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夫人,冼夫人的人物性格?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756

冼夫人的人物性格?

人物性格是那种比较复杂,但是又心存正义。

历史上,冼夫人到底有多厉害,被称为岭南圣母?

说到冼夫人,被后人称之为岭南圣母,之所以会如此的敬仰她,就是因为她一生都在为维护国家统一还有民族团结做贡献,历经三朝带领着自己的子孙后代为国家效忠,可谓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中国历经多年,有许多的女英雄,而冼夫人能被称为岭南圣母,自然与岭南地区密切相关。冼夫人在小时候就是才智过人,精通军事,而且自小就跟谁父亲行军打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而她自然对于当时的国家有着浓烈的感情。

当时的岭南地区非常的动荡,而冼夫人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有军事头脑,为了可以让当时的岭南人民可以过上安宁稳定的生活,她带领手下平定的岭南。可以说为了当时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冼夫人的名声可以说从古流传至今,“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赋予的,冼夫人的精神可以说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就像雷锋精神一样是需要流传下来的。

而且冼夫人一生历经四次大战,历经三个朝代,甚至后来步入了八九十岁仍然是精力不减,仍然能身披战甲上战场,带领了下面的士兵去安抚那些地区动乱的百姓,安抚了当时的岭南地区的局势。总之,冼夫人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女英雄。

冼夫人不管是在军事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于岭南地区的农业还有手工都是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冼夫人是哪个朝代的人

冼太夫人(公元522-602年),又称冼夫人,名百合,茂名电白山兜村人,身历梁、陈、隋三朝,毕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梁至清朝都先后给予她册封和追谥,新中国成立后,被誉之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在世时,活动办公地址是今阳江市内,冼夫人的故里已经查证是在茂名市电白电城镇山兜村,即阳江市阳西县隔壁的电白区电城镇山兜村。至于网络上高州人,没有上级部门批准,广东省委省政府、茂名市委市政府两级党委政府都没有承认,而电白的冼夫人故里,广东省委省政府有明确文件承认。古高凉郡主要是今阳江市境内,后来高凉郡从今阳江市治迁往今高州长坡镇,但这是冼夫人去世很多年后的事情了,冼夫人和丈夫根本没有在高州长坡生活过,现高州市和冼夫人在世时期完全没关系。具体查证最权威央视真相6集记录片《冼夫人》里面明确说明冼夫人的主要治所是今阳江,茂名管辖的化州、电白、阳江才是真正的冼夫人主要活动点。不是今高州市,这几年,高州部分网民恶意修改网络资料误导广大不明真相网友。使许多人误以为是高州人。以上这些,我均是通过政府部门权威资料描述的,可以说,冼夫人是今茂名电白人,治所驻地在今阳江,今高州并不是冼夫人时期的古高凉。

冼太夫人到底是哪里人?

相关转载:关于冼夫人到底是哪里人这个问题。经过多方通过政府官方权威资料。为你解答。冼夫人是哪里人,其实早已经有答案了,只是网络上,由于网友们不了解片面的回答,导致人们对冼夫人的历史真相不了解。冼夫人家乡(故里)问题,网络上存在今广东阳西(隶属广东省阳江市)、今广东电白(隶属广东茂名市)、今广东高州(隶属广东省茂名市)的版本。根据政府文化和考古部门的相关资料,我为大家全面展示历史真相以及相关疑问和解答。阳西只是当年冼夫人办公驻地,不是冼夫人家乡。我们以网络上的最为激烈的今高州市(县级市)长坡镇雷垌村和今电白区电城镇山兜丁村版本网友观点,以及历史沿革,进行一次客观公正全面的解答。

有网友说“今高州有冼氏公祠和众多冼氏后裔”所以今高州是冼夫人故里”。

答:据政府相关部门资料,冼氏公祠不只是今高州市才有,茂名市茂南区(2017年9月根据茂名市政府给广东省民政厅函把电白羊角划归茂南区的函得到批复,羊角从茂名市电白区分割给茂名市茂南区)羊角镇大同村委会坡心村和共同村委会田心村就有冼氏宗词,而且单大同坡心村委就有1000多人,而今高州市称的“冼夫人故里”的雷垌村人口500人,更多的是今湛江吴川吴阳马兆一带冼氏宗祠比今高州雷垌的要大,辉煌得多。海南岛就更不用说了,全岛共有数万人!这些网友的结论,冼氏多的地方,有公祠的地方就是冼夫人故里,那么冼夫人故里应该在今茂南区羊角大同坡心村、湛江市吴川市(县级市)吴阳镇或海南省,而不是今高州雷垌!

有网友说:今高州雷垌仲芳冼公祠、良艺冼公祠可以证明是冼夫人后代见证。

答:今高州市这两座古祠,经文化考古部门研究而是近现代才建的。不是冼夫人时代以及古代建的。

有网友说“各种辞书、地方志只记载了冼夫人为高凉人,没有具体到县。”

答:这是对历史古籍不了解,真相是广东省、府、县志均有具体记载:

1、《广东通志》记载

清雍正《广东通志》卷五十四:“高州府,电白县:夫人庙,在城北长乐街,一在山兜,庙夫人所生之地。”

清道光《广东通志》(两广总督阮元主修)卷二百二十三“暑宅”六:“高州府,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丁村。”

2、《高州府志》记载

明万历《高州府志》卷之二“祀典”:“电白县:冼夫人庙,城北长乐街西巷中,又有山兜娘娘庙,即夫人所生之地。”

清乾隆《高州府志》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乡丁村。”

清道光《高州府志》载:“电白县,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乡丁村”。

清光绪《高州府志》载:“电白县:一山兜娘娘庙在丁村,即谯国夫人故里,道光五年重修。”

3、县志记载

清顺治《电白县志》“秩祀志”载:“山兜娘娘庙,即冼夫人庙。在丁村,乃夫人毓秀之地,乡人以为土主而俎豆之。”

清道光《电白县志》卷十六“古迹”之“署宅”载:“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丁村。”卷二十录:“梁冼挺为南梁州刺史,乃谯国夫人兄,史称恃其富强侵略旁郡,亦丁村人也(采访)。”

清光绪《电白县志》卷八“建置”、“坛庙”载:“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乡丁村。”(乾隆府志)。

清光绪《电白乡土志》载:“谯国夫人者,高凉冼氏之女也,电白丁村人。”“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保宁乡上区丁村。”

民国《电白县志稿》卷一112页载:“谯国夫人故里,在城北十里山兜乡丁村(乾隆府志)。”

光绪《茂名县志》(今高州前身)照录了《隋书·谯国夫人》后,加案语云:阮通志把冼夫人列为电白列女,并对此不持异议。

以上地方志记载明确告知,山兜丁村是冼夫人的出生地,即是母家居地,在离电白县城北十里的地方,非常具体明确。有网友说的:冼夫人故里地方志没有具体到县,只记为“高凉人”,这是正史《隋书》的记载,而不是地方志。

有网友说:在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从高凉析置海昌郡,冼夫人出生前79年,山兜丁村已属海昌郡,不属高凉郡,到隋大业三年复立大高凉郡时,冼夫人去世5年了,所以冼人时代,丁村不属高凉,因此冼夫人不是生于丁村。

答:部分网友此观点,这是不懂历史知识,而且逻辑上也是站不住脚。这是对广东粤西地方史沿革不清楚,一知半解。其实,海昌郡不是从高凉郡析出,而是从宋康郡西部分出设置的。宋康郡在宋元嘉九年(432年)从大高凉郡分出西营(今阳西以西)立置的。地域从阳西至化州、吴川。海昌郡地域据阮通志云“当在高州府之电白、信宜、化州、吴川、石城境内(还有茂名县地)。”由此可见,此时期,不但山兜丁村是在海昌郡地域内,而且今高州长坡等茂名县地都属海昌郡。网络上有网友避而不说呢?是故意而为之,单说今电白山兜丁村,而不说今高州长坡,有心术不正之嫌。

今高州雷垌及良德水库区一带唐代以前不与高州长坡同一个政区,而归属信宜的梁德郡梁德县地,属于罗定的永熙郡(泷州)大政区所辖。这有地方志沿革史记载为凭。请看:

清光绪《高州府志》卷一“舆地”一·“沿革”梁陈部分载:“泷州永熙郡,梁置泷州(今罗定州地兼信宜境)。梁德:(本汉端溪县地,梁置梁德县及梁德郡。)务德:(良德,陈置曰务德,隋书.地理志)。……案,隋书·地理志在永熙郡下,今依隋志次于梁德之后。”

隋:高凉郡,梁置高州,统县九:高凉、连江、电白、杜原、海安、阳春、石龙、吴川、茂名。

永熙郡:“统县六:怀德(旧曰梁德,置梁德郡,平陈郡废,十八年改名怀德。)良德(陈置,曰务德,后改名焉)。”

光绪《高州府志》于“电白县表”下载“武德五年以电白、连江置高州,治高凉,良德自泷州来属,”由此可见良德是在唐武德五年才从泷州(罗定)划属高州的,此前一直属永熙郡,而不属高凉郡,雷垌属良德县,一直不属高凉郡(不管是大高凉还是小高凉都不属),良德划来高州时,冼夫人已去世20年了,况且此时只有今高州而没有高凉郡。所以,所谓雷垌是冼夫人故里说法简直是天方夜潭,子虚乌有。

官方解答:有网友缺乏历史知识之二,是表现在对修志编史的规则一点也不懂。

答:古今修志编史的规则是,编篡者在撰写人物传记时是按编书时当代地点,而不是用历史人物生年时的地名。所以,魏征修篡的《隋书》所说的“高凉”即是指隋末唐初的大高凉郡,而不是梁陈的小高凉郡。魏征从武德五年开始修《隋书》,武德六年高凉郡尚在,所以《隋书》所说的“高凉人”即隋高凉郡人,因为《隋书》所写的是隋代的事,电白山兜正好处于隋高凉郡的中心地带。国家正史不可能具体到哪个县,这个功能职责只能由地方志作补充,地方志一致记载这个高凉地就是电白山兜,这真实反映冼夫人丁村故里的可靠性。而网络上有网友却以梁陈冼夫人生年时代地名为据是不科学的、错误的。这个道理不难明白,如中华民国时期,人称邓龙光是茂名县人,而现在写他的传记时则称他是今茂名市茂南区人。须知历史沿革变化。

有网友说:冼夫人与冯宝联婚后,冯宝入籍于冼夫人的故乡,所以今高州是冼夫人故里。

答:据文化考古资料查询,没有记载证明冯宝是入籍冼夫人的故乡的记录。史志记载冯宝至死都一直在治所今阳江白沙的高凉郡里工作生活,冼夫人也在此协助丈夫理政和参与诉讼,这是有字为据的,证实冯宝跑到几百里的今高州雷垌山区去入籍观点是相关网友的自我编造。

有网友又说:冼夫人后代子孙皆从祖父母籍,从此就可“顺藤摸瓜”知道今高州是他们祖母冼夫人故里。

答:这观点不靠谱,充满矛盾和混乱。后代从祖父籍还有点道理,从祖母籍就谎唐了,请问哪个俚人外嫁女故里是和外婆的故里同一村庄的?今高州的冯氏有哪个是住在雷垌的?这根本没有。

考古文化资料:《旧唐书》、《新唐书》是记载冯盎是高州良德人,但并没有说是今高州市东北人。对于良德地至今何处,据最新的研究,专家们统一认为今电白霞洞是良德县地。《大清一统志》载:“冯家村在电白界,冯盎即此界人也。”道光《电白县志》载:“冯盎为夫人之孙,唐时家于良德,即霞洞堡地。”“越国公故里在县西七十里霞洞堡据唐书列传,冯盎良德人,今城西七十里下博乡霞洞堡即旧良德地。”这是很明白的,唐时冯盎家是在今电白霞洞而非今高州长坡,尤其是有文物实证。1983年和1987年在霞洞晏公岭,发掘清理了两座古墓,从墓碑内容来看,分别是冼夫人与冯宝的第六代孙夫妇墓和第五代孙冯子游妻许夫人墓。马克思说过:“只有出土文物,才是历史最好的见证。”这是唐时冯家村在霞洞的铁证。因此,可以说有网友认为冯宝冼夫人子孙都是在高州长坡一带从祖籍,也都是主观臆断,是虚假的。事实上各子孙都各在做官地定居,如冯暄在罗州做了几十年刺史,今化州是冯氏的活动基地,严格说,冼夫人夫家应在今化州。我们看过长坡旧城村冯氏族谱,明确记载着,今长坡旧城村的冯氏居民是元朝时从吴川梅菉调只村迁去的。并非冯宝真系子孙,是九族外旁系子孙,这高州冯家村只是元代冯家村。同样,雷洞的冼氏居民按其族谱记载是明代成化年间从今化州北岸迁去的。并非梁陈时冼夫人家族的直系后人,而是旁支的冼氏后人。他们的族谱拆穿了今高州雷洞长坡的冼冯氏是冼夫人冯宝的后裔的谎言。

有网友说:今山兜丁村无人姓冼,所以今电白不是冼夫人故里。

答:以山兜丁村方园几十里无一人姓冼,就否定此地曾是冼夫人母家的世居地,这种观点是形而上学,横蛮无理的。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间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社会历史、人口居住发展情况也如此。自南北朝以来,经历多次改朝换代,苍海桑田,社会环境,人口居住情况的变化是巨大的,居民后裔不可能一直呆在原居地不变。现在居民的祖先古时不一定就是居住在这里,古时居此地的人往往迁到别处,就如现住雷洞的冼氏居民是明成化间从别处迁去的。这不是很明白的事吗?山兜丁村,今无冼氏居民,主要原因是冯宝、冼夫人第五代孙冯君衡因“矫诬罪成,籍没其家,”山兜丁村冼夫人母家也深受牵连,连几吨重的驮碑龟趺石也被唐讨击军打断,不难想象当年的恐怖现场。直系亲属都逃到海南及广西去了,非直系亲属和普通百姓有的迁走,有的留下,后来都汉化改名换姓,与迁入的汉人融合了。

有网友还说:“今电白没有一座冼庙纪念冼夫人丰功伟绩。”

答:这简直是弥天大谎,据资料显示。也是众所周知,电白山兜有个娘娘庙,即是冼夫人的故里祠,史志明确记载是冼夫人庙,十几年前就成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已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这里每年冼夫人诞辰都举行官民合一的公祭活动,里面设有冼夫人功绩及冯氏人物介绍展览,是茂名市批准成立的冼夫人故里景区,成为海内外信众朝拜的圣地,怎能说是:“没有一座冼庙纪念冼夫人丰功绩?”

有网友认为冯君衡的妻子和子女皆没有因此被杀,只是“籍没”入宫或入官,从而否定冯君衡案的实质。

答:这是对什么叫“籍没”根本不理解,对唐朝法律更一无所知,这是缺乏历史和法律知识的体现。所谓“籍没,中国古代法律规定将某些罪犯的家人和财产登记没收的制度。唐律规定,谋反大逆者祖孙兄弟姐妹和部典资财田宅一律没入官府。直到明律、清律均有此定。”(《辞海》89年版)冯君衡被籍没其家是被告犯了“谋反、大逆”罪。《唐律疏议》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子妻妾亦同),祖孙、兄弟、姐妹若部曲,资财、田宅并没官,男夫年八十及笃疾、妇人年六十及废疾者并免;(余条妇人应缘坐者,准此)伯叔父、兄弟之子皆流三千里,不限籍之同异(即虽不同一户籍,得罪皆同刑罚)。从以上唐律的规定得知,所谓株连九族,并非都是杀头,首犯才处死。当时,高力士才10岁,其姐才12岁,还有一个哥都不够十六岁,是免死,没入官府的。据传说及考证,朝廷讨击军前往冯家捕杀时,冯君衡妻及两儿子均外出,不在家逃过一劫,随即逃往泷州(罗定)流落乡间,直至高力士发迹后,冯君衡案得以平反,力士与母及哥才团聚。可见,有网友以君衡妻儿女没被杀,就否定株连九族这是无知的表现,既不懂唐律,又不了解历史情况,只凭偏见爱好信口开河,太不应该了。

有网友说高力士发迹后,冯氏还逃亡他乡,不落叶归根,他不信服。

答:省、市冼夫人研究机构回复,不管部分网友信不信,客观真相事实就是如此。冯君衡事件后,今电白霞洞若大的冯家村荒废几百年,直至宋代真宗景德年间,广西灵山知县崔本厚任满,见到此地是风水宝地,便在冯家村故地定居。冯宝冼夫人的直系后人都逃到海南去后来发展很大,大首领兼州副职的冯崇债、冯若芳就是冯智戴的后人,海南冯氏族谱有系统不间断的记载,证明这个史实。事实上,高力士从未回过今茂名家乡这块伤心地。现在有人杜撰高力士到今高州根子取荔枝,还留下蹬马石,都是无稽之谈。最近央视播放了“国宝档案”,说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四川涪陵送去的,这是铁板盖定了的,我们就再不要为了地方利益而违背中央的意见干违背历史事实的事了。

还有网友认为,今高州的冼庙多,所以冼夫人故里是在高州。

答:据查,这是荒唐逻辑。海南省的冼庙比今茂名地区的冼庙还要多,照某些网友的逻辑,冼夫人故里不是应在海南了吗?

有网友说:全国最早、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冼太庙都在高州。

答:这说法也不对。据广东省文物专家考证,全国最早的冼庙是山兜娘娘庙,它墙脚一米高处是隋代遗物,是建于隋仁寿三年的。长坡旧城冼太庙据吴恩说相传建于隋,是哪一年却没说。旧城冼庙早已废去,是明嘉靖高州知府欧阳烈访旧址重建的,是府衙主持建的,每岁府遣官致祭,根本不是什么“冼夫人后代所建”,这是网友不看书,不读志,胡乱猜测。全国最大的冼太庙是今海南省新坡冼庙,还没轮到今高州。其实,今高州的古庙在清代光绪《高州府志》记载的只有旧城冼庙、高州冼庙、高凉岭冼庙。同治间平定陈金釭后才建多点。才10多间,其余是今改革开放后建的。

有网友认为“以今高州良德为中心的周围地带,解放后出土铜鼓19面,出土铜鼓的集中,是任何地区所没有的。”

答:这是违背事实言论。经查证至于铜鼓,在当年百越族居住的地区都有不少出土。2018年,茂名市文联与省文联合撰滨海冼夫人海上丝绸之路地理坐标报告时,就说单今电白博贺一带沿海就出土铜鼓多面。由茂名市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南方日报社、电白区组织“寻找冼夫人足迹文化考察活动”,首站到达广西,在今广西北流市的清湾、六靖等镇,不但发现了几座冼太庙,更可喜的是见到不少铜鼓,其中一面是六靖镇出击的目前现存最大的面宽1.65米的“铜鼓王”。历史上,制造铜鼓最多的是广西,北流型、岑溪型和灵山型的铜鼓制造场都在广西。粤西发现的铜鼓都是北流型,北流制造的。有关网友,不认真调查考证,就信口开河说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上今高州,这种狂妄不负责任态度不敢恭维。

有网友说:“冼夫人改革陋习,已基本汉化,若是俚人强行将她归葬娘家,实在有违其改革俚人陋习的信念。”还说:“冼夫人一生丰功伟绩,照常理,死后必须报告朝廷,按当朝礼节,赐以相应的礼葬,而不应像一般俚女那样归葬娘家。”

答:这是网友的民族学知识空白导致的!陋习和祖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陋习是指“断发文身、跣足不履、雕题凿齿,刻木为符契、喜食蛇蛤与博饭鼻饮、好相攻击等。而丧葬是一个民族的祖制,是不能轻易更改的。冼夫人是俚族首领,她去世后,部族继承人也不会改变祖制,把她改葬到什么地方去。而且,在隋俚人势力正达如日中天,朝廷在军事、政治多方面都还得依靠俚族,维持岭南安定。因此,在丧葬方面也必须尊重俚族的礼制习惯,而不会改变,就像我们现在,我党在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很多改革,但一直尊重他们的丧葬礼制和生活习惯,不把汉族礼制强加于他们,这是民族政策问题,不能随意乱来,海南解放快70年了,但黎族至今仍大多保留出嫁女死后归葬娘家的传统葬俗。可见,有关网友认为冼夫人是大英雄,应由朝廷负责葬礼,而不应葬回娘家,这是网友异想天开,想当然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实上,冼夫人的葬礼,朝廷是派官员参与了,她的负碑龟趺石之大,碑记之高是按当朝三品以上官员的规格办理的,在岭南,只有南越王赵佗才有这样的等级(见广东省考古权威专家麦英豪的讲话)。

网络上有网友大言不惭诬蔑今电白人说:“但有人却动了私心,擅自篡改历史,想将冼夫人这荣誉揽入自家怀中。表面是为自己县争光,实则出于狭隘的地方利益驱使。”

答:转相关部门回复:我们觉得这表述套在等少数高州顽冥不化者头上最合适。他们在一无史志记载,二无文物实证的情况下,为了创建全国历史名城而不择手段地,采取日本与我国争夺钓鱼岛的横蛮手段,强词夺理,以贼喊捉贼的伎俩倒打一耙,诬蔑今电白人篡改历史。他们才真正是篡改历史,篡改历史记载。有网友通篇都没引用历史记载,冯盎传也只是片言只语,不是原版。他们为创历史名城的地方利益而拼命主动进攻争夺别人的东西。电白是自卫,为维护历史记载不致被篡改!试想,一个强盗闯入自己家中,把家里的东西说成是他的,要抢走,这家人能不起来反抗吗?冼夫人故里和墓历来史志记载是在电白兜丁村,古来没有争议,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由于争夺名人效应,才发生争议,一些心术不正的人,硬说是高州的,要篡改历史记载,电白人出于自卫,当然反对,这是理所当然,正当的。

有网友说:冼夫人墓不是说在高州冯婆岭吗?为何是电白电城镇的墓地,是否有争议?

答:今高州长坡镇“冯婆岭墓地”为冼夫人墓这个争论了多年的问题,在1996年3月13日由广东省文物考古队开挖后,已开棺定论。从墓中挖出几件陪葬品和一块墓碑,碑曰:冯门朱氏墓。从墓葬的结构和出土文物的质地、纹饰等方面鉴定为明代墓。结束了冼夫人墓在高州长坡冯婆岭说法的历史。 而位于电白电城镇冼夫人陵园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10米,四面有围墙,其高处高出地面约2米。“隋谯国夫人冼氏墓”的碑,是清嘉庆二十四年电白知县特克星阿和电茂场大使张炳重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2004年对陵园进行了勘查,2005年7月又开始了第二次勘查,这样才有了这次的重大发现。

这次勘查的最大收获是发现了地面建筑基址。建筑坐北朝南(代表墓向),北部为主殿,平面呈凸字形,初步判断属“寝宫”。主殿面宽约22米,进深约10米。主殿前面为天井,天井南部及东西两翼还有建筑,残存铺地砖、柱础、排水池等遗迹。从天井旁边保存南朝遗风的曲折纹砖及柱础、瓦当、陶瓷器、铜钱(皇宋通宝、元 通宝)看,建筑始建于隋,沿用于唐、五代,废弃于北宋。陵园出土遗物则有建材、陶瓷器及铜镜铜钱等。专家认定,冼夫人陵园接近于唐代太子、公主陵园的规模。

以广州市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广东省文博学会会长邓炳权等权威人士组成的专家组认为,现场建筑遗址为广东省考古发现的第一个隋唐墓园建筑实例,属重要的考古发现。勘查发现的主体建筑遗址应是墓园中的祭祀主体建筑遗址。墓园的历史价值与科学研究价值很高。

电白山兜丁村形胜,同《隋书》“跨据山洞,部落十余万家”的地形神合,同夫人少女时父辈那段“官有万兵,我有万山”的殊死抵抗吻合。

但凡冼研学者,一致承认俚族有“血落娘家”的习俗,也就是说,俚族女人外嫁,死后必须归葬故乡。谯国夫人墓东北之丁村,史志载之为“冼太故里”。丁村,因俚丁练武屯兵而得地名。村民说,周边种地常常挖到箭镞、瓦当之类的东西,有人建房子曾经挖出旧的灰窖、涵洞,所以那块荒地之后就没有人再敢建房了。前几年,还有人种地时挖出一个廷燎,上刻“冼府”二字。2015—2016年,广东省文物考古所对冼墓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调查、勘探。在厘清了冼墓遗址墓园建筑的年代、结构和布局的基础上,为充分了解其周边同时期遗址的情况,2017—2018年,广东省文物调查队对距离不远的丁村遗址实施了调查勘探。

考古初步发现的文物信息令人振奋,遗址南侧存在古代壕沟,出土了大量的建筑材料、陶瓷、玉器、石器等,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判断,它的年代和隋谯国夫人墓城遗址属同一时期。

考古队以丁村遗址和冼墓遗址为中心,金牛岭、石苟岭以南的滨海低丘陵宽谷区进行了区域系统调查,着手廓清该区域内遗址的整体状况。

娘娘庙(冼夫人故里陵园)

在丁村遗址的发掘中,重要发现有古代壕沟一条,房址一座,道路一条,墓葬一座,古灰坑10座,柱洞20个等遗迹。丁村遗址主要文物年代远至商代、汉代、南朝和唐代,之后还有宋代、明清文物出现。

丁村考古发掘面积虽然不大,也并未涉及丁村遗址的核心区域,但遗迹现象和出土文物很丰富,反映出丁村遗址南朝—唐代考古学文化因素的多样性,对于完善岭南历史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有重要意义,为岭南俚人文化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文物指向了汉俚文化交流与融合新的例证。

关于冼夫人的故里所在,和历史记载本无疑义,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突现纷争。电白山兜的冼夫人陵园与娘娘庙于2001年确立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特别是2013年获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纷争渐渐转弱。如今考古有此重大新发现之后,物证俱在,争议是不存在的。可以说冼夫人故里问题,电白是实至名归,有据可循,有史可考!

有网友提出曹操墓来对比电白冼夫人墓存在问题。电白冼夫人墓碑丢失,意图推翻结论。

答:有网友举了曹操墓的例子,以此与冼夫人墓相提并论实有牛头不对马嘴之嫌。一、对曹操墓质疑是大学教授真正的专家学者提出的,人家能提出具体合理见解,而冼夫人问题参与质疑的多是不懂历史和考古的半桶水,所谈的都是个人偏见,甚至胡乱编造。以原墓碑铭找不到为由,钻牛角尖死咬国家文物部门欠证据。其实,国家、省文物考古部门长期深入细致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对高州上报的冯婆岭冼墓、高凉山冼墓、铜锣岭冯宝墓″进行考古勘查,都被否定(包括高州平云山所谓的冼夫人军事基地),并下发了回复文件。只有电白山兜冼墓经过十多年多次勘查发掘,证明与史志记载相一致,是真实的谯国夫人冼氏墓!国家这才公布为国保的。然而有人却以原墓碑不存为由,肆意否认。原墓碑都被唐讨击军毁掉了,哪里还找得到?考古得到实证,没有原碑记一样可以证实。以此胡搅蛮缠、否认,能说是科学的态度吗?此人给自己贴上科学的标签,污蔑别人置换概念,其实是部分网友自己置换概念,是死钻牛角尖,这不是科学论证。

二是曹操墓在北方,冼墓在岭南,各方面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把它们相提并论是不科学的。 尤其是部分网友胡说省文物考古所只是对山兜冼墓作一个可能性的推测而定的。请问,只是推测就能定为国保?看来,居心不良的人才编得出来!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众所周知,电白山兜冼墓先后四次勘探考古,打了许多探沟,全国最有名的考古专家都来了,所写的山兜冼墓考古报告长达万字,图文并茂,你们不知,没看过,就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这是对考古工作者的不理解污蔑!可见,部分网友的所谓科学思辩即是诡辩。

有网友说:某书籍作者张生关于高凉山和高凉郡县的描述和政府学术考古界不一致?

答:原高州市冼夫人研究会会长钟先生也批驳张生关于高凉山和高凉郡县的谬论说,“作者在论及高凉山和高凉郡时,非常混乱,把‘高凉.一会说是山名,一会说是郡名,一会说两者兼用。最后说‘冼夫人的故里在雷垌村,无论从地名或郡名,都在高凉地域范围之内。`其实无论山名或郡名,雷垌都不在内。"钟先生反问;“纵使现代的人口普查资料可以作为史料证实得到今东岸、长坡是古良德的所属范围,那我倒要问梁朝设立的电白郡及后来的电白县治旧城跑到哪里去了?”钟先生还批驳张生说:俚洞在历史上是作为俚人地区的统称,并不是一个具体地名,作者把它作为一个村名,并言之凿凿即今长坡雷洞村是不恰当的。因为‘俚′和‘雷′,无论是字形或读音都相去甚远,根本靠不上边,和正史所载的‘父母家'更是风马牛不相及。”钟先生认为冼夫人故里不是在雷垌。(见钟先生的《冼学研究不要舍本逐末》。到底是高凉郡县因高凉山而命名还是高凉山因高凉郡而更名的?

请看中华民国《茂名县志稿》卷一和清道光《高州府志》记载:民国茂名县志按语云:"高凉地名在今阳江县北,汉置高凉县治此,领阳江阳春恩平电白茂名化县吴川诸县。汉建安末,孙吴析置郡,而县治如故,历晋至刘宋始废,梁复置高凉县,治安宁城。唐贞观后,乃废入西平县,此高凉县始末之概略也。”“梁置高凉,治安宁,在阳江西境,距茂名高凉山三百里而遥,焉有置县而取名数百里之外之山呼?况梁之高凉县是沿汉旧名,而汉高凉在阳江之北,与茂名高凉山更马牛其风。″道光《高州府志》在记述高凉山时按语云,“然考高凉,汉县,治今阳江县北,汉因以名县也,高州自高凉(阳江白沙)徙治良德,始于唐贞观二十三年,至天宝元年改为高凉郡,系袭孙吴郡名,非唐创立。盖高凉之名,原始于汉县,后以名郡,无非本此。而高凉山何时改曰高凉虽无可考证,然与其谓郡取名于山,毋宁谓山因郡更名为近是也。”高凉山本名高梁岭,后称高梁山。当高凉郡县治尚在今阳江时,它的名字一直未变,当高州府治迁至今高州长坡后,才更名为高凉山。历史记载很清楚!

由于篇幅太长了,接下一篇

关于冼夫人的历史

冼夫人的历史:

冼夫人,原名冼英,古高凉人,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 公元540年,冼夫人大约18岁, 嫁给了五胡北燕后裔冯宝。

婚后夫妻俩共同主政,推行政令,一起处理政事。于陈朝、隋朝更替之际,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广阔的土地归顺隋朝,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冼夫人为了岭南各族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当岭南反隋时,她不顾年老之躯,平定岭南。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是中国岭南地区六世纪俚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先被南陈封赐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后被隋文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去世后被朝廷谥为诚敬夫人。

扩展资料:

梁末陈初,社会动荡。永定元年十二月,高凉太守冯宝病故,岭南大乱。冼夫人挺身而出,为陈朝分忧解难。这时岭南地区的汉、俚各部族首领纷纷起兵割据,战乱遍地,人民不得安宁。陈朝也无力出兵。

冼夫人以俚人首领的身份跑了数州,说服起兵的俚人首领停止割据活动。冼夫人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州俚人首领去朝见陈霸先,最终使各州重新安定下来。陈霸先为表示对冼夫人的敬重,封冯仆为阳春太守。

569年,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发动反陈,为了想争取高凉地区的支持,派人召去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率领俚人首领们与陈朝派来的军队前去讨伐岭南叛军。陈朝军队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才击溃了叛军。

欧阳纥被活捉后冼夫人才从狱中救出了儿子。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冼夫人被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并赏赐有四马拉动的座车一乘,鼓乐队一部,锦绣将旗一面,以及杖仪符节一枝,出巡仪式及礼节待遇,按刺史官职标准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冼夫人

洗太夫人 故事

洗太夫人的故事:

梁朝末年发生侯景之乱,各地豪绅乘机扩大势力,割据一方。梁大宝元年,冼夫人支持陈霸先起兵讨伐,平定了侯景之乱。

随后在陈朝建立之初,政局不稳,号令难行。陈朝政权受到以欧阳纥为首的割据势力的威胁,冼夫人又挺身而出,支持陈朝扑灭了这股割据岭南地区的豪强势力。

由于她协助破敌有功,陈朝册封她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并以刺使之仪礼遇之,到了隋开皇九年,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

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

扩展资料:

冼夫人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文武双全,韬略高超。冯家是原北燕皇族,虽然几代在岭南为官,但当地的俚人首领不愿听从北方人的号令。

冼夫人嫁给冯宝以后,率先约束本族俚人,嘱咐他们不得违法扰民。她亲自和冯宝一起审理案件,遇到本民族的首领或者亲族犯罪,同样依法处理。

由于冼夫人身为南越俚人首领身体力行,在她的影响下,其他各地方的俚人首领也都遵守法令,而且一致的拥戴她,愿意接受她的领导。

梁朝末年,发生了侯景之乱。侯景到处烧杀掠夺,社会受到极大破坏。一些地方官吏也乘机想要割据称雄。

刺迁反叛,派大将杜平虏领兵北上,攻击梁朝始兴太守陈霸先的部队,冼夫人乘高州兵力空虚,袭击李迁仕的官府,李迁仕仓皇应战,大败而逃。

后北上的杜平虏也被陈霸先击败,洗夫人乘胜与陈霸先会师。557年,陈霸先称帝,建立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

陈朝建立的第二年,冯宝身故。这时岭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首领纷纷起兵割据,战乱遍地,人民不得安宁。陈朝也无力出兵。

冼夫人以俚人首领的身份跑了数州,说服起兵的俚人首领停止割据活动。冼夫人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州俚人首领去朝见陈霸先,最终使各州重新安定下来。

陈霸先为表示对冼夫人的敬重,封冯仆为阳春太守。569年,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发动叛乱,为了想争取俚人的支持,派人召去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

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率领俚人首领们与朝廷派来的军队前去讨伐;朝廷军队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才击溃了叛军。

欧阳纥被活捉后冼夫人才从狱中救出了儿子。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冼夫人被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新统一。当时隋朝的势力一时还达不到岭南。岭南地区的几个郡就共举冼夫人为领袖,号称圣母,保境安民。

这时冯仆已经死了,冼夫人随即就让孙子冯魂迎接隋朝派来安抚岭南的韦洸进广州,岭南地区才得以成为隋的统治范围。

为此隋朝封冯魂为仪同三司,封洗夫人为宋康郡夫人。韦洸到达广州的第二年,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各族首领大部分响应聚兵围困广州。

冼夫人即派孙子冯暄带兵去救援。冯暄与王仲宣军的将领是好友,拖延不出兵。冼夫人知道了大怒,将把冯暄抓起来,关在狱里。

又派另一个孙子冯盎出兵讨伐。冯盎进兵到广州城郊,同隋朝的军队会合,共同打败了王仲宣。战后,七十多岁的洗夫人亲自骑着高头大马,披着铠甲,打着锦伞。

率领骑兵护卫隋朝派来安抚岭南的官员裴矩巡抚各州,各州的少数民族首领都前来拜见洗夫人和裴矩,俚人地区重又归附了隋朝,岭南重新安定下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太夫人庙(事迹)

冼夫人在做人方面有哪些高尚气节?

冼夫人,俚族人,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丈夫冯宝,任高凉太守,手握大权。

冼夫人自幼聪明伶俐,勤劳能干。她不仅博览群书,极富文采,而且擅长挽弓射箭,可谓文武双全。到了婚嫁年龄,冼夫人和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结为伉俪。婚后,她全力协助丈夫在俚族人民中间推行政令,并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促进汉族和俚族的融合统一。

当时,南方变乱迭起,朝代更替频繁。面对这种动乱局面,冼夫人下定决心要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在她的努力下,广东境内汉、俚等族人民归服了朝廷的领导,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国家一度出现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公元548年,江南发生了“侯景之乱”。高州刺史李迁仕想乘机割据称雄。所以,他拒不发兵北上参加平灭“侯景之乱”的战争。不仅如此,他还招兵买马,扩张势力,企图起兵叛乱,以达到称霸广东的目的。

李迁仕为了争取冯宝和冼夫人的支持,就派人请冯宝去高州聚会,说有要事商量。冯宝正欲前往,冼夫人急忙出来阻拦,不让丈夫前往。丈夫很不解,询问其故。冼夫人向丈夫分析了李迁仕的不良意图——叛变朝廷。她让丈夫装病推托,以保全国家安定团结的大局。

冯宝听了冼夫人的分析,没有赴约。没过几天,李迁仕果然打出反旗。这时候,冯宝连连夸奖冼夫人料事如神,并向她讨教平灭反贼的良策。冼夫人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只有智取才能将反贼一网打尽。

冼夫人不顾个人安危,决定亲自深入虎穴。她带了十分丰厚的礼物,由1000多个士兵担着,假装是去恭恭敬敬地拜见李迁仕,以赎前次不赴约之罪。李迁仕听说是冼夫人亲自前来,毫无防范地打开了城门。哪知这些士兵的长担子中都藏着兵器,他们出其不意地杀进城后,占据城门、府衙等要地,并接应后续部队陆续入城,很快就打败了李迁仕的分裂势力,维护了广东地区的安定和统一。

后来,广州刺史欧阳纥(hé)又起兵反叛朝廷。冼夫人再次举起了平灭反贼的大旗,欧阳纥见冼夫人态度坚决,就胁迫冼夫人就范,诱捕了冼夫人的儿子冯朴。在这紧急关头,冼夫人义正辞严地告诉部下:“我不能为了保护儿子而负了国家。”冒着儿子可能被杀的危险,冼夫人毅然起兵讨伐叛逆,广东地区的统一和安定局面在她的努力下得以保全。

朝廷鉴于冼夫人在维护国家统一和地方安定方面做出的贡献,封她为中郎将,于是她成了南北朝时期中国少数民族中惟一的女将军,当地群众也把她奉为“圣母”。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论是哪一个民族,都有责任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在我国历史上,除了冼夫人这样的女将军,还有松赞干布那样的王室贵胄(zhòu),他们都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作出了贡献。在“东突”势力抬头,“台独”势力猖獗的今天,我们应该像冼夫人和松赞干布那样胸怀祖国,放眼未来,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冼太夫人和海南人有什么关系?

各种资料都显示冼夫人是电白冼氏女儿,但我们想想,按照古代的文化,称为夫人必为有夫之人,冼夫人应为冼氏家的媳妇,所以冼夫人原名就不可能姓冼。有关冼夫人的所有资料都是改革开放之后撰写的,说冼夫人原名姓冼也许是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