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弼字辅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贺若弼,字辅伯,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8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1)君主的口不严密则容易失信于臣下,臣下的口不严密则会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
(2)趁着这个机会,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到他们。
小题4:①为人谨慎,从处理太子废立的意见上表现明显;②文武双全,年少时便习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③聪明机智,军事才能出众,在打仗时特别善于动脑筋。(① ③点2分,②点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多为一词多义,如果此题仅按一词多义理解则很容易误入歧途,所以还要联系上下文看看是否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C项“阙”通“缺”,缺点,过失。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文言虚词也在词义上大多是多个义项的,而意义不同是用法(即语法功能)不同的结果。此题考查的均是常用虚词。A.因为,介词;B.竟然,却/于是,就 均作副词;C.他的,代词/恐怕,副词;D.尚且/将要,均作副词。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特殊句式及其他特殊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本题重点词语:密,严密;失臣,省略句“失(信于)臣”;身,自己(的性命);济,渡过;弗之觉,倒装句 “弗觉之”。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传主人物形象。人物的形象(性格)是由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文言文人物传记多是记载传主的生平事迹,在记载事迹的同时偶有对传主的评价,所以我们逐个梳理传主事迹并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就能找到人物形象特征。本文先后记载了以下事迹:贺若弼父亲遇害时对他的遗训,在回答废立太子时对周武帝的“诡对”(表明其小心谨慎);“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文武双全);接受高祖重托吞并江南(表现其军事才能)。
参考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于是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
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却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颎说:“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遗憾。”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趁着这个机会,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到他们。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松懈,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隋朝大将贺若弼传 贺若弼是哪个朝代的人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

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

贺若弼后骄傲自满,自以为功名在群臣之上,常以宰相自许。公元604年(仁寿四年),杨广即位为帝,贺若弼就更加被疏远了。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被杀害。

满意请采纳

刚刚知道隋朝名将贺若弼不姓贺,而是复姓贺若,想问一下当代还有贺若这个姓氏么

  首先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再说一下贺若这个姓:源于鲜卑,出自古鲜卑族贺若部,属于以部族名称为氏。贺若氏,亦称贺岳氏。为汉、唐之际中国北方东胡北支鲜卑族贺若部的部族称谓,亦为其族人的姓氏。

  据现代姓氏学家姚薇元在其所著的《北朝胡姓考》中考证<官氏志>:‘贺若氏依旧贺若氏’。按<姓解>二若氏下引后魏书云:‘北俗谓忠正为贺若。孝文帝以其先祖有忠正之德,遂以为氏。’<广韵>三十八个同,惟忠正作忠贞。据此,则贺若命氏,始自孝文,与志文‘依旧’之说,似不合。

  但是现在姓贺若的已经很少了,都在民族交流中转化成了其他的姓氏。

  附《中国姓氏大词典》传统复姓表

  B.

  百里 北野 辟闾

  C.

  成公 成功 淳于 单于 叱干

  D.

  东方 东门 东郭 东野 段干 段阳 第五 端木 独孤 大野 独吉

  F.

  傅其

  G.

  公西 公羊 公冶 公良 公析 公肩 公孟 公孙 公坚 毋将 郭公 榖梁

  H.

  皇甫 黄龙 黑齿 斛律 斛粟 贺若 呼延 赫连

  J.

  九方 丌官 夹谷

  K.

  可频

  L.

  令狐 梁丘 闾丘 龙丘

  M.

  万俟 慕容 抹燃

  N.

  南伯 南门 南宫 南荣

  O.

  欧侯 欧阳

  P.

  濮阳 普周 蒲察 仆固 仆散

  Q.

  亓官 漆雕 渠丘 屈卢 钳耳 屈突

  S.

  士孙 上官 申徒 申屠 申鲜 司马 司空 司徒 司寇 夙沙 叔先 叔仲 侍其 是云 索卢

  T.

  太公 太史 太叔 屠岸 澹台 同蹄 拓拔

  W.

  巫马 吾丘 无庸 微生 闻人 完颜

  X.

  西门 相里 信平 轩辕 夏侯 新垣 鲜于

  Y.

  延陵 於陵 伊祁 羊舌 羊角 乐正 宇文 尉迟 耶律

  Z.

  中叔 主父 左人 左丘 仲长 仲孙 宗政 宰父 诸葛 颛孙 钟离 长儿 长孙

隋朝大将贺若弼的生平历史以及事迹简介?

简介:

贺若弼(公元544年—公元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贺若弼以伐陈有功,封上柱国,进爵宋国公,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公元607年(大业三年),贺若弼被隋炀帝加以诽谤朝政的罪名杀害。

事迹简介:

锥舌诫子

公元565年(北周保定五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我想要平定江南,然而现在看来已经不能实现了,你应该继承我的遗志。还有我是因为嚼舌根而遭致杀身之祸的,你不能不好好想想啊。”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要慎言。

自命不凡

杨广还是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说:“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不是谋将;韩擒虎是斗将,不是领将;史万岁是骑将,不是大将 。”杨广又问谁是大将,贺若弼说自己就是太子选择的人。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能称大将。

贺若敦,河南洛阳人也文言文翻译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廷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贺若弼为什么将伐陈作为己任?

贺若弼生于西魏文帝大统十年(544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姓贺若,名弼,字辅伯。贺若本是鲜卑语,意为“忠贞”。据说,北魏孝文帝因为他的祖先对北魏有“忠贞之节”,遂赐以贺若为姓。贺若弼出身于鲜卑贵族家庭,河南洛阳人。他的父亲贺若敦是北周时很有名气的将领。当时长江以北,北周与北齐以洛阳为界互相对峙,而以据有巴蜀之地(今四川地区)的北周势力较为雄厚;长江以南,则是陈朝,它是西晋末年以来南方最小的一个王朝,势力局限于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北与北齐为邻,西与北周对峙。武成二年(560年),贺若敦奉命率兵渡过长江,占领了陈朝所辖的湘州(今湖南长沙)。因为孤军深入,粮饷不继,一年后,他又被迫撤回江北。掌握北周大权的宇文护以失地无功为名,罢免了贺若敦的官职,除名为民。后来,贺若敦虽被重新起用,但他因为自己本来有功,不仅没有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这样重的惩罚,心里很不服气;再加上和他地位相当的人都已当上大将军,而自己仅是个刺史而已,不免心存怨气。心里有怨气,嘴就要到处说,因此便激怒了宇文护。保定五年(565年),宇文护逼令他自杀。贺若敦临死时,把贺若弼叫到跟前,嘱咐他说:“我曾下决心平定江南,然而这一愿望没有得到实现,你应当完成我的遗志。我因为嘴巴爱说而致死,你千万不可忘记这个教训啊。”说罢,就用锥子把他的舌头刺出血来,作为警戒。这时,贺若弼已是二十二岁的青年人了。

贺若弼少年时期,胸有大志,为人慷慨,刻苦练武,勇敢不凡;同时,又博览群书,在当时贵族子弟中很有名望。后来,被周武帝时期权势很大的齐王宇文宪所看中,让他到齐王府做记室,管理王府的文书工作。不久,以文武才干,被封为当亭县公,官至小内史,从而成为皇帝亲近的一名官员,参与一些机要大事的处理。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经过一年多的亲征,灭掉北齐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变北周、北齐、陈朝三足鼎立而为北周、陈朝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周武帝讨伐北齐之际,陈朝乘机出兵,占领北齐淮水流域大片土地,直逼彭城(今江苏徐州)。北齐灭亡后,周武帝即派兵进攻陈朝,把陈军赶回淮水以南。周武帝是北周很有才能和见识的皇帝,他本想在灭北齐后,略加整顿后方,即大举伐陈,但在第二年,却被病魔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周武帝死后,他的儿子宇文赟继位,是为周宣帝。大成元年(579年)。周宣帝以大将韦孝宽为元帅,率大军伐陈,贺若弼跟随出征。周军先后攻占了陈朝淮南的寿阳(今安徽寿县)、广陵(今江苏扬州)等数十个城镇,陈朝江北之地尽归北周所占有。在这次战争中,贺若弼虽然不是主帅,但却立下大功,史称这次战争的胜利,多出于贺若弼的谋划。战争结束后,周宣帝提升贺若弼为寿州刺史,改封襄邑郡公,镇守淮南。这为贺若弼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创造了条件。

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病死,由他八岁的儿子周静帝继位,朝廷大权落到了丞相、外戚杨坚手中。杨坚虽然是北周初年重臣杨忠的儿子,他的女儿又是周宣帝的皇后,但是周静帝毕竟不是他的女儿所生,而他自己在当时的贵族和大官僚中威望也不高,因此他的专权引起了不少大官僚的强烈不满。以尉迟迥为首的大官僚看到杨坚有篡位的野心,便在邺城(今河南安阳)起兵反抗,洛阳以东州县官吏和守将纷起响应。贺若弼镇守的寿州是北周淮水流域的一座重镇,在军事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尉迟迥起兵后,杨坚因为贺若弼不是自己的亲信,担心他投靠尉迟迥,急速派遣长孙平去寿州,夺取他的兵权,并把他押送到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软禁起来。

不久,杨坚平定尉迟迥等人的反叛,完全控制了朝内外形势,581年,他废掉周静帝,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隋文帝登极后,开始着手伐陈统一全国的准备工作。这时,宰相高颎向他推荐贺若弼,建议加以重用,说:

“朝臣之内,论文武才干,没有人能比得上贺若弼。”隋文帝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出镇广陵,肩负伐陈的重任。广陵和寿州、庐州(今安徽合肥)是隋朝在淮南的三个重镇,也是隋朝渡江伐陈的根据地。隋文帝的任命,使贺若弼喜出望外。他觉得,实现父亲的遗志,完成国家的统一,施展自己雄才大略的千载难逢的机会终于到来了,因此心情格外的高兴。到达广陵后,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之情,写了一首诗,赠给寿州总管源雄,诗中写道:交河骠骑幕,合浦伏波营;勿使骐驎上,无我二人名。

意思是说,你我统率水陆大军镇守大江之北,肩负伐陈重任,一定要在伐陈的战争中取得功名。诗中的骐驎,是指汉武帝在长安未央官内所建的骐驎阁,西汉宣帝时曾在阁里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像。贺若弼引用这个典故与源雄互勉,充分反映了他以伐陈为己任的雄心大志和必胜的信心。

隋代名将都是谁?

1,韩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2,杨素(544—606.8.31)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后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3,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隋开皇三年,奉命与突厥单骑比武决胜负,驰斩其一勇士,使突厥军不敢再战而退,每行军作战,身先士卒,善抚部下,将士乐为效力。因其南征北战,屡建战功,遭杨素嫉妒诬陷,被隋文帝冤杀。

4,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

5,高颎(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扩展资料:

隋朝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继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随后于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605年,隋炀帝即位后,令宇文恺营建东都洛阳,并于606年颁布诏书迁都洛阳。

隋文帝在位年间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隋炀帝在位时期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但因过度消耗国力,引发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杀隋炀帝;隋恭帝杨侑禅让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619年,王世充拥立的皇泰主杨侗也被废,隋朝灭亡,享国38年。

为了巩固统治,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另外建立政事堂议事制、监察制、考绩制,这些都强化了政府机制,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治,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

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完善府兵制,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并改定赋役,减轻农民生产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清查户口措施,以增加财政收入。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当时周边国家和境内的少数民族如高昌、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与臣服的东突厥等国皆深受隋朝文化与典章制度的影响,外交以日本的遣隋使最为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隋朝

标签: 文言文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