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刘彻为什么被称为“汉武帝”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65

刘彻为什么被称为“汉武帝”

汉是朝代名,而武是谥号,代表着刘彻是军功显赫。军事上,刘彻做了以下贡献:

1、改革兵制,集中兵权,加强了中央的军事力量。

2、派遣大将卫青、霍去病带兵攻打匈奴,平定了北部边郡的骚乱

3、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的通道。

拓展资料:

汉武帝十六岁时登基,为巩固皇权,中央设置中朝,为加强对诸侯王和地方高官的监察,在地方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并将盐铁和铸币权收归中央。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另有开辟丝绸之路,在轮台、渠犁屯田等创举,并置使者校尉,建立年号、颁布太初历、兴太学,影响极为深远。

参考资料:刘彻 (汉武帝)_百度百科

有关汉武帝刘彻的简介?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第七位皇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前156年),是汉景帝中子。前元四年(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扩展资料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

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汉武帝是汉朝的第几位皇帝?

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

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在各个领域均有建树,但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又造成了巫蛊之祸,因此留下负面影响。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下罪己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扩展资料

前元四年(前153年),刘彻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同年,景帝的长子、他的异母长兄刘荣获封为太子。前元六年(前151年)秋九月,无子无宠的薄皇后被废。第二年(前150年)春正月,景帝废栗太子刘荣为临江王;夏四月乙巳,刘彻之母王氏被立为皇后,丁巳,刘彻被立为太子。刘彻成为太子与其母孝景王皇后和其姑母馆陶公主刘嫖有很大关系,王氏许诺让刘彻迎娶刘嫖之女陈氏,因此在储位之争中得到刘嫖支持。刘彻后娶陈氏为妃,两人成婚的时间无考。

后元三年(前141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汉高祖刘邦的什么人

汉武帝刘彻的父亲汉景帝名刘启,而刘启的父亲又是刘恒,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儿子,所以说汉高祖刘邦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

汉武帝刘彻的奶奶是谁

汉武帝刘彻的奶奶是窦太后。

孝文窦皇后,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皇甫谧言,云窦后名猗房。窦猗房是普通的农家女,平民出身。汉惠帝时窦姬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伺候吕太后,后被赐予代王刘恒。刘恒即位后窦姬被立为皇后。景帝即位后尊其为皇太后。

建元元年,汉武帝即位,尊其为太皇太后。窦太后与汉文帝刘恒育有一女二男:长女馆陶长公主刘嫖,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孝王刘武。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与汉文帝合葬霸陵。

扩展资料:

汉武帝即位时,因为年纪太小,初期在朝政上有祖母窦太后听政,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这让初登大位的汉武帝多少有些怨言。但他们二人最大的问题还是政治上的理念的不同。窦太后喜好黄老思想。而天生具有叛逆性格的刘彻却渴望改革当下的一些礼制规范,他认识董仲舒后决定推崇儒术。

而这一思想正好与窦太后的黄老思想是相左的。这引起了窦太后的不满,强制干涉他停止了改革。汉武帝对此有怨言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实力与祖母抗衡,他开始坚忍,不露锋芒。最终在窦太后离世后,他掌握大权,开始了他的执政生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窦太后

汉武帝刘彻继位

应该是刘彻的生母王夫人

汉景帝为稳定时局,刚开始是立栗妃的长子刘荣为太子.汉景帝的亲姐姐,也就是窦太后的女儿馆陶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没想到被栗妃很没面子得拒绝了,因而怀恨在心,窦氏作为文帝的妻子,景帝的母亲,在朝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威望,很快,在馆陶公主的共同作用下,刘荣的太子地位就岌岌可危,而刘彻的母亲王夫人则在此时体现出了她政治家的本色,不顾陈阿娇比刘彻大四岁的年龄上的差异,立刻找馆陶公主商讨此事并订下婚约,那年刘彻才六岁.由于馆陶公主经常在景帝面前称赞刘彻,使景帝对刘彻的喜欢也是一天超过一天.陈阿娇与刘彻订下婚约的第二年,长子刘荣被废黜了太子的地位.很快借助馆陶公主的势力,刘彻顺利成为了太子,并于景帝去世后继承王位.

刘彻能当上太子,并顺利继承王位,和他的母亲王夫人是分不开的.

有一回,刘彻与比自己大四岁的刘荣相约玩耍还闯了祸.栗妃闻讯便数落自己的儿子,王夫人听说后,便急忙找到栗妃,说是主意是自己儿子出的,把所有责任都揽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俩儿童玩耍,一个年方六岁,一个十岁并且当了太子读了书.谁的错更需要批评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王夫人的一番言辞让栗妃听了心理很舒坦.

还有一回,正值七国之乱,窦太后为犒劳前方将士提议后宫各娘娘们捐一些首饰出来换成钱给前方将士送去. 栗妃满脸不悦,其他娘娘也应和而已.而王夫人随即将自己的一些独一无二稀世珍宝捐了出来,此举便得到了窦太后的赏识,常常以王夫人的品行给后宫的其他娘娘做楷模.作为一个掌权者,有谁不喜欢底下人能低调,与世无争.如果碰上个爱出头的,好胜而又爱揽权的,哪个执政者能容得下.在宫廷中的那么多年,赐妃子,得皇子,要说打心底里与世无争是不太可能的.关键是一个字,忍.

王夫人连对王位的渴望都能忍住,还有什么忍不了的,看来真正的掌权只是时间问题.

刘荣被废后,窦太后多次提议汉景帝将王位传给梁王, 梁王是窦太后另一儿子,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了功.景帝为了长远之计一直坚持要立刘彻为太子,窦太后很是不悦.故找来王夫人多次商量此事.面对这将要到手的太子之位若即若离,王夫人一点都没有表现出失望或不满,而是告诉太后自己会去劝说景帝的.王夫人很清楚,她儿子即便是将来继承了王位,只要窦太后一句话,皇帝随时随地也要下马.所以,今后的每一步,都要等到窦太后点头才算成功.

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

1、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2、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4、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

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5、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父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去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汉武帝刘彻爱的是陈阿娇吗?

汉武帝刘彻爱的是陈阿娇。

汉武帝和陈阿娇是姑表亲,两个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和宝玉黛玉之间的关系一样,属于青梅竹马。 ‘金屋藏娇’是多么美好的誓约啊……

汉武帝当太子的时候和陈氏结婚。汉朝流行早婚,应该十三四岁就结婚了,到刘彻27岁废陈皇后,期间总有十几年好日子吧。基本在这段时间内,汉武帝和陈皇后感情还是很好的,陈皇后很得宠。

就是在陈皇后被废后,汉武帝对陈皇后还是很优待的,比如:衣食住行都是保持皇后待遇不变的,居住在皇家富丽堂皇的‘长门宫’(通常废后都是幽禁在后宫监狱的)。汉武帝对陈皇后的娘家,也依然很厚待。

在汉武帝的女人里面,这是非常好的结局了。 其他的,除非早死,是只有更惨,没有最惨的。

至于卫子夫:汉武帝和卫子夫相识是在废陈皇后前两年。那个时候刘彻二十五岁左右。汉武帝二十九岁时候,卫子夫生她最小的孩子刘据,然后卫子夫就再没有生育过。

而且,汉武帝一直有很多宠妃的,比如:年轻时候著名的宠妃王夫人(生了齐王),中年呢有李夫人(生昌邑王,倾国倾城的那个),再然后还有刑氏,最后还有赵婕妤(勾弋夫人,汉昭帝的生母)等等。这些还都是生了儿子或特别得宠从而留下名号的宠妃。

那些没有儿子或者得宠时间不长的妃嫔,就更多了。

这种情况下,说汉武帝有多爱卫子夫,未免可笑。汉武帝更多是为了笼络卫青吧。卫青的军功是卫子夫坐稳当后位的基础。这个更多是利用。

而且,看汉武帝对卫子夫多狠心啊:

巫蛊案中,先是杀了卫子夫的姐姐一家,腰斩呢;然后是卫子夫的次女和小女儿,两个公主也是汉武帝的骨肉啊,竟然处死后吝啬到连墓地都不给,直接扔野外喂狗了;

再接下来,是把卫子夫大女儿的独生儿子也杀了;到这里,卫子夫三个女儿一个都没逃过。卫子夫唯一的儿子刘据造反失败后,和两个孙子一起上吊自杀;就这样汉武帝还不肯善罢甘休,一定把刘据一家所有女眷男丁都杀了,一定要灭门,剩下个出生不久的小婴孩还给扔进了监狱去坐牢!

扩展资料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文学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汉武帝刘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