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康震讲诗词,康震教授讲诗词说的都对,为什么写起诗词来又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706

康震教授讲诗词说的都对,为什么写起诗词来又

电视机外,他同样是一位能讲、会讲的好老师。

他的唐诗选读公选课,300人的教室能挤进去400人,还有不少学生自带板凳来上课。他自己的学生甚至都不愿意透露星期几上课,“怕来的人太多抢不到座”。

这样的盛名之下,他却说自己是个普通人。

他师从严格的学术泰斗霍松林先生,一度担心自己不能毕业;他爱看科幻片、枪战片,最爱《拯救大兵瑞恩》;他爱和儿子打游戏,为“拆枪”比不过儿子手快而心生苦恼;他偶尔做饭,拿手菜是常见的酸辣土豆丝。

这样一个精力充沛又沉淀深厚的“活泼”康震,中文教授,画画爱好者,让沉寂千百年的古诗词活了起来,重新焕发出万分迷人的魅力。

康震:我为什么选讲这十一位诗词大家

......

一本书它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要让大家看它读它感受它,觉得这本书是有生命的,当这本书拿在手里的时候我们觉得它很有温度,就好像看到作者本人一样。因为我们没有可能趴到每个人的耳朵边讲我书里讲的东西,我们又希望有更多人听到自己的声音,这个声音指的是我和中华书局共同的声音。

那么我在这个书里头到底讲了一些什么东西?这个系列一共是10本,但是里面牵扯到的作家不光是十个,有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李清照,还有一本是《康震讲诗词经典》,就是把从诗经时代到元明清的最著名的一些诗挑出来讲讲。

我就在想,我们为什么选这些人?像李白、杜甫这都是唐代最大的诗人。当然了杜甫真正有名气并不是在当时,当时他是小有名气。到了中唐以后,我们知道那个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第一个为杜甫写了墓志铭,把李白和杜甫放在一起,平行评价,这是很难得的。到后来韩愈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也是把李杜并列放在一起。再往后到了宋代,当时正是民族矛盾非常剧烈的时候,爱国情怀高涨的时候,杜甫的地位空前提高,到了明代的时候对杜甫的评价就到了顶点,把他称为“诗圣”,把他写的诗称为“诗史”。不管怎么讲李白当时名气太大了,虽然“诗仙”这个名称当时不是用来形容李白的。

当时的人真正称“诗仙”是谁?是白居易。白居易在当时就两个绰号,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魔”。仙界和魔界白居易都占了。我可以实事求是告诉大家,在唐代真正名气最大的中外通吃的老少咸宜的诗人是谁呢?是白居易。《妖猫传》的故事当然是编剧编出来的,但是里面有两个人物是真实的,一个是白居易白乐天,一个是空海。编剧为什么把白居易这个诗人设置成电影当中一个人物角色,其实就是因为白居易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

李白、杜甫这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我们在这个系列里面选入了,同时为什么要选韩愈和柳宗元?因为他们是唐代最大的文章家。韩愈很厉害,苏轼就够牛的了,能让苏轼称赞的人,服气的人不太多,苏轼评价韩愈有四句话,第一句叫“文起八代之衰”,什么意思?就是中国古代的文章之道从汉代到唐代就衰落,中间这部分全是白搭,我们通俗点儿来讲,就是对韩愈来讲,从东汉末年一直到唐代到了韩愈的时代就是“靡靡之音”。这个“靡靡之音”谁扭转的?韩愈。所以是“文起八代之衰”。

......

加入《康震讲诗词》微信群后,发现三个公众号都有涉黄文章,指出后,被踢出群,如何投诉涉黄问题?

很明显你进了假的康震微群,

昨天,2019年2月21日新闻,2月21日消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和博导、《中国诗词大会》嘉宾康震2月21日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进行辟谣,表示自己从未在微信渠道开设过任何诗词类课程。

21日康震老师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则辟谣声明。

声明称,近来出现一些名为“康震讲诗词”的微信群,入群后在朋友圈发该群的二维码广告,就能“免费”获得“康震诗词学习计划”的课程内容。

康震教授就此郑重声明,上述课程完全是虚假信息,“我从未在微信渠道开设过类似课程。请朋友们互相提醒,以免受骗上当。”

~~~~

希望您没有交啥费用,没啥经济损失。

康震百家讲坛提到关于苏轼的诗句 急急急!!

苏轼到杭州做通判有足够的时间来领略杭州的美景,特别是杭州城的美丽的眼睛-西湖,他在诗中写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他写过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这个诗很有名,有这么四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苏轼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在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的淮阳做学官,有点类似于陈州市的教育局局长这样的位置。但那个地方很穷,它不重视学官。苏轼写了一首诗,叫《戏子由》,就是拿子由开玩笑,寄给他的弟弟,实际上是要为他弟弟出一口气。我这么写你,就可见当地政府是怎么对待你这个学官的,对待你这个教育局长的,其中有这么四句:《戏子由》(节选)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这什么意思啊?说我这个弟弟,你们陈州的这个学官哪,身材高大,像一座山丘一样。可是,你们陈州这个地方的学舍、教室、办公室小得就象一叶小舟一样。你们的这个陈州的学官天天都在屋檐底下读经史,一抬头,就被屋檐打到头上了。所以苏轼对他这个弟弟很关心,但是因为他自己鞭长莫及,他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愤懑之气,他替他的弟弟要出这口气,但他没地方出,只好通过诗来表达。

后赤壁赋,康震也曾提到过这个。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轼第一次官场落难是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恳请宋神宗不要杀苏轼。最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苏轼重新被启用,在赴任之前去见了一个人-王安石,这次会面两个人象多年的老朋友畅谈了一个多月,屏弃了政见上的不同。在苏轼离开后,60多岁的王安石说:"不知在过几百年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看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康震、郦波、蒙曼、王立群四位教授作为点评老师,学者风度当然有目共睹。个人觉得,其中,康震老师的现场点评更加精彩,在点评时,他之所以市场要看下面(桌上),是因为他们对这些诗词的解读都有专门的稿子准备。嘉宾看董卿或选手,我们姑且认为,这是一种礼节吧。

如何评价著名学者郦波和康震的诗词水平

风格不一样。康震的点评比较有激情,但倾向于政治化。蒙曼的点评知识容量丰富,干货多,但说的比较快,一般人跟不上她的思维。王立群讲课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毕竟爱看百家讲坛。而郦波最大的优势,在于他善于和选手的沟通与互动,点评很有针对性。

中国诗词大会评委郦波和康震的诗,您读懂了吗?

说实话,六甲番人挺佩服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们的胆量的,文化类比赛(暂且定义为比赛罢,因为有了冠军)是需要足够的知识积累的,尤其是诗歌类,对诗歌理解不够深刻太容易出错了,或许评委们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点评的时候,经常会将话题引申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毕竟都是大学教授,口才都不错,乾坤大挪移就带大家进入了百家讲坛。

但单靠话术,难免还是有疏漏,于是精心准备的诗终于揭晓了所有的疑团,六甲番人无意抨击任何人,就事论事吧,且看第一首诗:

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诗据说是集句,也就是将前人的名句集合成一首新诗,集句类型的也有佳作,比如辛弃疾的《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就可以算是集句,一共十句,句句用引用经典,只是略微修改几字,而诗词大会的这首集句确实也都引用了名句,都出自苏轼的词,首句来自《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次句来自《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第三句来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改了一字,尾句来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之只是,这四句放在一起,究竟想表达什么?用典绝不是堆砌,这里只能说是小孩子垒积木了。

至于格律,那这首诗也是说出律很多,且不说第三句和尾句各有一个“吾”字,重字的毛病不懂格律的朋友都知道不可取。再细说格律,按七绝首句平起入韵的格式,“欢”怎么可以和“香”、“乡”押韵,即便按用韵最宽的中华新韵也押不了韵的,按平水韵就差得更远了。如按首句平起不入韵呢,第5字“是”应平,第7字“欢”应仄,第20字“吾”应仄,多处出律。

再看第二首诗:

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这首诗看似豪放雄壮,用典明显可见,苏轼的词,伟人或李贺的诗,但是还是弄不清楚想说什么,是在颂诗词大会让诗词雄起?还是号召大家用诗词歌颂新时代?如是,为何用平声五微?五微韵属于窄韵,读音色彩灰暗沉闷,更适宜表达委婉的情绪,以展现阴柔之美。选韵是有讲究的,想表达雄壮的气势,为何不用三江或七阳?

再论格律,也是没法看的,按七绝平起不入韵格律,第6字“日”应平,第13字“芳”应仄,第16字“鸡”应仄,第23字“代”应平,第25字“流”应仄。出律比第一首诗还多,只能算打油诗了。

诗词大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评委代表着诗词大会的水平,评委们如果实在不擅长作诗,建议还是别作了,不然,让观众们当成标准格律来模仿,问题就大了。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六甲番人。

中国诗词大会,康震说话的时候为什么总喜欢看着董卿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其中董卿是引节目的主持人,康震是作为四位特约嘉宾之一参加节目的,说话的时候总喜欢看着董卿的原因如下:

1、董卿是节目的主持,在节目中一般是针对答题,请康震等特约嘉宾注解,嘉宾们谈话时看着董卿是一种礼节,也是交谈过程中的常识。

2、嘉宾们的交谈,是假设董卿作为一个提问人,而嘉宾们的解答是向全国电视观众传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过程。

3、节目组为了时间关系,剪辑的制作问题,删剪掉了许多不必要的,以及无关紧要的说话部分,使节目看上去好像就是这个效果。

标签: 诗词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