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是过大于功?隆中对说明了一切,刘备得来背这个锅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038

说起诸葛亮这个人,我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他在后人眼中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人物,那他就没有犯一点错误吗?我个人感觉这类难题实际上是很无趣的,今天就以隆中对和三分天下分别来分析下诸葛亮的功与过吧。


01 诸葛亮给刘备规划好的宏伟蓝图(隆中对)

隆中对做为一个发展战略蓝图,也不是完美的,那么它的问题在哪儿呢?说白了,就是有什么“缺陷”?如果非要给隆中对打分的话,只能说是及格的,因为东汉末年,各方诸侯的发展战略都是有瑕疵的,没有一个士最终实现的。


隆中对


不论是袁绍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荒漠之众,朝南以争天地。”


還是沮授的“挟君王而令诸侯国,畜士马以讨不庭。”


又或者鲁肃说的“榻上策”都是一个大概的蓝图。实际操作起来都是有很大难度的。但是隆中对比前面几个还是要稍微好一点的,至少实现了一部分。


鲁肃:榻上策


实际上从刘表死后,曹操南进的那一刻起,隆中对就基本不可能成功了,这并不是诸葛亮所能控制的。我们来看隆中对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蜀汉只占得三郡,并不是荆州全境


从这句话和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意思是占据荆州全境,但实际却只占据了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隆中对是完不成的了。很多人都说诸葛亮不知道培养人才,以至于蜀汉后期人才青黄不接。


看ru但是要知道,在刘备死之前,诸葛亮是没有任命权利的,正史中也沒有分毫这些方面的记载,等到诸葛亮可以自己有任命权利的时候,隆中对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最终,诸葛亮的贡献大多是扶幼主于危急,拯国家于帝崩之际,算作辅国救主的功勋大臣,从这些层面来看,隆中对的失败并不是诸葛亮的原因,这是由各个方面促成的结果,要把这一点过错强加在诸葛亮身上是不科学的。


02 三分天下后诸葛亮的人才战略部署

再有就是说诸葛亮忽略人才培养,这一点在正史中也没有记载,我们只能来推测,在刘备死之前,还是培养了不少的人才的,同样在刘备死之前,诸葛亮是没法去干预的。但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是培养了很多人才的。


《华阳国志》记载:宰相亮开府,领益州牧,事无大小,咸决于亮......辟尚书郎蒋琬及广汉李邵、墨西哥马勋为掾,南阳市宗预主导簿,皆德举也;秦宓为别驾,犍为五梁为功曹,梓潼杜微主导簿,皆州俊彦也。而江夏区费祎、南郡董允、郭攸之始为侍郎,称赞太阳太阴。




从上面记载可以看出,蜀国后期的中流砥柱都是诸葛亮培养的。


在1985年潭良啸在《诸葛亮用工四论》中分析过这样一个问题,在诸葛亮时期,他所任用各层面优秀人才,总共有63人。假如从地理分布看来,荆州有28人,益州有29人,兖州有3人,豫州有1人,雍州有2人。


假如以刘璋、刘备、诸葛亮三位不一样时期的最大领导人员看来,所述的63人群中,归属于刘璋旧部有11人,归属于刘备旧部有24人,归属于诸葛亮新启用的新手有28人,在其中还包含魏国降将2人。


关羽镇守荆州


03 诸葛亮针对南中地区的战略部署

本来开始对益州南部的叛变问题,诸葛亮是不想用兵的,这一点也是有记载的。


据《华阳国志》记载:南中诸郡并叛变,亮以新遭大丧,未便加兵。


《华阳国志》记载:以都护李严书晓喻闿。闿答曰:“愚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今日下派敝,正朔有三,远人惶惑,不知道所归。”




是有一番劝导后,没有结果后,诸葛亮才亲自领兵征讨的。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宰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为云南省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


可以看出,诸葛亮平定叛乱后,并没有施行强行镇压的政策,而是采用怀柔的政策,在慎重考虑后,诸葛亮既不留驻守部队,也不支持粮草,让当地人担任太守,自己管自己,就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的意思。以便平稳南中的人心。


据《华阳国志》记载:“亮收其俊伟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获做官属,习官至拔尖,琰辅汉大将,获御史中丞。”




这句记载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魄力,敢于使用人才,破格提拔南中的优秀人才,不忌讳,同时消弱南中豪强的势力。


诸葛亮劝解无果,讨伐南中


《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依据本地“龙生十子”的传说故事作图普:“先画乾坤、太阳太阴、君长、心计;次画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后画部主吏乘马幡盖,巡行安恤;又画夷牵牛负酒、赍金宝诣之之象”,一幅画是在不经意中往夷人转达汉族人的左右尊卑、国家江山社稷的观念,诸葛丞相把画赠给夷人,自然遭受夷人的十分重视,此外诸葛亮还赠予她们瑞祥的锦缎和铁质的盟书,这种物品也一直被她们储存迄今(东晋),每一次来一位新的刺史或校尉,夷人都是把盟书呈给他看。




稳定好南中后,为之后诸葛亮的北伐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处理南中的问题上是有很大功劳的。


04 蜀汉后期国力衰退,诸葛亮独木难支

诸葛亮在世时候的治理,蜀汉一直都是很平稳的,包括到后面费祎、董允的时候,也是很平稳的,直到一个人的出现,那就是刘禅开始宠信心腹黄皓!


《三国志蒋琬费祎姜维传》记述:"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要以边境线无虞,邦家和一,然犹没有尽到治小之宜,居静之理也。"




可以看出蒋琬、费祎还在的时候,蜀国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边境没有战事,人民安居乐业。


诸葛亮北伐,出师未捷身先死


《华阳国志》记述:诸葛亮虽资英霸之能,而主非中兴之器,欲以小小之蜀,假已废之命,北吞强魏,匹敌上国,不亦难哉!似宋襄求霸者乎!然亮政修民理,威风凛凛外振;爰迄琬、祎,遵修弗革,摄乎强国中间,以弱为强,犹可自我保护。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国与家亦丧矣。




可以说如果沒有诸葛亮,蜀汉可能灭亡得更早。


在蜀汉灭亡后,原先的蜀汉名臣李密被晋朝征召,司空问他,刘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密是这样说的:“安乐公可比齐桓,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功与失败一也。”




说白了,说诸葛亮因为忽视人才培养才导致蜀汉灭亡的,是站不住脚的观点,最先,刘备的夷陵之败是直接导致蜀汉人才凋零的罪魁祸首,让蜀汉几乎要灭国了,内有南中叛变,外有魏吴虎视眈眈,在这样一种绝境,是诸葛亮摧枯拉朽拯救了濒危灭亡的蜀汉,换句话说,沒有诸葛亮,蜀汉就是个建国2年就灭亡的国家了。


次之,蜀汉是在诸葛亮死后29年才亡的国,而且在他死后,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蒋琬和费祎在主持大局,真正的灭亡事件是在刘禅亲政亲信小人后,加上姜维北伐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这些事情,和诸葛亮一毛钱关联都没有。


刘禅:此间乐不思蜀


总结 诸葛亮是功劳巨大的

诸葛治蜀期内是啥局势?


【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廩实,器材利,蓄积量饶,朝会食古不化,路无迷人。】


在诸葛亮死后,蜀人自发性在马路边祭拜他,这说明什么?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后他的儿子诸葛瞻就沾了他很多的光,当时不管是什么好的建议,平民都觉得是诸葛瞻提出来的,如果诸葛亮是过大于功的,那这些人都是瞎了眼了吗?如果真是过大于功,那后人这么多的大能,都要去歌颂怀恋一个无所作为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