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浙江高考,2009浙江高考二本分数线

文史通2年前历史书籍357

本文源自:中国基金报

今天小麒麟跟大家讲一个不是财经的话题。因为实在是太好笑了。

怎么说呢?这条草鱼承包了一整天的笑点。听小麒麟慢慢说道说道。

这两天各地的高考作文都已经出炉。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每年看完高考作文,小麒麟都要感叹一下,“幸亏参加考试的不是我。”

2009浙江高考,2009浙江高考二本分数线

1、一条鱼难倒29万人

今年的语文阅读题也让不少考生懵圈。

浙江卷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让许多考生一脸茫然,有人笑称“高中三年,竟然输给了一条草鱼”(文中的美味,指的是草鱼)。

展开全文

看图↓

这篇阅读理解所选取的文章,是巩高峰的《一种美味》,文章大体内容是一个家庭吃鱼的经历。该大题最后两道小题的问题设计,让许多考生苦不堪言,“理解《一种美味》”、“文章结尾赏析”,该文章末尾为“现在,它早死了,只是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诡异的光?

是这样的吗?

还是这样的?

够不够诡异?

敢情平常转发那么多锦鲤,没想到最后败给了一条草鱼

据考生们介绍,这两道题,“前一道6分,后一道5分,我估计我加起来都拿不了5分。”既然遇到如此难题,那自然就会想到去找文章作者要标准答案,至少要看看自己败在哪里。

有网友在网上艾特该文原作者@巩高峰 询问正确答案。巩高峰发博称:“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我想表达什么,我怎么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有考生在原作者巩高峰的微博留言,“那种诡异的光,究竟表达了什么。”

此后,巩高峰无奈的表示,“现在高考试卷为什么要署名?”

而让大家觉得好玩的是,他自己对于自己的文章也只能“阅读”无法“理解”。

巩高峰忍不住吐槽,自己的文章被用在阅读理解上,可是“我是真做不出来,我估计我做出来还没有他们做得好,现在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我又哪里知道结尾有什么意义。”

一大波考生的吐槽~~

最后,有网友表示:所以高考考鲁迅的光荣传统多好啊,鲁迅反正不能从墓里面跳出来说,我那两棵枣树并无深意,就是窗外真的有两棵。

对此现象 我大中华的网友们纷纷发来吐槽

清水白文:现在阅读不都是那样,即使没道理也要有道理,就像我同学说的:鲁迅放个屁都是放映了社会的黑暗等(话有些糙)

菊爆大队_队长_Kururu:以后写文章文末都要署名一句:请不要用在高考上

小橙子zcl:诡异的光有三层含义,一是鱼死后眼睛凸出,照射上上面的光反射出来显得更为恐怖和诡异,二是体现了鱼对于死亡的不甘心和愤怒,三是借鱼的描写,反映作者一家人对于现在的生活的不满,就像这条鱼一样无奈,渴望能摆脱这种诡异的生活。

毕业再也没寒暑假了我去:阅读理解就是套路,固定的思维,固定的答案。真心不懂阅读理解的意义,不是说好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吗?

乳头痛:为什么是蓝色的窗帘?正确答案:反映了作者对天空、大海、和自由的向往,同时深化了主旨,并与题目相呼应。 作者:我家窗帘是蓝色的阿

酥盖配:鱼的内心独白:虽然我的肉体已经死透,但我们灵魂没有消亡,所以我要最后看一眼这不公平的世界,以及你们这家无情的人!怨恨吧!绝望吧!恐惧吧!看着我的眼睛!忏悔吧!!

垣清:想起一次作文高分印出来给全年级看。然后语文上课的时候班主任就在讲解我的作文说怎么怎么好。我当时在下面偷偷说“哪来这么多幺蛾子,我就是念着顺口”

懿_生:其实我觉得应该是,作者笔下的文字来源于内心的感受,也就是受社会背景和自身生活的影响。但这种是无意识的,自己是察觉不大到的,我觉得就是必然的偶然这种东西。我们觉得自己洗的是偶然,但在研究者眼里就被解析成了必然。

NCC夏虫不可以语冰:鲁迅:“晚安!”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望你眉眼如初他人不负_lim:鲁迅:我闭上了眼 发现世界一片漆黑 睁开了眼 发现世界也是黑色的。 所以到底是哪个小兔崽子把我的电闸拔了

春秋航空:鲁迅:出题老师我把笔给你,你来写!

2、数学出题老师的头被林徽因家的窗夹了!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林徽因的经典散文《窗子以外》出现在了高考语文全国卷II的阅读理解题里。

就是下面这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窗子以外 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 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 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到陌生的地方“瞭望”,是以调侃的方式来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 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6.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对于这篇阅读理解,考生的反应是↓

于是,小编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复读了文章三遍发现,

我可能和这篇阅读理解之间隔了无数扇窗……

可是!这还不是最虐的!

到了下午,更悲剧的来了……

考生们发现,数学题更难!

也就是这样,“出数学题的人脑子可能被林徽因家的窗子夹了。”也就成了刷屏的段子。

全国数学卷Ⅱ到底有多难?

2009浙江高考,2009浙江高考二本分数线

文科数学

理科数学

所以,真的别再问为什么每年高考作文都会受到全社会关注了。

因为……除了作文题,其他我们根本看不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