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小提琴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头条301

图为尼玛扎西的儿媳潘多正在院子里浇花。本报记者 旦平 摄

6月初,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广袤的沃土披上一层嫩绿的新装,阡陌纵横间,树枝婆娑,鸟语花香,一栋栋颇具当地风格的农舍林立于村道边,鸡鸣牛哞此起彼伏,好一片新农村迷人景象。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小提琴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40年来,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这里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家庭的命运。尼玛扎西一家是聂日雄乡珠村地地道道的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下,他们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一步一步改变家庭贫穷面貌发家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家的经历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日喀则农民的家庭变迁。

农业生产:从人力耕种到集约化经营

由于自幼父亲去世,尼玛扎西的母亲扛起了养活一家人的重担。上世纪70年代,尼玛扎西边上学边在人民公社干农活挣工分。在他的记忆中,人民公社时的生产资料十分匮乏,整个村只有1台手扶拖拉机、5架马车。改革开放后,我区实施“两个长期不变”政策,在农区推行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他家分得10多亩耕地、1头耕牛、1头毛驴。

尼玛扎西初中毕业那年,由于弟弟突然病故,他不得不辍学与母亲一起务农。母子俩辛辛苦苦一年下来,收获的粮食仅有1000多斤。1989年,尼玛扎西与仓决结为夫妻后,家里的耕地增加了5亩,但家庭经济状况并没有改变多少。

上世纪90年代初,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开始实行农业机械化。尼玛扎西贷款买了一台手扶拖拉机,之后几年里,他家又陆续购买了1辆小四轮、2辆摩托车,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尼玛扎西将人力劳作与机械化生产作了对比:“以前秋收时,家里的劳动力全部上阵也要忙上两三个月,机械化后,10多天就能全部完成。”

2013年,当地的娘雄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合作联社正式成立,合作联社采取“联社+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众多农户利益联结在一起,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行统一标准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和资源共享互助共赢,农产品的品质、销量得到了保障。合作联社拥有大小农机25台、大棚温室20座,土地流转2000亩,受益群众2300多人。“以前的粮食价格每斤1.9元左右,自从合作社成立后,我们的种子经过合作社精选包装,对外销售价格能卖到每斤2.8元以上。”尼玛扎西说。

展开全文

家庭收入:从卖粮增收到多元化收入

上世纪80年代,尼玛扎西和他母亲靠10多亩耕地艰难维持一家的生计。母子俩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除了留下一部分作为一家人口粮外,其余的全部卖给县粮食局,以维持日常开销。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尼玛扎西利用自己藏文功底好的优势,尝试撰写新闻稿件并投寄给《西藏日报》等媒体,获得的稿费用来贴补家用。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农业机械化普及后,尼玛扎西让大儿子到城里打工,现在,他的大儿子每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年收入近5万元;2008年8月,尼玛扎西争取到当地政府部门实施的“种草奶牛户”项目,养殖6头奶牛,次年,通过销售牛奶、奶渣、酥油,创收4万余元;2010年,他家开始进行山羊短期育肥,3年收入达7万余元;2009年、2010年、2011年,尼玛扎西一家通过养猪创收5万余元;2013年,尼玛扎西任当地合作社经理后,除了每月的工资,每年还有分红。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小提琴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生活品质: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采访中,记者看到,尼玛扎西一家6口人住着4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屋里各种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储物室里堆满了粮食,楼下停放着各类农机和1辆崭新的SUV汽车。他家客厅的柱子上挂着一幅毛主席铁皮画像,墙上悬挂着五代中央领导人像。尼玛扎西说,毛主席的铁皮画像是父辈流传下来的珍贵物品,以前父母总教育我们要感党恩。如果没有毛主席就没有西藏农奴的翻身解放,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幸福美好的今天。

据尼玛扎西介绍,如今,农民不但享受着各种惠农补助和福利,而且参与一些增收项目,还可以享受政策补贴和免费培训,尼玛扎西一家正是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掌握了种植养殖实用技术,从而实现增收致富。他还是农行的金卡用户,如果有需要,随时能够获得农贷支持。近年来,乡里不断加大良种覆盖力度,尼玛扎西购买农药、农机的费用,政府部门还按比例承担一部分。

尼玛扎西说,现在的西藏农民生活在最幸福的时代,政府出台的各类民生优惠政策让大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2016年6月和今年5月,尼玛扎西的两个孙子先后在桑珠孜区人民医院出生,政府报销了所有医疗费用。瞅着两个小孙子,尼玛扎西对记者说:“明年大的就可以上幼儿园了,现在国家实行15年免费义务教育,以后再也不用为孩子们上学的事操心了。”

标签: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