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uo,战国时期的人物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67

战国时期的人物

1、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华夏族,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创建鬼谷门派。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2、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战国策》作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出自芈姓。楚国白公胜后裔,唐代许多白氏墓志铭详言,其祖先是楚平王孙白公胜。《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白乙丙之说已考证为以误而错。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国名将,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

3、廉颇

廉颇,生卒年不详,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国苦陉(今保定定州市邢邑)人,嬴姓,廉氏,名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与楚国。奔魏时居于大梁,而后老死于楚地,葬于寿春。

4、蔺相如

蔺相如,生卒不详,今保定市曲阳县相如村人。战国时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生平最重要的事迹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这三个事件。蔺相如原为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

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

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5、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正(政)、秦政,或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今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并奠定中国本土的疆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始皇

战国时期的资料

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东周的后半期,但东周在前256年即已被秦国所灭,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部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事件爆发后,韩、赵、魏三大家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最为强大的战国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中山等“千乘之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为七雄所灭。

“战国”之名,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大家族打败智氏,继而瓜分晋国,奠定了战国七雄的基础。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

战国时期各国国都?

1、东周国:都城为巩,即现在河南巩县。

2、西周国:都城为洛阳,即现在河南洛阳。

3、蜀国:都城为蜀,即现在四川省成都市。

4、巴国:都城为巴,即现在重庆市。

5、中山国:都城中山,即现在河北省正定。

6、宋国:都商丘,今河南商丘。

7、卫国:初都濮阳,即现在河南省濮阳县。

8、邹国:都城先是位于今山东都城市,后迁都于峄。

10、小邾国:都城倪,即现在山东枣庄市台儿庄区。

11、赵国:邯郸,即现在的河北省邯郸市。

12、、齐国:临淄,即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原齐国都城即位于现在的淄博市郊区。

13、秦国:咸阳,即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原秦国的咸阳位于西安市郊区。

14、燕国:西周至春秋初期都城在易,今河北易县;后来灭蓟,迁都到蓟国故都。

15、魏国:原都安邑,位于现在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即现在河南开封。

16、韩国:战国初期都阳翟,即现在河南禹州市;后灭郑国,迁都于原郑国都城。

17、越国:都城先后有好几个。琅琊:即现在山东省即墨市;会稽:即现在浙江绍兴。

18、楚国:郢,古代楚国都城迁了好多次,但都叫郢。相当于现在湖北省的江陵、枝江等地方。战国时期,秦国占领郢,楚国迁都宛,即现在河南南阳;之后迁都寿春,即现在的安徽寿县 。

扩展资料:

战国中部经济中心是大梁,当时位于中原核心,水路发达,经过魏国几十年的经营,人口最多时达到近40万人。是当时文明的商业大都会。

战国东方经济中心是临淄。这个城市历经齐国几百年的发展,在当时是大周最负盛名的教育中心。可以说是高校云集,大师云集。

战国的西方经济中心是咸阳,作为秦国的首都,当时秦国商业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并不是特别繁华,但是是一座很威严的城市。

战国北方城市经济中心是邯郸,为赵国的首都,但是从商业地位来说还比不上洛阳、定陶甚至楚国的寿春,人口最多时在20万左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临淄齐国故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赵国邯郸故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秦都

战国七雄的正确排序是什么?

战国七雄是指中国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盛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最强实力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按各国所在的方位可以这样来记: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

word中如何将一个横向页面及其表格 旋转90度以竖版页面插入?页面布局都不变 只是整体旋转

用07版的跟你说明。

比如现在是竖版排列的,你把鼠标移到第二页的首行,单击;

菜单栏里选择“页面布局”,点“分隔符”,选择“分节符”中的“下一页”;

然后再点击“纸张方向”,选择“横向”

OK了

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及各国城市分布情况

战国时期的形式是,楚国在南,赵国在北,燕国在东北,齐国在东,秦国在西,韩国、魏国在中间。在这七个大国中,沿黄河流域从西到东的三个大国——秦、魏、齐,具有左右局势的力量。

公元前403年,东周共主之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列位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从春秋时代初期的一百四十多家诸侯,经过三百六十多年的兼并,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了二十余家。其中又以西嬴姓秦国,东姜姓齐国,中原姬姓三晋(赵国、魏国、韩国),南芈姓楚国,北姬姓燕国此七国最强。史称“战国七雄”。

扩展资料

七雄疆域:

秦:约占有今陕西关中、汉中,甘肃东南部,四川中东部。

战国中原地区形势

魏:约占有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中部和东部。

赵:约占有今山西北部、中部和河北中部、西南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

韩:约占有今河南中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齐:约占有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西部和山西东南部。

楚:约占有今湖北全省,河南,安徽,湖南,江苏,浙江的一部分。

燕:约占有今河北北部,辽宁,吉林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微软自带拼音不会用?

我用的也是微软拼音输入法,一直在用,真的没碰到过你说的情况,我每次如果输入你上面那个牛占国也不会有“牛占国”连在一起的这个选项,也只能先选牛,再选占,最后选国。但我可以把这三个字的拼音一起打出来,然后一个一个的选,而不是像你那样打完三个字的拼音只能选第一个字,后面的两个不能选。我觉得也是你的输入法出问题了,也许是设置出问题了。你可以修改一下输入法的设置看看。

谁知道战国时期大事件大战争的时间顺序!!

  480 楚伐吴,至桐内。

  478 楚灭陈。越伐吴,在笠泽败吴师。

  476 智瑶伐郑,齐救郑。

  楚伐东夷。

  襄子灭代。

  475 越围吴。

  473 越灭吴,勾践为伯。

  472 智瑶伐齐,败齐师于犁丘。

  469 越迁治琅邪。

  三桓攻鲁哀公。

  464 智瑶伐郑。

  462 智瑶筑高粱城。

  461 秦夺大荔王城。

  458 四卿分范中行氏地。

  智瑶灭仇由。

  457 智瑶伐中山,取穷鱼。

  秦战绵诸。

  456 秦设频阳县。

  韩庞得卢氏城。

  韩魏共灭伊洛阴戎。

  455 智瑶合韩魏围赵于晋阳。

  453 赵韩魏灭智瑶,三分其地。

  451 秦筑南郑城。

  447 楚灭蔡。

  445 楚灭杞。

  444 秦伐义渠。

  441 南郑叛秦。

  440 周考王封弟揭于河南,为西周桓公。

  434 晋君仅剩绛,曲沃两地。

  431 楚灭莒。

  430 义渠伐秦,至渭水北岸。

  424 赵迁都中牟。

  423 韩伐郑。

  419 魏筑少梁城。

  415 秦修庞城,筑籍姑城。

  韩迁都平阳。

  414 越灭滕。

  中山武公初立。

  413 齐伐魏,毁黄城,围阳狐。

  越灭剡。

  魏败秦于郑。

  楚伐魏至上洛。

  412 魏伐秦繁庞城。

  齐伐鲁,取莒,安阳。

  409 魏伐秦,筑临晋,元里城。

  408 魏伐秦,完全占领河西地,筑洛阴,颌阳城。

  秦退守洛水,筑重泉城。

  魏伐中山。

  韩伐郑,取雍丘。

  齐伐鲁,取成。

  407 郑伐韩,战于负黍。

  齐伐卫,取贯丘。

  406 魏灭中山。

  405 齐公孙会以廪丘判入赵,三晋败齐。

  越灭缯。

  404 三晋伐齐,入齐长城。

  401 秦伐魏至阳狐。

  400 三晋伐楚至桑丘。

  郑围韩阳翟。

  399 楚还郑榆关。

  398 楚围郑。

  395 秦伐绵诸。

  394 负黍归韩。

  齐伐鲁取最,韩救鲁。

  393 楚伐韩,取负黍。

  魏伐郑,筑酸枣城。

  魏败秦于汪。

  391 三晋伐楚,败楚于大梁榆关。

  秦伐韩宜阳,取六邑。

  390 秦魏战于武城。

  秦建陕县。

  齐取魏襄陵。

  389 秦攻魏阴晋。

  387 秦伐蜀,取南郑。

  386 赵迁治邯郸。

  385 韩伐郑,取阳城。伐宋,入彭城,虏宋悼公。

  384 齐攻魏禀丘,赵救魏,败齐。

  383 秦迁治铄阳。

  赵筑刚平城以侵卫。

  魏救卫败赵于兔台。

  382 齐魏助卫攻赵,卫取赵刚平,攻至中牟。

  381 楚救赵伐魏,战于州西,梁门,至黄河。

  赵反攻魏,取棘蒲,黄城。

  楚西攻百越,取洞庭,苍梧。吴起死。

  380 齐伐燕取桑丘,三晋救燕。

  中山复国。

  379 秦建蒲,蓝田,善,明氏县。

  378 翟败魏于浍。

  三晋伐齐到灵丘。

  越迁都于吴。

  377 蜀伐楚取兹方,楚筑扞关防御。

  赵伐中山,战于房子。

  376 赵伐中山,战于中人。

  375 魏取楚榆关。

  韩灭郑,迁治新郑。

  373 燕败齐于林孤。

  魏伐齐到博陵。

  鲁伐齐入阳关。

  372 卫伐齐取薛陵。

  赵伐卫,取邑七十三个。

  魏败赵于蔺。

  371 魏伐楚取鲁阳。

  370 赵攻齐甄。

  公仲缓与莹争立。

  369 韩赵助缓围莹于浊泽。

  韩赵不合,韩退兵。莹胜赵与公仲。

  中山筑长城。

  368 赵伐齐至长城。

  赵韩攻周。

  齐伐魏取观。

  367 西周分裂为东周西周两小国。

  366 魏筑武都城,秦败之。

  秦又败韩魏于洛阴。

  365 魏伐取宋仪台。

  赵取魏甄。

  364 秦胜魏于石门,斩六万,赵救魏。

  363 秦攻魏少梁,赵救魏。

  362 魏胜赵韩联军于浍北,取赵皮牢,又取列人,肥。

  秦伐魏少梁。

  361 魏迁治大梁。

  秦伐豲,灭之。

  358 魏筑城防秦。

  秦败韩于西山。

  楚攻韩长峘。

  357 韩魏换地,魏得长峘,郑鹿等。

  宋取韩黄池,魏取韩朱。

  魏围韩宅阳,韩魏结盟,解宅阳围。

  355 韩筑亥谷以南长城。

  宋司城子罕杀宋桓侯夺取政权。

  354 赵伐卫,取漆,富后。魏救卫,围赵邯郸。

  秦取魏少梁。

  353 齐救赵攻魏,败魏于桂陵,连宋卫围魏襄陵。

  魏攻入邯郸。

  352 魏安邑降秦。

  351 秦筑商塞。魏固阳降秦。

  魏归赵邯郸。

  350 齐扩建长城。

  秦治咸阳。

  343 赵攻魏长峘。

  342 魏攻韩胜于梁,赫。齐救韩伐魏。

  341 齐败魏于马陵。

  340 齐秦赵攻魏,秦大败魏,卫鞅封于商号商君。

  338 卫鞅死,秦败魏于岸门。

  335 秦取韩宜阳。

  333 赵围魏黄不取。赵在漳水釜水筑长城。

  楚围齐徐州。

  332 魏献阴晋给秦。齐魏伐赵,赵掘河灌之。

  330 秦败魏于雕阴,魏献河西地给秦。

  329 秦取魏河东汾阴,皮氏,焦。

  魏取楚陉山。

  328 魏献上郡十五县与少梁给秦。

  327 秦还魏焦,曲沃。

  325 齐胜赵于平邑。

  324 秦张仪取魏陕,筑上郡塞。

  323 楚攻魏,破襄陵得八邑。

  322 秦取魏曲沃,平周。

  320 秦借道韩魏攻齐,秦伐义渠,取郁郅。

  319 秦取韩鄢。

  318 宋偃自立为王。三晋楚燕赫纵攻秦不胜。

  燕哙禅让。

  317 秦败三晋于修鱼。

  齐连宋攻魏,败魏于观泽。

  316 秦灭蜀。

  秦取赵中都,西阳。

  315 秦攻韩战于浊泽。

  314 秦败韩于岸门。

  齐伐燕,五旬而下。

  秦攻义渠,得二十五城。

  313 秦攻赵取蔺。

  312 楚围韩雍氏,秦助韩攻楚。

  秦胜楚于丹阳,取汉中地。

  齐宋围魏煮枣。

  秦魏韩攻齐到濮水。

  秦胜楚于蓝田。

  韩魏攻楚到邓。

  311 秦助魏伐卫。

  秦伐楚取召陵。

  310 秦伐义渠,丹犁。

  308 秦取韩宜阳。

  307 赵胡服,攻中山到房子。

  306 赵攻中山到宁葭,略胡地到榆中。

  楚灭越,设江东郡。

  305 赵攻中山取丹邱,华阳,邸之塞,藁,石邑,封龙。东恒,中山 献四邑请和。

  304 秦还楚上庸。

  303 秦取韩武遂,取魏蒲坂,晋阳,封陵。齐魏韩攻楚,秦救之。

  302 赵取河宗氏,休獂诸洛地,设九原,云中两郡。

  301 秦取韩欀。

  齐魏韩共攻楚,韩魏取得楚宛,叶以北地。

  300 秦攻楚,拔新城。

  赵再攻中山。

  298 秦取楚析等十余城。

  齐韩魏攻秦到函谷关。

  297 赵收编楼烦兵。

  齐韩魏继续攻秦。

  296 齐韩魏攻入函谷关,秦求和。

  归还韩河外及武遂,归还魏河外及封陵。

  齐伐燕。

  赵灭中山。

  293 秦大胜韩魏于伊阙。

  292 秦取魏恒。

  291 秦攻韩取宛,攻魏取轵,攻韩取邓。

  290 魏献秦河东地方四百里。

  韩献秦武遂地二百里。

  289 秦取魏六十一城。

  288 魏献阴城,葛孽于赵。把河阳,姑密封给赵国李兑的儿子。

  287 三晋齐楚攻秦,罢于成皋。秦还部分赵魏地求和。

  秦取魏新恒,曲阳。

  286 秦攻魏河内,魏献安邑求和。

  赵攻齐。

  秦败韩于夏山。

  齐灭宋。

  285 秦攻齐,得九城。

  284 五国合纵攻齐,燕入齐都,魏取宋地,楚收复淮北。

  283 赵取齐阳晋。

  秦攻魏到大梁,燕赵救魏。

  282 秦攻赵,取蔺,祁两城。

  赵攻魏伯阳。

  281 秦封魏冉于定陶。

  赵掘河水攻魏。

  280 秦攻赵,取光狼。

  秦取楚黔中,楚献汉北,上庸给秦。

  赵取齐麦邱。

  279 齐收复失地七十余城。

  秦攻楚,取鄢,邓,西陵,黔中郡。

  278 秦攻下楚都郢,烧夷陵,攻到竟陵,安陆,建南郡,向南取洞庭 ,五渚,江南。楚迁都到陈。

  277 秦取楚巫郡,黔中郡。

  276 楚收复黔中十五邑。

  赵取魏几。秦取魏二城。

  275 赵取魏防陵,安阳。秦攻魏到大梁,魏献温求和。

  274 赵攻齐昌城,高唐。

  秦取魏蔡,中阳四城。

  273 赵魏攻韩至华阳,秦救之,取魏卷,蔡阳,魏献南阳求和。

  272 秦灭义渠。

  秦楚助韩魏攻燕。

  271 赵攻齐至平邑。

  270 秦取齐刚,寿。

  269 秦攻赵阈与,赵大败之。

  268 秦取魏怀。

  266 秦取魏邢丘。

  265 秦取赵三城。

  秦取韩少曲,高平。

  264 秦取韩陉城。

  263 秦取韩太行山南的南阳。

  262 秦取韩野王,韩上党归赵。

  261 秦赵战于长平。

  秦取韩堠氏,纶。

  楚取鲁徐州。

  260 秦大败赵于长平。

  259 秦取赵武安,太原。围邯郸。

  257 魏楚救赵。大败秦于河东。

  256 楚灭鲁。

  秦灭西周,取韩阳城,负黍。

  254 秦攻魏河东取吴。

  魏取秦陶郡,灭卫。

  253 楚迁巨阳。

  251 燕攻赵,赵反攻燕围燕都。

  250 赵再围燕。

  249 赵再围燕都。

  秦灭东周,取韩成皋,全阳,建三川郡。

  247 秦取魏高都,波。

  取赵榆次,新城,狼孟三十七城。

  魏合纵攻秦败于河外。

  246 秦全部占领韩上党郡。

  秦平定晋阳,重建太原郡。

  245 赵取魏繁阳。

  秦取魏卷。

  244 秦取韩十三城。

  取魏场,有诡。

  243 赵取燕武遂,方城。

  242 秦取魏酸枣,燕,虚,桃人二十城,建东郡。

  241 楚迁寿春。

  秦拔魏朝歌。

  五国攻秦至最。

  240 秦取赵龙,孤,庆都。

  取魏级。

  238 秦取魏长恒,蒲,衍氏。

  236 赵取燕狸,阳城。

  秦取赵阈与,了阳,邺,安阳九城。

  235 秦助魏攻楚。

  234 秦取赵平阳,武城。

  233 秦取赵赤丽,宣安,被赵败于肥。

  232 秦一军攻到邺,一军由太原攻番吾,李牧败之。

  231 韩南阳降秦。

  230 秦灭韩,建颖川郡。

  229 秦一军下井陉,一军攻邯郸。

  228 秦虏赵迁。赵嘉自立代王。

  227 秦攻代,燕。

  226 秦取燕都,燕迁辽东。

  秦取楚十余城。

  225 秦灭魏。秦攻楚败。

  224 秦大破楚。

  223 秦灭楚。

  222 秦平定江南,灭燕,代。

  221 秦灭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