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迦太基是丝路尽头,这个帝国的先民或来自华夏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751



中科盘古智库人类学多学科重点课题组


王耿 彭涓





前序





2017年4月4日中午,考察团离开突尼斯之前,我们决定去凭吊人类尚存最早的迦太基古城港的败亡遗址。在距离港口一百米时,王教授发现港口的废墟上并排伫立着一对老人。虽是背影,凭着两人那种深情眺望和垂首哀祭的动作形态,王耿断定他们一定有故事,要求法语翻译彭娟上前采访,以探究竟。下面原文照登了她现场追记的汉文版及汉译法版全文。


2017年4月4日中午,考察团离开突尼斯之前,王耿教授坚持回到迦太基古城,希望在废墟残垣中再次感受迦太基三千年前的辉煌,并追悼和遥祭那些3900年前至3900万年前从长江流域经西域、北非和地中海去开发欧洲的华夏先民,我们万里之外的兄弟姐妹。




突尼斯的旧城,迦太基时期的海岸。



迦太基前814-前146年的建城时间比罗马要早61年,是人类有地面遗址的完整遗存中最早的城邦国家。鼎盛时有居民七十万人,占地三百一十五公顷(3.15平方千米)。公元前 814年建城。腓尼基城邦“泰尔”的移民横渡地中海建立了迦太基,藉以作为大量贩卖奴隶及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西塞罗说:“迦太基的统治者非常明智,否则它不能维持霸主之位六百年之久”。


迦太基帝国的首都之港建立在一个海角上,占地315公顷,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内总共有两个区域,比尔萨山和科敦港市区〕。此图来自《罗马人的故事2》。迦太基之战开始前,罗马将军西庇阿在商港前造了一个堤坝封锁港口,作为回应,迦太基方的将军哈斯德鲁巴尔,倾全城老少之力在军港挖穿城墙凿了条类似苏州阊门能贯通城內外的运河,并且又组织起一只颇具规模的舰队,从这驶出。


迦太基之战



罗马以莫名的借口发动了灭亡迦太基的战争,战争一直打到迦太基亡国,迦太基城被罗马彻底拆毁才告结束。罗马人的这种称霸的手段和行为被他们的后代子孙毫厘不差的继承了下来,以美帝为代表的西方势力在国际关系和对外交往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西方霸权国家在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时从冷战、封锁、干涉、煽动内乱直到发动战争,所有削弱敌对势力的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


此图是迦太基帝国军港科敦港,这个地方是攻陷迦太基最初的交战点。


史前的迦太基。现实的迦太基。曾经的迦太基。帝国军港科敦港,不远方的希腊、西班牙和罗马曾是她脚下的瓦砾。



迦太基帝国的首都之港建立在一个海角上,占地315公顷,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城内总共有两个区域,比尔萨山和科敦港市区〕。此图来自《罗马人的故事2》。


迦太基之战开始前,西庇阿在商港前造了一个堤坝封锁港口,作为回应,迦太基方的将军哈斯德鲁巴尔,倾全城老少之力在军港挖穿城墙凿了条运河,并且又组织起一只颇具规模的舰队,从这驶出。


普里卜斯说:“罗马及其扈从盟国总共有后备步兵700000人、骑兵70000人,随时应征。汉尼拔则以20000名军士,入侵意大利”。 步军外汉尼拔还有6000骑。在意大利转战15年,他只接到一次海外增援,共4000名士兵。差不多70000个罗马兵躺在沙场,汉尼拔的伤亡大约6000人。坎尼之战是世界战史上的名战之一。


但是,决定迦太基命运的决战还是来临了。迦太基的科敦港分为两个部分,商港(下图)和军港(上图),军港占地将近16公顷,差不多有一个北京鸟巢那么大(数据来自谷歌地图,距王教授脚下的军港和背后的)商港相近不远。在帕特里克·吉哈尔写的迦太基三部曲里,军港被称为海军大楼,当攻城战爆发时,哈斯德鲁巴尔一开始就守在这个地方,然后率妻子逃回比尔萨〕。



当时罗马人忙于修建堤坝,舰队无人守候,假如迦太基进攻,那么罗马舰队很可能全军覆没,整个战局都有可能扭转。但是迦太基却不认为罗马人是来灭亡他们的,纷纷去参观他们远逊于其祖共氏的筑坝绝技。


但是他们没有袭击罗马人,只是出来嘲弄了一番又回去,并在三天后再次驶出,颇具罗马人传统的和敌人光明正大的单挑的风度。结果可想而知,迦太基帝国首都之港的商港变成了现在的遗址。


三千年前的回放,王耿身后迦太基帝国首都之港的商港遗址,被罗马人在战役中完整毁灭。



波利比阿作为西庇阿的友人,被邀请到攻城现场,他详尽记述了迦太基陷落的过程及之后。但是非常不幸,波利比阿的著作《历史》在中世纪因故丢失了五分之三的内容,其中就包括迦太基之战,全篇都丢了,一个字都没剩。因此推测所用的资料来自阿庇安的《罗马史》,他参考了波利比阿的著作。比尔萨作为市中心,规模远在科敦港之上。


迦太基城里外共有三座护城墙,第一座是外墙,即城墙。第二座是城内的环科敦墙。而第三座就是图上的环比尔萨墙。


罗马人从码头突破城墙,因为那里防御薄弱。



阿庇安的《罗马史》提到“于是城墙的一扇门打开了,由一个卫兵带着,将近五万人跑出来”说的就是这座墙。当时罗马已经攻进迦太基数天,并在比尔萨(环比尔萨墙与环科敦墙之间的位置)血战50万迦太基人(也有说20万,全是平民,只有3万正规军),同时逼近环比尔萨墙,幸存的5万人便是那时逃到环比尔萨墙内,然后投降。当时哈斯德鲁巴尔在城墙上观看了罗马人屠杀迦太基人的全过程。


那里全是攻城器械和罗马人。西庇阿下了一个决心。三部曲描述这这场突袭,由利略带兵(人数约4000),不顾损伤的疯狂进攻。迦太基此时已是瘟疫饥荒横行,被时疫击中头重脚轻的守卫当然不是对手,于是此处被攻下。




迦太基帝国首都之港2163年祭



追记



立仁医疗(股市代码300633)驻北非代表 彭涓



考察团离开突尼斯之前,王耿教授坚持要回到迦太基古城,希望在废墟残垣中再次感受迦太基千年前的辉煌。


我告诉司机,车上这位中国教授研究突尼斯(和马革里布)历史40多年,多年的苦心研究成果,在此次考察中找到大量证据。很快,王教授将开拓出一条路,让所有欧洲人都能回到突尼斯(和马革里布)“寻根”,让突尼斯(和马革里布)再次辉煌。


因为语言不通,我不确定司机是否完全明白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但这个热心的突尼斯人不断地重复着“感谢上帝”,带我们来到一个个残缺的遗迹前。最后,我们来到海边,这个已经被毁的港口,曾经象征着迦太基帝国时期所向披靡的海上实力。


旧港口边站着一对老夫妻,我走过去问好,并简单介绍了我们此行目的,他们非常惊讶却又非常感动。老爷爷是突尼斯人,他说早在15万年前,突尼斯南部沙漠以北30英里的地方,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他感谢中国的王教授对突尼斯历史研究作出的贡献,只有王教授这样的执着的热爱,才能实现突尼斯(和马革里布)的文化复兴。


迦太基帝国首帝之港废墟边上的一对老人,王耿断定他们一定有故事。



老奶奶是英国人,她说自己年轻时爱上身边这个突尼斯男人,从此嫁到突尼斯,便再也不愿意离开。只有在这个国家,她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他们紧紧地攥着彼此的手,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片海。这片海见证了无数兴衰成败、无数相聚离别,它容纳着几千年的历史,让每一个渴望落叶归根的人,都在这里找到答案,找到心中的安详。




迦太基帝国首都之港2163年祭



后续



中国先秦史学会、历史人类学学者王耿



希腊考古学的发现表明,利比亚的移民早在6000年前已进入古希腊的克里特岛,曾属古罗马版图的利比亚人,也曾是古希腊文明的点火者。由于雅典娜女王和雅典娜女神们的父兄是古希腊和古欧州文明的领路人宙斯和阿波罗,再加上盗(传)火者普罗米修斯亦为雅典娜国族的,则此族因盗(传)火习俗等当与华夏民族女娲祖先的燧人氏同源。


因为炎帝燧人氏是人类已知最早的能保存足够全人类使用的火种的家族。而巴特农神庙雅典娜雕塑肩上的丝巾,也加强证明了这个可能。该庙创建时的雕像上的雅典娜和丝巾,都大大早于汉唐和张骞,而是始于颛顼时期至大禹时期的记载。


考《后汉书》云:“古罗马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实,说古罗马是大秦,不如说是讲“迦太基”是“大秦”之误。因为“迦太基”人的祖先“腓尼基”就是来自“先秦”即“远秦”的。“大秦”的“大”,在这里就是“很古”与“很远”的意思。


沙漠中的宝石红玫瑰,与迦太基的统帅汉尼拔。


雅典娜女王和雅典娜女神们出生于大马革里布的埃及与利比亚交界处,在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所著的《历史》一书卷四的第180段有“他们对雅典娜神每年举行一次祝祭,在祝祭的时候,他们的少女分成两队,相互用石头和木棒交战,据他们说这样做是遵照他们祖先的方式来崇敬当地的那个我们称之为雅典娜的女神”的描述,证明他们祖先第一代的雅典娜女神,是生活在新石器末期的五千年前后。因为在青铜文化较为发达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只有新石器时期,人们才会用“石头和木棒交战”。


希罗多德同时记载说:雅典娜的战袍迎风招展的样子,证明了她几乎是西方最早穿丝绸长裙的女人,而当地的战袍往往用绵纱或驼绒织成,永远不会在风中飞舞。五千年前,早期的雅典娜女神的裙衫下,多半还自一支可以奏乐支挥阵列与队形的竹笛,充分证明了她们来自华夏江淮的身份。下面这幅呈现在地中海之都皇宮中创作于近2000年前的《春神出巡图》,亦可说明她们是伏羲女娲的后人。


美国学者马莉(左)和巴尔多文博专家萨勒怛(右)参与了王教授(中)的搜证与鉴定


这些近2000年前的马赛克画的年代与出处在地中海之都出现的公允性,与我国两汉时期伏羲女娲壁画与石刻在史前丝路沿线的一带一路大量传世,和以伏羲女娲发明的圆规角矩为图腾的共济会源头在地中海起源,形成了可以互证与映照的证据链。王耿据此认为:地中海古文明来自北非,北非古文明来自西亚,西亚古文明来自华夏,华夏古文明来自江淮的文明由丝路传播,并承续了远古华夏人种,于史前很久就在世界各地出现的连续性。


目前,地球上现存最早源于江淮的氐羌(苗)人,是2013年出土于美国阿拉斯加11500年-15700年前的古白令人化石女婴(Ancient Bering),和1991年在奥地利和意大利边界发现的一具具有5300年历史的蒙藏系古尸奥茨。2018年8月10日的《科技日报》援引海外研究机构的报导认为 奥茨冰人比现存最古老的埃及木乃伊还早近1000年",如此说来,埃及文明不到迄今4000年的格局明矣。2016年6月,奥茨冰人被评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英国与丹麦科学家在近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显示,在大约2万年前(或者更早的10万年前-本文作者按),亚洲人通过阿拉斯加和俄罗斯之间的白令路桥(Beringia)移民到北美。基因分析表明北美的印第安人来自亚洲不同民族。本著认为;能从白令陆桥到达美洲者,主要应该是及近的东亚通古斯人,很难有太远的西亚或南亚人。


阿尔马特·赫尔曼在其《中国与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中写道:“我们应该把这个名称-丝绸之路的含义进一步延长通向遥远的西方叙利亚。虽然叙利亚不是中国生丝的最大市场,但是,却是较大的市场之一。叙利亚主要是通过陆路从遥远的丝国获得生丝”,而叙利亚已在大马革里布的尽头,把丝绸之路延伸到了地中海侧岸的欧洲等地。


由于全球最早的欧州人种的化石,在50多万年前江南栗广之野的汤山被出土鉴定。全球最早的白色人种、赤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史证记录,也是在《山海经》栗广之野的时空源点的论述中被定格的。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史的“希腊”十二诸神的精华,都来自利比亚与埃及边境一个叫“赛里斯”的小镇发源的雅典娜家族,“希腊、支那和赛里斯”,都来自同名同源的“支那”。他们从母系氏族社会起,就影响了环地中海亚非欧三大洲史前人类的文化与血缘,她们不但传播了起源于华夏江南自盘古、句芒和祝融,至夸父和大羿的拜火教、太阳神教和女娲、嫦娥与西王母的新月崇拜,甚至还是5000多年前从丝绸之路直达地中海沿岸的信史见证者。


“希那-中国”与“印地-印度”两国分别在东北亚和西南亚,希腊文明源于地中海文化,苏美尔-苏那儿-西那尔-希腊。希腊在苏美尔之后,古罗马和欧洲又是古希腊文明的下游,也是地中海文化的承继者。而日落之城的大马革里布地区则是地中海文明的火种,还是日出之国的丝绸之路既一带一路西线的终点。南岛、澳洲和大洋洲的人种与文明来自闽粤与琼台,玛雅人、印地安与印加人则是从十万多年前至殷商不断进入美洲和南美的华夏人种的直系后代,南美林莽中沉沦的史前城市,大都是三星堆文明的传承者。


大马革里布地区的首府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从利比亚至叙利亚的环地中海是四千多年发端的“丝绸之路(今名一带一路)的终点”,也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日落之地”既阿拉伯语中的“马革里布”同义同处。中国“夸父逐日”的故事,说的就是:在史前栗广之野国西迁北非的途中的史前丝绸之路上,牺牲了很多华夏的英雄。


但是,他们并没有失败,因为在古罗马前期大马革里布出生的雅典娜女神肩上的丝巾和手中的笛子,就是夸父外孙大羿一族在射日途中赠送的。突尼斯虽地处非洲,却因被有华夏十个太阳那么热的“十日”烤死了外祖父之后,大羿失志射落九日,使北非逐渐有了四季如春的美誉。(注:大羿与后羿并非一人,故,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应为“大羿射日”)。


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比尔德表示,这一发现不但证明古猿最先发源于亚洲,还告诉了人们,古猿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到达非洲,并在那里进化成猿和人。古猿从亚洲移居非洲的过程并不容易。在那个年代,摆在人类的始祖们面前,将非洲与欧亚大陆隔开的是一片比现在的地中海更为广阔的海洋,被称为“特提斯海”。“这是人类进化史中的重要一环”。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这一观点最先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大胆论断的同时,也推测了人的发源地。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标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近年来,以金力为代表的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以他们开创的“分子人类学”和“分子姓氏学”的游戏软件,研究和实验出非洲来的类人猿,全面取代了在本土全被冻死的古人类。而史实与遗址、文物与证物,撞碎了他们信口雌黄的童心,因而才明白怎样做事才是学者的风度。


本文作者王耿与本文作者、法译员彭涓在迦太基帝国博物馆。



迦太基是个贸易国家,相对于好战成性、以“不战胜不停战”为指导思想的罗马人,迦太基的国民缺乏好战性和称霸的野心,所以尽管天才的军事家汉尼拔给罗马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但也未能挽救迦太基战败的命运。虽然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迦太基失败并向罗马交纳战争赔款,削减自己的军事实力等。但并未获得罗马的谅解和善意,反而被罗马人视为大敌,迦图更是在元老院每次演说时不论主题为何都要以“迦太基必须毁灭”为开始和结语。


2010年11月06日《科技日报》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人类的“进化之树”可能要重新绘制。科学家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撰文指出,在利比亚发现的新类人猿化石显示,人类的“摇篮”可能在亚洲。以前有很多科学家相信,人类来自于非洲。然而新研究认为,人类的直系祖先可能在其他地方(最有可能是亚洲)发展壮大之后,才前往非洲,并统治了非洲大陆。江南栗广之野的类人猿在6000万年前出发,3900万年前到达了利比亚。同样,来自江南栗广之野的西王母家族在6500-4500年前后分别出发,3900年前后又最后到达了以突尼斯为首府的罗马阿非利加省的利比亚。


利比亚历史上属于“日落之地”的马革里布地区,也在丝绸之路可考的终点。科学家在利比亚撒哈拉沙漠发现了3900万年前的灵长类动物4个物种的化石,但它们与同期或者更早在非洲生活的物种都不相同,这表明它们是在其他地方(亚洲的可能性最大)进化后才到达非洲的。在这段时期,也就是始新世时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已知的类人猿在非洲生存。而这条从华夏江南至环地中海的人种与文明的传播通道从远古至今从未中断〕。


由于全球最早的欧州人种的化石,在50多万年前江南栗广之野的汤山被出土鉴定。全球最早的白色人种、赤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的史证记录,也是在《山海经》栗广之野的时空源点的论述中被定格的。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史的“希腊”十二诸神的精华,都来自利比亚与埃及边境一个叫“赛里斯”的小镇发源的雅典娜家族,


“希腊、支那和赛里斯”,都来自同名同源的“支那”。他们从母系氏族社会起,就影响了环地中海亚非欧三大洲史前人类的文化与血缘,她们不但传播了起源于华夏江南自盘古、句芒和祝融,至夸父和大羿的拜火教、太阳神教和女娲、嫦娥与西王母的新月崇拜,甚至还是5000多年前从丝绸之路直达地中海沿岸的信史见证者。


2011年9月21日,《现代快报》公开了王耿自2006年至2010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的研究课题“华夏民族的文明和姓氏的最早爆发地是华夏东南和西南等广大地区”的研究结论。


2012年月8日《法制晚报》报道《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刊文指出,科学家们通过最新发掘的化石证明,人类的“摇篮”在亚洲。参与这项研究的法、美等国科学家称,人类的直系祖先是在距今3700万年到3800万年前,因一场大迁徙由亚洲移居到非洲,并在这里继续进化成现代的猿和人。


文章称,几名古生物学家在缅甸发现了四颗名为“亚非类人猿”的古猿牙齿化石,与在北非利比亚发现的古猿的牙齿化石非常类似。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克里斯·比尔德表示,这一发现不但证明古猿最先发源于亚洲,还告诉了人们,古猿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到达非洲,并在那里进化成猿和人。


2015年10月15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标题为《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现代人》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在湖南省道县发现了47枚10万年前的现代人牙齿化石,证明了现代人类与文明有可能首肇于江南和华南。


这在对浩繁正史、方志、谱牒、遗址和文物的研究过程,有助于在对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一大批史前典籍的解读过程所形成的正解。也为溧阳、溧水、广德和广阳为代表的江南栗广之野国至非洲马革里布的利比亚,找到了坚强的座标。


腓尼基的后人与迦太基的废墟。



迦太基是突尼斯远古的城邦国家,地处今北非突尼斯北部,临突尼斯湾,当东西地中海要冲。公元前九世纪末,腓尼基人在此建立殖民城邦。公元前七世纪,发展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首都迦太基城(今突尼斯城)。疆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大部以及科西嘉、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垄断西地中海海运贸易。公元前三世纪七十年代,罗马对外扩张,成为迦太基的劲敌,爆发了古代史上著名的三次"布匿战争"。最后迦太基灭亡。公元前147年,迦太基城被罗马军夷为废墟。


面对投降罗马的贵族议会,汉尼拔选择了一个人抵抗的宿命,并在自我流放中杀死了自已,并从此成为在地中海沿岸讨海为生者的保护神。此图为王耿夫妇在地中海之都最繁华的海港拜霭汉尼拔。



“非洲是人类的摇篮”这一观点最先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871年出版的《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大胆论断的同时,也推测了人的发源地。另一位进化论者海格尔则在1863年发表的《自然创造史》一书中主张人类起源于南亚,还绘图标示现今各人种由南亚中心向外迁移的途径。近年来,以金力为代表的复旦大学研究团队,以他们开创的“分子人类学”和“分子姓氏学”的游戏软件,研究和实验出非洲来的类人猿,全面取代了在本土全被冻死的古人类。而史实与遗址、文物与证物,撞碎了他们信口雌黄的童心,因而才明白怎样做事才是学者的风度。



迦太基帝国首都之港2000年祭



追记(法文)



立仁医疗(股市代码300633)驻北非代表彭娟



Avant de quitter la Tunisie, Professeur Wang a insisté pour revenir à l'ancienne ville de Carthage, espérant faire encore l'expérience de la gloire de Carthage deux fois millénaire par les ruines.


J'ai dit au chauffeur que le Professeur Chinois assis dans la voiture a fait des recherches sur l’histoire de la Tunisie pour plus de 40 ans, et a trouvé de nombreux depreuves pendant son voyage d’exploration. Bientôt, Professeur Wang va développer une route, de sorte que tous les Européens puissent revenir à la Tunisie, afin de « retrouver ses racines », rendant la Tunisie brillante à nouveau.


地中海的突尼斯,你好吗?我们真的是住在了这里?



À cause de la barrière de la langue, je ne sais pas si le chauffeur a bien compris le but de notre voyage. Mais ce Tunisien enthousiaste répétait sans cesse « Dieu Merci », et nous a emmenés devantplusieurs ruines de l’ancien Carthage. Enfin, nous sommes arrivés à une plage. Ce Vieux-Port a été détruit, qui a été le symbole de l'Empire carthaginois puissance maritime invincible.


Devant le Vieux-Port se tenait un vieux couple, je m’approche pour dire bonjour, et raconté brièvement notre voyage. Ils étaient très surpris et pourtant très émouvant. Le vieux est un Tunisien, dit-il, à 30 milles au nord du désert sud tunisien, on a trouvé les traces humaines il y a 150 000 ans. Il a remercié Professeur Wang venant de la Chine pour faire des recherches historiques en Tunisie. C’est l’amour de Professeur Wang sur la Tunisie qui va réaliser la renaissance culturelle du pays.


是的,我们真的住过这里。



La vielle est une Britannique, dit-elle était tombée amoureuse de ce jeune homme Tunisien de soncôté. Après se mariée en Tunisie, elle ne veulent jamais quitter. Seulement dans ce pays, elle peut trouver la destinationde la vie.


Ils se serraient bien les mains de l'autre, regardaient affectueusement la mer. Cette mer a connu des montées et des chutes innombrables, desséparations et retrouvailles innombrables. Il contient l’histoire des milliers d'années, de sorte que chaque homme qui désire retrouver ses racines sont là pour obtenir la réponse, trouver l'esprit ser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