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简介,宋美龄简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2348

宋美龄简介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会说六国语言,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

扩展资料:

宋美龄的历史评价:

【1】汪日章:宋美龄有较高的文化教养。她头后梳一个小发髻,旗袍贴身,大衣适体,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轻步走过,我每次碰到,她总是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觉得有骄矜盛气,和她谈话不觉得拘谨。她言谈委婉适度,声音从不放重,6年中,我从未见闻过她和蒋有过口角。她和别人谈话,总是只让对方可以听清楚就是,从不大声,颐指气使。

【2】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值得我们永远品味和思考。

【3】西格雷夫:蒋宋美龄成了历史上最著名、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她影晌了两代美国人,美国人多年来一直把她列为世界上最受欢迎最受尊敬的十个妇女之一。她影响了美国领导人做出的决定,并通过这些决定影响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美龄

宋美龄简介??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

扩展资料:

宋美龄的生平成就荣誉:

1943年11月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母仪开罗”称为开罗会议的“第四巨头”。

1931年10月26日的《时代》周刊,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为封面人物。

1938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推选蒋宋为1937年“风云夫妇”。

《生活》杂志也于1941年6月30日以宋美龄为封面人物。

1943年2月1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并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

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以宋美龄单独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上说:“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那是她生命的高峰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

宋美龄传的内容简介

《宋美龄传》内容简介如下:

在她超过百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70年的时间是对中国、中国台湾予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宋美龄是一名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中国女性,曾就读于美国卫斯理女子学院。她与大学同学交换的信件中,大量引用了宋美龄的话。通过这些新解密的信件和文件,作者将宋美龄乃至宋氏家族置于中国历史的语境中,试图展现这位受中西文化影响的杰出女性在近代中国历史演进中的作用。

全书共分9部分57章。从1875年她的父亲宋耀茹离开中国,到2003年她在纽约去世,故事跨越了三个世纪,交织着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历史和宋氏家族的兴衰。

就正如本书指出,宋美龄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性格复杂,形象多变,而且经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所受的评价只能用“极富争议性”来总结,但她肯定是二十世纪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扩展资料:

宋庆龄生平:

当宋庆龄年轻的时候,在家学习英语。1910年(或1907年),宋子文和她的第二个妹妹宋庆龄来到美国,宋庆龄在马萨诸塞州的韦尔斯利女子学院上学。此时,宋美龄已经完全西化了她的思想、举止和言谈。

她从美国回到上海,决心学好中文,掌握中国古典文学,于是聘请了一名私人教师。这在她后来的写作和公开演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宋楚瑜很强的社交能力,她很快就成为上海精英阶层男性的目标。

1927年3月,蒋介石率领北方伐林部队进入上海,对宋美龄进行了无情的追击。唯一赞成宋美龄的姐姐抓住了自己的虚荣心,列举了嫁给蒋介石的好处。

在姐姐的劝说下,她终于下定了决心。1927年12月1日,他与蒋介石结婚。基督教仪式结束后,于日章博士在宋家为他举行了婚礼。第二天,蔡元培在上海大华大酒店为他举行了婚礼。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1997年,宋美玲庆祝了她的100岁生日。2001年,陈立夫、张学良相继去世。自台湾各政党接班以来,民进党领导人首次收到104岁生日礼物。2002年,他庆祝了105岁生日。2003年,她庆祝了106岁生日。2003年10月24日,她在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1点去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传

宋美龄的详细资料

宋美龄(1898年3月4日—2003年10月24日;另有报道说是1897年),海南文昌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国国民党和中华民国的卓越领导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间担任中华民国第一夫人。

宋美龄除了拥有杰出的英语功底外,还会说六国语言,在国画方面的造诣也是相当可观,并且还写得一手好字。据说,宋美龄的钢琴也是演奏的相当不错的,所以宋美龄是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是蒋介石的外交助手。

宋美龄与宋蔼龄、宋庆龄并称为宋氏三姐妹,父亲为富商宋嘉澍。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活跃于政治、外交等领域,对近代中国历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美龄晚年长期定居美国,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享年106岁。

扩展资料:

宋美龄的生平成就荣誉:

1943年11月随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母仪开罗”称为开罗会议的“第四巨头”。

1931年10月26日的《时代》周刊,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为封面人物。

1938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推选蒋宋为1937年“风云夫妇”。

《生活》杂志也于1941年6月30日以宋美龄为封面人物。

1943年2月18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成为第一位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的中国人,也是第二位女性(第一位是荷兰女王),并在美国刮起“宋美龄旋风”。

1943年3月1日的《时代》周刊以宋美龄单独作为封面人物,封面上说:“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谓坚忍。”那是她生命的高峰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美龄

宋美龄三姐妹各嫁给谁

大姐宋霭龄,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宋氏三姐妹,即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19世纪末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文昌县(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纪中国最显耀的姐妹组合。

扩展资料:

宋氏三姐妹的家庭背景

宋庆龄的祖父韩宏义是海南客家人,远祖则是中原汉人,原住河南相州安阳。在南宋时期,由于中亚部族侵入时中原人相继南迁,其中有个叫韩显卿的人,先到浙江会稽县任县尉,后又入粤任廉州太守。

公元1197年渡琼州海峡,定居文昌锦山。”中原汉民南迁形成了南方汉族客家民系,宋庆龄祖父韩宏义是海南客家人,仍说客家话,保持客家风俗。如今海南已有数十万客家人,他们仍保持客家风俗,并说着有古汉语特色的客家话,传统风俗中透露着古中原文明的印记。

到清代这一系韩氏后裔居住在罗豆市圮乌坡村,后又迁到昌洒区古路园村。宋庆龄远祖的神主牌一直安放在罗豆市圮乌坡村,1950年,回国不久的韩裕丰还到那里去祭扫。这些神主牌在1953年被毁坏了,但宋庆龄近代的祖公牌还放在昌洒祖居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氏三姐妹

宋美龄传的内容简介

“除了容貌之外,我几乎再没有别处是像一个东方人”这是宋美龄的自述。在她超过百年的生命历程中,有近70年的时间是对中国、中国台湾予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宋美龄是在基督教家庭长大,再到美国卫斯里女子学院念大学的中国女性,书中大量引用她大学同学与她往来的书信,这些都是未曾公开的第一手资料。

利用这些近年解密的书信文件,作者把宋美龄、乃至宋氏家族放在中国史的脉络中书写,试图呈现这一位兼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杰出女性,在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共分为9个部分,57章。从1875年宋美龄的父亲宋耀如出国写起,一直写到2003年宋美龄在纽约病逝为止,内容跨越三个世纪,中间穿插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历史和宋氏家族的兴衰。

基辛格评价此书为“盖棺定论的权威之作”。

扩展资料:

正如本书指出,宋美龄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她性格复杂,形象多变,而且经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所受的评价只能用“极富争议性”来总结,但她肯定是二十世纪一位重量级的历史人物。

作者:汉娜·帕库拉,美国传记作家,其作品《最后的罗曼蒂克:罗马尼亚玛丽女王传》被著名的英国作家格里厄姆·格林称为年度很好的三本书之一;《不平凡的女人:腓特烈皇后》入围了《洛杉矶时报》很好图书。目前,她住在纽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宋美龄传

宋氏三姐妹简介

大姐宋霭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国纽约逝世。

扩展资料

1、宋霭龄

宋霭龄,(1889—1973),文昌人(今属海南),生于上海。1904赴美国留学,入佐治亚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学院。1910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任孙中山秘书。“二次革命”失败后与父亲宋嘉树去日本,仍任孙秘书。1914年9月与孔祥熙结婚。

婚前介绍妹妹宋庆龄接替自己的秘书工作,孙中山表示同意。1915随丈夫回故里省亲,帮助丈夫主持铭贤学校事务。1927年支持蒋介石“清党”反共,促成蒋宋联姻。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支持蒋“剿共”。

抗日战争时期与庆龄、美龄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支持中国工业合作社,参与组织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创办全国儿童福利会,担任香港伤兵之友协会会长。1947年去美国。1973年10月19日在纽约病故

2、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中华民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

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3、宋美龄

宋美龄(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祖籍海南文昌县,中华民国前第一夫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宋霭龄、宋庆龄的妹妹。

作为蒋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原配以外,蒋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情人),宋美龄在近代中国历史与对外关系(特别是对美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父亲是上海传教士及富商宋嘉树,母亲倪桂珍。她8岁时到美国,曾在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MA)就读,后转读到韦尔斯利学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宋氏三姐妹(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

宋美龄的一生

 宋美龄小传

  1897年3月,出生在上海;1910年(也有说是

1907年),赴美学习;1927年12月1日,与蒋介石在上海举行了盛大婚礼;1936年12月,“西安事变”营救丈夫;1942年2月,陪同蒋介石访

问印度;11月,访问美国;1943年2月,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11月,陪同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1949年,访问美国争取援助未果后,寄居在大姐家

里;1975年4月,蒋介石去世;9月赴美隐居;1986年10月,返回台湾发表了《我将再起》的宣言书;1991年,再度离开台湾隐居美国;2003年

10月24日,病逝美国。

  宋美龄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性,她是一条政治纽带,通过蒋宋联姻,把孔宋财团和蒋介石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大家族的政治和经济联盟,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同时,宋美龄也是一座文化桥梁,其深厚的美国文化背景把蒋介石政权和美国政府紧紧连在一起。

  婚礼上了《纽约时报》头版

  1897年3月23日,宋美龄出生在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其父宋嘉树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早期买办商人之一,其母倪桂珍据说是明代学者徐光启的后人。从小宋美龄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凭借父母的宠爱,她在家里称王称霸,谁都要听从她的指挥。这种性格奠定了她命运的基础。

 

 1910年(也有说是1907年),宋美龄跟随赴美留学的二姐宋庆龄到了美国,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女子大学。此时,宋美龄在思想上、举止上和谈

吐上已全盘西化,美国同学几乎把她当成正宗的美国人,而她自己也感到很自豪,常说:“我惟一跟东方沾上边的就是我的面孔。”

  1917

年8月,宋美龄从美国回到上海,她决心要掌握流利的汉语,精通祖国的古典文学,于是请了一位私塾先生。这对她后来写一些文字稿和公开的演讲稿都起了很大作

用。由于社交能力强,宋美龄很快成为上海名流圈中男士追求的目标。但宋美龄深知,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一个女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如果不借助丈夫的力量,也

很难施展才干,她迟迟不婚,正是在设法物色能给她这种力量的男人。1922年12月的一天,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在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寓所举办了一个别开生

面的晚会,蒋介石也应邀参加。就是在这次晚会上,蒋介石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娶她为妻,但遭到宋庆龄的坚决反对。

 

 蒋介石的求婚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是在1927年3月他率北伐军杀进上海后。对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的穷追不舍,惟一持赞成意见的就是大姐霭龄,她断定蒋

介石会成为南京革命政府的一颗政治明星。于是,她抓住小妹爱虚荣的心理,历数嫁给蒋介石的好处。而宋美龄也一直在关注着蒋介石的动态。在姐姐的劝说下,她

终于下定决心。

  1927年,蒋介石趁第一次下野之机,赶回浙江奉化溪口,强迫元配夫人毛氏办理离婚手续。同年12月1日,蒋介石期待

多年的婚礼终于在上海举行,大华饭店的舞厅里足足有1300多人。当婚礼主持人蔡元培先生登上礼台、站在孙中山遗像前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纽约时

报》第二天就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了婚礼的盛况,《上海时报》也对此做了报道:“这是中国人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这场婚姻使得南京军队过去最强有力的领导人

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的家庭以及国民党创始人———已故孙中山博士的家庭联结成一体。”

  关于蒋宋联姻,一般认为是蒋介石为联合美国而结婚。但宋美龄的秘书张紫葛透露,宋美龄曾亲口对他说,当她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时,就被对方迷住了。

  “西安事变”营救丈夫

  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夫人”后,宋美龄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美貌,跟随蒋介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参与了一系列活动,并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内一片混乱,素有野心的何应钦极力主张轰炸西安城,宋美龄气愤地质问说:“你这不是存心要谋杀他

吗?”何应钦也火冒三丈:“你妇道人家懂什么国家大事,不许你管。”听他这么说,宋美龄又气恼又委屈,她找到外国人端纳———曾经是张学良在东北时的顾

问,要他立即飞往西安,了解情况。12月22日,宋美龄和回到南京汇报情况的端纳冒着生命危险到了西安。在飞机快着陆的时候,宋美龄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把手

枪交给端纳,低声对他说,如果军队企图抓她就把她打死。

  下午4时,宋美龄走进蒋介石的房间。关于见面的情景,蒋介石在日记中这样写

道:“乍见惊讶,如在梦寐……妻见余强作欢颜,而余则更增忧虑。”12月24日,宋美龄在谈判中,明确表示赞成停止内战。次日,蒋介石获得自由,宋美龄对

他的帮助不言自明。美国《时代》杂志还刊登了蒋宋的照片,称他们是“新闻人物伉俪”。若干年后,蒋介石在会晤嫡系官员时感慨地说,在“西安事变”中,夫人

给了他一条命。

  “中国空军之母”

  蒋介石一直十分重视空军。1936年,宋美龄出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组建空

军,她投入了大量精力,并在向外国采购飞机、聘请外国顾问等问题上,发挥了自己的外交才能。此外,她还把许多时间花在有关航空理论和飞机设计的学习上。她

和外商洽谈,订购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产品,从采购商摇身一变成为中国空军总司令,对妇女而言是史无前例的。

  1937年春,美国陈

纳德将军收到宋美龄的一封信,问他是否愿意到中国当空军顾问,陈纳德一口答应下来,此后组建了众所周知的“飞虎队”。在陈纳德的帮助下,宋美龄在极短的时

间内就掌握了空军内部领导权。这可以从1937年宋美龄安排空军为蒋介石50岁生日的祝寿表演中看出一些端倪。宋美龄要求飞行员在洛阳上空做云雾排字表

演,空军出动了50架飞机,排出中文数字“五十”的字形来。这种表演在今天看来当然是雕虫小技,但几十年前,这样的祝寿方式

  的确可以称得上盛大。1938年春,宋美龄因健康原因辞去航委会秘书长一职,由其兄宋子文接任,但她始终掌握着空军的人事、采购甚至训练大权,被称为“中国空军之母”。到台湾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情况依然如此。

  以智慧和美貌征服美国

  蒋介石的抗日、“剿共”和保住台湾处处需要美国的帮助,而宋美龄就是他获取美国支持的最大本钱。她在外交上的突出表现就是1943年“征服”美国的访问和同年11月的中美英开罗会议。

 

 1942年,美国共和党领导人威尔基访问中国。他对宋美龄说,以她的智慧和美貌,必能使美国人民更加了解中国,她将是“一位完美的大使”,美国人民“就

需要这样的说客”。对此,宋美龄十分动心。同年11月18日,宋美龄以治病为由,乘专机飞往美国,27日住进哥伦比亚大学长老会医学中心哈克尼斯病房。第

二天,罗斯福夫人就冒着严寒到医院探望她。宋美龄一改往日女强人的姿态,表现得像个娇弱的病人。罗斯福夫人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看着她躺在床上,我心里

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儿,我一定会帮助她、照顾她。”

  宋美龄在医院住了11个星期,身体逐渐康复。1943年2月18日,她生命中发生了

一件大事———在美国众议院发表了相当重要的演说,这是众议院第二次邀请女性演讲,第一次邀请的是荷兰女王。当天,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

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她的演讲不时被掌声打断,一名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流下泪来。

  国会演讲后,宋美

龄又和罗斯福总统一同出席了记者会,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挤满了172名记者。《时代》周刊报道说,蒋夫人就像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样,总统夫人的手一直放

在蒋夫人的椅子上,好像在护卫着她,而主持过数以千计记者会的罗斯福就像个纵容的叔叔在介绍自己美丽的侄女,他说“蒋夫人是个与众不同的特使”,还要求记

者不要问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过,宋美龄此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在好莱坞露天会场发表的演讲。中国人熟悉的好莱坞明星英格丽·褒曼、凯瑟琳·赫本、亨弗莱·鲍

嘉和秀兰·邓波等都到场和她寒暄,并向中国抗日战争捐款。

  1943年11月,蒋介石夫妇率代表团出席开罗会议。虽然代表团重要成员都

能讲英语,但宋美龄嫌他们“无法转述委员长思想的全部含义”,因此常亲自翻译蒋介石的声明和对方的谈话,三巨头会议变成了四巨头。开罗会议后,中国在国际

社会的声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中美关系之密切前所未有。

  反对“两个中国”

  1950年4月,宋美龄在台湾成立了以她为核心的“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简称“妇联会”。以此为开头,和她关系密切的部门又增加了好几个。这些机关围绕在她身边,使宋美龄的权力越来越大。

 

 与此同时,宋美龄也念念不忘搞“外交”。1950年8月,她和一些美国朋友以及亲台人士组织了所谓的“院外援华集团”;1952年8月,她又飞往华盛

顿,一直呆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她在美国组建了“中国游说团”,又称“百万人委员会”,其宗旨就是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1954年,宋美龄再

次飞到美国,并逗留了6个月,极力煽动美国阻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进入20世纪60年代,宋美龄对“外交”的热

情依然不减。1965年,她和蒋经国访美,希望美国支持“反攻大陆”。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岌岌可危。美国劝台湾当局接受“两个中

国”的安排。当时的情况是:尽管多数联合国成员国认为应该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但有些国家也不愿将台湾当局驱逐出去。这一方案得到台湾“外交部”的完全赞

同,对它来说,这总比收拾铺盖走人好些。不料,该建议在台湾当局最高层会议上提出时,一向被视为亲美派的宋美龄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严正地说:“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

  宋美龄坚决反对,夫人派群起附和,坐在主席台上的蒋介石则一直保持沉默,表情很是苍凉。台湾人将这件事称为“蒋夫人一言定江山”。宋美龄反对“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不管其动机如何,对祖国统一大业是有利的。

  万念俱灰,隐居美国

 

 1969年7月,蒋介石夫妇在阳明山上出了车祸。自此,蒋介石的健康每况愈下,1975年4月5日在台北病逝。此时,台湾的政治气氛和以前大不相同,虽

然宋美龄在对美“外交”上仍然说了算,但其政治权力已逐渐削弱,而最大的对手正是蒋经国。蒋经国决心不让另外三大家族的势力在宝岛东山再起,也不容许别的

政治势力扎根,他要改造国民党,首先就是铲除宋、孔、陈的力量。蒋经国在日记里也很少提到继母,其目的就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应该说,

蒋介石的死宣告了宋美龄政治生命的结束,但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

  蒋介石刚一去世,孔祥熙的长子孔令侃就匆匆从美国赶回台湾,打算与

“夫人派”官员一起拥立宋美龄继任国民党总裁,但遭到国民党中央秘书长张宝树的强烈反对。4月28日,即蒋介石死后23天,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临时会

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谓改为“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为蒋介石保留,他人不得再用。会议推举蒋经国担任国民党主席兼中常委会主席。宋

美龄的地位顿时变得尴尬起来,于是她远走他乡,赴美隐居。

  1975年9月,宋美龄到达美国后住进纽约长岛蝗虫谷。这座古老的住宅是宋

美龄和大姐夫孔祥熙于20世纪50年代合买的。客居美国,她的生活十分恬淡,有时驱车到曼哈顿参观画廊和艺术馆,有时就画画或写毛笔字。不过,她创作完成

的作品决不出售,也不会拿出来赠送亲朋好友,画完后就交给侍卫保管起来。

  但是,她仍然关注着台湾的局势。她通过台北士林官邸办公室的

电信设备,与台湾有关人士保持着密切联系。例如,台湾岛内与宋美龄经常通话的就有中文和英文两个机要秘书。中文秘书是当时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秦孝

仪,英文秘书则是沈昌焕。此外,宋美龄每当想到一个有关台湾的问题,或者在报纸上看到有关台湾的事情,就马上给远在台北的蒋经国打电话。为此,还发生了一

个有趣的小故事:因宋美龄年事已高,常常忘记纽约与台北的时差有12个小时。她下午3时打电话,而台北正是夜间,蒋经国还在睡梦之中。原来的“总统府秘书

长”马纪壮是北方人,又是军人出身,对于这个接电话的差使常常疲于应付。宋美龄很不满意,这才换了沈昌焕。沈很会处事,宋美龄讲上海话,他就讲上海话,宋

说英语,他也跟着说英语。从此,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热线就畅通无阻了。

  1981年,宋美龄的二姐宋庆龄病危,大陆邀请她回国探亲,遭到拒绝。结果宋庆龄临终前也没能与亲妹妹见上一面。

  发表“我将再起”的宣言书

  客居美国11年后,1986年,宋美龄以参加蒋介石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返回台湾,重新住进士林官邸,这一住就是5年。

 

 宋美龄回到台湾后,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人们纷纷猜测,她回来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认为,她是台湾保守派邀请回来对抗蒋经国的,但据观察家分析,“宋

美龄返台,是因为蒋经国要表现台湾各方面的团结,调和与元老派、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商讨晚年接班大计”。事实上,对蒋经国的“政治革新”,宋美龄一直相当

关注。在返台3个月前,她便通过台湾在美国的“北美事务协调会”主任钱复,把她的意向告诉了蒋经国,蒋立即以父亲百年冥寿纪念活动的名义恳请她回台。于

是,一切水到渠成。因此,她返回台湾实际上是为蒋经国的革新定调。10月31日,宋美龄发表了纪念丈夫的文章,题目是《我将再起》,有人认为这是她“东山

再起”的宣言。

  1988年1月,蒋经国病逝,蒋家成员何去何从备受瞩目。“夫人派”本想让俞国华出任国民党主席,但俞根本不是李登辉

的对手,而此时宋美龄年事已高,如果亲自出马,恐怕阻力太大,而且也不易获得党内一致支持。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改为支持李焕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但被婉

拒。

  结果,李登辉还是当上了国民党一把手。

  极要面子的宋美龄顿觉脸上无光,1991年9月21日,94岁高龄的她再度赴美休养。

  宗教信仰成了晚年生活的重心

 

 当然,她此次远走异乡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第一,宋美龄在台湾的亲族已凋零,生活寂寞。蒋介石的几个孙子相继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令她难以承受。第

二,台湾解除戒严后,“台独”势力相当嚣张,宋美龄不愿意将来埋骨在“一个不叫中华民国的土地上”。第三,与宋美龄的健康状况有关。据了解,自1978年

起她的视力、听力和记忆力等均严重衰退,数次进荣总治疗。她的皮肤过敏尤其严重,医生认为“纽约的天气对她比较合适”。

  移居美国后,

宋美龄不再过问政治,也很少应酬。宗教信仰成了她生活的重心,也是她的精神支柱。读《圣经》、祈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灵修,此外,她还经常到住所附近的教堂

做礼拜。蒋宋两家的亲友大多数都住在美国,每逢重大节日或她的生日,大家就共聚一堂,和她一起欢度。这给了宋美龄莫大的安慰,也使她孀居寂寞的生活有了一

丝暖意。

  1994年9月,宋美龄悄然回台湾探望病危的外甥女孔令伟。不过,她此次只逗留了10天,媒体称她“来也无言,去也无言”。

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以近百岁高龄,应美国国会之邀从纽约飞抵华盛顿,出席为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而特意为她举办的酒会。宋美龄从走下专机的那一

刻起,就显示了过人的体力,在平地上她不坐轮椅,坐着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也频频起身答谢。当日下午5时,宋美龄在众人扶持下步入会场,发表了演讲,受到

热烈欢迎。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和咬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好。”

  但毕竟昔日的辉煌、昔日的气焰和昔日的权势都已经烟消云散。令人遗憾的是,她始终拒绝口述历史和撰写回忆录,把所有恩恩怨怨永远封存在自己的记忆中。▲

标签: 宋美龄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