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se35

文史通2年前历史书籍278

文 | gauchewood

来源 | 爸爸真棒 ID:babazhenbang

“ 爸爸真棒”是一个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寒假来临,不少家长又要开始为孩子每天捧着手机、平板而发愁了。

如何控制孩子的“屏幕时间”(使用各种数码产品的时间),已经成了这一代家长最困扰的问题之一。

手机、平板用多了,肯定对孩子眼睛和大脑发育都有害,但完全不让孩子用显然也不现实,因为现在学习工作都要用这些设备啊!

那么,孩子到底几岁可以开始用手机、平板?每天用几个小时?孩子出现沉迷屏幕的迹象,该怎么办?……始终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

毕竟,我们都是从没有智能手机的时代成长起来的,就算是“专家”,也没有任何过去的经验可以依靠。

展开全文

不过,最近我倒是发现了一本不错的书——《限屏教育》,它由一位英国儿童临床心理学家伊丽萨白·基尔比撰写,在屏幕使用问题上提出了几个令人眼前一亮的观点,十分值得家长们借鉴:

使用屏幕就像吃糖一样,一定要严加管理;

管理时机一定要把握好4-11岁这个“潜伏期”;

至于管理方法,可以参考管理宠物和户外活动的方法。

01

有远见的家庭会控制孩子吃糖果

也需要“限屏教育”

沉迷屏幕,其实就像爱吃糖一样,来自于人类的本能。

神经科学家认为,我们之所以离不开屏幕,一种原因是它可以给我们持续带来新的信息,而进化使得人类大脑天生善于发现新刺激,并作出反应——自动启动犒赏系统,大量分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来产生快感。

屏幕一打开,你就会进入“多巴胺喷发”(dopamine squirt)的状态。这和人类对糖的反应是一样的,糖既能够提供能量,又能使得大脑分泌多巴胺,这也就是甜食让人有幸福感的原因。

可是,在古代环境下,人类只能通过水果和蜂蜜获得一些稀少的糖分,就好像在前屏幕时期,人们只能通过谈话和阅读,速度很慢地获得一些信息。因此,随着社会发展,糖和新信息都大量丰富的时候,人的反应就乱了套。

人类对待糖的方式,也可以用来参考对待屏幕的方式。

sense35

古代只有贵族才吃得起糖,结果莎士比亚时期的英国女王伊丽萨白一世就因为吃糖过度,牙齿掉得面颊凹陷,所以接见客人,都得提前用棉花来塞住口腔。

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更是四十岁就掉光了所有牙齿。到了现代,人人都吃得起糖了,结果更是在大众中引发了广泛的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现在“无糖”变得重要起来,这也是像元气森林这样的“无糖”概念饮料变得流行,富裕阶层更是注重糖的摄入。

而在屏幕使用方面,则出现了 “反向数字鸿沟”—— 人人都买得起手机了,低收入阶层的孩子由于缺乏照管和引导而沉迷屏幕,富裕阶层的家长则会控制孩子的屏幕使用时间,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美国Common Sense Media的数据显示,低收入的青少年平均每天花费8小时7分钟使用屏幕进行娱乐,而高收入的青少年每天花费5小时42分钟。

像比尔·盖茨这样的科技大佬,自己靠高科技设备起家,家里的规矩却是孩子要在13岁后才能拥有手机。

这个13岁后才能拥有手机的规矩,其实颇值得借鉴。因为《限屏教育》就提出,养成良好的屏幕使用习惯要从小抓起,这就好比从小给孩子养成健康饮食习惯,那么进入青春期后不用管太多,孩子也不会有健康隐患。

而如果从小不节制饮食,等孩子变成了小胖墩再减肥,过程可能会很难受,也未必会成功。

“从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答案是从4-11岁这个“潜伏期”开始。

△ 《限屏教育》书籍封面

02

限屏教育

千万别错过4-11岁这个“潜伏期”

4-11岁是心理学上的 “人格发展潜伏期”,它既是孩子未来各种才能和发展的潜伏期,但也可能是未来各种问题的潜伏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像幼儿期那样爱哭闹,又尚未到达青春叛逆期,一切似乎非常安稳、平和,家长也经常会不重视这个阶段。然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开始建设自我认同,发展兴趣爱好,同时也是对屏幕开始产生强大兴趣的时候。

如果在这样一个关键阶段长时间对着屏幕,可能对他们发育中的大脑产生不利的影响,也会错失发展社交技能和情绪技能的良机,更可怕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和青春期不同, 还没学会分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

《限屏教育》的作者提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长期面对屏幕的时候,会受到三种不良影响: 超专注、过多的肾上腺素、真假难辨的信息流。

“超专注”就是孩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对外界刺激几乎没有反应,连家长的问话都没有反应的状态。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这种状态可能喜忧参半,一方面觉得这说明孩子专注力强,另一方面又会感叹:要是孩子学习时像现在一样专心就好了。

sense35

但“超专注”并非是绝对的好事,因为一旦进入超专注,大脑就很难从一项任务转移到另外一项任务上。可是,大部分的认知活动,比如学习,都需要孩子具备注意力转移的能力——需要专注时能集中注意力,需要转移注意力时也能及时切换。

“超专注”也意味着自我隔离,对潜伏期孩子需要发展的最重要能力——社交,是极其不利的。成人或许也可以通过网络和游戏来交往,但对于还没发展出成熟社交能力的潜伏期孩子来说并非如此。

其次,看起来平静的屏幕时间,可能蕴含着惊涛骇浪的生理冲击—— 过多的肾上腺素。

孩子们面对屏幕会“超专注”,是有让他们非常兴奋的游戏或内容,而兴奋的生理表现,就是释放肾上腺素——比如你喜欢的球队打关键比赛时,或者你的游戏角色生命力降到低限时。

太多的肾上腺素对孩子害处很大,因为它最主要的功能是让身体瞬间进入“战斗或者逃跑”模式,血压心率快速增高,感觉更加敏锐,能量瞬间释放,保证我们能够尽快逃离危险。

然而每次肾上腺素分泌时,也会分泌应激激素可的松Cortisone。它可以增加血压和血糖,同时降低免疫力。累积更高水平以后,可的松会摧毁肌肉骨骼,损伤消化系统,并减少身体各种重要激素的分泌。可的松也会影响情绪,导致焦虑加重。

对孩子来说,过多的屏幕时间,便意味着让身体承受这些对健康有害的化学攻击。家长可以在旁边观察,一旦孩子心率增加、休温升高、出汗、烦躁不安、大声喊叫,以及呼吸加快,就需要警惕。这些就是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的表现。

面对屏幕时人人都会获得丰富和源源不断的信息流,但潜伏期孩子的问题在于,由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局限,他们不容易判断真假。

《限屏教育》的作者曾见到一群十几岁的少女一起看社交媒体上的照片,讨论照片的滤镜有多厚。

作者意识到,青少年的思想已经成熟到能够看出照片是经过处理的,知道人的头上并不是真的有花朵,嘴里也不可能真的能吐出彩虹,可是,潜伏期的孩子很多还都相信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哈利·波特》是真实的,那么他们对于网上的图片和新闻,能有多少分辨能力呢?

而且,潜伏期孩子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还没有发育好,往往缺少足够的情绪调节力和恢复力来处理复杂的事物。我们成年人都可以理解社交媒体会令人上瘾,孩子们对这种致瘾效应尤其易感,因为潜伏期正好具有对事物着迷的趋势。

作者的心理诊所里就有许多9、10岁的孩子,总是不停地查看社交媒体上自己发布的帖子或照片获得的点赞数,还因为对照片不满意而充满焦虑。美国儿科协会警告家长,现在有一种“脸书抑郁”,特指儿童和青少年在看到状态更新以后,感觉自己不再受欢迎的心理状态。

03

如何帮助“潜伏期”的孩子

控制屏幕时间?

潜伏期的孩子对于屏幕时间那么敏感,父母应该怎么办呢?作者作为母亲,提出了两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类比原则:你可以把屏幕设备视作家庭宠物或户外活动,把管理这两种事物的方法照搬到屏幕上。

把屏幕设备视作家庭宠物,给使用屏幕制定一套规则。

把屏幕设备视作家庭宠物,给使用屏幕制定一套规则。

孩子可能会产生控制感的错觉 “手机是我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给孩子屏幕设备,类似让他养了只狗,不是简单地把狗给他就好了,必须好好思考养狗的种种现实问题,确保它能和家人和睦相处。规则订好了,狗狗就会成为家庭的欢乐来源,否则就是麻烦的来源。

同样,把手机或平板交到孩子手上之前,家长也必须负起责任,提前设立规则和计划。

把使用屏幕视作户外活动,家长要始终负起监管的责任。

把使用屏幕视作户外活动,家长要始终负起监管的责任。

现在的父母都很注意安全,所以很少让孩子单独离家去玩耍,因为他们知道在外面会遇到种种危险——绑架、陌生人、车祸等等。

可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孩子沉迷于屏幕时,遭受身体和社交伤害的风险明明比在外面玩耍更大,家长和孩子还经常同处一室,却完全忘记了监管。

有些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抗议“说起来简单,但如果拿走孩子的屏幕设备,他们肯定会大吵大闹的!”

其实 ,和青春期孩子比起来,潜伏期的孩子绝对称得上乖巧可爱了,而且这个年龄段有一个特点—— 钟爱规则。

4-11岁的孩子开始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且发展出强烈的道德感,对他们来说,道德就是正确地做事情,且尽可能地服从规则。所以,他们如果沉迷屏幕,不是因为不守规则,而是因为没有规则或规则执行不严格。

另外,4-11岁孩子的行为很大部分来自模仿和学习家长的行为。他们相信所有的家庭都和自己的一样,他们脑子中的“正常”,就是自己家里的情景。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关闭屏幕,保持平静,和家人互动,那么我们怎么可能指望孩子这样呢?

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调查了249个家庭,研究者询问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父母在使用屏幕时,能够遵循哪些规则。孩子们的答案是:

活在当下

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孩子想要和家长对话的时候,家长不应当使用屏幕设备。

适当使用

家长应当减少使用屏幕设备,多参与其他活动,保持平衡生活。

开车的时候不能使用

家长们不应该在开车或者等红灯的时候使用屏幕。

不要说一套做一套

家长们说吃饭的时候不能上网,他们自己就必须能够做到。

孩子们还表示, 如果全家人一起制定和屏幕相关的规则,而且家长带头遵守,那么他们就会更容易做到。

看到孩子们这些通情达理的话,各位家长有什么感受?也许,最困难的事并不是管理好孩子的屏幕时间,而是管好你自己,放下那只刷手机的手吧。

标签: sense35