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大年夜,老照片再现八十年前,人们过除夕的风俗

文史通4年前历史故事头条906


除夕,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是家家户户团聚,吃年夜饭的日子。这一天,从古至今,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意义非常。图为1940年,人们趁着年前买春联,家家户户年前在自己家门前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宋朝并在明朝的时候盛行。



除夕,俗称大年夜、大年三十。人们在这一天辞旧迎新,这张1940年的图片,拍摄于北京,按照老北京的习俗,人们要在辰时—巳时(7点-11点)这段时间里,贴春联,挂福字。



拍摄于八十年前正在祭灶的情景。祭灶,源于商周时期。北方祭灶是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



图为1940年北京,某户人家的五堂供品。老北京习俗,大年三十这一天要供祖先,讲究的人家会准备九堂大供,一般的人家也会准备五堂供品。



图为1940年的北京,老北京的习俗是子时(23点-1点)的时候要吃饺子,放鞭炮。这幅照片生动再现了一家人其热融融的场景。



图为1939年的北京,正在擀皮包饺子的场景。老北京在大年初一早上要吃“五更饺子”,因为老北京讲究的大年初一不动刀、不吃荤腥,所以饺子是在年三十晚上包好的,馅一定是纯素的。



图为1940年的一桌年夜饭,吃年夜饭,一家人团团圆圆共享天伦,是中国每一户家庭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



图为1939年的北京四合院,人们在零点这一刻,放烟花爆竹,庆祝新年,正所谓爆竹声声迎新年。



图为八十年前的上海,长辈给小辈发红包,依然是如今孩子们最盼望的日子。给孩子发红包,这个习俗最早源于宋朝。



图为八十年前的北京,人们正在守岁的场景。春节的习俗是吃过年夜饭后,就要除夕守岁,这个风俗最早源于魏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