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简介,林则徐简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2529

林则徐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的政治才干、务实精神,屡受道光帝赞赏,并给予层层提拔,最后把他推向禁烟的最前线—广东,为林则徐施展个人才干,实现爱国主义抱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原野。因此,可以这样说,倘若没有道光帝的知人善任,林则徐虽有作为,但其影响面极其有限,更不可能主持6. 3为民族雪耻、振撼全世界的虎门销烟。

扩展资料

林则徐的主要事迹: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鸦片(俗称大烟).他们的目的,一是用鸦片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林则徐生平简介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史治水名人[1]。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1839年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参加过抵抗英国侵略战争的魏源于1844年编撰的《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扩展资料:

林则徐祖籍福建 莆田和福清,林则徐六世嫡孙女、中国林则徐研究委员会会长林岷一行,在林则徐研究委员会海外常任理事张飞帆陪同下,前往莆田湄洲岛寻根和朝拜妈祖。

林岷说,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来到湄洲来朝拜妈祖。妈祖林默和林则徐都是“九牧林氏”后代, 林则徐先祖世居莆田,后迁居福州。 妈祖是林则徐的“祖姑”。妈祖作为人,扶危济困、行善济困,具有神性;作为神,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具有人性;

林则徐从小深受妈祖的“立德、行善、”精神熏陶,他每到一个地方履职,第一件事便是拜当地的妈祖庙,如果遇到妈祖庙破旧必定会组织修缮。作为林氏的后裔要积极继续和发扬妈祖和林则徐身上所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林则徐事迹简介

林则徐简介50字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林则徐的故事和简介

林则徐故事简介

电影"林则徐"内容简介

  电影"林则徐"剧情简介

  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人民。清朝道光皇帝晏宁特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禁烟一事,遭到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的阻挠。他们暗中破坏,并密告英国大鸦片贩于颠地。林则徐到广州后,联合两广总督,共修海防,扣留英鸦片商船,收缴鸦片烟土,于虎门焚烟二万余箱。1840年5月。英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攻广州不进,移兵北上打天津,威胁北京。昏庸无能的道光帝惧怕英军入京,便以林则徐作为牺牲,以其禁烟不力为名,革职不用。另派琦善去广州,办理投降事宜。爱国将领关天培孤军抗英,不幸于虎门壮烈殉国。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新疆。英侵略军仍不满足,侵华战火四处蔓延,由沿海烧到内地。最后,广州三元里人民在渔民邝东山的领导下,开展了英勇的抗英斗争。

  该片编导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对浩瀚的史料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剪裁和提炼,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这一重大事件,推出林则徐这位“民沾其惠”“夷畏其威”的富有爱国心的封疆大吏的形象,展现了鸦片战争前后朝野上下广阔的历史画面,并在波澜壮阔的禁烟抗英斗争中,突出表现了三元里平英团的斗争,使影片形成了一种雄浑壮阔的艺术风格。该片的艺术成就,还在于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传统,追求民族特色。影片塑造人物时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如林则徐江畔送别邓廷桢,就化用古典诗词的意境,借画面渲染人物惜别之情,那曲折茫远的江水,显然是与主人公身处逆境、壮志未酬而前程茫茫的心境相呼应的。当林则徐被革职后,影片成功地把人物的内心与外表小心境与环境。加以对比,以外界的极度寂静,衬托人物内心的万般激情,把剧情推向高潮。林则徐是著名演员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林则徐简介(要最简单的)

林则徐 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标签: 林则徐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