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刘启,汉景帝刘启之后的皇帝是谁?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295

汉景帝刘启之后的皇帝是谁?

是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汉武帝登基之初,汉朝建立已经有六十多年了,天下安定,朝廷大臣们都希望天子举行祭祀泰山和梁父山的封禅大典,改换确定各种制度。

而皇上也崇尚儒家的学说,就通过贤良方正的科目招纳贤士。赵绾、王臧等人靠文章博学而做官,达到公卿的高位。他们想要建议天子按古制在城南建立宣明政教的明堂,作为朝会诸侯的地方。

他们所草拟的天子出巡、封禅和改换历法服色制度的计划尚未完成,正赶上窦太后还在推崇信奉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不喜欢儒术,于是派人私下里察访赵绾等人所干的非法谋利之类的事情,传讯审查赵绾、王臧,赵绾、王臧自杀,他们所建议兴办的那些事情也就废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武帝

汉景帝刘启是刘邦的什么人?

汉景帝刘启是刘邦的孙子。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启和刘邦的关系很简单也很明确,按照汉朝的立储原则,是以立长为储,所以刘邦死后,由其长子刘盈即位。但是刘盈死的早,英年早逝,当了7年的短命皇帝后就驾崩了。刘盈死后,吕后专权,先后拥立了两个傀儡皇帝,一个是刘恭,一个是刘弘。

吕后表面上是辅佐新帝,实则临朝称制,手握实权。吕后驾崩,周勃等刘邦旧臣诛灭诸吕势力,重新恢复刘氏天下,由于刘恒为人宽厚,被推为皇位继承人。此后天下又回到了刘氏手中,刘恒登基后为汉文帝,汉文帝驾崩后将皇位传给了刘启,就是现在所说的汉景帝刘启。

刘邦--刘盈(儿子)-刘恭(刘盈的儿子)-刘弘(刘盈的儿子)-刘恒(刘盈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邦之子)-刘启(刘恒的儿子,刘邦之孙子)

扩展资料:

刘邦是汉朝政权的开创者,为汉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刘邦出生于一个农户之家,从一个市井无赖最终成为最高权力统治者,这是刘邦的能力所在,刘邦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其知人善用有着直接的关系,刘邦手下三杰在历史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启在历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刘启在位16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俭爱民,削藩王,平叛乱,巩固中央集权,采取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的政策,减赋税,鼓励发展农业,将其父亲刘恒为完成的事业继续继承和发扬,从而迎来了一个文景之治,百姓生活幸福,政局稳定。

参考资料:刘启(汉景帝)——百度百科

有关汉景帝刘启的电视剧吗

有,该电视剧名为汉武大帝。

该剧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前面部分讲述了汉景帝,如第一集:汉朝的边境遭到了匈奴人的袭击,汉景帝刘启十分气愤他欲派人用武力镇压,晁错劝刘启不要用武力解决可以尝试和亲。窦太后十分想念儿子刘武,她准备迎接儿子回京。

刘启用御驾接弟弟刘武进城,刘启还亲自为弟弟驾车,刘武看到哥哥此般照顾不知所措。太后举行了辟邪晚会来帮刘武接风,她趁机希望刘启能将弟弟立为储君,窦婴帮忙刘启圆场。

扩展资料:

汉景帝生平:

1、登基为帝

汉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农历六月,汉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

2、平定藩王

刘启即位后,先提拔晁错担任内史,然后又升晁错为御史大夫。晁错经过分析,告诉刘启要特别提防诸侯势力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刘启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削藩。

刘启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国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在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刘启知道了七国反叛的消息,就派太军队攻打各国窦婴向刘启引见曾担任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刘启召袁盎进宫相见,趁机劝说刘启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刘启采纳了袁盎的计策,便杀了晁错。

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用三个月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刘启趁机将各诸侯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数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武大帝

刘启几个儿子

已知14个儿子。

1、皇长子临江闵王刘荣,原为太子,后废为临江王,母栗姬。

刘荣(前171-前148)汉景帝庶长子,曾被汉景帝立为太子,后因其母不大度牵连被废,汉武帝刘彻的兄长,胶东王刘彻取代他成为太子。汉景帝宠爱的栗姬生了三个儿子,长子为刘荣。

2、皇二子河间献王刘德,母栗姬。

刘德(公元前171年―公元前130年),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栗姬,西汉宗室、藏书家。刘德在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河间王(今河北省献县)。

3、皇三子临江哀王刘阏于,母栗姬。

临江王刘阏,生于前170年,前155年4月封王。刘阏在孝景帝前元二年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临江王。他在位三年去世,谥号临江哀王。因为没有后代继承王位,封国废除,改为郡县。

4、皇四子鲁恭王刘余,母程姬。

刘余(?―前128),即鲁恭王,汉景帝刘启之子,母程姬。汉景帝前二年(前155年),被立为淮阳王。

5、皇五子江都易王刘非,母程姬。

刘非(前168年―前128年),即江都易王。汉景帝之子,母程姬。前155年立为汝南王。前154年,吴楚七国叛乱,他年十五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

6、皇六子长沙定王刘发(其五世孙为东汉光武帝刘秀),母唐姬。

刘发(?—前129年):汉景帝第六子,母唐姬,东汉皇帝的直系祖先,五世孙即东汉光武帝刘秀与更始帝刘玄。前155年,刘发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长沙王。

7、皇七子赵王刘彭祖,母贾夫人。

赵敬肃王刘彭祖(?-前92年),汉景帝刘启第七子,贾夫人所生。孝景前二年,立刘彭祖为广川王。第二年,赵王刘遂谋反后,刘彭祖改封赵王。刘彭祖为人巧佞,持诡辩伤人。他在位六十年,国相从没在位超过两年。

8、皇八子胶西王刘端,母程姬。

刘端(前165年—前107年),汉景帝刘启之子,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后,封胶西王。史载刘端“为人贼戾,又阳痿,一近妇人,病数月,有所爱幸少年,以为郎。郎与后宫乱,端禽灭之,及杀其子女”。

9、皇九子中山靖王刘胜(蜀汉昭烈帝刘备先祖),母贾夫人。

刘胜(前165年-前113年),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母为贾夫人[1],西汉中山靖王。前元三年(前154年),受封中山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去世,汉武帝即位。

10、皇十子汉武帝刘彻,原封胶东王,母王娡。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11、皇十一子广川惠王刘越,母王皃姁。

刘越,生年不详,汉景帝刘启11子,谥为广川惠王。卒于汉武帝建元四年。汉景帝庶子,母王皃姁(王儿姁),为皇后王娡妹。同母弟胶东康王寄(刘寄)、清河哀王乘(刘乘)、常山献王舜(刘舜)。

12、皇十二子胶东康王刘寄,母王皃姁。

胶东康王刘寄(约前158年—前120年),立胶东康王十四年,汉景帝庶子,母王皃姁(王儿姁),为皇后王娡妹。有同母兄广川惠王越(刘越),同母弟清河哀王乘(刘乘)、常山献王舜(刘舜)。

13、皇十三子清河哀王刘乘,母王皃姁。

清河哀王刘乘(公元前153年出生——公元前135年),汉景帝庶子,母王皃姁。 中元三年(前147年)晋封清河王,在位十二年世卒,谥号哀。无子国除。

14、皇十四子常山宪王刘舜,母王皃姁。

刘舜(公元前152年-公元前113年),西汉孝景帝刘启14子,谥为常山宪王。母亲王皃姁(王儿姁),为皇后王娡亲妹。有同母兄三人,广川惠王越(刘越)、胶东康王寄(刘寄)、清河哀王乘(刘乘)。刘舜在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5月)以皇子的身份受封为常山王。

注:当时的史书对公主记载不全,往往只记载皇后之女和有事迹的公主。因此无法知晓刘启是否有其他女儿,只能期待考古发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启

汉景帝刘启在历史上有什么功绩?

刘启在公元前188年出生在代地中都,也就是山西平遥。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汉文帝的皇后窦氏。在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有一天,吴王刘濞的儿子进宫来与刘启下围棋,因为下棋时两人出现争执,吴王的儿子对身为皇太子的刘启出言不逊,刘启就拿棋盘砸他,结果把吴王的儿子打死了。这使刘濞大为恼火。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时,吴王刘濞十分愤怒,从此称病不上早朝。当时的帝王汉文帝体谅他的心情,就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公元前157年时,汉文帝驾崩,刘启即皇帝位,为汉景帝。在刘启即位后,吴王刘濞的势力也慢慢壮大起来。这时,御史大夫晁错认为各地的诸侯王力量太过雄厚,可能会造成江山不稳定,就向刘启建议,削夺各位诸侯王的封地,把封地都收回朝廷手中。晁错呈给景帝名为《削藩策》的计谋,力主“削藩”,文章里说: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刘启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在公元前154年时,他以各种名义先后削去了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封地。当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时,早已对刘启心怀不满的吴王刘濞凭借他的实力,立即以越城为据点,联合起其他不满被削减封地的6个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反叛了。刘濞发兵20万,号称50万,为主力。同时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举兵西向。叛军打到河南时,被刘启的弟弟梁孝王刘武拦住了,但刘武的兵力不足,难以招架叛军的攻击。

刘启善于用人,派了太尉周亚夫与大将军窦婴率36将军,以奇兵断绝了叛军的粮道,仅仅3个月的时间,军队就大破叛军。刘濞逃到东瓯,为东瓯王所杀。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杀,反叛的七国最终都被废除。

刘启又借机削落诸侯国领土和把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利收回,自此,诸侯名义上是封君,但已失去政权了。七国之乱在短短3个月之内就分出了胜负,都是因为百姓们拥护刘启、臣子们信任刘启,而且刘启本人爱惜人才良将,知人善任。刘启作为皇帝,却不迷恋奇珍异宝,而是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他执行重农抑商的国策,还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

刘启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还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刘启还多次颁诏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

刘启是个非常重视教育的皇帝。在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时,刘启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他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刘启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他果断地采取两项重要措施:一是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二是任命执法严厉的宁成做中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的人。使那些不遵守法规的豪强和官僚们个个惶恐不已,大大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保证了国家的治安和发展。对于敢大胆进涑的程不识,景帝让他做太中大夫,负责评议朝政。

在刘启多重政策治理下的汉朝,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在刘启的统治后期,因为国库里的钱太多,连串钱的绳子都磨烂了。国内所有的粮仓也都是满的,放不下的粮食只能露天放置,多得甚至都霉腐了。

在对抗外敌方面,刘启也十分理智。当时,强大的外敌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刘启的王朝。但是对当时的汉朝来说,出兵反击彻底清除外敌的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刘启冷静地选择有战有和的策略。

他坚持和亲政策,缓和了两国的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也为后来反击匈奴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刘启并不是对外敌一味妥协,他再一次展现出了知人善任的帝王风采,多次派出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在反击战中进行了必要的抵御。

在公元前141年的正月,刘启患病了,病势越来越重,他就在病中为太子刘彻主持加冠,临终前,刘启教导太子刘彻不但要知人、知己,还要知机、知止。他对刘彻说人不患其不知,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

为太子加冠后不久,刘启病死在长安的未央宫,享年48岁,葬于阳陵,谥号“孝景”皇帝,史称汉景帝,陵墓是汉阳陵。汉景帝刘启是位品德坚强、善于充分谋划又有责任心的明君。他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与其父汉文帝的统治时期有“文景之治”的美誉。

刘启 汉景帝 是不是一个好皇帝?

公元前188年,刘启出生。 公元前179年,刘启被立为皇太子。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驾崩,享年47岁。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公元前154年,诸侯王发动“七国之乱”,10个月后被平定。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未央宫中,享年48岁。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诸侯王:成功平叛,稳固皇权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爆发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王国的叛乱,史称吴楚之乱,或“七国之乱”。 吴楚七国之乱的发生,既有远因,也有近因。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立兄刘仲之子刘濞为吴王。吴王刘濞开铜矿,铸“半两”钱,煮海盐,设官市,免赋税,于是吴国经 汉景帝平七王战争经过示意图 济迅速发展,刘濞的政治野心也开始滋生。文帝时,吴世子入朝,与皇太子刘启(即景帝)博弈,因争棋路发生争执,皇太子抓起棋盘将吴世子砸死。太子因为一盘棋竟然打死了自己的嫡长子,而且一点没有道歉的意思,这使刘濞大为恼火。当汉文帝派人将尸体运回吴国,吴王刘濞愤怒地说:“天下一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又将灵柩运回长安埋葬。从此,刘濞称疾不朝。汉文帝干脆赐他几杖(茶几、手杖,对老年人尊敬和优待的象征),准许他不用朝请。但吴王刘濞不但没有和好的意思,反而更加骄横。 汉景帝即位后,吴王刘濞日益骄横,反迹也越发明显。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收归汉廷直接统治。他给景帝上《削藩策》,力主“削藩”,指出:“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迅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晁错的父亲得知此消息,立即大骂晁错不孝,并与其断绝父子关系。在后文中可以看出老人家的远见。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削藩”建议,于景帝前三年(前154年),以卖官等各种无理罪名先后削去楚王戊的东海郡,赵王遂的常山郡和胶西王的6个县。 景帝前三年正月,汉朝廷削地的诏书送至吴国。吴王濞立即诛杀了由朝廷派来的二千石(郡级)以下的官员。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遍告各诸侯国。消息传来,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济南王刘辟光、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也都起兵配合。以吴、楚为首的“七国之乱”,终于爆发了。 刘濞发难后,即率20万大军西渡淮水,并与楚军会合后,组成吴楚联军。随即挥戈西向,杀汉军数万人,颇见军威。梁王刘武派兵迎击,结果梁军大败。 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景帝立即派中尉周亚夫(绛侯周勃的次子)为太尉,率36位将军迎击吴楚叛军,派曲周侯郦寄击赵,将军栾布率兵解齐之围,并命窦婴(窦太后堂兄之子)为大将军,驻荥阳督战。 景帝派周亚夫等迎击叛军的同时,内心却摇摆不定,这给了袁盎以可乘之机。袁盎原为吴相,与刘濞关系甚密。袁盎对景帝说:“方今之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刃血可俱罢。”景帝为换取七国罢兵,果然相信袁盎的话,表示“不爱一人以谢天下”,于是腰斩晁错于东市,并残酷地诛其九族。虽然晁错一片忠心,但削藩的方法毕竟不能使诸侯服气。这样削藩只能使问题进一步激化,并且给了七国一个发兵的理由。 景帝诛晁错,去掉了七国起兵的借口,然而七国仍不罢兵,这就进一步暴露出其反叛的面目。景帝后悔莫及,于是决定以武力平息叛乱。周亚夫率汉军很快平定了七国之乱,吴王濞逃到盟友东瓯国,被东瓯王所杀。 七国之乱是西汉中央与诸侯王国间的一次关键性的战争,仅仅三个月就胜负分明。汉廷为何速胜?叛军为何速败?其答案至少可以归纳出以下三点: 臣心、军心、民心的向背。汉朝建立以来,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百姓生活日渐好转,所以臣民拥戴汉室。如平民赵涉向周亚夫建议:汉军经蓝田出武关,即可迅速控制洛阳军械库,又可避开吴楚伏兵,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相反,吴楚等七国为了各自的私利,驱使百姓,挑起战火,犯上作乱,破坏安定,再加上勾结匈奴,更为广大人民所厌恶,所以遭到国内从上到下的反对。 策略、战略得当。七国叛乱事起,太尉周亚夫就向景帝献计说:“楚兵勇悍,正面交锋恐难取胜,希望弃梁国之地,然后断绝吴楚粮道,就可以平定他们了。”此计是以暂时放弃某些空间来换取时间,达到牵制叛军、挫其锐气的目的。后来战争的发展完全证实了周亚夫的判断。 人才运用得当。景帝深谙用人之道,如以太尉周亚夫为汉军主帅,可谓选帅得人。而吴王濞虽能广泛招纳天下亡命之徒,但却不能真正任用他们。 七国失败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景帝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着手解决王国问题,以加强中央集权。 调整诸侯王国的设置。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楚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掉。 继续大力推行削藩。此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这一变化,对于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意义十分重大。 抑贬诸侯王的地位。“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取消“诸侯皆赋”,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此后,诸侯王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经过景帝的改革,汉初推行的诸侯王国制,至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诸侯王在名义上是封君,实际上“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匈奴:和多战少,蓄势待发 景帝时期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强大的匈奴骑兵南下进击汉地,烧杀抢掠,严重威胁着西汉王朝的统治。而此时汉朝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但要战胜匈奴,条件仍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景帝怎样处理汉匈关系呢?总的来说,是有战有和,但和多战少,以和为主。 景帝坚持和亲,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军事冲突,为经济发展赢得了时间,为以后汉武帝反击匈奴做了准备。当然,景帝并不是一味妥协,也进行了必要的抵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卓越的将领,其中尤以“飞将军”李广最为突出。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庄浪西)人。他的先祖李信是秦国名将。所以李广堪称将门之后。李广有一套不正规的治军方法,非常适合于塞外的地理条件和敌情条件,他的部队简单、机动、长于应变。所以司马迁称赞他说:“勇于当敌,仁爱士卒。号令不烦,师徒向之。”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景帝除了支持李广、程不识等边将对匈奴抵抗,及维持和和战战之外,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为以后武帝时期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主要有两项。 马政:造苑马以广用 中原内地自古以来就缺马,这样既不利于骑兵的壮大,又无法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更限制了交通、运输等事业的发展。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 刘启像 [2] 、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政治:清静恭俭 西汉棉袍对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善待臣民;“俭”,是节省汰用。景帝继续执行黄老无为政治,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重农抑商,发展经济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文景时期的社会渐趋稳定,物价日益低廉,据学者统计,在整个西汉时期,文景统治的近40年内,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米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这就为其他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轻徭薄赋,约法省禁 景帝时期,对农民的剥削(赋役)、压迫(法律),较以前有所减轻。所谓约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汉帛书简约,刑网要宽疏。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颁布了诏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昭帝时代。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如前所述,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发展教育,打击豪强 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当时在教育领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办学。 文翁,庐江郡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年轻时就好学,通晓《春秋》,以郡县吏被察举(即郡国守相经过考察后向朝廷推荐),景帝末年任命他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得到后人的肯定,武帝很赞赏文翁的办学模式,在全国予以推广。 景帝一面弘扬文教礼仪,一面又打击豪强。为了保证上令下达,景帝果断地采取了多项措施,重要的有两项:一是在修建阳陵时,效法汉高祖迁徙豪强以实关中的做法,把部分豪强迁至阳陵邑,使他们宗族亲党相互分离,削弱他们的势力,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二是任用酷吏,如郅都、宁成、周阳等,严厉镇压那些横行郡国、作奸犯科者,收到了杀一儆百的功效,使那些不法豪强、官僚、外戚等人人股栗,个个惴恐,其不法行为大大收敛,这便局部地调整了阶级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由于推行了上述措施,就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人口翻番,国内殷富,府库充实。据说,景帝统治后期,国库里的钱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烂断了;粮仓满了,粮食堆在露天,有的霉腐了。但是,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带来了贫富悬殊的分化。这种状况,既为后来汉武帝实施“雄才大略”,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给西汉中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 储位:明争暗斗 太子的废立将导致统治集团权利的重新分配,各种矛盾可能在此时突然爆发,所以是君主政体最薄弱、最危险的环节。景帝从登基那天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考虑身后的储位问题,他一共生了16个儿子,却没有一个嫡出。原来,景帝的正妻薄皇后,是祖母薄太后的娘家孙女,在他做太子时由祖母指定包办的。薄皇后始终未生一男半女,于是便引起了对储位激烈的明争暗斗。 对储位的明争 明争储位的是他的胞弟、母亲窦太后最疼爱的儿子梁王刘武。皇后薄氏无子,加上刘武有贤王之名、广袤的封土和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窦太后意欲在景帝驾崩之后,由梁王入继大统。 汉景帝自己也有过失。前元三年(前154年)初,即七国之乱爆发前夕,梁王入朝,当时景帝尚未立太子。一日,景帝朝宴梁王,酒醉后说:“朕千秋之后当传位于梁王。”梁王自是心中窃喜。参事窦婴说:“汉法之约,传子嫡孙。今帝何以得传弟,擅乱高祖约乎?”景帝酒醒后惊悟失言,此议搁置起来。 七国之乱平定后,立嗣矛盾更加突出。窦太后再度暗示景帝传位于梁王,景帝命袁盎等去劝诫太后,袁盎对窦太后说:“从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引发了五世之乱。小不忍,害大义,必生事端。所以《春秋》认为传子才是正确的。”窦太后自知理亏,从此不再提及此事,遣梁王归国。 争储位的暗斗 暗斗的主角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夫人。王夫人全名王娡,槐里(今陕西兴平县境)人,父王仲,生母为臧儿。兄弟王信、田蚡、田胜、妹王儿姁,曾嫁金王孙生女金俗。由其母将她与其妹王儿姁送进刘启的太子宫。 王夫人入宫后给刘启生下4个孩子,一龙三凤,前3个均是女孩,分别被封为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和隆虑公主,而龙胎,就是后来威名远播的汉武帝刘彻,生于景帝即位不久的前元元年(前156年)七月初七。 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据《汉孝武故事》载:“至三岁,景帝抱于膝上,抚念之……试问儿:‘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小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不得不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于是刘启就萌生了易太子的念头。 景帝四年(前153年),立宠妃栗姬子刘荣为太子,史称“栗太子”;封刘彘为胶东王。不久刘彘取栗太子而代之的契机出现了,原因是馆陶长公主刘嫖插进来了。 刘嫖是汉景帝的姐姐,窦太后的爱女长公主想把其女陈阿娇嫁给太子刘荣,没想到竟遭到了栗妃的一口拒绝,刘嫖因此与她结下怨恨,心存报复之念。与栗姬不同,王夫人机敏圆滑,当馆陶长公主刘嫖想将比刘彘大四岁的女儿许配给他时,王夫人见长公主地位崇高,在窦太后跟前说一不二,当下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于是6岁的刘彘与10岁的陈阿娇订了婚,时在景帝前元六年(前151年)。同年九月,皇后薄氏因无嗣被废,从此,馆陶长公主屡屡向景帝称赞刘彻如何聪明,如何达理,使景帝更加喜爱这个孩子。同时,长公主经常向景帝进谗,诬陷栗姬。景帝便在前元七年(前150年)十一月,案诛大行,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半年后,王夫人被立为皇后,7岁的刘彻被立为太子。 争储的余波 后来,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王刘荣不慎犯法,被从江陵(今属湖北)征诣京城。中尉郅都令人严加看管、审讯。刘荣极其愤懑、悲伤,写完向父亲的谢罪辞后,自杀身亡。 刘彻被立为太子,梁孝王刘武不肯就此罢手。他广延四方豪杰之士,多做兵器弩弓等,储存金银“且百巨万”,又派人刺杀袁盎等十余名大臣。阴谋败露后,梁王大为恐慌,买通韩安国走长公主的后门,疏通窦太后,稍得宽释,但景帝对他已疏远多了。梁王刘武连沮丧带惊恐,不久就身染恶疾而亡。景帝将梁地一分为五,在不知不觉中就削弱了刘武诸子的势力。 景帝另立太子后,对权倾朝野的条侯周亚夫最不放心,又寻机处置了他。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年),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周亚夫削职下狱。一代名将,5天不吃东西,最终呕血冤死。逼死周亚夫与冤杀晁错一样,都说明景帝“寡恩忍杀”,惯于过河拆桥。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的妃子和儿子有几个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子,出生是刘恒还在代地为王,母亲窦氏既窦太后。汉景帝是汉朝历史上一位重要的皇帝,与父皇汉文帝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同时也为儿子汉武帝的汉武盛世打下基础,是西汉为民贡献最大的皇帝之一。

汉景帝刘启在位期间,在国策上推行削藩政策,削减诸侯封地还归与民,在军事上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在农业上勤俭治国,奉行“与民休息”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在对外政策上,他采取和平共处的方式,与匈奴和亲,加强友好,以安抚匈奴不发起战争。

在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之下,汉景帝进一步发展了农业和经济,同时也推动了汉朝的社会发展,农民生活富足,安居乐业,无外患侵扰。在汉景帝的统治之下,汉朝天下出现了空前的和平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在治理国家上汉景帝可谓是个明君,治国有道,那么治理自己的家他又是如何作为的呢?皇帝之家乃整个后宫,后宫佳丽数不甚数,要治理起来恐怕并不比治国简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汉景帝的后宫情况,看看他有几位妃嫔以及膝下子女多少?

汉景帝的妃子和儿子有几个

先来说说汉景帝的妃嫔,除了薄皇后和王皇后两任皇后之外,汉景帝的妃子还有很多,但是有历史可考的就只有几位。第一位是生下长子刘荣的栗姬,还有程姬、贾夫人、唐姬、王夫人王儿姁。

这些被史书记载的妃嫔都或多或少的为汉景帝生下了子女,薄皇后一无所出,而第二任皇后王娡为汉景帝生下三女一男,分别是平阳公主、南宫公主、隆虑公主和汉武帝刘彻。栗姬生下三子,依次是临江闵王刘荣、河间献王刘德、临江哀王刘阏于;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刘彭祖、中山靖王刘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刘发;王夫人生常山宪王刘舜、广川惠王刘越、清河哀王刘、胶东康王刘寄。

可能就这么说,大家还是很模糊,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那么上面这张图便可以告诉你他们之间的关系。

汉景帝,汉朝的一代明君,与先帝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为汉朝历史书写了一个精彩的篇章。后人对其赞颂敬仰,司马迁、曹植等都等赞颂汉景帝明德,以民为本,巩固国本的贤明之举。

汉景帝与刘备什么关系?

汉景帝是刘备他太…太…太…太祖爷,刘备是汉景帝的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