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牛卫一个卫队多少人,明朝锦衣卫一共多少人,唐朝内卫和千牛卫多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90

明朝锦衣卫一共多少人,唐朝内卫和千牛卫多少人

明朝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000人,相当于现在一个旅。所以锦衣卫编制是5000人。不过后来人数激增,比如大汉将军在锦衣卫中自成一营,初期约有1500人,到明末,由于官僚机构的膨胀,大汉将军也一度增加到5000余人。

千牛卫后魏始置。“千牛”,刀名,言刀之锐利可屠千牛。千牛刀常备身边,后比喻侍立皇帝左右之警卫人员。唐代设左右千牛卫,为禁卫之一,所属有千牛备身。宋代设有左右千牛卫上将军等。辽金亦曾设置,元以后废。

千牛卫:禁军,主要是保护皇帝,王公贵族的侍卫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唐朝的千牛卫就是禁军,千牛卫大将军就是禁军头领,所以就千牛卫来说2000人左右。内卫主要是从事服侍工作,视君主喜好而定没有绝对的数量要求。

扩展资料:

主要职能

1、侍卫仪仗

锦衣卫首先是皇帝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由将军、校尉和力士组成。将军初名“天武”,永乐时改称“大汉将军”,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作为殿廷卫士。校尉、力士拣选民间身体健康、没有前科的男子充任,校尉掌管卤簿、伞盖,力士举持金鼓、旗帜。

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

皇帝在奉天门(今故宫太和门)御门听政的时候,锦衣卫堂上官一员侍立在御座西侧,负责传旨。锦衣卫将军一百二十九人与千户二人、百户四人,分别守护在丹陛、御道、金水桥以及奉天门广场的各个门前。此外还有锦衣卫校尉五百人,排列在午门内外,负责鸣鞭及执掌仪仗。

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

每当皇帝因祭祀或巡游而出宫时,锦衣卫也要在驾前扈从。他们有的负责沿途巡视,有的负责在銮跸与京城之间传报消息,有的在驾旁侍骑,传奏御辇的起落。

由于具有仪仗队的职能,所以锦衣卫的服饰异常华美。校尉穿的官服因袭了元代礼服的样式,《长安客话》中称其“鹅帽锦衣”,也就是用鹅毛装饰的帽子和颜色亮丽的衣服。每当皇帝祭祀或巡游时,作为侍从的锦衣卫校尉更要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

飞鱼服是仅次于蟒袍的隆重礼服,官员到了一定品级才能穿着。绣春刀轻巧短小,除非御赐,否则不能擅自佩戴。景泰年间,锦衣卫指挥使和当值侍卫又获准穿着麒麟服,这是公、侯、伯、驸马才有资格穿的礼服。锦衣卫大汉将军在当值时要穿戴饰以小旗的头盔、对襟的罩甲。

盔甲有金盔金甲、红盔红甲和红盔青甲等各种颜色。腰间还要悬挂宫禁金牌和佩刀,手持金瓜或斧钺。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中能清楚地看到随驾扈从的锦衣卫官军。

2、侦缉廷杖

“巡查缉捕”是锦衣卫区别于其他各朝禁卫军的特殊之处,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其中北镇抚司是洪武十五年添设,专理皇帝钦定案件。

成化元年,增铸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不必关白本卫。北镇抚司拥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南、北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

廷杖就是把触怒皇帝的大臣拖出午门杖打。负责行刑的就是锦衣卫校尉,监刑的是司礼监太监。受杖官员被扒掉官服,用草绳捆绑,趴在地上,受杖80棍,行刑校尉每5棍一换,共用16人。

行刑校尉以司礼监太监的表情动作为下杖轻重的依据:若太监两脚成外八字张开,受刑之人尚能留下一条性命;若太监两脚尖靠拢,受刑之人就要毙命杖下。有明一代共行廷杖500余次,杖毙的大臣达50多人。

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他们于是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这项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的职能。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

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锦衣卫

明朝锦衣卫一共多少人,唐朝内卫和千牛卫多少人_百度图片搜索
抱歉,在该筛选条件下,没有找到与明朝锦衣卫一共多少人,唐朝内卫和千牛卫多少人相关的图片。


百度建议您:
  • 将筛选功能恢复默认状态
  • 修改当前的筛选条件
  • 看看输入的文字是否有误
  • 加载更多图片
    找到相关图片0张

    神断狄仁杰中,护驾的千牛卫怎么成了狄仁杰私家卫队?

    因为李元芳是千牛卫大将军,同时也是狄仁杰私家卫队队长,李元芳带领千牛卫保护狄仁杰也是其职务的分内之事,因此千牛卫才成了狄仁杰的”私家卫队“。

    “李元芳”,武艺高强,官拜正三品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实职为狄公卫队长。是编剧钱雁秋的原创角色,并无真实原型,他是中国古代众多英雄与捕头的缩影。网上流传的关于李元芳的身世、经历,或来自于网友同人文设定,或来自于电视剧情节内容,总之历史上不存在这一人物。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扩展资料:

    李元芳

    祖籍河北,长于凉州,为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中虚构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由张子健和吴卓翰饰演。李元芳是狄仁杰的卫队长,狄仁杰身边很能干的助手。他性情刚烈,做事认真,且原则性很强。其武功独步天下,胆识过人。

    善使幽兰剑,链子刀,曾先后击败过虺文忠、元齐、乌勒质等绝顶高手。他虽有一身好功夫,但绝不是莽夫,尤其狄公不在身边时,他更是能表现出超强的判断能力。

    可以说他是文武双全。他义薄云天,重义轻生,且对狄公忠心耿耿,二人情同父子。他和狄公两个人的形象都深入人心,在观众眼中二人毫无疑问是一对完美搭档。

    《神断狄仁杰》

    是由钱雁秋编剧并执导,梁冠华、张子健、曲栅栅、苑冉领衔主演的古装悬疑剧。

    为皇帝制作金银器的善金局意外起火,二百余名工匠葬身火海,数百万两金银融化在火中,狄公、李元芳、曾泰奉命调查,从火场中的蛛丝马迹查出,大火并非意外,而是善金局将作大监沙尔汉和贺鲁策划的一场巨大阴谋,目的是为了杀死狄公的好朋友——吉利可汗,挑起战火。

    随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狄公发现自己竟置身在漩涡中央,对手巧妙布局,阴谋栽害狄公,皇帝武则天不查之下信以为真,将狄公软禁起来。

    而携带皇帝武则天的礼物——黄金大盘,前往为吉利贺寿的李元芳和曾泰遇到了更大的麻烦,随着黄金大盘打开,三支毒箭将吉利射死,李元芳和曾泰顿成凶手,贺鲁率军进攻,战火燃起,黎民遭殃。

    李元芳与同样逃离洛阳的狄公在凉州相遇,在狄公的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调查,错综复杂的案件终于水落石出。

    千牛卫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卫兵。

    李元芳(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 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直接依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元芳

    百度百科-《神断狄仁杰》

    唐朝贞观年间十六卫军每卫多少人?

    唐朝贞观年间十六卫每一卫具体有多少人是难以确知的。

    因为十六位即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金吾卫、左右领军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前十二卫负责管理外府兵,属于领导机构。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皇帝的侍从、仪卫。

    因十六卫的官衙在皇宫南部所以又称“南衙禁军”,这个南衙禁军准确地说就是后四卫。军府分内府和外府。内府是五府三卫总共4963人(唐初)。外府有657个折冲府,上等折冲府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800人,总兵力26万人。人数最多的时候60万。这些人都归“十二卫”管辖。

    唐朝的军队实力,除了府兵外,还有北衙禁军(玄武门之变的主力部队,李渊造反时的部队),玄宗时期被称为北门四军:左右羽林、左右龙武,各自1.5万人。

    所以所谓的十六个卫,每个卫领兵多少是难以确知的。

    扩展资料

    早期唐朝军队沿用“府兵制”。

    以均田制的农户为基础,于天下各道、州、县要冲设军府六百三十四所,总称折冲府,依编制规模大小分置上、中、下三等,府长官折冲都尉(正四品),副长官左、右果毅都尉,在府下设有团(又称营),官校尉,团下有队,设队正,队下为伙,设伙长。

    每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各领十丁。以营为基本单位。按军种的功能和配备还可分中垒、屯骑、射生、越骑、步伍、长水等。其部属官品级依次为:别驾、长史、六曹尉、参军。

    主管各地戍军及军户,府依规模分上、中、下三等,兵役以一年五番轮流执役,约为1000-4000人,最多时全国有六百多府,共计军卒七十余万。常年保持三分之一在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六卫

    百度百科-唐朝军制

    在唐朝的时候,千牛卫到底有多厉害?是否拥有什么实权呢

    千牛卫的确是唐朝所特有的一种机构。而且这个机构的官位还是比较高的,比如千牛卫大将军就是正三品的官衔。而千牛卫的作用就是用来贴身保卫皇帝的安全的。而且是二十四小时一直在皇帝的身边。千牛卫的人数较少只有两千人左右,所以能够选进的,大多数都是武艺高强的,因此能在众多人之中脱颖而出进入千牛卫也是一件比较光荣的事情。但是千牛卫的实权并不是很大。

    在唐朝之前,国家的兵制度主要是府兵制度,这种制度是北周朝代就有的,隋朝效仿北周,唐朝又从隋朝的手里继承过来。唐朝时期中央设置了十六卫,其中前十二卫就是我们常说的府兵,这些府兵被安排在整个天下的折冲府。既是府兵也是京城的卫戍部队,也就是禁军。

    后面这四卫就是左右监门卫和1左右千牛卫。监门卫就是负责守卫皇城的各个城门,而左右千牛卫就是皇帝的安保卫队和仪仗卫队。而且单单一个千牛卫大将军就是正三品的官衔就可见千牛卫的重要性。但是普通的千牛卫或者说是千牛卫将军都是没有什么实权的。千牛卫和明朝时候的锦衣卫是有一定的相似程度的,但是没有锦衣卫那种恐怖的特务职责。

    千牛卫的名字就是来源于《庄子养生主》: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意思就是即便把数千头牛宰杀之后,这把刀依然是锋利无比的。所以千牛卫顾名思义就是皇帝身边的一把锋利的刀刃。但是后来唐朝末期,随着府兵制度的瓦解,千牛卫也是受到了影响,变得徒有虚名。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唐朝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六军共多少人?

    十六卫—其中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候卫、左右领军卫、左右屯卫、左右骁卫这十二卫各领军府40至60不等。每个军府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 800,总共3000人。

    北衙六—北衙六军和十六卫一样,每个军府上等1200人,中等1000人,下等 800入,这是唐太宗是的军制,不同时期变化很大,一共3000人。

    南衙十六卫其中有十二卫分别统领天下府兵,也可以说是全国府兵的领导机构,设置在京师,还有四卫分别为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负责守卫京师诸门,左右千牛卫负责皇帝的仪仗。

    扩展资料:

    1、十六卫中的十二卫从尊到卑依次为左卫-右卫-左骁卫-右骁卫-左武卫-右武卫-左屯卫-右屯卫-左领军卫-右领军卫-左候卫-右候卫。

    2、十六卫制度,是卫府制的高级阶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卫府制的建立,是北周武帝和隋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它将禁兵和府兵系统融合为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六卫

    百度百科—六军

    神探狄仁杰上的千牛卫,千牛备身是什么意思作什么的.两者什么关系

    “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在唐代,“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

    北朝北魏的时候,出现了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

    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在唐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称“左右千牛府”,到了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千牛卫”,正是因为它统领着禁卫武官“千牛备身”而得名。

    扩展资料: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的职位:“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检校”在唐朝是皇帝特别任命的“加官”,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出现:

    第一种情况是品级高的官员兼任品级的官职,比如初唐著名权臣长孙无忌就曾以“太尉(正一品)”的身份兼任“检校中书令(正三品)”。

    第二种情况是不需要掌握实际权力的官衔,有点类似于如今的“名誉职务”。比如杜甫曾经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但杜甫一辈子都没在工部待过,当时他的实际工作是剑南节度使严武的参谋。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就属于第二种情况,只是作为主角所必需的官方身份。李元芳在剧里也基本不去千牛卫的衙门里上班,而是作为卫队长跟着狄大人四处查案。李元芳甚至连自己的将军府都没有,而是一直住在狄仁杰家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牛备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牛卫

    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中央十六卫的每一卫的人数是多少

    隋开皇初有十二府,即左右卫、左右武卫府,左右武侯、左右领左右府、左右监门府、左右领军府。开皇十八年(589),增置左、右备身府。大业三年(607),改为左右翊卫(左右卫改)、左右武卫、左右候卫(武候改)、左右备身府(领左右府改)、左右监门府、左右屯卫(领军改)、左右骁骑卫(原备身府改)、左右御卫。其名称称“府”者四,称“卫”者十二。十二卫统诸鹰扬府,四府任左、右侍卫及门禁守卫,所司不同,但亦常合称为十六卫。唐建国时,沿用隋朝原名。武德五年(622),改为左右卫府(翊卫改)、左右骁骑府(骁骑卫改),左右卫府、左右威卫府(屯卫改)、左右领军府(御卫改)、左右府(备身改)、左右监门府、左右候卫。显庆五年(660),改左右府为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662),改左右候卫为左右金吾卫,省去左右卫府、骁卫府、武卫府的“府”字,监门府改称监门卫,后又改千牛府为千牛卫。十六卫始均称“卫”

    千牛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相当于现代的陆军上将。

    唐制,官员有虚衔和实授两种,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虚衔(相当于现代的军衔),并无实际权力,相当于荣誉职务,和现代的政协副主席相同。

    王孝杰、桓斌、权善才这三个大将军虽掌握有实权,但和汉朝的大 将军并不完全一样,唐的大将军很多,大将军只是军衔(相当 于现代的上将吧),不被实授指挥权的话就是个闲人,不象汉朝的大司马大将军,那是全国军队的司令。

    唐朝的军区司令在早期叫某某道大总管(只管军,不能管政),全国共分十五道, 比如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就相当于现代的北京军区司令,但并不 一定是大将军担任,狄仁杰就做过河北道行军副大总管(正的 是太子挂了个名,他实际是正的)。

    到唐玄宗时改名叫节度使, 全国分十节度,统管辖区内一切军、政事务,这一变化正是唐衰落的原因之一。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李元芳这个“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实际上是相当于现代的陆军上将。

    扩展资料:

    “千牛卫”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北朝。 “左右千牛卫”正式得名,始于唐代。

    当时,“左右千牛卫”是大唐南衙“十六卫”之二,不领府兵,专责“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是皇帝内围贴身卫兵。晚唐以后,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南衙十六卫”的衰败,“左右千牛卫”也逐渐变得徒有虚名,变成了虚衔的一部分。五代、宋、辽、金,皆是如此。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

    南衙卫兵就是“十六卫”,是国家军队。唐朝实行“府兵制”,在“南衙十六卫”中,除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监门卫不领府兵、只负责警卫外,前“十二卫”都遥领全国府兵。

    北衙禁军由“北门屯营”逐渐发展为“北衙六军”等,其中最为有名的一支就是“羽林军”。北衙禁军是皇帝私人军队,是“募兵”,由皇帝亲信指挥。

    南北衙禁卫军共同卫戍皇宫和京师,并相互牵制。但盛唐之后,“南衙府兵”逐渐衰败,“北衙禁军”逐渐成为中央政权的唯一依靠。

    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仪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将军副之。中郎将通判卫事,掌供奉侍卫,以贰将军及诸曹之务。

    左右千牛备身掌执御刀宿卫侍从。皆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花钿绣服,衣绿执象,为贵胄起家之良选。备身左右,执御刀弓箭宿卫侍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千牛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右千牛卫

    历代皇帝卫队名称是什么啊?

    我想先应该说清你要问皇帝的卫队还是直属部队,上面说的这些都是直属部队,人数很多,足以拉出去两军对垒。

    而那种保镖性质的卫队,汉朝时候叫郎,长官叫中郎将,很多朝代沿用。东方朔在汉武帝时曾经官任黄门郎,就是黄门的门卫。

    清朝的时候叫侍卫(或者大内侍卫),长官叫统领,韦小宝就混了这么个官。

    这些才是和美国总统卫队、《中南海保镖》里面说的那种卫队,实际上就是皇上的保镖。他们和御林军这种京畿或者禁宫的警卫部队的区别就如同中南海保镖们和在中南海站岗的武警战士们的区别。

    标签: 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