。以后占

据四川,进攻云贵,主要也是依赖汉将赵良栋、王进室、蔡毓荣、董卫国等力量。康熙二十年(1681年)

冬,清军进入云贵省城,吴三桂之孙吴世藩自杀。历时8年,波及十数省的三藩之乱,终于被削平了。

  平定三藩,清廷才真正在关内完成了统一,稳定了统治权,从此之后,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

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清朝打败三藩的是哪位皇帝?

康熙,爱新觉罗玄烨

标签: 强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