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爱新觉罗奕忻,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071

如何评价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奕欣的历史地位:

恭亲王是精通东方外交艺术的老手。他总是将外交对手放在假定的情境中去认真研究,而不是放在具体的问题上。他既高傲又谦和,既粗鲁又文雅,坦率而有节制,有时办事迅速有时拖拉磨蹭,显得既有心计又脾气暴躁——所有这些特点都根据他的需要,按照角色的变化随时转换使用。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在于他能够事先判断出需要妥协的时机。他不断转换面具并不说明他是个优柔寡断之徒。隐藏在众多面具之后的恭亲王在认真琢磨着对手,判断对方的意图政策,再决定自己的对策。在最后时刻来临之前,他丝毫没有妥协投降的迹象,显得积极对付,毫不屈服。正当他的对手集中全力要发动最后一击的时候,对手会发现恭亲王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满脸微笑的谦卑的伙伴。 作为所谓的“防御外交政策”——中国迄今为止只有这一政策——的领导者,恭亲王显得出类拔萃。帝国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明白帝国可能的未来和帝国自身的弱点。帝国活着的人中还没有人像恭亲王那样富有经验,担当重任……实际上,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恭亲王是政府政策制订的主心骨,也是执行这些政策的精明强干的政治家与外交家。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如果亦忻当了皇帝,大清朝会怎样???

历史没有太多的如果和假设。姑妄言之:1.六鬼子奕忻是小智慧,绝不会是中兴明君。跟嫂子那拉氏是一路货色。靠耍阴谋发的家。整治八大臣倒还可以,整治国家估计跟他哥咸丰皇帝差不多一个政治水平~侵华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等丧权辱国的事件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致命打击)该来的终归是要来的!2.即使发展洋务运动,实行君主立宪(估摸奕忻老爷子也没这分觉悟)在当时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大环境下,列强环伺,也必然积重难返。纵然圣祖玄烨再生,估计也会束手无策。机缘巧合顶多满清皇朝会再延续十数年皇祚。个人愚见,指正。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奕忻的政治地位?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清末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

恭亲王奕忻政治上败给慈禧原因

谁让他不是皇帝呢。慈禧是皇帝她妈啊,挟天子以令诸侯,你一亲王能有什么办法。

咸丰帝的异母弟弟恭亲王是奕忻还是奕祈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从1861年到1884年,奕?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一直到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1894年到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爱新觉罗奕新死后墓地在什么地方

  恭亲王的墓地在昌平崔村的麻峪,是恭亲王赋闲时亲自选定的陵址,当地百姓至今还俗称为“六爷坟地”。小村背倚元宝山。以恭亲王的地位,当初建陵,规模应该不小。据记载,恭亲王陵寝依例修建了碑亭、享殿等建筑,还有一座三丈多高的大理石牌坊,四柱三间,颇为壮观。不过晚清风雨飘摇,一朝覆亡;民初军阀混战,天灾人祸,坟墓几次被盗掘,很快衰颓破败了。新中国成立后,初期无力保护此类文物,以后为修十三陵水库,需要大量石料,故而就地取材,恭亲王陵寝逐渐凋敝。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恭亲王奕忻什么时候死的

  1、1898年逝世,谥号为“忠”。

  2、简介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3、成就

  与两宫太后发动辛酉政变。

洋务运动的中央主要代表。

  4、评价

  光绪:“王忠诚匡弼,悉协机宜,诸臣当以王为法。”

  杨约翰:“恭亲王与我之前所见过的东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动。这是一个机敏的男人,直觉敏锐,意志坚定。”

标签: 地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