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岛诗人,诗人北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资讯1162

诗人北岛是个什么样的人?

北岛用深邃的、充满力量、让人难以忘怀的诗句,向他的祖国和世界发出了声音,谱写自由和表达的乐章。

北岛创造性的作品在美学意义和诗歌独特性上都十分重要,充满新意和隐喻。北岛的诗歌在中国的1970年代成为了那一代人的声音,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可能到达的边界。

扩展资料:

国外经历

1989年,北岛因故移居国外,一度旅居瑞典等七个国家并进行创作,寻找机会朗读自己的诗歌。

1990年,北岛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岛

求诗人北岛简介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湖州人,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作家,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1978年北岛与芒克等人创办《今天》杂志。1978年初秋一个晚上,北岛和芒克、黄锐在黄锐家的小院里喝了点儿白酒,北岛提议要办个文学杂志,于是《今天》诞生了。北岛的笔名也是因为《今天》的创办而来的。

当时北岛和芒克创办《今天》杂志,觉得自己应该有个笔名。有一次无意间两人在晚上骑车,芒克想起北岛是个南方人,但是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北岛出了一本诗集叫《陌生的海滩》,里面也提到很多岛。他是那种外表看起来挺冷、挺独立,芒克觉得叫“北岛”非常合适。

1987年春,北岛去了英国,在大学当访问学者。1990年,北岛移居美国,曾任教于加州戴维斯大学,同年在北岛的主持下《今天》文学杂志在挪威复刊,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发行,其网络版和论坛也享誉世界各地汉语文学圈。

1994年,北岛返回中国,在北京入境时被扣留,遣送回美国,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后来,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杜伦大学中文系担任讲师。

2010年,北岛全票通过当选《钟山》杂志当代(1979-2009年)十大中国诗人之首。2010年3月,北岛以“想象与创造的空间”为题,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博文公开讲座。2011年8月8日,北岛获准入境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并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

2013年10月30日,“时间的玫瑰——北岛诗歌之夜”在香港中文大学的邵逸夫堂举行,600多人入场,创下主办方同系列活动的最高纪录。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定居香港。著有诗集《陌生的海滩》《北岛诗选》《在天涯》,散文集《蓝房子》《青灯》和小说《波动》,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等,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最高荣誉金花环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扩展资料:

人物评价

北岛用深邃的、充满力量、让人难以忘怀的诗句,向他的祖国和世界发出了声音,谱写自由和表达的乐章。他曾经写道:“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我不相信梦是假的,我不相信死无报应。”从天安门广场到更远处,这些诗句激励着青年们改变世界的热望。

作为一份民间文学杂志的创始人和出版者,他常常不惜以自身和家人付出的巨大代价,为他的同胞创造并培育一个向世界表达自己的平台。(布朗大学校长路斯·西蒙斯)

北岛创造性的作品在美学意义和诗歌独特性上都十分重要,充满新意和隐喻。北岛的诗歌在中国的1970年代成为了那一代人的声音,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诗歌超越了那个时代的文学可能到达的边界。(马其顿文化部长Elizabeta Kanceska-Milevska评)

诗人“北岛”笔名的来由?

诗人“北岛”的笔名是诗人芒克起的。

1972年北岛『本名赵振开,曾用笔名:北岛,石默』与芒克『原名姜世伟』(诗人)【芒克(Monkey,即猴子】相识,次年北岛到白洋淀去探望在那儿插队的芒克 ,芒克曾这样写到:“北岛”和“芒克”这两个笔名是后来办《今天》创刊号时,俩人互相给对方取的。而芒克的身上因为有一种猴性,这也正成了他芒克的笔名的由来。

诗人北岛是怎么死的,绝笔诗是那首?

诗人北岛还没死。

北岛(1949年8月2日—),原名赵振开,“北岛”是诗人芒克给他取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间诗歌刊物《今天》的创办者。

北岛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著有诗集《北岛诗歌集》、《太阳城札记》、《北岛顾城诗选》、《陌生的海滩》,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代表诗作有《回答》《一切》,作品被译成20余种文字。

北岛曾先后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等,并被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终身荣誉院士。

诗人 北岛的诗歌艺术特色!

  在"颂歌""战歌"的匡制下,诗歌创作的主流到了文革十年,已走上了"假,大,空"的绝路,而一些地下的诗歌创作中心在形成,他们写与颂歌不同的"朦胧诗",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洋淀诗群",由一批北京赴白洋淀下乡插队的知青构成,主要成员有芒克,多多,根子等,同时在福建,四川等也有这样的创作群体.

  后来成为"朦胧诗"主将的北岛,舒婷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创作的. 北岛的《回答》就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高度概念化的意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这首诗的成功首先就是这种批判思想的成功,但承载这种思想的是高超的诗歌艺术。北岛用他强健的笔触付与了作品强大的艺术张力。它将抽象的伦理观念与平易的意象相结合,产生了一种超现实的思想力量。不仅如此,其强烈的悲剧感,更是让人透不过气来。冷峻的反讽、浓郁的悲愤、炽热的感情,如火山喷发一般使人惊心动魄。

  这些年轻人的写作既不是为了发表,更不是为了名利,完全是出自内心的一种真诚与激情,所以他们的诗显现出与当时的主流意识完全不同的思想空间. 诗中许多意象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如“镀金的天空”、“冰川季”、“冰凌”、“黑海”、“好望角”等等,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特别是“死海里千帆相竞”,就是对文革十年群魔乱舞、人妖颠倒、是非不分、白色恐怖、正义不彰的高度概括。诗中最撼人心魄的是诗人对黑暗势力的连珠炮般的轰击,那么激烈而坚定,那一连串“不相信”所代表的正是善良与正义的呼声,也代表了人民的不可欺、历史的大浪淘沙。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将强烈的感情和控诉进行了高度的升华,从而使诗具有了哲理的意蕴,历史的深度。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向往,对于人民的坚定信心。其浪漫主义情怀和象征主义意象高度融合,严肃、冷峻、庄重、热烈,既有曲折的情思,又有深刻的反思,既有深沉的回顾,又有热烈的希望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北岛有一首诗《生活》,内容只有一个字“网”。

“网”字揭示了芸芸众生的生命状态,带有寓言般的深沉和精确。

的确,生活本身就是一张网,有亲情之网,也有仇恨之网;有互助之网,也由破坏之网;有善良之网,也有罪恶之网;有幸福之网,也有痛苦之网,就这样密密麻麻,相互交织,构成了一种复杂多样的图景。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网上的一个结,也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你都和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摆脱甚或超脱这种生存状态。我们因为这种联系而存在,而具有了生活的欢快、进击的锐气、拼搏的勇气等等。我们牵着亲人、朋友、师长、同事和所有熟悉的、不熟悉的人的手,别人同样也牵着我们的手。就这样,我们手拉着手,一起风雨兼程向前走,织就了一张更亲密、更和谐、更有凝聚力的网。

当然,人们也不免烦恼,或者误入难以走出的情感“迷宫”,陷入斩不断、理还乱的痛苦,甚至发生相互戕害的悲剧。这些,也可能更容易让我们脆弱的心灵,因为无法跳出这张网而伤感不已。但,或许,这才是真实的生活,是生活的本来面目。那么,就请静下心来,以一种虔诚的心态倾听欢快的生活主旋律,把那不可避免的几声尖叫和那所有的不愉快抛诸脑后。须知,平和也是一种和谐。

如何评价诗人北岛后期的诗作

作者:陶意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624663/answer/13850925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以前写过一篇随笔。

重读北岛后期诗歌

八年前,北岛从海外归来,带回了他海外创作的成果——诗集《在天涯》,把一个“决不跪在地上”的英雄,瞬时带回了人的境地。与此同时,第三代诗群却抛出“pass北岛”的口号,将北岛的创作视为“经典而过时”的产物,于是一片喧嚣中,北岛的后期诗歌在被充分认识之前就淹没在新的诗潮之中,而今,它们正如待开发的矿藏一般,等待着愿意反思的人们去挖掘。历史是无法回避的,人们在研究于坚、韩东等第三代诗人的时候,一定不可避免提及北岛,而人们对北岛的各种误读却从来没有减少,因此正如北岛的友人食指在《相信未来》中所说:”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如今对于北岛的争论,首先源于第三代诗人对北岛的反对,在论战初期,第三代诗人们认为汉语还有其他潜能和表达可能,故而为了探索,他们首先要取消北岛的权威,在他们眼中,北岛是传统的代表。其次源于北岛的多次诺贝尔奖提名,着势必使北岛站在诗坛的风口浪尖,而这两种源头恰好产生了两种极不客观观点:后者将北岛捧到天上,前者将北岛踩在脚下。

那么北岛的后期诗歌到底是怎样的呢?首先,读者们对于北岛作为传统的代表早已先入为主,但是对于其后期创作来说,显然这个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北岛应该更像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所说的,是世界诗歌的代表。因为北岛的许多光辉诗作都是在与祖国、传统、母语的疏离中产生的。比如“一个被国家辞退的人/穿过昏热的午睡”(《创造》)、“在母语的防线上/奇异的乡愁/垂死的玫瑰”(《无题》),相对于传统,北岛更向往世界,他说:“有时远离传统是好的。”(《古老的敌意》),北岛对于中国诗坛的不良影响应该是其前期的诗歌养成了诗人们喊口号的习惯,而其后期诗歌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点,才更加个人化,更加走进人的内心。

既然北岛的后期诗歌不是第三代诗人所宣称的那样传统、过时,那么北岛是不是因为保守而给人造成了这样的错觉呢?其实不是,仔细阅读北岛的诗歌,你就会发现在各个阶段,北岛都有不同的尝试,比如他唯一的长诗《白日梦》就被他视为“失败的尝试”,在《青年诗人的肖像》一诗中,北岛也一反冷峻的常态,而像第三代诗人那样玩起了幽默,《乡音》也同样玩儿起了口语化,还有北岛正在创作的长诗《歧路行》等等。也就是说,北岛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当然我认为并不是像一些民间立场写作者所宣称的那样,只有口语化的诗才叫先锋诗歌),我们怎能说北岛“吃老本”呢?怎能说北岛“经典而过时”呢?

在北岛的后期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个我们不熟悉的北岛,他宝刀未老,与祖国、传统、母语的疏离使他有着第三代诗人所没有的历史包袱,但是他很好的减少了写作的政治性,愈加向艺术靠拢,他是一个从不同角度看待历史的反思者。北岛保守的形象源于人们对他的不了解。

我注意到现在第三代诗人对于北岛的态度已经大大的缓解了,韩东曾承认:“本质上北岛与我们是一脉相承的。”伊沙在其编写的《新世纪诗典》中也给了北岛较高的地位,在第三代诗人的反崇高、反文化浪潮过去后,诗歌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我们似乎有必要重读北岛,因为第三代诗歌中民间立场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之间的巨大争端绝不仅仅是口语和书面语之争,而是精英化与平民化之争,不仅仅是一些外行看来的极其表面的“术”之争,而是“道”之争,是诗观之争!因此在论战旷日持久,双方都极其疲惫的时侯,反思的进行是必要的。

由于我们必须反思北岛、重读北岛(重读永远比初读更让人收获),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北岛的多次诺贝尔奖提名而把北岛捧上天,北岛后期诗歌的流弊并非没有,有时还很明显,那就是过于封闭,过度使用的隐喻也有些故弄玄虚、不知所云,这就导致了“你没有如期归来/我喉咙里的果核/变成了温暖的石头“。而且因为北岛有时过度沉迷于的独特的政治经历,导致了时而出现的”故作姿态“,这会使新一代诗人染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毛病,因为我们再也没有北岛的特殊社会环境了。北岛的诗虽然总是无比冷峻,处处散发着理性之美,但是它们的思想性与其它“不冷峻”的诗人相比,并没有太多不同,我们将北岛放在国际诗坛上比较,就会发现北岛依然无法叫板一些享有国际声誉的诗人。

那么最后,北岛的后期诗歌,这“待开发的矿藏”能给中国诗坛带来什么呢?我认为,至少有如下几种“出土文物”:

1、在第三代的反崇高、反文化造成的一片空白之后,北岛提醒了我们要创造价值。

2、创造价值的手段之一是反思。

3、内容要顺应时代,形式要顺应内容

4、过度浅白和过度艰涩都是不好的,知识分子写作要避免流于艰涩,民间立场写作要避免过于粗俗。不要为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而在创作上走极端。

5、朦胧派诗人的历史任务是启蒙思想,唤醒诗性,第三代诗人的历史任务是去除传统的流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6、而创造价值的任务将会落在我们肩上。

标签: 北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