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皇帝的墓葬群,明十三陵名称由来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3110
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明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天安门约五十公里。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乐七年(1409)五月始作长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监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嫔、两位太监。截止2011年,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2015年10月,国家旅游局通过暗访检查,发现明十三陵景区的主要存在外围欺客宰客现象严重,无明码标价;卫生情况差,景区垃圾裸露多,地面污物清扫不及时;游览设施不足,游客中心功能不全等问题,对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公开通报,给予6个月时间整改。名称由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镇被瓦剌所俘,宫中无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党羽的策划下,搞了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这样,明朝十六帝有两位葬在别处,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寿山,所以称“明十三陵”。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明成祖)、献陵(明仁宗)、景陵(明宣宗)、裕陵(明英宗)、茂陵(明宪宗)、泰陵(明孝宗)、康陵(明武宗)、永陵(明世宗)、昭陵(明穆宗)、定陵(明神宗)、庆陵(明光宗)、德陵(明熹宗)、思陵(明毅宗)。历史沿革明十三陵建于1409~1645年,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为了保护这一文物古迹,从解放初期就开始进行维修,并将十三陵作为全国重点文物加以保护。195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重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公布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区为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评选委员会评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2003年,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2011年,国家旅游局批准明十三陵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