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贵逼人到落草为寇:柴进留给世人三条启示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661

店主人道:“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中,谁敢欺负他?专一招接天下往来的好汉,三五十个养在家中,常常嘱付我们酒店里:‘如有流配来的犯人,可叫他投我庄上来,我自资助他。’我如今卖酒肉与你,吃得面皮红了,他道你自有盘缠,便不助你。我是好意。”


看看这段话,足见柴进有多招摇,说他风光无限一点都不夸张。柴进仗着有祖上传下来的丹书铁券,肆无忌惮收留和豢养江湖好汉,甚至是朝廷的刺配犯人,官府都拿他没办法,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看上去谁都不敢欺负的柴大官人,竟然被高唐州知府高廉轻而易举扳倒,打入死牢,险些丢了性命。幸亏宋江、吴用等梁山上的好汉攻破高唐州,才把他救了出来。人生走到这一步,曾经富贵逼人的柴进别无选择,只得上了梁山落草为寇。柴进这颠倒的人生留给世人三条启示,对当下的我们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文/乔鞅 图/网络


启示之一:不能像柴进这样忘恩负义——肆无忌惮豢养刺配犯人,触怒朝廷

我们常说“喝水不忘挖井人”,得了他人的恩惠,要时时刻刻记在心里,一旦有机会就要“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为人才能令人肃然起敬。倘若明明得了他人的恩惠或者好处,一转身就给忘得干干净净,这还不够,更过分的是还要做出一些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这样的为人就难免令人不齿,让人打心眼里瞧不起了。


《水浒传》里的“小旋风”柴进的所作所为,恰恰就是忘恩负义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看看柴进这富贵是怎么来的,他平日里又干了些什么事情吧。


柴进祖上柴世宗有让位之德,宋太祖感念其让位之德,便御赐给柴家丹书铁券,这个东西代表着可以世世代代享受如同赵姓皇族一般的爵位,让柴进“衔玉而生”,一生下来就有享不完的富贵;同时这个东西还代表着特权,也就是说柴家子孙即便犯了死罪,也可以免死。


林冲


应该说,太祖皇帝对柴家不差,此后的历代皇帝对柴家也基本秉承了祖宗的规矩,这才让柴进能够过得这么惬意:有花不完的钱,在江湖好汉心中有着无人能及的高高在上的地位,提起“小旋风”柴进,谁人不仰慕三分呢?


可柴进又是怎么做的呢?柴进生性喜好结交江湖好汉,这个喜好本身并没有什么太过分的地方,宋江和晁盖也喜好结交江湖好汉。更何况柴进这样“衔玉而生”的人,他不用赚钱养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太无聊了,他除了打猎就是结交江湖好汉,结交江湖好汉其实就是他的娱乐活动,是他打发日子的主要手段。


但问题坏就坏在了他竟然肆无忌惮收留、豢养江湖好汉,尤其是肆无忌惮地收留和豢养朝廷的刺配犯人,在江湖上得了个“现世的孟尝君”的绰号。他竟然不知道这个绰号暗藏着多大的风险与灾难!要知道,作为皇帝、作为朝廷最担心的就是“孟尝君”这种人啊,我赵姓皇家待你柴家不薄,你柴进竟然豢养这么多死士,难道想造反、篡位?很遗憾的是,柴进对此竟然毫无察觉,或者说竟然对此不以为然。这就为他后来的灾祸埋下了伏笔。


武松


启示之二:不能像柴进这样没心没肺——掏心掏肺对待江湖好汉,收效甚微

柴进对自己大肆豢养江湖好汉甚至是朝廷刺配犯人的行为,不但没有一点愧疚和危机感,反而颇为沾沾自喜,并以此大肆炫耀。这才会让柴进竟然在沧州他庄外的酒家那里打广告,让酒家大张旗鼓地告诉过往的刺配犯人,欢迎你们投奔我柴进,我自然会资助你们!


长此以往,柴进的广告无疑做得十分成功,当由东京刺配沧州牢城营的林冲来到这家酒家时,酒家尽职尽责地向林冲宣扬了柴进的这个广告。这就吸引了林冲真的投奔柴进庄上而来。有意思的是,在林冲和柴进的关系中,柴进早闻林冲的大名,仰慕已久;而林冲此前对柴进一无所知,是听了酒家的话才特意来投奔柴进的。


林冲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柴进是怎样掏心掏肺对待江湖好汉,尤其是善待朝廷的刺配犯人。柴进对林冲有种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对林冲可谓礼遇有加:先是见面时主动行大礼拜林冲;继而以高规格的宴席招待林冲,并把林冲奉为上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柴进以林冲为镜子,照见了自己那枪棒教师洪教头的丑陋嘴脸,让他对林冲更生出些许亲近之感,所以赠送银子给林冲,还不遗余力地为林冲在牢城营疏通关系。


宋江


如果说林冲是名头太响亮而让柴进有种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之情夹杂其中,那么柴进对武松这个江湖上籍籍无名的后生,则完全可以看得出他对江湖好汉的掏心掏肺:武松在柴进庄上住了一年有余,武松酒后乱性加上暴脾气,得罪尽了柴进庄上的庄客,倘若不是柴进大度和厚待,又哪里能容武松在庄上住一年有余?至于宋江这种江湖上威名赫赫的大佬,柴进对他则更是极尽谦卑,照顾得妥帖备至。


柴进对江湖好汉和刺配犯人(或流窜犯人)这么掏心掏肺,却并没能换来他人相应的回报,甚至可以说,并没有几个人真正发自内心感激柴进,并把柴进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因为柴进收留和豢养这些江湖好汉和犯人采取的是大包大揽,长年累月三五十个地养在庄上,供给他们好吃好喝、好衣好宿,他们心里只不过觉得柴进“人傻钱多”而已。


柴进对他们掏心掏肺,但结果却没有几个人真正念及他的好,所以就连那没真本事的洪教头都会揶揄柴进:“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


高廉


启示之三:不能像柴进这样毫无心机——仓促应对高唐州的挑衅,险些送命

柴进一直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幻里,为什么这么说呢?倘若他老老实实地过日子,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官府和朝廷自然不会对他有任何意见,更不会有敌意。但问题是柴进非常高调地收留和豢养江湖好汉,甚至是朝廷的犯人,这毫无疑问会引起官府和朝廷的敌意和杀心,而柴进对此不以为然或者是毫无察觉,依旧我行我素。因为柴进觉得自己有祖上传下来的丹书铁券,谁敢拿他怎么样?


实际上,事情却早已悄悄起了变化。柴进如此高调地收留和豢养江湖好汉和朝廷犯人,早已引起官府和朝廷的不满,之所以还没有出事,不过是在寻找对他下手的机会而已。而柴进对此毫无察觉,或者说是盲目自信,认为真的没人敢欺负他。


很快,这个机会果然就来了。柴进的叔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知府高廉和他的小舅子殷天锡欺压,他们要强行霸占柴皇城的住宅。柴皇城讲理反被殴打,惊惧之下性命危在旦夕。柴进闻讯便仓促赶到高唐州,要为叔叔出面摆平此事。柴进是仓促而来,而高唐州的知府却是有备而来。


吴用


倘若柴进家那祖传的丹书铁券真的管用,那高唐州知府高廉岂敢动他一根毫毛?因为柴进家有太祖皇帝御赐的丹书铁券之事,天下皆知。更何况高廉的堂哥高俅正是殿帅府的太尉,如此高官对柴家丹书铁券之事更是了如指掌。而高廉听到柴皇城和柴进先后都提及丹书铁券,想要以此来威慑高廉,但高廉似乎压根不当回事。由此可见,柴进一直奉若神明的丹书铁券实际上已经失效了,既保不了他的富贵,更救不了他的命。


因而,很明显可以看出,高唐州知府高廉指使自己的小舅子殷天锡对柴皇城发难,继而把柴进引到了高唐州,再对柴进收网进行抓捕,整个事件其实就是一个有预谋的行动。高廉准备充分,而柴进则仓卒应战,落到了高廉的手里,只有任他宰割的份了。


由此可以看出,柴进处理这样的突发情况和紧急事件时,完全是毫无心机,一点准备都没有,只是带了个李逵前去,李逵打死殷天锡逃走,柴进很快就像砧板上的鱼肉,被高廉轻松捉住暴打一顿,再关进死牢。倘若不是后来梁山发并攻破高唐州,救出柴进,只怕柴进这条命很快就会断送在高廉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