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故事,5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小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326

5个中国近代历史人物小故事?

1、一次理发师为周总理刮脸时,总理咳嗽了一声,刀子不小心把他的脸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周总理和蔼地说:“不用着急,这不能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么知道我要动呢?”这桩小事,使我们从周总理身上看到了一种美德——宽容。

2、毛泽东小时候酷爱读书,每晚都要在油灯下读书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他的母亲怕他累坏,每到半夜就督促他睡觉,毛泽东就用深色纸糊在窗户上,使母亲看不到灯光。少年毛泽东就是这样刻苦自学,读完湘潭的书,又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他的一生始终坚持博览群书,成为我们知识渊博、才能卓著的伟大领袖。

3、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4、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5、名流免不了常被邀请作演讲,鲁迅也不例外。他演讲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常常被掌声和笑声包围。有一次他从上海回到北平,北师大请他去讲演,题目是《文学与武力》。有的同学已在报上看到不少攻击他的文章,很为他不平。他在讲演中说:“有人说我这次到北平,是来抢饭碗的,是‘卷土重来’;但是请放心,我马上要‘卷土重去’了。”一席话顿时引得会场上充满了笑声。

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小故事

1、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就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砸碎枪后,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但副班长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2、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的疯狂射击,部队连续冲锋都没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使已夺取的阵地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

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在战斗中,攻坚小组的两位战友牺牲了,情况非常紧急,黄继光身上也连中了4枪,他昏了过去。敌人的机枪声把他惊醒,他不顾一切顽强地爬到了敌人的枪口旁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他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22岁。

3、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4、六岁时朱德进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由于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七十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从军,从此走上了曲折、伟大的革命道路。

5、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燃着了棉衣。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

有趣的中国近代历史故事

1、虎门销烟

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并严肃表示禁烟的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四月二十二日至五月十三日(6月3日至6月25日),将缴获的鸦片全部在虎门滩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之后,英国开始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从道光二十年五月(1840年6月)开始到道光二十二年七月(1842年8月)结束,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起义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

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另外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

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太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

1859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要内容是: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明;开新式学堂;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等。它是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由于当时形势未能实现。

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

扩展资料:

中国近代史的分界

此时期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历史事件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时间表

一、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1.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烟。英国政府决定发动侵略中国战争。

2.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3. 1841年:1月,琦善同英国签订《穿鼻草约》,道光帝不满,派奕山到广州主持军事,对英作战。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壮烈牺牲。5月,英军进逼广州,弈山投降。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4. 1842年:6月,陈化成坚守吴淞口以身报国。镇江守军与敌人血战到底。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5. 1843年:英国强迫清攻府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6.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7.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8.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4月,发动北伐与西征。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1.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2. 1858年: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爱珲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3. 1859年:6月,英法公使到北京交换条约文本,蓄意挑衅,炮轰大沽口。中国守军开炮还击,击沉击毁敌舰十多只,英海军司令受重伤。

4.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三、洋务运动时期

1.1861年: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2. 1862年:太平天国军民进行天京保卫战。

3. 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4.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5. 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

6. 1884年:8月下旬,法舰突然袭击马尾军港的福建水师。清政府下诏对法国正式宣战。10月,刘铭传的清军击退进犯台北的法军。

7. 1885年:3月,法舰进犯浙江镇海。刘永福黑旗军和越南人民配合,在临洮大败法军,收复十多个州县。冯子材在镇南关大败法军,乘胜追击,收复谅山等要地。6月,《中法新约》签订。

四、维新变法时期

1. 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向光绪帝上书,要求变法。

2.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占领汉城。7月,日军突然袭击在牙山附近的中国运输船和驻军,挑起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左宝贵在平壤战役牺牲。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林永升等牺牲。日军侵入辽东半岛,东北人民英勇抗敌,保卫国土。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3. 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覆灭。清政府向日本求和,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徐骧领导的台湾义军和刘永福配合,抗击日军;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4.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民族危机严重;严复译述的《天演论》在《国闻报》上定期发表。

5.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预变法。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 1899年:秋,山东平原县义和团在朱红灯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美国提出侵略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2.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沙俄出兵侵略我国东北,制造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3.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六、辛亥革命时期

1. 1902年: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在《苏报》上发表。

2. 1903年:邹容著《革命军》,章炳麟为《革命军》作序。

3. 1904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成立。陈天华著《猛回头》和《警世钟》。

4.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

5. 1906年:革命党在萍乡、醴陵、浏阳起义,安源矿工六千人参加斗争,最终失败。

6. 1907年:孙中山领导潮州、惠州、钦州、廉州和镇南关起义,旋败。徐锡麟在安徽起义,失败被害。秋瑾准备在浙江响应,被捕慷慨就义。

7. 1911年:4月,孙中山和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5月,保路运动爆发。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8.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9.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七、新文化运动时期

1.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2. 1916年: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黎元洪继任总统。总理段祺瑞操纵北京政府实权。

3.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4.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5.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八、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1. 1920年:夏,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

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3. 1922年:1月-3月,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7月,中共“二大”召开;

4.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二七”大罢工;

5.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5月30日,发生“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7. 1925年6月-1926年10月:香港工人大罢工;

8. 1926年:3月,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蒋介石策动“中山舰事件”;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9. 1926年10月-1927年3月: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10. 1927年:1月,武汉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3月,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爆发;8月1日,“八一”南昌起义;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12月11日,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九、抗日战争时期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3

月,日本操纵的伪“满洲国”成立;

3. 1934年:10月,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4.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2月,东北抗日联军建立;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2月9日,“一二·九”运动爆发;12月,中共中央瓦窑堡会议,毛泽东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5. 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10月,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2月,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7月15日,中共提出国共合作的抗日宣言;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8月,中共洛川会议,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9月,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八路军平型关大捷;10月,八路军创立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7.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胜利;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0月,中共召开六届六中全会;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8. 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8-1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9.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10. 1941-1942年:中国共产党采取“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保卫解放区;

十、国共内战时期

1.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8月28日-10月10日,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10月中下旬,上党、邯郸战役,粉碎国民党的局部进攻;12月,昆明学生发动“一二·一”爱国运动;

2.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政协会议开幕;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12月,北平学生发动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

3. 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3月-7月,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5月,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6月30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9月,中共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发表;

4. 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11月-1949年1月,淮海战役;12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

5.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而进军令,解放军渡江作战;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结束;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故事

1、溥仪

溥仪读书极不用功,除经常生病不上学外,还不时让太监传谕老师放假。他读书的兴趣远不如对毓庆官外那棵大桧柏树的勃勃兴致。溥仪常常蹲在那儿看蚂蚁,一蹲半天,玩得把吃饭都忘掉。后来又被蛐蛐、蚯蚓所吸引,叫人搬来大批古瓷盆缸喂养这些昆虫。

老师们对于这个学生无可奈何,只好采用权宜办法,每天早晨起来后,由总管太监张谦和站在卧室外,把昨天的课文大声诵读几遍给溥仪听;在溥仪到太后面前请安时,则以“见面礼“,让他在太后面前把书从头念一遍,促使他记忆。

这样,学了几年,当然背不出几篇文章。满文学得更糟,连字母都没学会,随着师傅伊克坦的去世而彻底了结了这门功课。老师们为促进溥仪学习,想了个伴读的办法。

伴读的学生每月可以拿80两银子的酬赏,另外还赏“紫禁城骑马”,即从东华门、西华门进宫以后还可以在宫内骑一段路程再下马,这是朝廷对臣下的一种特殊恩典和荣誉。

先是由贝子溥伦之子毓崇伴读汉文,后来又增加溥仪的弟弟、醇亲王次子溥杰伴读汉文。这时溥仪稍有长进,当着老师面能在书房里坐住凳子;老师对溥仪的过失也可以用训斥伴读生的办法加以规劝、训诫。

2、孙中山

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3、刘胡兰

刘胡兰生前两次订婚,一次恋爱,以及一次冥婚。1946年初,双方家长作主,将刘胡兰与邻村男青年陈德邻订亲。不过这两个当事人都主张自由恋爱,于是友好商定各自回家劝说父母解除婚约。

同年6月,又有人上门提亲。因男方当时在太谷县当学徒不常回家,刘胡兰以不了解男方真实情况为由拒绝。当时的刘胡兰已打定主意,追求自主的恋爱和婚姻。

同年秋,解放军某团连长王根固作战负伤被送到云周西村修养,王根固得了严重的疥疮,这种病传染,刘胡兰怀着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病人的同情,主动承担了照顾伤病员的任务。

刘胡兰因常去为王根固做饭、敷药,接触多了,两人产生了爱情。在那个年代,身处封建思想比较严重的乡村,这种行为表现出的恰恰是一种反封建的思想解放。

由于战争环境险恶,加之刘胡兰年纪尚小,她与王根固尚未论及婚嫁。当时王连长只把一条毛毯、一支钢笔和一副眼镜送给刘胡兰家,算是订亲的信物。

因作战需要归队时,他又送给刘胡兰一块小手帕留作纪念。刘胡兰临刑前把这块手帕当做最珍贵的物件交给继母胡文秀。刘胡兰被杀害后,由大伯刘广谦操持,按当地习俗和一起牺牲的石六儿阴配。

4、鲁迅

鲁迅在矿路学堂时,学习成绩很突出,学堂总办钱德培曾夸他:“周树人真是博学。”当时,每次考试都有奖金的。国文每周一次,其他小考每月—次,优者都给以三等银质奖章。

依章程:凡四个三等章准许换一个二等的,又几个二等的换一个头等的,又几个头等的换一个金的。而全班中,得到这种金领奖章的惟有鲁迅一个人。

5、邓世昌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溥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胡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邓世昌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上的10个历史故事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中国近代历史的故事,100字左右哦

总理衙门建立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关于中国近代史各种名人的故事。

1、谢晋元:四行仓库八百孤军狙击日寇

淞沪会战时期,上海宝山重镇大场失守后,我军侧背失去了屏障,主力部队不得不撤向苏州河以南。10月26日,团副谢晋元奉命指挥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掩护主力撤退。任务完成后,上级命令谢晋元率部守闸北的卫四行仓库。

2、孙中山忒缺钱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为什么要轻信他们,老是被骗呢?”孙中山说:“革命不怕被骗,不怕失败,一百件革命事业只要有一件成功,革命就能胜利。”

3、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有110岁腊梅

位于清河区漕运西路的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院内有一株110年的腊梅。据说,周家特别喜欢梅花,这株腊梅就栽植于周恩来读书房的窗前。他在幼年学习之余,常为之浇水、培土,使梅树越长越盛。建国后,周总理曾多次向赴京汇报工作的家乡同志问及书房窗前梅花。

4、雷锋

雷锋在短暂的一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助人为乐,做了大量好事,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几十年来,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5、邓世昌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常对士兵们说::“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