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士敦 溥仪,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

文史通5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20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

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于1904年来到中国,后来成为溥仪的老师,对溥仪竭诚尽忠,倾其所知相授,给溥仪讲解西方的历史、生活和风俗,并为他起了个英文名“亨利”。

对于溥仪,庄士敦如师,如父,如友,两人的关系日益亲密。庄士敦专门向溥仪介绍西方的君主立宪思想,提议溥仪到欧洲留学。他介绍溥仪结识了英国大使和英国驻中国舰队司令,希望溥仪能到英国、并在英国的辅佐下建立流亡政府,回中国复辟帝制。

离开原因:

庄士敦终其一生,都热爱、眷恋着中国。在他看来,中国应该通过君主立宪过渡为现代国家,在皇室的继承中保存上溯千年的传统和文化。但这样的遐想在其有生之年面对溥仪俯首日本为傀儡而已开始瓦解,他最终拒绝了溥仪的挽留,离开了中国。

扩展资料

庄士敦于1874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先后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牛津大学,主修现代历史、英国文学和法理学。1898年,庄士敦经过激烈角逐考入英国殖民部,同年以东方见习生身份被派往英殖民地香港。庄士敦是一位汉学功底深厚的学者。

在中国生活的三十余年里,他广猎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教哲学十分推崇。1901年,庄士敦以 “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一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一书,

指责基督教会的传教士试图以宗教改变中国的做法,引起英国宗教界的猛烈抨击,称他为“一个愿意生活在野地里的怪人”、“英国的叛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士敦

如何看待庄士敦对溥仪的感情

庄士敦给溥仪的远不止于文化知识,还有看世界的眼睛,最不能替代的就是楼主所说的那份情。看末代皇帝包括后来再看他的紫禁城的黄昏,发现庄并不同于之前的帝师,他不需要官爵不需要趋炎附势没有阴谋没有刻意灌输什么文化,他所教授的也是真正希望对方所学所了解,这并不是亦师亦友能够涵盖的,这份情感觉似亲情又不及,似友情又太浅,难道要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做解释吗?总之都不太准确。

末代皇帝溥仪的外教庄士敦是怎样的一个人?

刚刚到达中国的庄士敦就已经显示出了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并被中华文化折服,深深的迷恋,并且积极的研究中华文化中,儒,释,道,法和对中国地理的研究,唐诗宋词的研究,足迹遍及各省名山大川和名刹古迹。从此,庄士敦以官员兼学者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余年。

庄士敦是一位汉学功底深厚的学者。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间,庄士敦涉猎各种书籍对中国的诗词歌赋以及中华文化中的儒家文化中的儒家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1901年,庄士敦以 “林绍阳”的笔名在伦敦出版《一个中国人关于基督教传教活动向基督教世界的呼吁》一书,只得基督教会试图改变中国的做法,引起了英国宗教的强烈不满,称他为“一个愿意生活在野地里的怪人”、“英国的叛徒”。

  庄士敦崇尚儒家思想。来华后他不仅为自己起了汉名庄士敦,还按照传统为自己起字“志道”,该字取自《论语》“士志于道”。庄士敦十分热爱旅行,在中国的几十年间,他游历中国的名山名水,在游历的同时切身体会当地风土习俗,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其中很多名著至今为学术研究所参考。庄士敦还被佛教哲学深深吸引,他大量阅读佛家经典,遍访名山宝刹,与众高僧法师探讨佛教理论,认为“佛教思想较《圣经》远为深奥”。

1906年,他沿长江而上抵达四川、西藏。1908年,他到达了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等地,沿途考察佛教圣地,为研究佛教理论搜集第一手资料。

庄士敦对溥仪有何影响 溥仪老师庄士敦最后为什么离开溥仪

溥仪是因为庄士敦一句话才把辫子剪掉的吗?

辛亥革命之后,国民政府下令剪去辫子。命令一下,全国立即掀起一股剪辫热潮,但也有一些守旧分子不愿剪辫,革命党人在街上看到之后,便上前拦住,强行施剪,剪完之后,方许离去。后来改强行剪辫为劝说剪辫。革命党人纷纷上街宣传,教育人民自觉剪辫。上海曾在大东门火神庙举行一次剪辫大会,聚集了一千多人,通过演讲宣传和引导,其中大部分人当场剪辫。上海小南门内的群学会还发起了义务剪辫活动,由受剪者自选发型,剪平头的一律免费;留分头的,请专业理发师来理,仅收费一角。前来剪辫的络绎不绝。有一个叫徐志棠的采用奖励办法剪辫,他宣布三天之内来他这里剪辫的,不仅不收费,还奉送大肉面一碗,结果吸引了三百多人前来剪辫。此后,自觉剪辫逐渐形成风气。

  溥仪见人们大都剪了辫子,也动了剪辫之意。但他这个想法遭到太妃和他的师傅们强烈反对,认为他作为皇帝必须遵守祖先留辫子的传统。后来,博仪请了一位英国教师庄士敦教他英文,庄士敦也厌恶中国人脑后的辫子,讥笑它像条猪尾巴,溥仪听后顿觉男人留辫子,实在奇丑无比,于是命剃头太监将他的辫子剪去,吓得剃头太监面无血色,跪在地上哀求“皇上”另请别人。溥仪见他吓得那个样子,拿起剪刀,亲手把辫子剪了下来。他这一举动开了紫禁城的风气,城内原来还保留着的一千多条辫子,一夜之间就全没影了,充任伴读的“御弟”溥杰、“御侄”毓崇等,也都借口“奉旨”剪去了辫子。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反对剪辫子,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太妃们痛哭了几场,师傅们有好多天面色阴沉。” 现在故宫博物院还珍藏着一条黑色长辫,据说那就是溥仪剪下来的辫子。

末代皇帝溥仪送别自己的老师庄士敦,两人自此再也没

庄士敦这个人活得很随性,溥仪少年时曾问他庄士敦师傅你怎么不结婚,他保持一贯看似微笑的表情不作答。他风度翩翩,形貌俊朗,不结婚绝不是被动。

他敢于教导溥仪突破旧思想,骑自行车,戴眼镜。他看破溥仪想去牛津大学只是想要逃避一直受人管制的现状,并教导他成家之后自己当家做主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临别之际,溥仪问他:你觉得一个下台的皇帝还能再当皇帝吗。庄士敦必然熟悉西方历史,拿破仑卷土重来的历史。所以回答能。同时他也看出了溥仪的心思,所以,当日本提出让溥仪做满洲国皇帝的时候,溥仪必定是自愿的,所以在他的著书里,写溥仪是自愿做满洲国皇帝的。

溥仪师傅有谁

1,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弢庵,闽县(今福州)人。同治七年(1868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元年(1875年)擢翰林侍读。与张之洞、张佩纶、宝廷等人交厚,好论时政,而且不避权贵,直言敢谏,世称“清流四谏”,曾因“荐人失察”被罢官。宣统元年(1909年)由张之洞举荐回京,宣统三年(1911年)担任溥仪的老师。

2,袁励准为清光绪进士,并连续高升,担任京师大学堂监督(即今北京大学校长职务),而后成为溥仪的老师。他擅长诗文书画,而书法更似米芾,劲力奔放,潇洒自如。被誉为“中华第一门”的“新华门”匾额书法就是出自其手,至今还悬挂在中南海。

3,陆润庠(1841~1915),字凤石、号石洒,别号固叟,祖藉江苏元和(今苏州市吴县),为同治十三年状元,历任翰林院编修、山东学政、国子监祭

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厘订宫制大臣、东阁大学士、弼德院院长,曾五次任乡会试主考官,他是溥仪的三位老师之一,最后病逝于故宫毓庆宫。同治

十三年(一八七四)状元,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光绪庚子(一九零零)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太后西狩,达行在,代言草制。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谥文端。书法

清华朗润,意近欧、虞。然馆阁气重,士禄之书耳。曾主讲上海橤珠书院。卒年七十五。按海上墨林作辛亥后五年(一九一六)卒,年七十六。

4,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弗莱明·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 庄士敦是一个汉学功力深厚、具有学者素养的人,他广猎经史子集,喜欢中国古典诗词与饮茶之道。撰写了大量有关中国问题的论著,如《佛教徒在中国》、《威海卫狮龙共存》、《儒教与近代中国》等。但令其声名大振的即是1934年出版的这本《紫禁城的黄昏》。 庄士敦不仅对溥仪竭诚尽忠,也为古老的皇宫带来了新的气息,深受溥仪崇敬。但在大量中国文献中,都不约而同将他写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是文化侵略的急先锋,甚至说庄士敦教英文是假,实际上是小朝廷与英国使馆的联络人,是英国特务。而在英国人的眼中,庄士敦又是一个过于热心拥抱异国文化的怪人,甚至是一个一心效忠外国主子的“英奸”。1938年,庄士敦去世,终身未娶。

有博士水平的溥仪在晚年找个工作为何如此难?

晚清灭亡,皇权在中国成为历史。没有革掉命的溥仪在被特赦后迎来了新生,他重新登记了户口,成为一个合法的公民。虽然登记时填了29项,几乎把祖宗八代都登记清楚了,可总算没有成为黑户!

经过教育改造的溥仪很想尽其所能,为国发光发热。虽然登记时学历填的是初中,可以自己所受到的教育完全可以达到博士水平。因为皇帝的教育历来极为受到重视,大清的皇帝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比如康熙,一个福字就让所有汉人汗颜。其实他们的老师都是顶级的,不是状元就是翰林,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到了近代物理化学没少接触。

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说道:“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溥仪从小既受到传统教育的熏陶,也受到西方知识的锤炼。比如他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用五年的时间把溥仪培养了一口流利的英语,让他对西方各方面都有了很深得研究。毕竟在民国初,能受到西方老师教育的很少。

所以晚年溥仪特赦后就想干自己喜欢的事,他最初想干医生,可报告一打上去,就被驳回了,为此还惊动了周恩来总理。理由很特殊,因为溥仪曾经是皇帝身份。医生药到病除,可万一皇帝把人弄死了,影响还真不好!溥仪又想去故宫做讲解员,还有谁比他更了解故宫,可这更不可能了。末代皇帝当讲解员,弄不好也变成旅游景点了!

最后溥仪去了植物研究所,毕竟那里清静,没有人打扰。这也让溥仪有了自己的时间,不过溥仪后来还是去做文史研究。毕竟这方面他称得上专家,他利用自己的空闲写了《我的前半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溥仪真实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在清朝的历史中,也许很多人也许并不知道清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但是很多人肯定都知道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作为一位皇帝来说,溥仪的境遇可以说是皇帝中最惨的了,在自己当皇帝的时候受别人摆布不说,在自己不受别人的摆布了以后自己的皇位却已经没了。但是能作为皇帝肯定不能太平庸,那作为一位皇帝来说,溥仪的文化程度有多高呢?

相传在溥仪的学历信息中所填写的是初中学历,但是作为清朝的一代皇帝,他的学历真的仅仅只是初中学历吗?作为清朝时期的皇帝,溥仪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登基了,而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其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当时所教授溥仪学问的人都是当时清朝学问最丰富的那几位,大多都是清朝的进士出身,有这么一群人教授溥仪文化知识,想来溥仪的汉族文化知识以及满族文化知识是绝对不会非常浅显的,反而,应该比较出众!

而在20世纪初期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庄士敦漂洋过海来到了紫禁城。他不仅教授溥仪的英语,而且还教授溥仪,数学,地理等科目,以及西方政治思想,在他的指导一下溥仪的英语文化程度,可以说是相当出众了,用英语交际也非常的厉害的!

从这几方面来讲,溥仪在自己的文化程度上绝对是不仅仅是现代人的初中水平这个样子,即便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在英语方面以及在文学方面也是很难与溥仪进行比较的!

标签: 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