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宝莲灯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头条300

86版《西游记》绝对堪称是一代经典,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虽然说这版有意删改了一些书中牵涉暴力、血腥、恐怖、色情的内容和对话,与原著的情节在有些差别,但是依然不影响其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而且,通过剧中的一些细节可以看出来,86版《西游记》剧组在原著的一些考究上是下了点功夫的。其中一个兵器的道具,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在剧中二郎神与孙悟空斗法的那一段,出现了这样一个镜头:孙悟空变成了鸟,二郎神取出一张弓去打孙悟空。

小时候没读原著,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就觉得奇怪,为什么二郎神的弓上没有搭箭?难道神仙有法力,不需要箭也可以用弓去攻击吗?

在剧中二郎神第二次出场,收服九头虫的时候,二郎神又拿出了这张弓,也是没有搭箭,直接开弓怼。但是剧里加了个特效,二郎神射出去一道金光,不过明显可以看出射出去的并不是箭。

展开全文

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宝莲灯

相比之下,在张纪中版《西游记》里,二郎神与孙悟空对战的时候,没有取弓的情节。但是在降服九头虫的时候,二郎神的弓上搭上了一支金光闪闪的神箭。

乍一看似乎86版《西游记》颇不合理,因为了解弓的朋友都知道,弓是不能空放的,空放会伤害弓体,严重的会导致弓身、弓弦的断裂。在很多射箭场所,“禁止空放”四个字,都是写在墙上的标语。

(现代复合弓空放实验,空放一次之后,弓弦便断了)

这么一看,似乎,张纪中版的《西游记》更为合理。

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孙悟空打不过二郎神宝莲灯

但是如果我们去查阅原著就会发现,二郎神其实用的并不是弓箭:

腰挎弹弓新月样,手执三尖两刃枪。……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西游记》第六回,二郎神和孙悟空斗法的情节)

二郎即取金弓,安上银弹,扯满弓,往上就打。(《西游记》第六十三回,打败九头虫的情节)

上图:九头虫是《西游记》里唯一下落不明的妖怪

也就是说,二郎神用的是弹弓,击败九头虫的时候,打出去的也是银弹而非箭矢之类。从这个细节来看,86版《西游记》这个场景是很合理的。

一提到弹弓,咱们脑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形象,一个“丫”形的物体,一边绑上几根皮筋,拴着一个皮兜。

然而,这种弹弓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晚。制作这种“丫”形弹弓所必须的皮筋,是1845年才被发明,传入中国的时间应当不早于清末。

至于“丫”形弹弓到底出现于何时,由何人发明已经不可考证,但是其出现的时间,应当不早于民国。

而弹弓在历史上出现的很早,古人甚至认为“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即弩是由弓演化来的,而弓是从弹弓演化来的,可见古人认为弹弓的历史比弓还要悠久。

有一首上古诗歌,描写的便是以土丸为弹丸的弹弓:“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既然古代并没有皮筋,那么古人的弹弓究竟长什么样呢?

在一幅明朝人绘制的《二郎搜山图》里,我们便可以看到明代弹弓的形象:

上图:《二郎搜山图》里弹弓与细节图

古人提到的弹弓其实就是这种,在造型上就是一个“弓”的造型,只是弓弦中部安装了一个皮兜,用以发射弹丸。为了区别咱们今天的“丫”形弹弓,这种更为“传统”的弹弓也被称之为弓形弹弓或弓式弹弓。

《二郎搜山图》中的弹弓是一种常见的古弹弓类型,这种弹弓是以竹木为弓体做成的,长度较长,弓身较细,造型更像一些竹木单体弓,和中国传统的反曲筋角弓造型有些差异。

除了《二郎搜山图》外,宋代的《西岳降灵图》,元代的《挟弹骑行图》中都有这种弹弓的身影。

上图:宋代《西岳降灵图》中的弹弓

上图:元代《挟弹骑行图》

除了古画之外,这种弓式弹弓在今天的西南地区依然有一些实物留存,一些少数民族依然将这种弹弓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体育用品,制作工艺也都完整的保留下来了。

上图:今天西南少数民族的竹弹弓

“弓形弹弓”的造型并非只有《搜山图》中的这一种,一些传世的弓形弹弓一般为筋角复合材料制成,造型上和竹木弹弓有些差异,和中国传统的反曲筋角弓造型颇为类似。有些反曲弓形的弹弓甚至在下弦之后可以折叠,携带方便。

上图:反曲弓形的弓式弹弓

上图:传世折叠弹弓

上图:民国弹弓比赛中的女选手

看到这些弹弓的图片,在对比下86版《西游记》的剧照,足以证明老版《西游记》的剧组是下了功夫的。

很多人也许会问,这种弹弓如何使用呢?按照咱们今天的理解,弓在前面挡着,弹丸怎么打出去呢?弹丸弹出去会不会打中自己的手或者弓?答案是不会。

上图:使用弓式弹弓射击的西南少数民族大叔

这倒不是弓式弹弓本身有什么黑科技,而是中国古代巧妙的射法可以克服这个难题。

(传统弹弓术宣传片)

这个射法不仅在弹弓上有体现,在射箭上也有体现。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拿大家更熟悉的弓箭来举例。俗话说,“箭走偏锋”,也就是箭射出去的时候并不是直的,而是蹭着弓身出去的。

古代英国人用三指射法射箭,箭搭在左边(右手拉弓,下同),一直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英美国家在近代发明了现代弓,在弓窗上开一个箭窗,让箭从中间射出去。

上图:从中心出箭的现代竞技反曲弓

古代弓的强度和拉力是不允许在弓身上挖出去一块的。但是,中国古人依然解决了这个了问题。古代东方文明都是用拇指射法射箭,除了拉弓手的动作不同外,我们的搭箭方向也不同,我们的箭是搭在弓的右边。

上图:西方地中海射法,三指扣弦,箭搭弓左

上图:东方拇指射法,拇指扣弦,箭搭弓右

在东方拇指射法里,持弓手不仅仅是简单的握弓、推弓,而且推弓的角度有些偏差,因为开弓时弓产生的向后力,这个角度偏差便让持弓手与弓之间产生一个“拧力”。

当后手松开弓弦的瞬间,持弓手向后的力消失,这时持弓手的“拧力”便可以让弓自然的向左偏转,避让射出去箭,让箭可以不蹭到弓身直溜溜的射出去。

上图:日本弓道教材中关于拧弓让箭的部分

很多初学传统弓的朋友在用拇指射法射箭时,总是感到箭出去的时候会有箭杆撞击到弓身的声音,便是前手动作不到位的后果,导致了箭蹭着弓把射了出去。

这个说起来有点复杂,不过看下面这些射箭慢镜头的视频截图,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一些差别。

上图:视频截图,前手没有偏推,前方的箭撞击到弓身,箭是斜着出去的

上图:视频截图,采取前手偏推的动作之后,前方的箭射出去之后方向向前,很直

上图:左边为偏推,右边为没有偏推。左边的弓已经发生了偏转,箭指着出去,而左边的箭尾已经撞击到弓身了。

弹弓也是同理,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着皮兜拉开弓,在射的时候利用握弓手的偏推等巧妙动作,在撒放的瞬间让弓身发生偏转,避让弹丸。

小编自己曾经制作过一把弓式弹弓,使用弹弓用的泥丸,因为有射箭技术的底子,刚刚上手就完全不会打到手。

上图:当代传统弹弓术的传人岳庆利(右)和郭锐

当然,弓式弹弓射准的难度是非常大的,中国古代武学界有一句古画,叫“百弩千弓一万弹”,即射一百次弩,射一千次弓,射一万次弹弓,才可以练习出一定的精准度。

因为弩瞄准方便,可以三点一线。而弓则无法利用三点一线进行瞄准,但是可以以箭杆、弓身为参照。

而弓式弹弓的瞄准则更难,只能通过苦练,练好动作的一致性,再利用弓身做参照去瞄准。

小编拿自制的竹木弹弓练了许久,也只能保证在三米的距离上射中饮料瓶大小的目标,古人能够以弹弓射飞鸟,的确不容易。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