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有哪些

文史通2年前历史故事头条241

在后台看到有人留言说希望了解一些礼仪的知识,小编就用了洪荒之力来为大家收集资料,让大家久等了~因是以个人之力整理的,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泱泱大国,礼仪之邦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我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一定不陌生,“华夏”最早虽不是出自于这里,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礼仪文化和服饰文化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自商周之际,周公就提出了礼制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及其弟子,还有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礼乐文明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礼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自不必我多说。但遗憾的是,近现代以来,经过新文化运动和文革时期,礼乐文化已被批判成封建文化。恐怕现在一个下跪,也会被世人说成是封建复辟吧。这归结起来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一是礼乐文化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礼乐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早已过时,谁再提倡,谁就是逆潮流而动。态度最激烈的是“文革”时期的江青等人,他们污蔑孔子是搞复辟的祖师爷,说孔子“克己复礼”就是要复辟奴隶制。

二是礼乐文化是否还有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先秦、两汉,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三礼表述的礼仪文明对我们已经毫无用处。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一是礼乐文化的性质问题。有人认为,礼乐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早已过时,谁再提倡,谁就是逆潮流而动。态度最激烈的是“文革”时期的江青等人,他们污蔑孔子是搞复辟的祖师爷,说孔子“克己复礼”就是要复辟奴隶制。

二是礼乐文化是否还有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当今的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于先秦、两汉,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三礼表述的礼仪文明对我们已经毫无用处。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那么是否真的如上面所说的观点那样呢?我们学思修毛概的时候老师也说过吧,任何文化都不是万贯一世的。礼乐文明经过了那么多朝代,必定也会随着他们那个时代做出过改变,适应着时代的发展。对待传统文化,既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的文化,往往历久弥新,长久的活在历史长河中。

近代以来,由于国事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文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试想,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挨了强盗的打,人们可以责难他没有拳勇,但却不可以责怪他不该知书达理。如果书生从此以后丢掉书本,只练武功,变成了没有文化的“强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一个人人讲信修睦、彼此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因此,我们既要习武强身,又要弘扬既有的文化,礼乐文化终将会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近代以来,由于国事衰微,列强入侵,国人激于时变,把落后挨打归咎于传统文化,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尽然。试想,一个知书达理的书生挨了强盗的打,人们可以责难他没有拳勇,但却不可以责怪他不该知书达理。如果书生从此以后丢掉书本,只练武功,变成了没有文化的“强人”,那才是真正的悲剧。人类社会终将进入一个人人讲信修睦、彼此谦敬礼让的文明时代。因此,我们既要习武强身,又要弘扬既有的文化,礼乐文化终将会有它新的用武之地。

展开全文

——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但是让人汗颜的是,我们的传统礼仪文化在日本、韩国却保存颇多,并继续在社会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在我们本土,它们的流失速度却是非常惊人。在看日剧、韩剧的时候,还经常看见他们对外交往的时候点头、鞠躬,使用敬语,在民俗节日上也还保留着本土特征,如传统婚礼、生日礼。而我们现在连谦词、敬词、雅语都越来越少用,年轻人也越来越喜欢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在街上穿汉服走出去,路人竟只知韩服、和服,不知汉服,实在可悲。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本土文化都抛弃,不敢想象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好了,以上非常啰嗦讲了这么多,我今天的内容也不是要把整个礼乐文化搬出来,因为仅一己之力还做不到,只是希望大家慢慢重视传统文化。今天想分享给大家的是非常实用的行礼方式,而且是图文并茂附有视频教学版本!感谢清月鹿鸣汉服店授权汉服礼仪科普视频。(有木有觉得很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却总是扯一些大背景,有的没的说一堆。希望你们不要向我扔瓜子hhh~)

行礼

万福礼

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礼的方式。此种行礼方式多口称“万福”,故又称万福礼。 姿势是双手交叠放在小腹,目视下微屈膝。 女子行礼方式还有多种,比如肃拜与手拜,行礼方式在各个朝代也在变化(目前对万福礼的具体细节还有争议。 )

(图片来源于:王炜民《中国古代礼俗》)

另外注意:虽然满族建立的清朝也有道万福的说法,但与汉族传统的万福礼是不一样的:“女子叩首称行“万福”之礼, 用手按腿三叩首后, 手抚鬓角后起身。后又以平辈人抚鬓点头行礼称之为抚鬓礼。” 满族的万福礼实际上只是套用了汉族的万福礼之名。

肃拜万福礼

一种古代妇女相见行敬礼的方式。行肃拜万福礼,正身肃立,右脚后撤,同时双手握拳右手压左手交叠在小腹处。低头弓身屈膝,双目下视。礼毕起身保持肃立。

手拜万福礼

正身经立,双手相叠,右手压于左手之上并放在小腹前,手心向下,同时右脚后撤。身体微曲,膝盖微弓。礼毕后起身,正身经立。

拱手礼

拱手礼属相见或感谢时常用的一种礼节。千百年来,这种散发着典雅气息的民族礼节,既表达出人们彼此之间的“敬”与“礼”,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最得体的方式之一。拱手礼通常只向兄弟朋友等同辈行礼,而不用于向长辈行礼。

大约百年前,一向施拱手礼的中国人行起握手礼。握手礼来自英国。就民俗而言,只有英国(以及受英国影响的英联邦国家)等少数国家有见面握手的民俗习惯。意大利、法国等施行混合礼节(有握手,也有其它)。其它大国家,日本人行鞠躬礼,美国人行招手礼(同时喊HELLO),俄罗斯行拥抱礼,都不行握手礼。由于英国的“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握手成为世界通行的外交礼节,英语也成为世界通用的语言。

拱手礼优美大方,相隔数十步亦可为,而且可以同时施与多人,绝无传染疾病之虞,也不会因身上有异味而讨人嫌。握手时的第一反应是产生“外交”感觉,握手与心交大为扞格,多有不便(伸手时间、距离、用力程度甚至握与不握都须斟酌)。男女之间握手尤为尴尬(按照不成文惯例,握手时用力则表示在试探对方,若对方响应则表明心仪),操作不当容易产生误会。

行拱手礼,正身直立,左手在前、右手握拳在后,两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礼毕,手放下,正身直立。

揖礼

“揖礼”属于相见礼,据考证大约起源于周代以前。武王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周公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和礼乐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揖礼开始大行于天下。

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其中特揖、旅揖、旁三揖是周礼中,王见诸侯的揖礼,现在已经不提倡了。所谓高揖、长揖是作礼时的高度和时间。

土揖礼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特别尴尬,没有配图╮(╯_╰)╭)

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有哪些

身体肃立,双手抱拳,左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时揖礼

为正式场合见平辈日常见面、辞别礼,汉服或便装均可。因汉人信奉阴阳论,故女子手礼为右手压左手。

时揖礼需行礼者先正身经立,后举手齐胸,右手平置于左手之上,男子反之,双手拇指相扣。上身微曲后起身,正身后恢复经立。

天揖礼

正式礼仪场合,如祭礼、冠礼等行此礼,对尊长及同族中人行此礼。

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关于文明礼仪的资料有哪些

天揖礼需正身肃立,举手加额,同时男子左手压右手,女子反之。屈身六十至九十度之间,双手不放下,起身,正身后恢复肃立。

好了,今天就先到这儿,咱们下期再见~

-下拉屏幕参与讨论-

欢迎戳阅读原文观看礼仪科普视频。

标签: 于文明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