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无力回天的大明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1136

公元1644年三月十八日,明朝末代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迎李自成起义军刘宗敏所部军进入北京城,随后崇祯前往景山自缢——明朝灭亡了。北京四九城城门大开,昔日连饭都吃不上的李自成起义军大摇大摆的率军进京,而当时统治李自成等农民的明朝贵族万万没想到,这些他们平日正眼都看不上的农民能成为他们的新主子。




在当时,堪称全球最强的朝代,打变天下无敌手的大明王朝居然被一群泥腿子打进首都,后来还被关外满清蛮夷彻底灭了全国,这实在是令人不解。当时明朝遗民不解,往昔附属国朝鲜不解,就连清朝统治者也感到侥幸。


不过我们总结明朝灭亡前几十年的社会民生,你就会明白,大明真的是非亡不可了。李自成也好,清朝也好,没有他们,大明也苟延残喘不了几天了。


今天,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大明为什么非亡不可。


一、过时的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时候,为了保证子孙后代稳坐皇位,给大明制定了非常严密的制度。这套制度有什么影响呢?直接决定了中国历史五百年内的走向——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在这套制度中,明太祖设立的所有法律全国都要遵守,像什么土地,军令,财政都由明太祖说了算。


明太祖凭着这项权力设置了几乎不可更改的制度,还把制度写进法律中,并且规定了子孙后代都不可更改。这就麻烦了,任何东西都会随着时代做出改变,国情也一样。不过朱元璋不管这些,他认为,只要是非常遵守自己辛辛苦苦制定的制度,朱家大明就千秋万代了。


朱元璋是这么想,可是他的后代可不是这么想,反倒会嫌太祖的制度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就拿宗室制度来说,这个让老朱家子孙后代都有饭吃的制度在后期居然成为历代明朝皇帝的烫手山芋。


朱元璋在全国设立了二十多个亲王,郡王爵位并且制定了:


亲王(太子以外的皇子一律授予亲王爵位)


郡王(亲王之长子世袭亲王,余子皆封郡王)


镇国将军(郡王之长子世袭郡王,余子皆封镇国将军)


辅国将军(镇国将军之子皆封辅国将军)


奉国将军 (辅国将军之子皆封奉国将军)


镇国中尉(奉国将军之子皆封镇国中尉)


辅国中尉(镇国中尉之子皆封辅国中尉)


奉国中尉(辅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


奉国中尉之子皆封奉国中尉(奉国中尉的所有儿子都世袭奉国中尉,不分长子、余子)


还规定仅仅是亲王,每年就有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皆岁支。马料草,月支五十匹。


这在开国初期宗室数量只有八十余位时还能支付,可惜宗室还有开枝散叶的功能啊!到了末期,经过两百年的发展宗室数量竟然发展到了六位数。额!请问这个时候大明还有钱支付宗室俸禄吗!全国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啊?明朝皇帝不是不想改变宗室制度,减少这些国家吸血鬼。可是朱元璋把宗室制度写进了明朝宪法《皇明祖训》中,任何皇帝想动这些宗室就是大不敬,是对祖宗的污蔑,搞不好连皇位都坐不了了。大明朝就继续养着这些国家吸血鬼,直到他们吸光了大明最后一点土地,最后一点财政。


二、“自私无能”的官员——明朝由于是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下的中央集权,皇帝有着最高权力,但有权力就要尽对等的义务,可明朝后代皇帝可没有朱元璋同志这么强的精力,因此,他们就分相当一部分皇权给其亲信的官僚机构,并限制其权力


这就导致了明朝文官集团的兴起与成熟。由于代理皇权,这些文官在皇帝允许的范围内决定帝国的一切事物,但不管这些文官这么折腾,他们始终是大明天子的一群打工仔,是替皇帝管理这个帝国的。在他们看来,整个帝国是皇帝的,自己只是帮皇帝干活而已。付出了劳动就要获取相应的报酬,可是明朝官场的低薪制又打压了这些文官的干活激情——好啊!皇帝居然这么小气,又想让马儿不吃草,又想让马儿跑,天底下哪有这样的事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皇帝骂不得,但工资的事情总的解决。没事,我手里头有权,不拿白不拿。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明朝官员逐渐变得更加贪腐。贪赃枉法程度达到中国历史的顶峰,像什么淋尖踢斛,银两火耗等陋规都是全官场公认的,不收这些的官员都是异类,都要逐出官场。明朝许多著名官员像什么三杨,张居正等等都是这方面的高手。没办法啊,不收的话全家饿死,自己头上的乌纱帽还保不住的。




这些官员在任职期间除了应付上面的差事外就贪腐。久而久之,到了明末,全国数万官僚,连一个力挽狂澜的都没有,就算有,在那样的官场下,也存在不了多久。


人浮于事,再加上后期官场党争激烈,国家资源全被当成党争资源和工具。这样的官场,这样的社会精英,明朝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三、不堪重负的农民——农民才是大明王朝真正的根基,在那个农业社会为国家根本的社会中,农民才是国家最应该受到重视的群体。不过,在明末,农民真的活不下去了。


在明末农民生活有多苦,对于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但是明朝后期的大量兼并土地导致了许多的农民的土地都被无情剥夺。农民没地就算了,有地的生活可能还不如没地的。按照大明后期税制,农民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收税,每个农民只要交2%的农业税。额,这只是虚假的现象,只是看起来很美好而已,实际上很残酷,有地的农民要承担那些逃亡户的赋税,还要承担政府加征的三饷,又要承担贪官污吏的盘剥,地主老爷的加租。我相信,无论是谁,摊到这样的担子,不揭竿而起才怪。


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个数据:


李自成,世代务农,曾为银川驿卒


高迎祥,世代务农,曾以贩马为业


张献忠,世代务农,初为捕快,边军




——可见,明的灭亡实际上和国家错误对待农民有着很大的关系。




其实,只要政府能让这些农民能有着一口饱饭吃,他们就断断不会去干造反这种诛九族的大罪。不过,明朝末年腐败的政治,高额的的赋税压垮了农民阶级承受了朱家天下两百年的脊骨。这时候,农民阶级已经对统治阶级不报任何希望了,为了活下去,大批农民直接投身到起义事业中去。毕竟,成为起义军往后可能还有土地分,总比一辈子忍受统治阶级剥削压迫好得多。


总结

面对这样的情况,即使朱元璋,朱棣在世也无可奈何。


崇祯皇帝每天宵衣旰食,勤勤恳恳,意图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不过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徒劳的。借用《大明劫》吴又可一句话:“本朝积弊已深,非一味猛药可以治愈”。在听到这句话时,孙传庭也是默认的,可见,大明这棵大树底下究竟朽烂到如此程度。


可以说,明朝的存在已经不合适17世纪的历史了,明朝是注定要灭亡的,这是历史的轮回,历史的规律。这,不仅是崇祯的悲哀,大明的悲哀,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