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颙琰,为什么爱新觉罗·永琰又叫爱新觉罗·颙琰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607

为什么爱新觉罗·永琰又叫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

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扩展资料: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爱新觉罗·颙琰的家族成员

1、父母

父亲: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2、后妃

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贵妃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恕妃,完颜氏。

华妃,侯佳氏。

庄妃,王佳氏。

信妃,刘佳氏。

简嫔,关佳氏。

逊嫔,沈佳氏。

淳嫔,董佳氏。

恩嫔,乌雅氏。

安嫔,苏完瓜尔佳氏。

荣嫔,梁氏,道光继位,尊为皇考荣嫔。

贵人

玉贵人。

芸贵人。

李贵人。

3、子女

皇子

皇长子穆郡王。

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

公主

皇长女(1780.4.11—1783.11.1)。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庄静固伦公主。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

皇六女(1789.6.12—1790)。

皇七女(1793.6.26—1795)。

皇八女(1805.2.8一1805.11)。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伦公主。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帝的主要性格特点。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然而,嘉庆的平庸,并不是他的性情所致,而是历史的必然,在乾隆晚期,清朝已经出现了衰败的迹象,白莲教的起义,再加上乾隆晚年举办寿宴过度的奢华,使得嘉庆初期国库空虚,所以说乾隆实际上是留下了个烂摊子给嘉庆。

嘉庆皇帝是古装影视剧红人,在以下电视剧中出现:

《满清十三皇朝Ⅱ》 、《宰相刘罗锅》、 《皇宫宝贝》、《九岁县太爷》、《龙凤奇缘》、 《梦断紫禁城》、《草民县令》、《乾隆王朝》、《金枝欲孽》、《嘉庆皇帝》、《褡裢王爷》、《我的野蛮奶奶》;

《少年嘉庆》、《嘉庆君游台湾》、《天地民心》、《大内低手》、《张保仔》 。

扩展资料

爱新觉罗·颙琰改名揭秘

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

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为什么要杀和珅

嘉庆登台后首先要竖立自己的威信,另外还需要大量的军费平叛白莲教。这个时候只有杀了和珅才能够一举两得。

嘉庆帝是第几个阿哥

嘉庆帝是第十五阿哥。

嘉庆帝原名爱新觉罗·永琰,登基后改为颙琰,生于1760年11月13日,死于1820年9月2日。清朝第七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年号嘉庆,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从嘉庆帝个人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严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大批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

扩展资料:

1820年农历七月十八日,嘉庆从紫禁城前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皇次子旻宁、军机大臣、御前大臣等都亲自随行护驾。

嘉庆皇帝此行的目的是举行一次木兰秋狝,就是秋天到木兰围场去打猎。一路上天气炎热,一行人走走停停,走了七天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

一到避暑山庄,嘉庆皇帝就住进了烟波致爽殿。这座大殿是清朝皇帝在承德时的寝宫。嘉庆来到烟波致爽殿时,庭院里绿草如茵,虽是深宫禁苑,却充满了清新、幽静的园林情趣。

就在嘉庆住进来的第二天上午,军机大臣前来觐见,他拿过嘉庆批阅的奏折一看,上面的字龙飞凤舞,难以辨认,再看皇帝神情恍惚,面如菜色,知道嘉庆肯定是生病了。

于是,马上双膝跪地说,皇上必须马上休息了,不能再工作了。而此时的嘉庆,也突然感到头脑发胀,呼吸、说话都困难。

到了晚上,忽然间,天空中电闪雷鸣,一时间雷电交加,气氛阴森恐怖。就在此时,一直躺在烟波致爽殿西暖阁床上的嘉庆皇帝突然口鼻乱动,几次想抬起手臂,挣扎着要坐起来,似乎想要开口说话,可是他呼吸急促,根本无法开口。

小太监们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急忙去喊太医,有的去找皇子和大臣。不多时,二皇子旻宁来到西暖阁,此时嘉庆皇帝已经只有进气,没有出气了,旻宁连声呼喊他,他似乎也没了知觉。

忽然,一道强光划过,随后一个炸雷在烟波致爽殿上轰然响起,人们惊魂未定之际,发现嘉庆皇帝已经咽气了,终年六十一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庆帝

嘉庆帝的生平简介

嘉庆帝生平简介

嘉庆帝,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汉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1、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颙琰也努力扭转。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颙琰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2、颙琰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

3、对于官员的玩忽职守之风,颙琰首先从自己做起,学习先帝,勤于政事。每天一大早就起身阅读祖宗实录,批阅奏章,早饭后还召见大臣。对于拖拉延搁的现象严斥不贷。嘉庆十三年(1808年)四月,皇孙出世,内阁考虑到颙琰正高兴,怕送奏折影响他,他知道后就对这种做法进行了斥责。

4、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二十日,颙琰在从圆明园回宫时在神武门遇刺,随从上百名侍卫只有几位反应过来,出手相救,所幸颙琰未受伤,刺客陈德当场被擒,后被凌迟处死,两个儿子也被处绞。事后颙琰惩罚了失职的官员、侍卫,加强了紫禁城的门禁制度。

5、颙琰在位时期结束了文字狱。颙琰和清代历朝皇帝一样,提倡封建礼教。十分懂得“文教治天下”、“以孝治天下”,的道理,竭力用尊孔和提倡封建礼教来完善和巩固其统治,力求在人民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传统道德捍卫者的形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嘉庆帝

嘉庆帝为什么是历史上最尴尬的皇帝?

嘉庆十多年的统治,前面连着“康乾盛世”,紧接其后的,则是“鸦片战争”。

正是在嘉庆皇帝的统治下,大清王朝完成了走向万劫不复的衰败的关键几步:腐败之癌由乾隆晚期侵蚀到国家肌体的几个重要器官,演变成了嘉庆晚期的沦肌浃髓,全面扩散。

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经被掏空了精华,成了风中之烛,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地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后来是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所以他是清朝走向衰败的标志。

扩展资料

历史评价嘉庆:

1、沈颐之: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

2、沈兴永:第十五子永琰,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

3、闵钟显:姿容端重,禀性宽厚,故天下人心,属望已久云。

4、费正清:嘉庆帝认为,掐断了和珅的庇护制网络结构的花朵,它的根株便会自然枯萎。但是,上层行政的改革不能医治十九世纪官僚制度中根深蒂固的弊病。

5、陈连营:嘉庆的守成思想既是时代造就的,它又对当时及以后的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种思想无疑是消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突然驾崩后,为何动用八千人为其抬棺?

嘉庆这位君主突然之间就在承德的避暑山庄驾崩了,驾崩之后的事情就很难办了,因为没有立太子,还有就是嘉庆帝怎么办?据说是动用了八千人来抬这个棺椁,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是显示帝王的尊贵。一开始驾崩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准备啊。只好在附近找几块木板子钉成棺椁的样子,运回了京城,之后才在京城里发丧的。发丧的时候就要隆重一些了,不能跟之前的几块破板子就可以了,抬这个棺椁的人据说是有八千人,以此来显示帝王的不同凡响。据说这个还不算是最厉害的呢!最厉害的是动用军队作为仪仗队,绵延数百里,八千人的队伍相比较而言,就是差一些了!

这么多人的出殡也是为了弥补之前的过失。之前嘉庆帝突然间驾崩的,只能是以简单的方式秘密运回京城,安排好一切以后,再来发丧,这样才能更好的稳定局势。局势稳定了,就可以让嘉庆帝风风光光地大葬了,这个也是当时的需要!让人们知道嘉庆帝离开了,新的朝代即将开始了!

嘉庆这位君主还是比较节俭的,据说他是死于雷击。主要是这位爷在雷阵雨天气里出去打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身上的利器成了通电的导体,导致了自己被雷劈?还是因为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呢?我更倾向于前者,后者是封建迷信,大家不要相信啊!对于嘉庆帝的死因,清史里记载是病死的,什么病也没有说。你觉得嘉庆帝死因是什么呢?

颙琰怎么读

声母y,韵母ong,an。

颙琰读音是yóng yǎn。嘉庆的名字本来叫永琰,后改“永”作“颙”。清朝规定,只是在《实录》、《玉牒》等特定文献出现的御名上贴黄(就是将名字用黄签盖上)。清帝名字避讳,从康熙帝开始。

大致的情况是:康熙名字玄烨的“玄”字,避讳时缺末笔;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歴”)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爱新觉罗·颙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 年号嘉庆,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月初六日出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汉族)。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至,被乾隆帝秘立为皇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

颙琰于1796年登基,但在位前四年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掌大权。颙琰对贪污深恶痛绝,他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他在位期间正值世界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这时期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亦流入中国。清朝出现了中衰。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驾崩,终年61岁。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扩展资料

在政治上,面对乾隆末年的种种弊端,颙琰也努力扭转。乾隆末年权臣当道,言路堵塞。颙琰首先“诏求直言,广开言路”,鼓励大家向皇帝提意见。还褒奖起复了部分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

乾隆后期吏治败坏,贪污腐败严重。嘉庆五年(1801年)十月,他在上谕中指出:“整饬吏治,以清廉为本”,“贪墨之风,首当严惩”。

对此,颙琰一方面继续重用乾隆后期重用的王杰、朱珪、董诰等清廉的老臣,他还听从老师朱珪“身先节俭,崇奖清廉”的建议,限制地方向他呈送宝物,“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平时生活也比较节俭,五十大寿禁止民间演戏庆贺,六十大寿又禁止给他送金珠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