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明,毛振明 什么是体育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637

毛振明 什么是体育

毛振明是北师大体育运动学院院长。

他对体育的解释如下:

体育在教育里头的确比较另类。说它另类,是因为体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是有本质区别的。

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从一个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人的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中发展起来的。比如,很少有孩子一生下来就喜欢数学、外语,甚至很少有孩子一生下来就想去学习什么乐器,当然天才除外。但一个孩子要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这些都是必须学习的,是孩子为了将来的幸福生活必须学习的一些技能和本领。

为什么经常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石女士眼中,如何让儿子动起来一直是个大难题。石女士的儿子是一个高中生,每天除了坐在教室里学习,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几乎不怎么锻炼。“他上小学时很爱运动,还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但自从他上了中学,可能由于升学压力很大,学习比较累,一有时间就看电视、上网。我有时会劝他去动一动,可他总是很反感。”

北京某大型国企员工周先生遇到的问题和石女士颇为相似。他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表妹,除了上学之外,她每天都“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很少出去蹦蹦跳跳,整个人总是无精打采。

“表妹每天的学习内容很多,一个大人一天下来也可能累得够呛,何况是小孩子。另外,现在的孩子关心的都是哪款网络游戏好玩、某手机或平板电脑怎么玩等话题,对于运动,他们很难提得起兴趣。”周先生说。

为什么经常参加运动的青少年越来越少?排名第一的原因是“沉迷网络游戏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65.3%),其次是“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太大”(59.3%)。其他还有:“缺乏坚持的毅力”(53.0%)、“没时间”(50.1%)、“没场地”(40.7%)、“娇生惯养怕吃苦”(36.1%)、“运动项目普遍太贵”(26.3%)等。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指出,在各年龄段的青少年中,中学生缺乏运动的情况最为严重。这首先是因为应试教育给中学生带来的压力相对更大,孩子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很少有时间运动;其次,一些现代娱乐方式严重挤占了中学生的运动时间,在许多中学生眼中,要缓解学习压力,宁可选择上网或看电视,也不愿意走出去动一动;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一般比较敏感,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导致有的孩子可能由于对某项运动不擅长而缺少运动自信,从而失去了对运动的兴趣。

国家国民体质研究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何仲凯认为,经常运动的青少年之所以越来越少,应试教育是罪魁祸首。他指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校、老师和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忽视了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甚至还会产生喜欢运动的孩子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偏见。

“国家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很多中小学生并没有相应的锻炼时间。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贯彻力度不够,究其根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 何仲凯说。

去年9月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连续25年持续下滑的趋势虽得到初步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继续缓慢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学生群体中,肥胖、视力不良等问题依然严重。具体而言,7~12岁的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40%,大学生近视率更是超过80%。

此次调查也显示,7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青少年的体质“越来越差”。

如何才能让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调查中,受访者首选“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71.7%),其次是“改进体育教学模式,使其更具有吸引力”(62.7%),排在第三位的是“扩建公共体育设施”(58.4%)。

受访者的其他建议还有:“政府补贴公共体育设施,使其更便宜”(48.4%)、“增加学校体育课的数量”(48.2%)、“广泛开展群众性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45.5%)、“加大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41.5%)、“组建青少年运动社团”(39.1%)等。

北京市海淀区的田女士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她家住在某高校里,操场、乒乓球室等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她每天都会和10岁的儿子一起打乒乓球、慢跑、散步。她认为,孩子都有喜欢玩耍和运动的天性,家长要积极引导,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性格养成都有好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指出,家长的利益选择对孩子是否参加运动的影响很大,家长既想要孩子健康,又想要孩子学习好,两者冲突后势必有一个权衡和利益选择。他通过一项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当锻炼时间和学习时间发生冲突时,在全国中小学里面,有70%的家长和学校校长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这真实地反映出家长和学校在体育教育观念方面的缺失。

毛振明指出,青少年的健康问题存在滞后性,即青少年体质的虚弱一般不直接表现为各种病症,所以家长和学校就不会马上因为青少年体质出现问题而重视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但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会在老年阶段演化为各种病症,比如在青少年时期腰部肌肉缺乏锻炼,到了老年就容易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以,培养青少年的运动习惯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指望它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将会受益终身。

“要解决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国家和政府应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重视,建设包括体育教师培养等从小学到大学的体育制度;其次,学校要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增强趣味性,上体育课不能只是为了通过升学体育测试,还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切实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最后,整个社会也要改善运动环境,给青少年提供更为充足的运动场地、器材和时间。” 毛振明说。

哪些运动适合青少年广泛参与?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球类运动”(79.1%),排在第二位的是“跑步”(74.7%),排在第三位的是“游泳”(60.2%)。

如何让学生喜欢体育课堂

让体育技能教学回归本质,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的体育课

蔡可伟

本次培训学习,已近尾声。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看到,听到,和老师讨论到了关于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改革和创新问题。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老师们各抒己见,我也发表不同的意见。然而经过这次研修专家和指导老师帮助了我,我才真正明白:“淡化运动技术教学”是一种错误的思想。相反,运动技术教学才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真正的主题。让体育技能教学回归本质,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

(一)让体育技能教学回归本质或者说为什么要坚持技能教学?

在网上看到北师大毛振明院长在题为《什么是好的体育课,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培训讲学中明确地指出了体育课应该完成的任务:

1. 教会学生有用的运动本领(体育教师授业的本职)。

2.锻炼学生的身体,并传授给学生健身的方法,传授体育运动文化知识。

3.让学生喜欢体育,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成功与乐趣。

4.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品行教育。

他强调运动技术学习是体育教育的本业和基石。听了毛院长分析过去的运动技术教学存在缺乏进步的学习和低级、重复教学的弊病,让我想起第八次课改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几个“过于偏重”的问题,体育中如:过于偏重竞技项目的教学,过于偏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过于偏重身体素质方面的评价等等。我们不能错误地全盘否定过去,不能舍弃新课改以前的体育教改中的积极的东西。

北京教育学院陈雁飞院长在对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技能教学问题的碰撞中也指出: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生物学刺激,就不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体能;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伴随其中的成功感,就不能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过程和教育性,就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交流和互动,就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

由此可见,运动技能不仅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体育课程各项具体目标的主要载体,而且掌握运动技能本身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目标。任何鄙薄和削弱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在体育课程教学上,不引导学生刻苦学习和锻炼,掌握运动技能,那么,“会学”、“会用”、“能力”、“运用知识技能”等,都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如何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成功”和“快乐”

体育教学中的“成功”和“快乐” 不仅仅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表现出的浅表的快乐情绪,而应该是学生在体育课堂学练中或体育活动中通过努力获取的成功和快乐,它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运动满足感。

毛振明院长将体育学习的“快乐”归结了四点:

1.学到了体育知识而感到成功和快乐

2.掌握了某项技能而感到成功和快乐

3.享受到运动中和运动后的身心愉悦

4.与老师及同伴和谐相处、合作学习而感到成功和快乐

我想,我是否能再增加几点:

1.学生付出了许多或者从挫折中、失败中走出来而感到成功和快乐,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2、为自己或团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赞赏而感到成功和快乐

3.为自己取得进步,实现了自我目标而感到成功和快乐等等。

只有学生在体育课上能真正感受到由内心发出的强烈的成功感和快乐感,学生才会真正喜欢上我们的体育课。

(三)怎样更好地进行技能教学。

1、技能教学是一堂课的主题,其他的一切辅助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都要为它服务。

2、体育技能教学的内容可以从现有的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中进行筛选和改造。

3、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运动的技能教学内容。

4、技能教学内容为体育课程服务并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要应该对技能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改造,删除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挖掘竞技运动对人的健康促进功能和激励功能。

5、体育技能的取材还可以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和创新。

6、多学、学会、会用更多的技能、技巧和方法,让学生适应社会。

7、技能教学在组织教法上,我们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练热情,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呈现出“学生乐上、想上、盼上体育课”的景象,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逐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8、技能教学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手段,为终生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毛院长在授课中曾耐心细致地为我们展开“对运动技术进行分类教学,分门别类地教好运动技术”的阐述,并用坐标图表和课时计算的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学校体育技能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学员们懂得了道理,迫切需求的关于各类体育技能教学的策略和实践专业培训接踵而来,由宋老师和陈教授就中学田径教材分别为我们作了题为《教材教法与课例分析》和题为《教学技能与学练指导》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由陈教授和王老师分别为我们进行了中学球类教材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由方教授和陈子霞老师分别为我们进行了中学体操教材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由周老师为我们进行了中学武术教材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还有张、范老师分别教授跳绳和花毽两个项目的教学技能与拓展,北师大陈教授还为我们专门介绍了《素质拓展训练》的方法原理,并进行了小组拓展竞赛……短短几天内安排的课时之多,容量之大,是我从教以来从未经历过的。这些培训课程指导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教材分析,选择适宜的内容,研究教法、学法,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技巧,促进学生们通过体育课程,学会在未来生活中基本够用的运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进身心健康,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为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我还认识到中学体育技能教学的内容可以从现有的教学内容、竞技运动中进行筛选和改造。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器材等手段,开发出适合学生运动的教学内容。竞技运动的内容为体育课程服务并受到学生的喜爱,我们就应该对竞技运动的内容进行适当改造,删除竞技运动单纯追求运动成绩的弊端,挖掘竞技运动对人的健康促进功能和激励功能。当然,我们的体育技能教材还可以从生活实际中选取和创新。在技能教学的组织教法上,我们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加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练热情,从而彻底改变过去“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呈现出“学生乐上、想上、盼上体育课”的景象,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心健康逐步得到提高和发展。

上一节好课不难,把每节常态体育课都能上好,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通过本期国培计划体育骨干教师的培训,我相信,全体学员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一定会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把握体育学科的本质,认真研究学理,钻研教法,把体育课上成对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有用的,为学生所喜爱的课程。

好的体育课应该什么样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认为,好的体育课的标准:懂、会、乐、练。

毛振明说要想明白好的体育课是什么,首先得明白体育课的性质,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以通过锻炼学生身体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门课程。

强调以身体练习为手段,是说体育课内容的取舍问题。比如多米诺骨牌、国际象棋等这些不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项目,就不能纳入体育课。强调以体育运动技术和知识为主要内容,是因为现在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健康教育、生理卫生教育上的内容太多了。这些课应该有,但不应该是主要的,不应该总在室内上体育课。体育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热爱一到两项体育运动技术,最后达到通过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

好的体育课要达到这样的四个教育目的:懂、会、乐、练。

“懂”就是让学生懂得如何锻炼身体。当身体不舒服,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时候,学生知道用什么样的锻炼方法来消除这些不适,消除不健康状态,促进身体健康。比如说,我现在没劲,那就要判断是没有耐力,还是缺乏绝对力量,根据不同的症状有针对性地练习。搬东西搬不起来,缺的是绝对力量;干活干不长,缺的则是耐力。

下面就涉及到练习的方法问题了。练力量有好多种方法,练上肢,练下肢,练腰,练肩,针对不同的部位有很多种练习的方法,还可以选择不同的器械来进行辅助练习。

我举这个简单的例子就是要说明,应该让学生通过体育课懂得锻炼身体的方法,懂得用学到的生理卫生保健知识来保护自己在运动中不受伤害,懂得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愉悦自己的身心。另外还要让学生懂得规则,包括懂得观赏,看一场比赛不仅看热闹,还要看出门道来。这些都属于懂的范畴。

一堂好的体育课还要看有没有知识点。如果一节体育课光让学生练习身体了,是不行的。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关节,这是什么肌肉,这个练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早上跑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早晨跑好还是晚上跑好,为什么,等等。

这样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比如长跑后休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长跑应该注意什么?是在马路上跑好还是在土路上跑好?为什么?老师最后可以告诉学生,人的膝关节的结构和发育知识,在马路上和土路上跑步对人的膝关节的冲击程度,等等。这样的话,学生通过这堂课知道了跑步的好处,知道了跑步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的膝关节。这就不仅仅是锻炼身体了,学生还懂得了很多身体保健的知识。

第二个是“会”。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技能。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你不会打篮球,怎么能知道打篮球的乐趣在哪里,怎么懂得通过打篮球锻炼身体、愉悦自己的身心?所以,一定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学会技能。

我们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一直都是以让学生学会技能为宗旨的,但做得不太好。一是因为老师教的内容比较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太高,还有达标的干扰(教学达标活动和身体练习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导致很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上了12年体育课,却没有学会什么。

达标和身体练习结合不起来,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很大的弊端。实际上这是如何选择教学方法的问题,比如达标测试中有长跑,你就只让学生练习长跑,其实,定向越野里不就有长跑吗?踢足球不也是长跑?这个项目练的就是耐力嘛。打篮球的时候,你让学生练习快速带球跑或者带球变速跑,也能达到锻炼的目的。这样的练习方式比让学生一遍遍机械地跑有意思得多,学生也会喜欢。

学生到高中毕业的时候,要学会一到两项比较擅长一点的体育运动项目,再学那么十几项基本技术就行了。

第三个是“乐”。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体育教学如果把体育的乐趣去掉了,谁还来学呢?乐趣是什么,乐趣就是竞争,乐趣就是表现。

学生在运动中挑战自我,与他人友好竞争,赢了我很高兴,输了表明我技不如人,还要继续努力。如果我的成绩比以前提高了,赢了我自己,这也是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体验和乐趣,体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

教育是要给学生带来乐趣的,但乐趣不是嘻嘻哈哈。我们主张的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磨难,经历挫折,但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教育活动。我们反对那些没有成功体验,只感受到无趣和失败的体育教育活动。同时,我们也反对那些表面上看着有乐趣,但没有实际意义的肤浅的教学活动。

最后一个“练”,就是体育课一定要有运动量,一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一定要让学生出微汗。脸发红、出微汗是好的体育课的一个标志。反过来说,学生练完以后大汗淋漓,脸煞白,人都快晕过去了,这就不行。

总之,好的体育课的要素,一是要抓紧任何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身体训练,抓紧时间传授知识文化技能等他们需要掌握的东西;二是一定要把我们的体育教学进行科学化。教学单元该怎么设计,该设置多少课时,教程一步一步是怎么来的,教学步骤要清楚,讲解示范要明确,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想得明白,练得出来,练得好。这样的体育课才算得上是一节好的体育课;第三,就是学生上完这节课后,感觉很有收获,很高兴,期待着下节体育课的到来;第四,一节好的体育课一定要有一个适宜的练习密度和适宜的运动组合。密度太小,基本都不练,都在那里站着,就不是好的体育课。练了半天汗都没出,也不行。反过来,密度太大,学生一直在哪里喘,太累了,接下来的文化课都上不了了,这也不是好的体育课。

“体育圈”之外的朋友圈在哪里?

上世纪90年代,清华大学提出过“业余赶专业”的口号,刘波强调,“指的是用业余身份赶上专业运动员的成绩,真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进行专业的训练。”可专业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营养、伤病恢复、医疗保证等保障体系,都是高校体育的短板。

尽管在增强软硬件设施、引进国家队教练等方面的努力下,学生运动员成绩有所提升,可这些“福利”只能算是有益的补充,“一星期多发3张洗澡票。”提起学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席毛振明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透露,即便是大学生的冠军队伍,学校也很难给更多支持,“尤其团体项目,很难成体系”,毛振明回忆起10年前,学校的篮球、足球、橄榄球3支队伍“一年经费约10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高水平的体育人才就是“冒”,“出一个是一个”。

在郭钟泽破纪录夺冠的同一天,28岁的赵婧代表上海队在女子1500米的比赛中实现卫冕。这位复旦大学自主培养的学生运动员,即将成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对她而言,下午上完课3点20分就去训练场,有时候训练完了就饿着肚子去上课的生活已成过去。

“未来的趋势是高校化,虽然正儿八经在学校里面练挺难的。”赵婧曾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回忆,当年在学校奋斗时和在体工队待遇完全不同,“在食堂打十几块钱的饭,营养就那样,但在体工队就有不错的饮食保障。另外,有了伤病,进校医院就说你不能跑了,给你开请假条吧,但在体工队的队医眼中,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们会很专业地帮你放松,高校很难有那么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持。”

从复旦到莘庄基地治疗的经历,让赵婧回想起来还有些“痛苦”,“倒三次地铁还要坐公交,再走路,单程两小时,往返4小时,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她仍留恋学校,“复旦出类拔萃的学生很多,文化上不能冒尖,体育就成为我闪光的平台”,“我和普通的学生同吃同住,复旦给了我更广的朋友圈,不像在体工队,圈子很窄,有时候会感到很孤单。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一起去咖啡店看书、看电影、唱卡拉OK,这样的生活是很多运动员都向往的。”

“只要自己作好准备,大学生运动员也可以加入最高水平的竞赛平台。”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大三学生张宁一直代表学校打CUBA联赛,本届全运会,他被辽宁队选中参赛,“全运会上很多队友和对手都是参加过奥运会的,作为学生,这样的机会对我今后的篮球生涯非常有价值。”张宁很明确自己的目标,“我要打球,但必须把基础的学业搞好”,所以在每天的课程和训练后,他会主动加练,这种徘徊在学业与训练之间的忙碌让他偶尔觉得很“燃”,“这种日子挺忙的挺累的,但如果这个年龄不忙不累那就不正常了”。

优质体育资源渴望推开高校大门

相对正渴望机会的张宁,已经经历过奥运会和世锦赛的王宇却走到了运动生涯的十字路口——在成为本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卫冕冠军后,这位清华大学研二的学生需要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否继续。

2米27,这是王宇留在本届全运会跳高场上的成绩,写论文、落实工作、准备毕业才是王宇全运会后的头等大事。“他想留在田管中心工作,只有应届毕业生才有北京户口,离开‘应届’就没戏了。”教练王嘉陵也为王宇的前途操心,“如果工作落实后还有机会专心训练,冲2米33、2米35还是有一定可能的。”

在王嘉陵看来,高校在体育人才的招生上具有优势,但大学生运动员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毕业很可能等同于运动生涯结束”,不少学生为了继续运动生涯,选择读完本科继续读研究生,但学生的身份注定他们的运动寿命短于专业选手,“最终还是要落到就业上。”

可对于更适合年轻人参加的跳高以及一部分田径项目来说,“高校是非常好的平台,只是对于运动员今后的发展,需要更职业化的操作。美国的大学生参加学生运动会有年数限制,到时限后只能参加职业队比赛,这是要为职业生涯创造空间,因为进入到更高的阶段,对医疗、饮食、药检等各方面的保障要求更高,学校没有条件支撑。”

“篮球项目在这个问题上好很多。”刘波说,一些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正在打开从高校到联赛的通道:一些本科毕业后去打职业赛的学生,清华会为其保留研究生入学资格。但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集体项目较多,这对高校的保障能力再次提出挑战,“而且职业队体系成熟,想走这条路的孩子会选择俱乐部梯队,高校招生通常对田径、射击等个人项目吸引力较大。”

“高校有科研和人才优势,但缺乏资金和教练。同时,学生运动员可参加的赛事数量有限,大多数高校运动员努力到最后只能参加大运会,竞技水平只能维持在大运会的层次上。”毛振明表示,要让高校能输送更多有质量的体育人才,目光要放得更加长远,从现在一些高校运动员的竞技水平看,“只要有相应的培养机制和必要的条件,大学里完全可以训练出最高水平的运动员。”

相对合理的线路图是将双轨制慢慢推向并轨制,比如“举办更多的大学生联赛,招生制度在一定阶段放开,让教练员逐步走进学校,给转岗的教练以体育教师的名分,等等。”

中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路径的规划,并不是新的话题,而正处于激烈改革进程中的中国体育,也想知道如果高校能够打开一扇允许优质体育教育资源进入的大门,将会生产出多少美妙的励志故事。

东莞市越腾焊割设备有限公司怎么样?

东莞市越腾焊割设备有限公司是2014-03-26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东莞市长安镇新安社区S358省道516号颐和商务中心一楼102。

东莞市越腾焊割设备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90009562670X7,企业法人毛振明,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东莞市越腾焊割设备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产销:焊割设备及耗材、五金机电。销售:焊条、焊丝、焊材。(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29018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0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东莞市越腾焊割设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北京师范大学有哪些两院院士

根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北京师范大学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1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0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3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0人、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20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6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4个。

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舒华、王静爱、郑光美、毛振明、王昆扬、张斌贤、王一川、欧阳津

谁来真正关心副科教学

只要是真正关注教育的教师就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二十年后的今天,在第九轮新课程实施五年以来,我们广大一线教师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依然有这样的认为:语数英是主科,音体美等其他课程皆为副科。(虽然根据新课程理念,课程没有主副之分,都是一样的重要,但现实状况并非如此。)有这样想法的人,实事求是地说数量还比较多。相对于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几乎所有的教师思想认识高度一致:不能体罚学生!不能变相体罚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是一根高压线!碰也不能碰!但执行课程计划,似乎就可以随便一些,认为课程计划的严格执行不过是说说而已,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违反了也没有什么。也有极少数教师认为:利用所谓的副科帮学生补主科的知识,不是工作认真积极要求进步的表现吗?

理念决定行为,想法决定做法。因而,时常有这样一些现象出现:科学课,教师怕麻烦不做实验,把书本上的重点内容划一划,就让学生做数学作业;品社课,老师让学生阅读作文,默写词语;体育课——阳光灿烂的日子,英语老师让学生练习对话,背单词;音乐课,老师怕学生到专用室走来走去吵闹不休,美其名曰安全得不到保障,在教室里看“哆啦A梦”……

打开课表,看看上级教育部门的课程设置,不难发现:语数英占所在年级总课时的五分之二左右,大约五分之三是所谓的副科,而且年级越低,主科所占比例相对也较少。从“量”上看,副科似乎是主角,但现实却相反。副科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副科“课程空转现象”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程度存在着。而且副科的效率低下也是回避不了的事实。

教学现象之一:副科课时空转。副科被挪作它用现象较普遍,特别是到质量调查前夕,随意中断或抢占副科现象比比皆是,而且兼职教师比专职教师挪用现象更加严重。

教学现象之二:副科课堂低效。多数教师打开教材,一边讲一边让学生围划重点,有的一节课时间上二节课内容。也有少数这样的情况:用五、六节课上完每周二课时的学科,剩下的时间都用来进行主科教学。一学期内全部用副科课时上主课的极端现象也不是捕风捉影,闻所未闻。

教学现象之三:副科的教材(包括配套的填图册、实验册)纸张和主科有差异,而且排版、印刷都有不如人意之处,难怪教师、学生提不起兴趣。

教学现象之四:副科专职教师奇缺。据不完全统计,除音乐、体育、美术已基本满足要求之外,科学、品社(品生)、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专职教师普遍缺少,且基本上是主科教师兼上。对于副科备课要求不高,只要有备课就可以,对副科的考核检查城区优于农村,大多数农村学校几乎没有考核,有的学校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

长此下去,势必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学了十多年的音乐,学生依然不识谱不懂和声,更不要说去听音乐会、交响乐;学了十多年的美术,不懂得衣服色彩搭配,看不懂画展、不会评价街头雕塑;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依然是“肌肉软、韧带硬、动作笨、前庭耳蜗神经晕。”(北师大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博士语),依然是体质下降、近视上升,连乒乓球、排球的简单规则都不懂;上了多年的科学课,身处异地,不辨东南西北;上了多年的品社课,不知如何保护隐私,不懂得如何处理同伴冲突……

副科空转,后患无穷。其结果是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孩子,精神缺钙的孩子,甚至是人格扭曲、心灵病态的孩子!犹如人们生活中的饮食,天天吃鱼肉鸡等大荤,不吃蔬菜菌类豆制品诸如之类,这样的后果到后来肯定是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疾病,发展到最后势必影响身体,甚至危及生命。真的到了那一天,身体垮了,后悔也就来不及了。

教育家维果茨基说:“教学不应当把眼睛看着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看着儿童的明天,只有发展在前头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学。”想想,真的应该如此!

标签: 体育毛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