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民族的起源_中国文化_历史故事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380

大和族(Yamato people),又称大和民族(Yamato minzoku),约有1亿2500万人,以日语为母语。

和一词源自公元3世纪的日本政权所在地的大和地区。是日本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人与琉球人),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

有时成为“日本”的代称,例如“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国时代,和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民族、琉球民族、汉民族、朝鲜民族的民族,同时也指不同于“高山族”的民族。

和族是主要由原居住于东北亚大陆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东亚大陆居民融合演变而成,其族是在古坟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东亚大陆的影响,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又自成一派。

由于历史原因,在中国东北也有一部分和族,他们被称为“日本遗孤”,虽然他们在民族血统上还是和族的血统,但因为年龄等原因(他们被东北百姓收养的时候还都是孩子)很难让他们产生对于和族的认同,再加上久居中国,最终导致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汉族同化,以至于部分战争遗孤回到故土时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

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先人来自于何方,在渺茫的史诗和纷纭的传说中早已不可追寻。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个时间,就开始了向日本的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公元五世纪大和国统一日本。

移民大抵是黄皮肤的黄种人,主要由在日本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朝鲜半岛的三韩民族、北方汉族以及阿尔泰语系民族与日本列岛本土的绳文人融合而成,自东亚大陆漂洋过海而来的外来移民沿着朝鲜半岛而下,渡过海峡,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曙光总是第一抹生起却是火山密布的列岛。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

1984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对外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

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

1988年9月,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抵达云南,其任务就是拍摄《日本人的起源》。

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大和民族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大和民族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

“彝族说”的理由是,鸟越宪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专家到云南考察后发现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节”,类似日本的“盂兰盆节”,即在日本的纪伊半岛,同一天也举行“火把节”,而在日本南部纪伊半岛的神户、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哈尼族说”的理由是,有日本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的哈尼族与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万物有灵”观念,特别是在诸神中,大和族最有权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烟”都为女性,亦同是太阳神;日本崇拜“谷神”并奉樱花为国花,哈尼族也崇拜“谷神”,并视樱桃树、樱桃花为神花。

“傣族说”的看法仍出于鸟越宪、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学者。对于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所有婴儿的臀部都有胎斑。

同时,也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发现了胎斑。所谓“胎斑”,是指在婴儿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肤出现的青色斑纹。原因是在皮肤真皮上有黑色素细胞,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日本人恰有这一人种胎斑的类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许多人的血型是A型,这一点也与云南和泰国内地相同。

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

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

这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更确定为远不止边陲南疆的中国人。

中日两国,不但同种,而且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