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几品官,包拯的官是几品?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啊?谁能给我说详细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066

包拯的官是几品?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啊?谁能给我说详细点

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按照宋史来看,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包拯史载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包拯任开封府尹的时候,是正三品官。包拯在任开封府尹前是江宁府尹(从三品)后于嘉佑二年升任开封府尹(正三品)。 开封是首都,所以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卒赠礼部尚书,谥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炭”。

包拯当年是几品官啊

这个难说!你得问清楚是哪一时期的!比如前期,包公他老人家不过是知县、知州,顶多六、七品官。不过以后倒是步步高升。而其中最高的时候,担任龙图阁大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迁三司使、枢密副使,哇!这个厉害了!开封知府,那该等价于今北京市长;而三司使等价于今财政部长,在当时号称“计相”,所以演义中称包公为“相爷”,大约可以理解了;至于枢密副使就更威风了!约等价于今国防部副部长,想当年建国初期,中共中央任命的国防部副部长都是元帅级别!这个,总的来说,品位大约在正二品到从二品之间。不过,品位虽然不高,权势大着呢!有这么大的权势,再配上包公的刚正不阿,传说中的“包青天”就此新鲜出炉!

参考资料: 包拯传

请问包拯是几品官,权力大吗?

反正包拯不是史上所说的包相爷,史载他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北宋时君主比较开明,即使官员品级不高,其实也有说得上话的时候

包拯是几品官???????????

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

按照宋史来看 枢密副使是从二品官!

包拯包青天在当时是个什么官位?官居几品?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从一品),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扩展资料:

史载包拯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包拯生前根据职务不同,权力大小也有所变动,长期在地方做官,也就相当于一个现在市长,但权利较小,司法财政军权都不在其手中,剩下的行政权也要与“通判”平分。

后来调任中央,但所担任职务也都没有多少权力换句话说,不止包拯,整个宋朝官员的权力都是较前朝小的,同一职务往往分成若干官员共同管理,避免专权跋扈之臣出现。

包拯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

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北宋时君主比较开明,即使官员品级不高,其实也有说得上话的时候。所以即使包拯品级不高,也在皇帝心中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包拯当初是几品官员,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庆历三年(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佑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最大做到礼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部长,在当时应该是正二品

宋朝的包拯是几品官职啊

宋朝的包拯是从三品官职。

天圣五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而在宋朝时期龙图阁学士位在枢密直学士下,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侍从备顾问。多以特恩加赐内外官,带此职者皆享受超迁官阶的优待。到神宗元丰改制,定为从三品,所以包拯的官职是从三品。

扩展资料:

中国民间关于包拯故事的颇为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包拯去世后,包拯故事就在民间流传。

《合同文字记》(《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是最早的宋人创作的包拯断案故事。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虽不是包拯断案故事,但在篇末出现了包拯的名字:“直待包龙图相公做了府尹,这一班盗贼,方才惧怕。各散去讫,地方始得宁静。”但总的说,在流传下来的宋元话本中,包拯的故事并不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图阁直学士

包拯在当时官居几品?

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宋朝时,在宰相之下又分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其中枢密使是军事机构,故枢密副使是掌管军事方面事务的中央官员。 宋朝的“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相当于参谋总长。枢密副使即副总长。 应该从一品官员

标签: 我说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