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简介,伏尔泰简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2267

伏尔泰简介

伏尔泰(1694—1778年),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法文: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泰斗,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代表作《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老实人》等。

1715年,伏尔泰因写诗讽刺当时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被流放到苏里;1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伏尔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剧本,关于路易十五的摄政王,菲利普二世(奥尔良公爵)的悲剧《俄狄浦斯王》(Œdipe)。在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作为笔名,这名字来自他法国南部故乡一座城堡的名字。1718年秋,《俄狄浦斯王》在巴黎上演引起轰动,伏尔泰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又遭贵族德·罗昂的污辱并遭诬告,又一次被投入巴士底狱达一年。出狱后,伏尔泰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在英国居住三年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著作《哲学通信》。

1749年,夏特莱侯爵夫人因难产逝世。伏尔泰短暂地回到巴黎;1750年,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邀请到柏林,得到宫廷文学侍从的职位待遇。

1753年,伏尔泰与另一位国王赏识的科学家莫佩尔蒂发生争执,写文章讽刺莫佩尔蒂的荒谬论文。但后者得到国王的支持。这一事件导致了伏尔泰与国王关系的破裂,并促使他离开普鲁士,此后他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同时,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本人也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扩展资料:

伏尔泰思想主张:

1、他从自然法论的立场出发来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和教会的统治。他认为:自然法就是符合人性或人的本能的,适用于所有人的,并且天下人都认为是公正的自然法律。

2、认为理性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即“人依其理性以认识自然,也依其理性以改造社会。批判和否定压抑人的理性的封建专制和基督教神意史观。

3、揭露和批判了宗教的虚伪、教士的凶残贪婪,以及信徒的宗教狂热和不宽容造成的荒诞悲剧。

4、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提倡自然神论,批判天主教会,主张言论自由。

5、尖刻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他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

6、信奉自然权利说,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但又认为财产权利的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他反对暴力革命,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理想化了,认为最理想的是由“开明”的君主按哲学家的意见来治理国家。伏尔泰在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中,反映上层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开明君主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伏尔泰

伏尔泰的简介谁知道?

伏尔泰写的《老实人》的简介

  《老实人》是伏尔泰哲理小说代表作。《老实人》的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的主人公老实人开始相信邦葛罗斯(他的老师)的乐观主义哲学:在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但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粉碎了他的梦想。他是一位男爵收养的私生子,由于他爱上男爵的女儿,结果被赶出了家门,从此他四处漂泊流浪,一路上他遭遇种种的折磨和灾难,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陷害,迷信,可是他仍然坚信他的完美世界观。直到他到了一个黄金国,国内遍地都是黄金、碧玉和宝石,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快乐而富裕的生活,他终于慢慢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和冷漠,于是他抛弃了以往的哲学思想,并开始相信人生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幸福,因为劳动使人们远离三大痛苦:烦恼、过错和欲望,这是让生活轻松的唯一办法。。作品中揭露了封建君主的专制蛮横,天主教会的虚伪和压迫愚弄人民的残暴,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对人民悲惨的命运的同情,同时也揭露了他们的天真无知。

  作者用第三者的口吻在讲述着故事,笔调出奇的冷静,从容,我们看不到多少作者的评论,一切顺其自由的发展,目的在于给我们一种强烈的震撼感。艺术的反差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振,看到作者如此冷峻的语气,我们也才明白要严肃来读这部作品,而在阅读中严肃的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冷静的审视着这一切。

  “老实人”这个概念在作品中,作者赋予它一个特定的的内涵,除了说他生性温和,性格率直,思想单纯外,作者更多的是把老实人塑造成为一个盲目崇拜完美主义者,行为是愚蠢可笑的。作者是通过对老实人一路上不幸的遭遇,甚至近似于天方夜谭的旅程来表现社会现实的残酷,以至于老实人幻想破灭的必然性。像黄金国那样理想的国度,从某个意义上讲就是作者的理想,可是这与现实的冲突表明了它们是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直线。老实人不懂得去反抗,他的一生更多是在别人的掌控下过活,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由这世界伤害自己,他也无力甚至没有意识去抗争,这样的老实人其实是可悲的。

伏尔泰的简介?

伏尔泰的简介

伏尔泰改编《赵氏孤儿》的简介

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扩展资料:

伏尔泰编剧有一条宗旨,那就是“以前世历史事实感召后世人为力”。他非常讲求“以真实的历史事实感人”。将中国题材引入戏剧创作是出于他对中国历史文化一贯的关切和向往。欧洲诸国喜欢收藏中国文物,其宫廷内外出现了一种对“中国风尚”的特殊嗜好,而这种“东方趣味”风行的迹象已为伏尔泰亲眼所见。

伏尔泰在这股劲吹的“中国风”之中,了解和熟悉了中国,并极力推崇中国的传统哲学,曾说:“世界的历史始于中国。”由此萌发了创作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戏剧的心愿。正在寻访题材之时,读到了《赵氏孤儿》的译本,并认定,“此为具有历史真实性及其感染力的好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氏孤儿

伏尔泰的一生简介?

伏尔泰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他3岁就能背诵法国诗人拉封丹的《寓言诗》。在中学读书期间,他受到了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1717年,年轻的伏尔泰因为写了一些讽刺和攻击法国宫廷淫乱生活的作品,被关进巴士底狱。1718年出狱后,他将在狱中完成的悲剧《哀狄普斯》发表,剧本很快在巴黎上演,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伏尔泰由此一举成名。

1734年,他发表了《哲学通讯》,由于伏尔泰在书中赞赏英国的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介绍牛顿和洛克的先进思想,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和法国的教派斗争,宣传唯物论思想,使封建势力大为恼怒,他们立刻采取了措施,将这本书判为禁书,全部焚毁,伏尔泰被迫离开巴黎,隐居在洛林边境的一座小城堡里。在避居期间,伏尔泰又匿名发表了《论形而上学》、《牛顿哲学的基础》等著作,同样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统治进行了猛烈地攻击。

在启蒙运动期间,伏尔泰积极投身其中,宣传民主思想。评论法国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抨击封建统治者和教会的罪恶。当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如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等人,都公认伏尔泰是他们的老师,对他推崇备至。

伏尔泰的文学作品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几乎包括了各种体例。在小说方面,最为著名的有《老实人》、《天真汉》等;在戏剧方面,最有名的是喜剧《放荡的儿子》、《一个苏格兰的女人》等和悲剧《哀狄普斯》、《布鲁杜斯》、《伊兰纳》等;在诗篇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诗《亨利亚特》、《奥尔良的处女》等。他才思敏捷、妙语连珠,善于以机智的讽刺打击敌人。

1778年,84岁高龄的伏尔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巴黎,受到巴黎市民的隆重欢迎。他的新作悲剧《伊兰纳》在巴黎剧院上演,演员们把他的大理石半身像抬上舞台,为石像举行加冠仪式。同年5月30日,伏尔泰病逝。

伏尔泰生平简介。简单点,详细点

伏尔泰(Voltaire,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基督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标签: 简介伏尔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